兴汉 第94章 生擒李进曹休,郑牧再“积粮”(求追定)

小说:兴汉 作者: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2025-10-31 13:29:56 源网站:2k小说网
  城头,昌邑令王陵,瞩目观战。

  郑牧对李进不甚了解,但王陵却是非常清楚李进的本事。

  乘氏县李氏一族,原本是山阳郡巨野县李氏一族迁徙过去的,同为山阳郡的大姓,王陵深知其能。

  高平王氏选择了张邈,而乘氏县李氏选择了曹操。

  本以为郑牧对上李进,会是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然而郑牧的骑兵一出,李进就直接溃败了。

  这样的结局,让王陵难以置信!

  乘氏县李氏,竟然败得如此迅速?

  这是王陵第一次见到郑牧的神威,不仅麾下兵马骁勇凶悍震慑人心,郑牧策马挺枪的英姿亦是令王陵心惊!

  “有如此能为,他日必定名震天下,幸好未与其为敌!”王陵暗暗庆幸。

  城下。

  郑牧长枪直刺曹休,吓得曹休连忙低头。

  只感觉脑门一阵凉,曹休惊觉胄盔已经被挑飞,束发的白帢也随着胄盔被挑飞而散落。

  顾不得蓬头散发,曹休只顾将身子伏在马背上,夺路奔逃。

  然而,还未等曹休奔走多远,战马就是一阵哀鸣,整个左前腿都被砸断了!

  “又是你!”

  曹休惊骇莫名,同时心中悲愤不已。

  这是价值万钱的战马啊!

  抢夺一匹完好无损的战马,堪比斩将夺旗的功劳!

  除了砸马头、断马腿,就不会别的吗?

  而下一刻,曹休也听到了郑牧的吼声:“典子忠,这可是难得的良马,价值万钱!你把马腿砸断了,就不值钱了!”

  典韦却是没有回应郑牧,最早身为护卫的典韦,因为要护卫郑牧,故而跟郑牧的默契比较高。

  见郑牧没能刺落曹休,典韦下意识的就开始砸马腿。

  自知砸错了目标的典韦,步伐迈得更快,很快就追上了李进,李进也是惊见曹休的战马被砸了马腿,对追来的典韦心有惧意。

  李进的这匹战马,那可是花了十万钱购买的西域宝马,这要是被典韦给砸断了马腿,即便李氏富饶,李进也得心疼好久。

  郑牧一枪刺中曹休的肩膀旧伤处,向典韦大呼:“典子忠,李进那匹马,至少价值十万钱!别砸了!”

  典韦砸向战**铁戟,立即拐了个弯儿,迎上了李进的长槊。

  如果郑牧不大呼这一声,典韦必然会砸马腿。

  至于战马价值十万钱?

  典韦又不骑马!

  相对于抢马,典韦更热衷于斩将夺旗。

  生擒李进,赏万钱,甲胄一副,这可是实打实的赏赐,典韦又岂容错过?

  有些遗憾的典韦,这手上的力道也强了几分,雄浑如虎豹浑的力道,让李进持长槊的右手感到一阵虎口发麻。

  下意识的,李进招呼身边的亲卫上前:“拦住这恶汉!”

  战场上逞强可不是什么好事,李进本就好黄老之术,遇难就退不是什么丢脸的事。

  几个身材高大的亲卫,纷纷怒吼冲向典韦。

  这些都是李进平日里用好酒好肉供养的死士,哪怕典韦凶恶,亦是不惧。

  趁着典韦被阻拦,李进一边向后退,一边指挥兵马。

  然而。

  郑牧这一千会骑射的丹阳骑兵,机动力太强,弓矢无情的收割李进带来的兵。

  眼见劣势越来越大,李进的眼中不由多了绝望之色。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棘生之。”

  “圣人之言,诚不欺我!”

  “不曾想我李进,今日要死于此地!”

  在李进面有绝望,分神的时候,却见典韦已经解决了李进的亲卫,如熊虎一般欺身上前。

  如猛虎扑食,典韦高高跃起,竟然直接将李进从战马上扑落。

  李进只感觉眼前一黑,如山岳般的重物砸在身上,待得视线清晰时,已经被典韦踩在脚下。

  典韦的铁戟则是入土三分,插在脖子边,锋利的戟刃,让李进不敢再动弹。

  而典韦的声音也伴随狰狞的笑容响起:“不砸马腿,还真难擒你!”

  如恶来般的凶恶眼神,让李进惊惧的同时又有些愤懑。

  这意思,若是砸马腿,还能轻易擒我了?

  典韦却是不理会李进那惊惧且愤懑的眼神,将左手手中的铁戟高高举起,声若奔雷:“李进被擒,降者不杀!”

  看着被典韦踩在脚下的李进,李进的亲兵纷纷变得惊恐,有心想来救李进,但又担心惹恼了典韦,一个个不敢轻易动弹。

  不知谁开始丢下兵器,咣当的兵器掉落声,此起彼伏!

  李进和曹休被擒,基本宣告了这场战事的结束。

  郑牧未去理会那些溃逃的将卒,甚至连降卒都不予理会,只将李进和曹休擒回城池,然后将降卒都遣散。

  留着这些降卒,不仅要谨防暴乱,还得拿钱粮养!

  郑牧可没这闲心!

  曹休和李进被五花大绑,押到郑牧跟前。

  看着眼前已经取下了胄盔的郑牧,曹休心底五味繁杂,愤怒和憋屈让曹休的双眼变得赤红:“郑牧,狗贼,恨不能生啖汝肉!”

  面对曹休的无能狂怒,郑牧没有因为曹休的辱骂而有半分生气,反而面带笑容,善言安抚:“胜败乃兵家常事,文烈亦可卷土重来。消消气,这次牧同样不会杀你。”

  “士可杀,不可辱,可速杀我!”曹休气急,愤怒牵动了肩头的伤口,让曹休的表情变得狰狞而痛苦。

  郑牧笑容依旧:“文烈,你我亦是旧识了。正所谓不打不相识,牧又岂会妄杀故友呢?别激动,你这激动就会撕裂伤口,这血流多了会死人的!”

  “快,让军医给文烈包扎伤口,死了就不值钱了!”

  曹休本就愤怒难遏,郑牧这最后一句“死了就不值钱了”直接让曹休的愤怒达到了巅峰,气血上头下,直接两眼一黑晕了过去。

  郑牧挥了挥手,让兵卒将曹休带去伤病营包扎伤口,随后看向了沉默不言的李进,饶有兴趣的问道:“李进,你不求饶也不求死,颇令牧意外啊?”

  李进面色有些复杂,在被生擒后,李进的脑海一直在挣扎,是否要跟曹休一般怒斥郑牧,以全名声。

  然而,当郑牧面对曹休的怒骂依旧面带笑容时,李进的纠结也消失了。

  对于李进而言,名声比起家族而言,显然家族更重要。

  而留下有用之身,才能保全家族。

  “今日之败,李某认了。”李进不愧是学黄老之学的,很快就适应了当前的身份,不卑不亢地道:“郑都尉既然只擒不杀,必然要与李某谈条件。既然有条件要谈,李某又何必求饶或求死,徒惹人笑话?”

  郑牧抚掌大笑:“乘氏李进,你果然是个不凡豪杰!牧最喜欢如你一般识时务的俊杰!”

  “牧与李兄,也可以称得上是不打不相识。”郑牧语气变得更热情,更是以“李兄”称呼李进:“为表诚意,牧也不让李兄难堪。松绑!”

  押着李进的士卒,没有迟疑的将绑着李进的绳索松开。

  李进眸有诧异,揉了揉有些酸胀的胳膊,遂问道:“郑都尉,有话直言吧!”

  “李兄爽快!”郑牧的笑意更甚:“牧来山阳郡只为求财,然而李兄却无故来打昌邑城,牧被迫反击,实属无奈!”

  “此战,牧折损了不少将士!李兄有英雄气,又仗义疏财,不介意赠牧少许钱粮,让牧安葬阵亡的将士、抚恤阵亡将士的家眷吧?”

  李进沉默。

  我无故来打昌邑城?

  你若不兴兵犯境,我会来打昌邑城吗?

  什么时候犯境的还有理了?

  虽然很想跟郑牧辩驳,但李进克制了内心的躁动情绪,目视郑牧:“李某愿赠谷米五千石,以慰亡者。”

  郑牧抚掌大笑:“李兄快意人,这五千石谷米,牧就替阵亡的将士及其家眷收下了。”

  五千石虽然不多,但聊胜于无。

  对于郑牧而言,钱粮能赚多少是多少,哪怕只有一石亦不亏!

  李进见郑牧没有释放自己的意思,遂又问道:“郑都尉可还有其他条件?”

  郑牧故作为难:“牧本可直接放了李兄,但又恐李兄回去后遭到猜忌,误以为跟牧有勾结,心中实属为难。”

  饶是李进平日里常温黄老之学,这心性比常人更沉稳,此刻也忍不住有想要揍人的冲动:“不知郑都尉,可有高见?”

  郑牧思虑片刻:“高见称不上,却有一些拙见。为了避免李兄回去遭到猜忌,李兄可遣城外尚未离开的亲卫返回乘氏县,运十万石谷米来昌邑城,作为赎金如何?”

  李进的瞳孔瞬间增大,忍不住惊呼:“十万石?郑都尉不如给李某来一刀更痛快!”

  乘氏县李氏虽然是豪族,族中存粮自然也不会少于十万石。

  然而,存粮有十万石和一次性拿出十万石是不一样的!

  李进是要养兵的,这一次性拿出十万石,李进就得将家兵都给遣散了。

  郑牧见李进果断拒绝,遂大笑:“李兄,正所谓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若觉得十万石多了,不如李兄报个数!”

  李进强行按捺内心的不适,开始讨价还价:“最多两万石!”

  郑牧抚掌:“牧对李兄,是心存敬意的。既然李兄说最多两万石,那就两万石!看李兄之面,曹休就不再加价了,就由李兄顺带领走吧。”

  倘若曹休此刻能听到郑牧的话,必然会暴跳如雷。

  什么叫不再加价?

  什么叫由李进顺带领走?

  李进也不多言,遂向郑牧讨来简笔,书信一封令城外尚未离开的亲卫带回乘氏县。

  郑牧让人准备了一间上好的宅院,又安排了侍从听候李进的吩咐,相对于包扎了伤口就被丢入了地牢的曹休,这待遇天差地别!

  两万五千石谷米虽然不多,但再加上击溃李进缴获的辎重钱粮,谷米就超过三万石了。

  嗯,没错!

  缴获归缴获,赎金归赎金,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衙署。

  王陵一改常态,态度颇为热情:“王某痴活了四十余年,未见有用兵如郑都尉者!郑都尉用兵,堪比古之卫霍,今后必定会名震天下,为世人所敬畏!”

  “王县令谬赞了,牧岂敢跟卫霍相提并论?”郑牧见王陵忽然转变的态度,心中不忍发笑。

  要破李进曹休,郑牧其实不需要让丹阳骑兵用双边马镫的骑射战术,即便正常的对阵郑牧亦能将李进曹休击败。

  之所以用骑射战术,其目的之一便是要震慑城楼的王陵,让这个心思深沉的世家子弟起敬畏之心。

  王陵见郑牧谦逊,遂扬声大笑:“郑都尉过谦了!王某自问识人颇准,郑都尉未来的成就,必然能与卫霍相等,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顿了顿,王陵话锋一转:“今日见到郑都尉神威,王某不由想到了族中的少年俊杰王粲,年少时被左中郎将蔡公赏识,蔡公更是当众对宾客言‘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如今蔡公虽然故去,但王粲却尽得了蔡公的书籍文章,蔡公跟王粲虽无师徒之名,更胜师徒之实。”

  “王粲可称蔡公门生,而郑都尉又是蔡公的贤婿,如此一观,高平王氏跟郑都尉颇有渊源。”

  高平王氏本就是名门望族,王粲的曾祖父王龚,是顺帝时期的太尉;王粲的祖父王畅,是灵帝时期的司空;王粲的父亲王谦,曾任大将军何进的长史。

  王粲亦是自幼在洛阳长大,聪明睿智,见识非凡,因为董卓乱政而随迁长安,当时的左中郎将蔡邕一见到王粲,就觉得王粲是个奇才,更是当着众宾客的面,对王粲倒履相迎,又言“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一时被传为美谈,消息传回山阳郡时,王陵还因此大宴宾客,盛赞族中奇才!

  在郑牧初入昌邑城的时候,王陵其实就知道这层关系。

  但王陵自负世家大族子,内心其实是对郑牧这样的荥阳郑氏旁系颇为鄙视的,认为郑牧不过是侥幸得了蔡邕的赏识,才迎娶了蔡琰。

  在士林中,豪门鄙视寒门,是很常见的,而越是能力出众的寒门,就越容易遭到鄙视!

  然而,当郑牧以近乎于碾压的方式击溃了李进曹休,王陵不由对郑牧多了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