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第85章 刘备终立志,济世为己任(加更,加更,求追定)

小说:兴汉 作者: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2025-10-31 13:29:56 源网站:2k小说网
  要击败牛金,张飞其实可以用更简单的方式。

  但张飞有心立威,故意在一开始就将最凶悍的一面展现给众军卒。

  让双脚,是为了故意羞辱牛金而让牛金变得莽撞失去应有的理智;将气力灌注手臂,以蛮力的方式将牛金掼在地上,同样是为了增加凶悍感。

  而最后将牛金举起的时候,张飞的凶悍展现到了极致!

  那一句“俺乃燕人张益德也!谁敢上前一战!”更是震慑了整个校场的三千丹阳兵。

  凶悍之卒,需要更凶悍的将!

  军纪是约束将卒言行的规矩,但凶悍猛将则是让一群凶卒悍卒遵守军规的威慑!

  不遵军规?

  那就打!

  不服?

  同样打!

  鞭笞士卒,虽然会让士卒起怨恨之心;但对于凶卒悍卒,即便不鞭笞,瞧不起主将的同样会瞧不起。

  军中要的是一个令行禁止,要的是服从,而不是散漫!

  悍卒需要悍将磨,针对兵卒的脾性选用相对应的将领去统属,这便是郑牧的御兵之术。

  于兹已经被张飞的凶悍惊得目瞪口呆了。

  上一个见过的如这般凶悍的将领,还是有典君之称的典韦!

  “这张都尉,若跟典君相比,谁能胜?”于兹脑海中,下意识的浮现出了典韦给新加入的丹阳兵立威的场景。

  论凶悍,不输于今日的张飞!

  震惊之余,于兹又感到一阵兴奋和自豪。

  军中有如此凶悍猛将,何愁不能打胜仗?

  丹阳兵自跟陶谦以来,虽然有些胜绩,但对手多是如黄巾兵这样的乌合之众。

  然而,跟曹操的对阵中,大部分的丹阳兵都是被曹操麾下的青州兵完虐,几乎没有反抗的机会。

  若不是郑牧和刘备退了曹操,用其本部的丹阳兵打出了威风,有精兵之称的丹阳兵,将沦为笑话!

  而在场中,见没人回应的张飞,将举过头顶的牛金扔到一旁,再次聚声大喊:“俺乃燕人张益德也!谁敢上前一战!”

  何为威慑?

  此刻的张飞就是威慑!

  受不了的丹阳兵纷纷垂下了脑袋,不敢去跟张飞凶悍的目光对视。

  平日里最狂妄的牛金被张飞一个回合击败,谁又愿意上前丢脸?

  “呵呵~”见丹阳兵集体沉默,张飞忽然改变了语气:“果然,曹豹是个废物,你们这群曾经跟着曹豹的丹阳兵也是群废物。连勇气都丧失了,还有何面目自称丹阳精锐?”

  将台的于兹又被张飞的言行给震惊了。

  “这些将卒都已经心服了,张都尉怎么还要去挑衅?”

  于兹不能理解!

  将心比心,于兹暗想自己若是张飞,此刻必然是开始安抚这些丹阳兵。

  恩威并济,以收军心。

  虽说于兹只是个平庸的武将,但眼下用人之际,郑牧不吝提点:“曹豹统兵,麾下的丹阳兵军纪散漫,军心也难以凝聚。倘若敌军弱小,自然会一哄而上,战意昂扬;可若遇上强敌,军心军纪都散漫的丹阳兵,又一个个逃得比谁都快。”

  “益德只是赢了牛金,这三千人竟无一人敢再出列挑战!战场之上,生死相搏,唯勇者胜!遇强就退,如何能称得上精锐?”

  “挑衅,只是为了激起这三千人的勇战之心!”

  “将者,兵之胆也!”

  于兹能在众多丹阳兵中脱颖而出,虽然平庸但也不是愚蠢之辈,此时听到郑牧的提点,心下凛然不敢有半点分神,认真的将郑牧的话记在脑海。

  尤其是那句“将者,兵之胆也”,虽然于兹以前也听过这句话,但无一次能有如今日一般对这句“将者,兵之胆也”的深刻理解。

  郑牧的提点,张飞的身体力行,让于兹忽然多了一阵明悟。

  台下。

  由于张飞的挑衅,当即出来了十余个受不得激的凶兵悍将。

  “这次不让双脚了,你们一起上!”张飞勾了勾手指,极尽挑衅之意。

  被如此轻视,这十余个凶兵悍将心中更是气恼,压根不去管张飞是不是主将,只想将张飞摁倒在地,以血心中愤懑。

  不过这一次,张飞没有如击败牛金一般力灌双臂,而是用了真正的战场杀伐手段。

  虽然手中无武器,但这一双铁一般的拳头,却是狠狠的招呼,不过片刻功夫,十余个凶兵悍将,全都在地上哀嚎!

  一众丹阳兵更是心惊,这心底对张飞的敬畏之心也随之涌起。

  群情激奋下,牛金被击败。

  士气高昂下,十余个凶兵悍卒被击败。

  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而衰,三而竭,当张飞一人立在十余个倒地哀嚎的凶兵悍将中时,就已经尽夺这三千丹阳兵的狂傲之气了!

  “俺乃燕人张益德也!记住这个名字!”

  “都将身体挺直了,头抬起来,都没吃饭吗?”

  虎豹般的吼声,让这三千人不敢有半点的怠慢,纷纷挺直了身体,抬起了头。

  “学会了吗?”郑牧轻笑一声,看向依旧还有惊愕之色的于兹。

  于兹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貌似懂了,貌似又没懂。”

  郑牧大笑:“不急!有的是时间让你慢慢去领悟。”

  一连几日,张飞食宿都在军营中。

  郑牧让于兹协助张飞,务必要让全军都记得军规的每一条,而具体如何让这些凶兵悍将记住新的军规,郑牧则没有多加干涉。

  张飞有张飞的方式,而郑牧要的是结果!

  三日后。

  刘备自栖迟岩返回,整个人都变得神采奕奕。

  “康成公不负东州名儒之称,听其一席话,犹胜万卷书啊!”

  而郑玄那句“玄德盖世英才,当以济世为己任!”更让刘备热血沸腾。

  这些年,刘备一直都在东奔西走,年少时的志向被残酷的现实磨灭,大部分的时候都在想如何生存,谈论志向都是奢侈。

  而郑玄的称赞,唤醒了刘备内心深藏的年少大志!

  “盖世英才,当以济世为己任!”

  “康成公竟知世间有刘备!”

  “何其有幸!”

  有时候,名仕的一句话能点醒迷茫人,助其立志。

  而刘备如今便是这样的一副状态,因为仰慕郑玄而去求谒,然后得到了郑玄一句“玄德盖世英才,当以济世为己任”,这让刘备有一种“我本当如此”的明悟。

  “兄长,你已经笑了两个时辰了,到底何事让兄长如此欣喜?”刘备一返回郯城就来到军营寻张飞,然后就一边看着张飞练兵一边独自一个人在喃喃自语、面带微笑。

  “益德,不用理会为兄,你尽管练兵。”刘备依旧是笑容如春风,语气也变得十分的轻快。

  张飞忍不住嘴角抽了抽。

  兄长这去了趟彭城,怎么回来人都变憨了。

  若是刘备知道张飞心中竟然是这般想的,必然会一脚将张飞踢下将台。

  什么叫变憨了?

  这是高兴!

  被东州名儒康成公认可后发自内心的高兴!

  脚步声响起,郑牧自外而来。

  张飞连忙迎上,压低了声音:“子武,兄长遇到脏东西了。”

  “嗯?”郑牧眼皮一抬:“什么脏东西?”

  张飞便将刘备坐在将台憨笑低语两个时辰的事给郑牧听,又道:“兄长肯定是去彭城的时候遇到脏东西了,人快笑傻了。”

  郑牧微微错愕:“益德,刘豫州气力甚大,你就不怕被扔下将台?”

  听到郑牧的声音,刘备遂起身转向,热情迎来,语气掩饰不住快意:“郑都尉,备在此地等候多时了!”

  张飞挠了挠头:“兄长你若早说在等子武,俺就遣人去请了。”

  刘备大笑:“子武军务繁忙,备又无甚大事,多等些时辰也无妨,何必专程去请。”

  郑牧眼含笑意:“刘豫州去栖迟岩,看来收获颇丰!”

  刘备谦逊的语气难掩得意:“其实也没多少收获,就是得了康成公一句赞语,又结识了一些名仕才俊。康成公还特意举荐了一位门人。”

  郑玄的赞语,那可比许劭的评价还有用!

  结识名仕才俊,又得到郑玄的门人效力。

  这还叫没多少收获?

  郑牧也不点破,遂问道:“不知是康成公哪位门人,有幸能与刘豫州共事?”

  刘备轻轻捋了捋左边的胡须,颇为欢喜:“此人姓孙名乾,字公祐,北海郡人,本是徐州的州府从事,年初因为回北海操办家事,向陶使君请辞。陶使君又肯割爱,于是康成公就将公祐举荐给备了。”

  郑牧暗暗点头。

  孙乾虽然称不上旷世奇才,但其存在的意义远胜于本身的才智。

  郑玄将孙乾举荐给刘备,就等于在告诉徐州的士子,郑玄非常欣赏刘备!

  在青徐一带都有极高名望的郑玄都将门人举荐给了刘备,不论刘备之前名望如何,得知这事的徐州士子都会尝试去跟刘备接触。

  这便是名仕扬名的奇效!

  在这之前,郑玄也是这般将孙乾举荐给陶谦,只可惜陶谦外慕虚名内非真正并未重用孙乾,只给了孙乾一个边缘的从事职位,这也是徐州士子多有对陶谦不满的原因之一。

  孙乾会借回北海操持家事向陶谦请辞,也是存有不愿意效力陶谦的心思。

  而如今,郑玄又将孙乾举荐给刘备,等于是让刘备在接受徐州士子的考核。

  若刘备如陶谦一般对孙乾爱答不理,徐州的士子是不可能依附刘备的;可若刘备表现出了真正的求贤之心,那么徐州的士子就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依附刘备。

  这便是东州名儒郑玄在徐州士林的影响力!

  想到此处,郑牧提醒道:“孙公祐善辩之士,刘豫州若能善用,必能再觅得贤才俊士效力!千金尚且买马骨,切勿寒了贤士心。”

  刘备听出了郑牧话中的深意,眼神凛然:“谢郑都尉提醒,备待公祐,必然心诚!”

  麾下就这么几个能用的贤士,刘备可不想因为自己一时的无礼而让贤士寒心。

  闲聊间,刘备转身走向将台,蹭的一声将腰间的佩剑拔出,剑锋凌厉。

  刘备举着利剑挥舞一阵,遂又看向郑牧:“郑都尉,备曾听云长提及,你曾与云长借剑问志。今日备也想效仿云长,与郑都尉探讨一二。”

  郑牧微微一凛然:“刘豫州此去栖迟岩,看来已经有了明悟。”

  刘备大笑:“郑都尉猜得没错!在去见康成公之前,备只是抱着去见见名仕的想法,并未有其他的用意。”

  “然而,与康成公一叙,备深感这十余年间如无头的蟑鼠一般,只会四处乱窜,苟且求生,根本不明白这一生要有何作为!”

  刘备双目如渊,凝视郑牧:“直到康成公言备为盖世英才,当以济世为己任,备这才幡然明悟。蹉跎十余年,备竟然忘记了昔日的壮志,”

  “郑都尉曾对云长说,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备深以为然!”

  “在栖迟岩的时候,陶使君有再让徐州之意,但备依旧拒绝了,不是备不想当这徐州牧,而是备认为,在当这徐州牧之前,应当有所为!”

  “备有意返回小沛,举兵鄄城,报曹操屠徐州士民之仇,郑都尉可愿与备同行?”

  虽然刘备依旧没有鲸吞天下的志向,但心中已经不再局限于在小沛苟且求生了。

  在这之前,刘备迷茫,并不知道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

  尤其是当挚友公孙瓒杀了刘虞后,刘备对未来的路就更迷茫了。

  而现在,刘备在郑玄的提点下,已经坚定了内心。

  既然是盖世英才,自当以济世为己任!

  徐州,刘备想要!

  因为只有得了徐州,刘备才有资格去济世!

  但刘备又不想直接受让徐州,因此在跟陶谦商议后,刘备决定举兵鄄城,报曹操屠徐州士民之仇以明心志!

  同时,这也是刘备向徐州士民要表达的一个态度!

  郑牧笑了。

  等这一刻已经太久。

  这才是郑牧心目中的昭烈帝,有济世之志!

  “玄德公之志,令牧钦佩。”

  郑牧也徐徐拔出了佩剑,剑光同样凌厉,对刘备的称呼也从刘豫州变成了玄德公。

  “牧有精兵六千,粮草十万石,愿资助玄德公,以全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