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 第76章 杀郑牧?陶商奔走各方(求追定)

小说:兴汉 作者:神纹本神 更新时间:2025-10-31 13:29:56 源网站:2k小说网
  张集人都快麻了,低着头,硬着头皮道:“郑都尉说,襄贲城兵少,请使君再调拨三千丹阳兵去襄贲城。”

  “呵呵!”

  陶谦身边的陶商,忍不住冷笑。

  得知张集来郯城,陶商便寻了个理由来寻陶谦,目的就是想打探襄贲城的郑牧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陶商却听到了张集狮子大开口的索要三千丹阳兵!

  虽说许耽自广陵带回了两千余丹阳兵,但郯城如今能战的丹阳兵全部加起来也才万余人,分别由曹豹、许耽、章诳和吕由四将统帅。

  若要给郑牧三千丹阳兵,就等于要从曹豹四将手心窝中割肉,谁又会愿意?

  陶谦见张集不是在胡言,不由蹙眉:“以郑都尉的本事,征讨利城的乱民,易如反掌,为何还要让老夫调拨三千丹阳兵?”

  张集心中惶惶,不敢有所隐瞒:“下官问过郑都尉!郑都尉说,曹操曾攻占利城,如今利城又有流民作乱,这必然跟曹操有关!”

  “郑都尉又说,曹操跟吕布作战不利,万一曹操赢不了吕布,极有可能再征徐州,若不是襄贲城粮草不济,郑都尉准备让使君调拨五千丹阳兵,以确保万无一失。”

  陶商忍不住喝斥:“无稽之言!利城的乱民,怎么可能跟曹操有关!”

  这利城的乱民是怎么来的,没有人比陶商更清楚了。

  张集就是因为多问了这一句话,才引起了郑牧的不满,从而不得不亲自来郯城。

  此时听陶商这般喝问,这心底的怨气压抑不住了:“商公子,你竟敢质疑郑都尉的料敌之能?难道你忘记了,郑都尉连兖州的张邈陈宫作乱都能预料吗?”

  说完这话,张集顿感心中一阵轻松,仿佛积攒的怨气在一瞬间消散一大半似的!

  陶商被张集这一怼,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抬起的右手也被气得发抖:“张集,你无礼!”

  张集也来了脾气:“商公子,本官好歹是襄贲令,使君尚未开口,轮得到你来喝斥本官吗?”

  “商儿,住口!”陶谦轻斥一声,看向张集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凝重:“郑都尉真的这般说的?”

  张集连忙放低了姿态,垂头而道:“使君,郑都尉担心使君不信,这才令下官亲自来郯城。”

  说这话的时候,张集暗暗得意。

  毕竟惹恼了郑牧被罚来郯城,和郑牧担心陶谦不信下令张集来郯城,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陶商有些焦急:“父亲,切勿信张集的一面之词!曹操跟吕布在兖州作战,怎么可能煽动利城的流民作乱?这三千丹阳兵若是去了襄贲城,还回得了郯城吗?”

  张集见陶商又在捣乱,这心中更急。

  这三千丹阳兵要不到,郑牧是真的会让张集回不了襄贲城的。

  这三年里,襄贲令被郑牧撵走了六个,张集可不想当第七个。

  即便张集有离开的想法,那也应该是被平调离开,而不是被撵走!

  “商公子,你口口声声说利城的流民作乱跟曹操没关系,莫非你知道内情?”张集歪打正着,一语中的。

  陶商加重了语气:“本公子刚回来不久,怎么可能知道内情?张集,你别在这胡言妄语,郑牧肯定是想贪这三千丹阳兵!”

  张集偷瞄了陶谦一眼,见陶谦似在沉思,于是反怼道:“商公子,直呼本官和郑都尉姓名是很无礼的,本官心宽不计较,可你对郑都尉无礼,会让使君为难的。”

  陶谦瞪了陶商一眼,目有不悦。

  心中忿忿的陶商,只能将到喉咙间的话强行咽了回去,狠狠的盯着张集。

  空气忽然变得安静。

  张集下意识的放轻了呼吸,偷偷瞄着陶谦。

  良久。

  陶谦开口:“三千丹阳兵,老夫允诺了,就让章诳领三千丹阳兵去襄贲城。”

  话语一落,张集和陶商同时抬头看向陶谦。

  不同的是,张集的眼神中满是惊喜,而陶商的眼神满是惊愕。

  “下官领命!”

  使命达成,张集便不再多待。

  待张集离去,陶商终于忍不住了:“父亲,你为何要答应郑牧的无礼要求!郑牧去趟广陵,就将笮融麾下三千丹阳兵中最精锐的猛士全都挑走了,如今又索要三千丹阳兵,今后谁还能压制?”

  压制?

  陶谦心中暗暗叹气。

  老夫现在拉拢都还来不及,还压制?

  “商儿,你会统兵吗?”陶谦忽然开口问道。

  陶商不假思索:“有曹豹将军在,何须孩儿统兵?孩儿只需统将就足够了。”

  陶谦不由扶额,老夫也曾是军中猛将,怎么生的儿子如此不成器!

  “商儿,你既然不会统兵,就认真习文吧。若你有意,老夫送你去栖迟岩,拜入康成公门下。”陶谦感到心累,决定给陶商谋一条新的路子。

  这些年,郑玄在徐州避祸,陶谦对郑玄多有礼遇。

  而郑玄又跟其余瞧不起陶谦的名仕不一样,陶谦投桃,郑玄报李,更是举荐了门中弟子孙乾在陶谦的州府效力。

  然而这样的安排,却让陶商感到羞恼:“父亲认为,孩儿真的只配当一个皓首穷经的治典儒生吗?”

  陶谦蹙眉:“商儿,那可是东州名仕,康成公!多少人求谒无门,你竟然认为拜入康成公门下,只能当一个皓首穷经的治典儒生?”

  陶商感觉自己无法跟陶谦沟通,于是拱手作别:“父亲,孩儿会向你证明。我陶商,不是一个只配治典做学问的!”

  见陶商匆匆离去,陶谦的眉头更紧蹙了:“商儿今日有些反常,莫非有什么事瞒着老夫?”

  但想了许久,陶谦也没想明白,遂不再多想。

  最近诸县士民的反应,让陶谦很是头疼,曹操两征徐州,对琅琊、东海和彭城的破坏太大了,陶谦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抚诸县。

  陶商离开衙署后,便急匆匆的来到了曹豹的府邸。

  “曹将军,计划有变!”陶商神色凝重的让曹豹屏退了左右:“郑牧那厮,诡诈如狐,竟然诈称利城的乱民跟曹操有关,让父亲调拨三千丹阳兵去襄贲城才肯去征讨利城的乱民。父亲已经下令,让章诳统兵去襄贲城了。”

  曹豹吃了一惊:“三千丹阳兵,使君真给了?”

  陶商点头,眼神也多了恨意:“父亲真的是老糊涂了,郑牧要三千,他就真的给了三千!甚至于,父亲还想让我去学文,还要让我拜入郑玄门下!”

  曹豹微微眯眼,眼神变得复杂:“商公子准备如何应对?”

  陶商发狠道:“既然郑牧说利城叛民跟曹操有关,那我们就如郑牧所愿!我亲自去趟利城,让昌豨假托曹兵,伺机杀了郑牧!章诳处,还希望曹将军能前往游说,不用告诉章诳太多,只告诉他,郑牧有心吞并他的三千丹阳兵,让其提防郑牧!”

  曹豹有些担忧:“商公子,这是否太冒险了。你去了利城若是被发现,使君都保不了你!”

  陶商发狠道:“大丈夫想立功名,又岂能惧怕危险?我若不去利城,昌豨又岂会尽力?曹将军则按原来的约定,伺机而动,若我和昌豨杀不了郑牧,则由曹将军了断此事!”

  见陶商坚持,曹豹也不再劝。

  毕竟除掉郑牧,对曹豹而言亦是利大于弊。

  说服了曹豹后,陶商又星夜出城,前往利城方向而去。

  曹豹则是邀章诳来府中饮酒。

  丹阳诸将虽然各自统兵,但几乎都以曹豹为首,许耽最近立了大功跟曹豹面和心不和,章诳却不敢得罪曹豹。

  因此曹豹遣人来请,章诳就立即来到了曹豹府中,然而曹豹一开口就让章诳懵立当场:“恭喜章校尉攀上了郑都尉这高枝,以后兄弟我,还得仰仗章校尉了。”

  章诳又惊又恐,连忙问道:“曹将军,你这可误会末将了,末将跟郑都尉并无交情。”

  曹豹暗暗冷笑,表面却是阴阳怪气:“可本将听说,章校尉要去襄贲城了。笮融死后,其副将于兹已经效力郑都尉,章校尉去了襄贲城,必然也会跟于兹一样,跟着郑都尉建功立业了。”

  章诳连忙否认:“曹将军,末将只是奉使君的命令去襄贲城,断无效力郑都尉的想法!末将忠的是使君,绝不可能有二心!”

  曹豹语气一变:“章校尉若无二心,去襄贲城可就危险了,不知章校尉平日里待副将如何?若是待副将太差,最好将他们留在郯城,否则曹某担心章校尉会步笮融的后尘啊。”

  “郑牧吞并了笮融最精锐的五百丹阳悍卒,如今又故意让陶使君调拨章校尉去助阵,郑牧有一千精锐丹阳骑兵,征讨一个小小的利城乱民,竟然要章校尉助阵,这用意令人匪夷啊。”

  曹豹就差直接跟章诳说,郑牧要吞并章诳的三千丹阳兵了。

  章诳也不是**,曹豹说的这么直白又岂会听不懂其中的深意。

  然而如今奉了军令,章诳也不敢如曹豹一般坠马,于是章诳恭敬的向曹豹行了一礼:“还请曹将军教末将避祸之策!”

  曹豹见章诳已经信了,于是假装沉思了一阵:“章校尉若不想如笮融一般被郑牧吞并了兵马,去了襄贲城可将兵马驻扎在城外。只奉令,但决不进城!”

  “若有军令下达,章校尉照令行事即可,只是一定要坚持行军谨慎的原则,任何可能让章校尉折损兵**军令,都要谨慎执行!”

  “不求无功,但求无错,如此就不会给郑牧理由来夺章校尉的兵权!”

  章诳大喜:“末将谢曹将军赠策,待末将征讨归利城乱民归来,再与曹将军把酒言欢!”

  见章诳轻信离去,曹豹的嘴角也泛起了阴冷的笑意:“郑子武,你想趁机吞并我等的兵马,未免想得也太天真了些!待商公子计成,你那一千精骑,就是曹某的了!”

  利城。

  陶商星夜兼程来寻昌豨,要昌豨假扮曹兵。

  虽然同为泰山贼出身,昌豨跟臧霸孙观四将却不是一路人。

  臧霸和孙观在从贼变成官后,就开始约束麾下军卒,不得再擅自劫掠,而是以开阳城为根基进行自治。

  如郑牧的襄贲城一样,臧霸和孙观的开阳城同样是不会让陶谦的人插手内部的。

  但昌豨不一样,劫掠惯了的昌豨对臧霸和孙观的自治颇为鄙夷,能直接抢粮为什么还要招募流民种粮?

  东海是没有粮食吗?

  然而,昌豨没料到的是,在劫掠的手段上,曹**昌豨更狠,以至于昌豨现在想劫掠都找不到大户。

  曹操将东海抢得太狠了!

  不事生产的昌豨,为了养麾下一群同样喜欢劫掠的悍卒,选择了跟陶商合作。

  “假扮曹兵?”见陶商亲自来利城,又改变了作战计划,昌豨顿生警惕:“商公子,豨认为,你应该坦诚!”

  能在乱世中活下来的山头贼匪,一个个儿都比猴儿还精,比狐狸还狡诈。

  不精不狡诈的,早就死了。

  陶商暗骂一声,只得半真半假的道:“郑牧这狗贼,想吞并家父的兵马,竟然诈称利城的乱民是曹操的奸细,最终要了三千丹阳兵才肯出征。”

  “如今统率这三千丹阳兵的,是章诳章校尉,商料定郑牧必然会设法让章校尉死在乱民手中,从而可以顺理成章的吞并章校尉的三千丹阳兵。”

  “故而,商星夜来寻昌校尉,便是要将计就计,将郑牧的死归罪于曹操,如此一来,商也能利用郑牧旧部的仇曹心,顺利将其收编!”

  “昌校尉放心,商已经提醒了章校尉,所以郑牧若是统兵来利城,是无法调动章校尉的兵**。”

  “曹将军也会伺机来取郑牧的性命,此战,万无一失!”

  “更何况,有商在利城,足以策应变故。”

  面对昌豨,陶商对自己的辩才很有信心,这一通话,陶商自认为能让昌豨信个七八分。

  昌豨眯着眼睛,口中叼着一根草茎。

  对陶商的话,昌豨只信了个三分,剩下的七分还在琢磨。

  良久。

  昌豨将口中的草茎吐出,露出那不知道多久没清洗的大黄牙:“假扮曹兵可以,但商公子许诺的粮食,得再加五成!毕竟假扮曹兵是很累人的。”

  “贼就是贼,贪婪成性,贼性不改!”陶商暗骂一声,但表面却是一副君子风度:“如昌校尉所愿,再加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