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道人泥像被囚禁于未知之地葬原。
以为此生难有脱困那天,终会寿元将尽,灵魂干枯而亡,没想到遇见了慕氏家族。
慕氏家族为践行先祖学说,不惜横跨百万里,欲寻一人间净土,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行人碰到了移动疆域葬原,人世间最为奇特的未知之地,有人说这是神放逐魔的牢狱。
在血肉枯竭,灵力流失殆尽的致命时刻,慕氏家族的出现为道人泥像延续了生机。
待吞了慕氏数位高手血肉,夺走了该族长的容貌与身份后,道人泥像混入了其中。
本想让这些凡人试着在葬原繁衍后代,圈养该慕氏家族,为其定期提供魂魄与血肉,谁能想到这些人运气着实不错。
葬原重新与人世间接壤,出现了生路,落在大虞皇朝境内。
道人泥像正好需要皇朝气运休养伤体,便以慕氏族长身份答应朝廷帝王学派不入皇城。
那时的大虞朝廷似迫于浩然云海的外部压力,都准备违逆太祖规矩,放儒派入疆域。
没想到慕氏家族身为帝王学派代表,愿意退让半步,朝廷乐见其成,允许其在江南开派。
随后,其他儒家学派见此法可行,纷纷有样学样,获得了在大虞民间开宗立派的许可。
慕氏族长的寿限到了之后,道人泥像假死脱身,又暗中帮助慕氏清除了其他学派,扩大了儒林。
荡平了几次灭族之危,等自身伤势凭借儒林气运养好大半,主身便找了过来。
道人泥像无奈,离开慕氏家族,听从主身指令,在各州执行任务。
这种生死皆由他人的感受让道人泥像很不爽快,早就想脱离主身的掌控。
于是道人泥像认为这次是天赐良机,借此机会让齐王看到自己价值。
既然主身能与齐王合作,为何自己不能,只要藩王登上大位,自己亦可享大虞气运。
之后便有慕苏盛高调宣布帝王学派要入皇城为新帝传道。
此乃朝堂大事,可没想到皇帝举办了七日法会,这虽然打乱了道人泥像的计划,可最初目的已经实现,但这远远不够。
若慕苏盛胜了,为皇帝传道时设下儒文经种那就更美妙了。
一位接受了帝王学派思想的新帝,显然违背了祖宗规矩,齐王可以此为由提起废帝。
到时朝堂局势更加混乱,甚至新帝被废的话,法会胜者公开支持齐王,定可尽得民心。
计划很完美,不过实施时出现了小问题,法会设于皇城里,离禁地里的那位实在太近。
道人泥像不得已,让乔宋庆代为执行,这具血身实力仅此于他,能催动儒文经种爆发,身份又经得起查证。
哪想到,慕苏盛赢下七日法会,可入宫后道心破,文运反被吞噬。
更可气的是,乔宋庆因为贪婪,对气运真龙出手,又被皇室高手寻上门来。
翻阅完道人泥像记忆,有些地方还有可疑处,奈何残魂记忆有遗失属正常,难以解答了。
观看另一人记忆,正是那吏部官员的,此人齐王多年前安插在京城的心腹。
万不得已,不会动用,这次本应他执行齐王任务,寻一朝廷重臣袭杀,祸引明王,可听了道人泥像的计划,愈发觉得比自己的办法好。
无需出面,出事了,只会查到慕苏盛为止。
而查到慕苏盛身上更好了,到时天下学子与文坛大家上书京城,衮衮诸公谁受得住?
谁能料到,这么快就暴露了,相府的人直接上门擒拿,纵使他隐藏了六境修为,可来的是供奉楼的楼主,没过几招就败了。
入了相府私狱,受尽折磨,便是有禁制销毁灵魂。
可死后灵魂碎裂成黑沙,还是被郭岳平缝灵补魂的妙手,提取出前因后果。
物证黄龙卷已毁,光是两份灵魂证词,还不足以在朝堂上定齐王有谋逆之罪。
灵魂证词亦可反驳,说是有奇诡神通法门修改编造,齐王掌握重兵,得有更确凿的证据。
辰季理读罢两份灵魂证词,知道这里面的东西定齐王谋逆那可太虚了。
两人的记忆里齐王从未出现过,从始至终是鸦使派来任务,是他们推测齐王要办大事,需要为他扰乱京城,
而且鸦使乃妖物,无需齐王的人出手,御史就会反驳乃妖族的离间计。
辰季理望了眼张相公,这东西不适合出现在朝堂上,但可以私下里用来与齐王做交易。
张相公显然是知晓这点,可还是要连夜入宫呈上,说明这老狐狸自有解决之道。
“陛下,豫州乃齐王大本营,此前派去的使者团刚入境就失去了联络!”
“臣认为这是齐王的拖延之计!”
“可拖延,迟迟不上青州述职,为此不惜让使者团失踪,让心腹暴露做出祸乱京城的大案,只为了与朝廷对抗?以求陛下撤回旨意?好让他继续当豫州的统帅?”
“陛下,这非齐王的性格,也不合常理,唯一解释他便是要在豫州准备些什么!”
“而准备这些东西需要时间,起码不是现在,齐王这是认为,只要准备好那些东西,他就有底气与朝廷说不,拒绝陛下的旨意,甚至认为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
“陛下,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
辰季理微微颔首,心道不愧是百官之首,分析的头头是道,没有确凿证据亦可使人定罪。
“张卿,可有破局之策?”
“陛下,臣愿担任使者,率团再入豫州!”
“若齐王愿意随我去青州述职,陛下可趁势派往自己的门生接管豫州,若齐王推三阻四,我立即将其拿下,以这灵魂证词请齐王回京自辩清白!”
辰季理闻言,不由地佩服起这小老头,这是拿命去搏啊!
站在三朝权力之顶峰,大部分人怕早已失了激进搏命之胆气,只懂得安身立命。
辰季理哪会看不出来,张相公这是在纳投名状,解决齐王之事便是张氏的诚意。
“无论是豫州之事还是使者团人选之事,全权交由卿来处理!”
张相公心中感慨不已,新帝的胸怀真是非同凡响。
大权旁落的皇帝,逮到这种机会恨不得提拔自己心腹。
毕竟接管豫州大军的官员要入使者团共同出发,到时齐王是被请去青州述职或是就地拿下,这人要立马就职,不能出乱子。
张相公沉默了会,本意是要卖人情给新帝。
皇帝虽自身武力超群,但并无自己心腹在众将领中,手中无兵,自然权也大不了哪去。
此刻新帝若是点名一位官员入使团接管豫州,那这名官员得了皇帝大恩,自是天子门生,甘愿为皇帝效死忠。
哪怕这官员不懂感恩,另投他门,其他派系的朝臣也会逼他成为天子门生。
到时,哪边都得罪了,离死也不远了,所以熟悉朝堂之道的官员得了大恩,不会轻易改投门户,更何况是天子圣恩。
以为此生难有脱困那天,终会寿元将尽,灵魂干枯而亡,没想到遇见了慕氏家族。
慕氏家族为践行先祖学说,不惜横跨百万里,欲寻一人间净土,实现自己的抱负。
一行人碰到了移动疆域葬原,人世间最为奇特的未知之地,有人说这是神放逐魔的牢狱。
在血肉枯竭,灵力流失殆尽的致命时刻,慕氏家族的出现为道人泥像延续了生机。
待吞了慕氏数位高手血肉,夺走了该族长的容貌与身份后,道人泥像混入了其中。
本想让这些凡人试着在葬原繁衍后代,圈养该慕氏家族,为其定期提供魂魄与血肉,谁能想到这些人运气着实不错。
葬原重新与人世间接壤,出现了生路,落在大虞皇朝境内。
道人泥像正好需要皇朝气运休养伤体,便以慕氏族长身份答应朝廷帝王学派不入皇城。
那时的大虞朝廷似迫于浩然云海的外部压力,都准备违逆太祖规矩,放儒派入疆域。
没想到慕氏家族身为帝王学派代表,愿意退让半步,朝廷乐见其成,允许其在江南开派。
随后,其他儒家学派见此法可行,纷纷有样学样,获得了在大虞民间开宗立派的许可。
慕氏族长的寿限到了之后,道人泥像假死脱身,又暗中帮助慕氏清除了其他学派,扩大了儒林。
荡平了几次灭族之危,等自身伤势凭借儒林气运养好大半,主身便找了过来。
道人泥像无奈,离开慕氏家族,听从主身指令,在各州执行任务。
这种生死皆由他人的感受让道人泥像很不爽快,早就想脱离主身的掌控。
于是道人泥像认为这次是天赐良机,借此机会让齐王看到自己价值。
既然主身能与齐王合作,为何自己不能,只要藩王登上大位,自己亦可享大虞气运。
之后便有慕苏盛高调宣布帝王学派要入皇城为新帝传道。
此乃朝堂大事,可没想到皇帝举办了七日法会,这虽然打乱了道人泥像的计划,可最初目的已经实现,但这远远不够。
若慕苏盛胜了,为皇帝传道时设下儒文经种那就更美妙了。
一位接受了帝王学派思想的新帝,显然违背了祖宗规矩,齐王可以此为由提起废帝。
到时朝堂局势更加混乱,甚至新帝被废的话,法会胜者公开支持齐王,定可尽得民心。
计划很完美,不过实施时出现了小问题,法会设于皇城里,离禁地里的那位实在太近。
道人泥像不得已,让乔宋庆代为执行,这具血身实力仅此于他,能催动儒文经种爆发,身份又经得起查证。
哪想到,慕苏盛赢下七日法会,可入宫后道心破,文运反被吞噬。
更可气的是,乔宋庆因为贪婪,对气运真龙出手,又被皇室高手寻上门来。
翻阅完道人泥像记忆,有些地方还有可疑处,奈何残魂记忆有遗失属正常,难以解答了。
观看另一人记忆,正是那吏部官员的,此人齐王多年前安插在京城的心腹。
万不得已,不会动用,这次本应他执行齐王任务,寻一朝廷重臣袭杀,祸引明王,可听了道人泥像的计划,愈发觉得比自己的办法好。
无需出面,出事了,只会查到慕苏盛为止。
而查到慕苏盛身上更好了,到时天下学子与文坛大家上书京城,衮衮诸公谁受得住?
谁能料到,这么快就暴露了,相府的人直接上门擒拿,纵使他隐藏了六境修为,可来的是供奉楼的楼主,没过几招就败了。
入了相府私狱,受尽折磨,便是有禁制销毁灵魂。
可死后灵魂碎裂成黑沙,还是被郭岳平缝灵补魂的妙手,提取出前因后果。
物证黄龙卷已毁,光是两份灵魂证词,还不足以在朝堂上定齐王有谋逆之罪。
灵魂证词亦可反驳,说是有奇诡神通法门修改编造,齐王掌握重兵,得有更确凿的证据。
辰季理读罢两份灵魂证词,知道这里面的东西定齐王谋逆那可太虚了。
两人的记忆里齐王从未出现过,从始至终是鸦使派来任务,是他们推测齐王要办大事,需要为他扰乱京城,
而且鸦使乃妖物,无需齐王的人出手,御史就会反驳乃妖族的离间计。
辰季理望了眼张相公,这东西不适合出现在朝堂上,但可以私下里用来与齐王做交易。
张相公显然是知晓这点,可还是要连夜入宫呈上,说明这老狐狸自有解决之道。
“陛下,豫州乃齐王大本营,此前派去的使者团刚入境就失去了联络!”
“臣认为这是齐王的拖延之计!”
“可拖延,迟迟不上青州述职,为此不惜让使者团失踪,让心腹暴露做出祸乱京城的大案,只为了与朝廷对抗?以求陛下撤回旨意?好让他继续当豫州的统帅?”
“陛下,这非齐王的性格,也不合常理,唯一解释他便是要在豫州准备些什么!”
“而准备这些东西需要时间,起码不是现在,齐王这是认为,只要准备好那些东西,他就有底气与朝廷说不,拒绝陛下的旨意,甚至认为可以与朝廷分庭抗礼!”
“陛下,这不是谋逆又是什么?”
辰季理微微颔首,心道不愧是百官之首,分析的头头是道,没有确凿证据亦可使人定罪。
“张卿,可有破局之策?”
“陛下,臣愿担任使者,率团再入豫州!”
“若齐王愿意随我去青州述职,陛下可趁势派往自己的门生接管豫州,若齐王推三阻四,我立即将其拿下,以这灵魂证词请齐王回京自辩清白!”
辰季理闻言,不由地佩服起这小老头,这是拿命去搏啊!
站在三朝权力之顶峰,大部分人怕早已失了激进搏命之胆气,只懂得安身立命。
辰季理哪会看不出来,张相公这是在纳投名状,解决齐王之事便是张氏的诚意。
“无论是豫州之事还是使者团人选之事,全权交由卿来处理!”
张相公心中感慨不已,新帝的胸怀真是非同凡响。
大权旁落的皇帝,逮到这种机会恨不得提拔自己心腹。
毕竟接管豫州大军的官员要入使者团共同出发,到时齐王是被请去青州述职或是就地拿下,这人要立马就职,不能出乱子。
张相公沉默了会,本意是要卖人情给新帝。
皇帝虽自身武力超群,但并无自己心腹在众将领中,手中无兵,自然权也大不了哪去。
此刻新帝若是点名一位官员入使团接管豫州,那这名官员得了皇帝大恩,自是天子门生,甘愿为皇帝效死忠。
哪怕这官员不懂感恩,另投他门,其他派系的朝臣也会逼他成为天子门生。
到时,哪边都得罪了,离死也不远了,所以熟悉朝堂之道的官员得了大恩,不会轻易改投门户,更何况是天子圣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