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第75章 来告御状的

小说: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作者:小白不怕 更新时间:2025-10-31 02:44:25 源网站:2k小说网
  朱雄英继续说道:“听口音,你们应该不是本地人,也不像是北方逃难的难民,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实在是这群人太凄惨了,听老头刚才的话,他们已经饿死了一些人。

  惨!真惨!

  朱雄英最见不得有这么惨的人。

  “四爷爷、不好了,狗蛋……狗蛋快不行了。”

  就在这时,人群里传来一个**急切的声音。

  只见她怀里抱着一个五六岁大的孩子,此时孩子呼吸不顺畅,脸色发青。

  一群人全都围了过去,紧张的看着**怀里的孩子,他们现在也只能干着急,因为他们不懂医术,也没有钱带孩子进城找大夫。

  朱雄英赶忙走过去,大声呵斥道:“让开、都让开,不要围在这里。”

  他说着准备从**怀里把孩子抱出来施救,好家伙!他刚把双手伸出去,才想起来自己同样是小胳膊小腿。

  “少主……”

  蒋瓛这时恰好赶来,是隐藏自己暗中的锦衣卫通知的蒋瓛。

  他们见朱雄英没有什么危险,也就没有现身。

  “蒋叔你来得正好,这个小孩应该是被肉咔喉咙了,来、你按照我说的做。”

  蒋瓛走上前,从**怀里接过孩子,按照朱雄英说的,把孩子抱在身前,不断挤压孩子的腹部。

  很快,一块牛肉从孩嘴里吐了出来。

  众人见状,都松了一口气。

  “谢谢小公子和这位小哥的救命之恩。”

  一群人全都跪了下来,朱雄英赶忙扶最年长的老头起身。

  扶不扶?他还怕讹人吗

  等安抚好众人,大家觉得朱雄英他们不是坏人,老头这才说道:“我叫邵四,我们是宁波府象山县的百姓,逃荒来的应天……”

  “宁波府象山县?”朱雄英当然知道这个地方,沿海地区嘛,后世还是旅游城市。

  而且宁波府距离应天府不远。

  “老人家、你们宁波府那边,这几年也没听说过闹灾荒啊,你们怎么逃荒到应天来了?”

  “哎!”老人家长叹一声:“我们那边确实没有闹灾荒,但也不富裕,耕地少,大家都是靠出海捕鱼为生,也没有人饿死的情况。”

  “不过、我们那边经常有倭寇上岸烧杀劫掠……”

  “倭寇?”朱雄英眼里闪过冰冷的杀意,随即说道:“朝廷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卫所,而宁波府距离应天府不远,卫所驻守的将士应该不少吧,倭寇还敢在宁波府烧杀劫掠吗?”

  朱雄英当然知道明朝沿海地区倭寇劫掠严重,不然的话,朱元璋也不会宣布禁海政策。

  如今大明百废待兴,北方还有元蒙虎视眈眈,国内又天灾不断,朝廷实在是没有太多精力去对付倭国。

  这才是朱元璋禁海的主要原因,不然的话,朱元璋读了那么多史记,他难道不知道宋朝和元朝,靠着开海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吗?

  邵四苦笑着摇摇头:“朝廷确实在沿海地区设立了很多卫所,可我们大明的海岸线太长了,卫所驻守的将士无法在整个海岸线巡防。”

  闻言、朱雄英心里一阵苦笑,自己怎么忘了这茬呢。

  那些倭寇又不敢正面跟大明将士交锋,都是找没人的地方偷偷上岸,抢了就跑。

  对此、朱元璋也是很头疼。

  “官府呢?你们没有报官吗?”

  “官府?官府只知道收税,那会管我们的死活。”邵四苦笑道。

  边上的青年忽然说道:“就是个狗官,他族弟要我们给他家当佣人,为他们打鱼。”

  “自从我们拒绝以后,倭寇就时长在我们那一代烧杀劫掠,如果狗官和他族弟跟倭寇没有关系,打死我都不信。”

  朱雄英眉头紧锁,吃海鲜在很早就有了,海鲜在沿海地区是百姓的口粮,但在其他地方,只有富人才享受得起。

  因此、这里面的利益巨大。

  朱雄英万万没想到的是,象山县的县令一族,居然跟倭寇勾结,这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自从来到这个时代,朱雄英就暗暗发誓,一定要灭了倭国,亡其国、灭其种。

  这是每个华夏人共同的誓言。

  “老人家、你没有去找浙江布政司吗?”

  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取消了行省制度,在全国设立了十三个布政司,其实就是省级单位的意思。

  而宁波府归浙江布政司管,按理来说,邵四他们可以先去找宁波府的知府衙门,实在不行就去找布政司才对。

  邵四无奈道:“去过……我们都去过,可去了连官老爷的面都见不到。”

  “也正是因为此事,被象山县老爷的族弟知道了,没过几天,倭寇就来袭击我们村子。”

  “这次他们没有顾着抢粮食钱抢钱,而是见人就杀,我们村三百五十六口人,只有四十多人逃出来。”

  “这一路上还有人追杀我们,好几个村民为了帮我们拖延时间,惨死在这些人手上。”

  “我们逃到应天府,就是来告御状的。”

  告御状!

  朱雄英在史记里看到过,朱元璋为了****污吏,向百姓颁发了“大诰”,每户一本。

  是民告官用的,举大诰入京告状者,沿途官员不得阻拦。

  只不过、朱元璋说在洪武十八年,才颁布的大诰。

  邵四又继续说道:“我们是逃来的,身上也没有路引,连入城都入不了,一路上还担心被官差抓到当做流民。”

  “哎!我们连入城都做不到更别说找洪武爷告状了。”

  理清来龙去脉的朱雄英,已经给象山县的县令一族宣判了死刑。

  “老人家、你不用担心,我家里有亲戚是做大官的,李景隆你知不知道?”

  邵四他们对视一眼,齐刷刷的直摇头,什么李景隆,估计就是一个小吏吧。

  一时间、大家都露出失望之色,一个小吏即便是京城的小吏,又有什么用呢。

  “那曹国公李文忠你们听说过没?”

  “听说过,这可是我们大明开国武勋,虽然我们哪里偏远,但也知道曹国公的丰功伟绩。”邵四连连点头。

  朱雄英咧嘴一笑:“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崽,李景隆是我表哥,就问你这关系够不够硬?”

  “一个小小的县令,轻松拿捏。”

  邵四他们激动的浑身颤抖,村里惨死的村民,终于有申冤的地方了。

  “硬!非常硬!硬邦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