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别的,诸位叔叔是真疼爱他,根他是长孙,是大明未来继承者无关。
朱雄英接过礼盒,很是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咔嚓……”
朱雄英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块做工精致,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做工,墨绿色的玉佩。
玉佩晶莹剔透,朱雄英一眼就喜欢上了。
朱雄英爱不释手的把玩着玉佩,嘀嘀咕咕道:“这应该就是蓝田玉,而且还是蓝田玉中的极品墨玉。”
“嘿嘿……蓝田玉也是西安的特产,二叔可以多送我一些这样的特产。”
“至于石榴、肉夹馍啥的,那些就算了。”
朱元璋见朱雄英喜欢手中的玉佩,也很是高兴,虽然他喜欢简朴节约,但大孙喜欢,什么都行。
朱元璋暗道,看来得让老二在西安那边多开采一些蓝田玉才行,既然大孙喜欢玉器,咱就用玉器摆满大孙的房间,用玉石跟咱大孙打张床出来。
蒋瓛接着打开第二个箱子:“这是晋王送的礼物……”
同样、当箱子打开,好家伙,里面装满了葡萄可惜这些葡萄全都坏了。
“这应该是清徐葡萄,哎、可惜又放坏了,真是糟蹋了这些葡萄。”朱元璋一脸惋惜道。
朱雄英当然听说过清徐葡萄,这可是非常出名的。
葡萄原产西方,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
唐朝人对葡萄与葡萄酒都十分喜爱,太原府的贡品中也包含有葡萄,可能就产自清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便是太原诗人王翰的作品。
除了放坏的葡萄,箱子里还有不少山西土特产,比如柿饼,麝香、也就是雄麝鹿的一种分泌物,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还有好几种山西的特产,比如大枣,还有潞绸。
潞绸在古代,是北方丝绸的代表,历史上曾与杭锻、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
在明朝一代,山西的潞绸一度远销海外,号称“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
“小少主、这是晋王送你的礼物。”
蒋瓛说着,把两个精致的礼盒递给朱雄英。
朱雄英很是期待三叔朱棡会送什么给自己。
他小心翼翼的打开第一个礼盒,里面是一块乌漆嘛黑的东西,上面还有各种花纹,非常美观。
“这是墨?”
李善长笑着点点头:“没错、这就是墨,叫做潞墨,潞墨属于松烟墨,唐宋时,一直是重要的贡品。”
“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赞颂道: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朱。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宋代《文房四谱》中记载:上党松心为之尤佳。”
对于李善长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的喜欢就是文房四宝,因此、他们对全国各地的文房四宝都熟悉,哪里的最好自然也知道。
朱雄英对墨这玩意没什么兴趣,对于他来说,能写字就行他又不是文人墨客。
朱雄英随意的把礼盒盖上,递给一旁的秦小鱼,此时秦小鱼抱着一盒墨,邵珠儿抱着的盒子里,自然是秦王朱樉送的蓝田墨玉。
朱雄英接着打开剩下的礼盒,里面装着的橘红色的杯子和手串。
杯子和手串眼神鲜艳,颜色纯正,透明如水。
朱雄英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是极品玛瑙!”
古代晋北一带曾生产各类砂石料,最珍贵的当属玛瑙。在金代,“玛瑙环子、玛瑙珠”曾位列西京大同特产之首。
此外,除了前文提到过的绿礬石,大同的石绿、碾玉砂、广灵的花斑石、浑源的凝水石、忻州的解玉砂、静乐的云母石、代州的青碌、五台的紫石,都曾是名品。
“哈哈……大孙喜欢就好,这次老二和老三用心了。”朱元璋开心的说道。
心里同样在想,看来得让老三多去寻找一些玛瑙矿脉,给咱大孙开采一些极品玛瑙才行。
朱雄英把手串戴在手上,杯子连同礼盒递给身后的李碗儿。
“蒋叔、你看看里面有没有上党参?”
蒋瓛摇摇头,他看过礼单的,上面并没有记录上党参。
“没有啊,我还想着给奶奶补补身体呢。”朱雄英遗憾道。
“乖孙有心了,奶奶不缺人参。”马皇后宠溺道。
朱雄英确实感到遗憾,他在史书上看到过,上党即今晋东南的长治、晋城地区,中药中著名的党参,便是因上党而得名。
令人诧异的是,上党竟然是人参的故乡之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东。
上党一带产人参的地方不少,璐、泽、辽等州皆有,但尤以壶关县紫团山所产最为著名。
诗人段成式好不容易求得紫团山的人参,曾兴奋地赋诗: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
朱雄英之所以感到遗憾,因为史书上记载,自明代起,人参的故乡便再也没有人参的踪迹。
后世对于上党参消失的原因有很多猜测,比如过度采挖,又或者是火灾导致的等等。
蒋瓛继续开箱。
朱雄英感觉就像开盲盒一样,谁也不道里面是烂石榴还是烂葡萄,又或者是蓝田墨玉或者是极品玛瑙。
开盲盒真的很刺激。
只要不开出大便就行。
果然,燕王朱棣进献的贡品,跟秦王朱樉以及晋王朱棡差不多,开箱就是一股腐烂的味道。
“这是东山贡梨、房山磨盘柿、平谷大桃……哎、可惜都糟蹋了。”朱元璋心疼的说道。
东山贡梨也就是后来以京字冠名的京白梨,京白梨和房山磨盘柿,北平油鸡、北平鸭以及平谷大桃等等,在洪武时期已经闻名全国了。
其平谷大桃以其个大、色艳、甜度高而闻名,在洪武时期已经是皇家贡品了。
后面的满清,平谷大桃依旧是贡品。
朱雄英看了看坏掉的平谷大桃,好家伙,比**拳头还大。
这也说明,古代的农业技术,其实已经很发达了。
就拿粮食产量来说,自唐朝开始,粮食亩产量一直在增长。
即便唐朝时期粮食亩产量,都强过新华夏之初期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袁爷爷,新华夏的粮食亩产量还不如古代呢。
当然、新华夏经历了惨痛的战乱,倭寇入侵杀害了华夏三千五百多万人。
导致人才和各种技术大量缺失。
使得各行各业都倒退得很严重。
        朱雄英接过礼盒,很是好奇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
“咔嚓……”
朱雄英打开礼盒,里面是一块做工精致,绝对是大师级别的做工,墨绿色的玉佩。
玉佩晶莹剔透,朱雄英一眼就喜欢上了。
朱雄英爱不释手的把玩着玉佩,嘀嘀咕咕道:“这应该就是蓝田玉,而且还是蓝田玉中的极品墨玉。”
“嘿嘿……蓝田玉也是西安的特产,二叔可以多送我一些这样的特产。”
“至于石榴、肉夹馍啥的,那些就算了。”
朱元璋见朱雄英喜欢手中的玉佩,也很是高兴,虽然他喜欢简朴节约,但大孙喜欢,什么都行。
朱元璋暗道,看来得让老二在西安那边多开采一些蓝田玉才行,既然大孙喜欢玉器,咱就用玉器摆满大孙的房间,用玉石跟咱大孙打张床出来。
蒋瓛接着打开第二个箱子:“这是晋王送的礼物……”
同样、当箱子打开,好家伙,里面装满了葡萄可惜这些葡萄全都坏了。
“这应该是清徐葡萄,哎、可惜又放坏了,真是糟蹋了这些葡萄。”朱元璋一脸惋惜道。
朱雄英当然听说过清徐葡萄,这可是非常出名的。
葡萄原产西方,汉代张骞通西域时传入中国。
唐朝人对葡萄与葡萄酒都十分喜爱,太原府的贡品中也包含有葡萄,可能就产自清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便是太原诗人王翰的作品。
除了放坏的葡萄,箱子里还有不少山西土特产,比如柿饼,麝香、也就是雄麝鹿的一种分泌物,可以制成香料,也可以入药。
还有好几种山西的特产,比如大枣,还有潞绸。
潞绸在古代,是北方丝绸的代表,历史上曾与杭锻、蜀锦齐名,名列中国三大名绸之一。
在明朝一代,山西的潞绸一度远销海外,号称“南松江,北潞安,衣天下”。
“小少主、这是晋王送你的礼物。”
蒋瓛说着,把两个精致的礼盒递给朱雄英。
朱雄英很是期待三叔朱棡会送什么给自己。
他小心翼翼的打开第一个礼盒,里面是一块乌漆嘛黑的东西,上面还有各种花纹,非常美观。
“这是墨?”
李善长笑着点点头:“没错、这就是墨,叫做潞墨,潞墨属于松烟墨,唐宋时,一直是重要的贡品。”
“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赞颂道: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朱。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宋代《文房四谱》中记载:上党松心为之尤佳。”
对于李善长这些读书人来说,他们的喜欢就是文房四宝,因此、他们对全国各地的文房四宝都熟悉,哪里的最好自然也知道。
朱雄英对墨这玩意没什么兴趣,对于他来说,能写字就行他又不是文人墨客。
朱雄英随意的把礼盒盖上,递给一旁的秦小鱼,此时秦小鱼抱着一盒墨,邵珠儿抱着的盒子里,自然是秦王朱樉送的蓝田墨玉。
朱雄英接着打开剩下的礼盒,里面装着的橘红色的杯子和手串。
杯子和手串眼神鲜艳,颜色纯正,透明如水。
朱雄英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是极品玛瑙!”
古代晋北一带曾生产各类砂石料,最珍贵的当属玛瑙。在金代,“玛瑙环子、玛瑙珠”曾位列西京大同特产之首。
此外,除了前文提到过的绿礬石,大同的石绿、碾玉砂、广灵的花斑石、浑源的凝水石、忻州的解玉砂、静乐的云母石、代州的青碌、五台的紫石,都曾是名品。
“哈哈……大孙喜欢就好,这次老二和老三用心了。”朱元璋开心的说道。
心里同样在想,看来得让老三多去寻找一些玛瑙矿脉,给咱大孙开采一些极品玛瑙才行。
朱雄英把手串戴在手上,杯子连同礼盒递给身后的李碗儿。
“蒋叔、你看看里面有没有上党参?”
蒋瓛摇摇头,他看过礼单的,上面并没有记录上党参。
“没有啊,我还想着给奶奶补补身体呢。”朱雄英遗憾道。
“乖孙有心了,奶奶不缺人参。”马皇后宠溺道。
朱雄英确实感到遗憾,他在史书上看到过,上党即今晋东南的长治、晋城地区,中药中著名的党参,便是因上党而得名。
令人诧异的是,上党竟然是人参的故乡之一。
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人参生上党及辽东。
上党一带产人参的地方不少,璐、泽、辽等州皆有,但尤以壶关县紫团山所产最为著名。
诗人段成式好不容易求得紫团山的人参,曾兴奋地赋诗:人形上品传方志,我得真英自紫团。
朱雄英之所以感到遗憾,因为史书上记载,自明代起,人参的故乡便再也没有人参的踪迹。
后世对于上党参消失的原因有很多猜测,比如过度采挖,又或者是火灾导致的等等。
蒋瓛继续开箱。
朱雄英感觉就像开盲盒一样,谁也不道里面是烂石榴还是烂葡萄,又或者是蓝田墨玉或者是极品玛瑙。
开盲盒真的很刺激。
只要不开出大便就行。
果然,燕王朱棣进献的贡品,跟秦王朱樉以及晋王朱棡差不多,开箱就是一股腐烂的味道。
“这是东山贡梨、房山磨盘柿、平谷大桃……哎、可惜都糟蹋了。”朱元璋心疼的说道。
东山贡梨也就是后来以京字冠名的京白梨,京白梨和房山磨盘柿,北平油鸡、北平鸭以及平谷大桃等等,在洪武时期已经闻名全国了。
其平谷大桃以其个大、色艳、甜度高而闻名,在洪武时期已经是皇家贡品了。
后面的满清,平谷大桃依旧是贡品。
朱雄英看了看坏掉的平谷大桃,好家伙,比**拳头还大。
这也说明,古代的农业技术,其实已经很发达了。
就拿粮食产量来说,自唐朝开始,粮食亩产量一直在增长。
即便唐朝时期粮食亩产量,都强过新华夏之初期阶段。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袁爷爷,新华夏的粮食亩产量还不如古代呢。
当然、新华夏经历了惨痛的战乱,倭寇入侵杀害了华夏三千五百多万人。
导致人才和各种技术大量缺失。
使得各行各业都倒退得很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