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第152章 大明邮政大明物流

小说: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作者:小白不怕 更新时间:2025-10-31 02:44:25 源网站:2k小说网
  听到李景隆这么一说,大家都暗暗点头,毕竟李景隆经商特别厉害,他既然都这样说了,哪就证明此事大有可为。

  朱雄英继续说道:“驿站开放书信传递业务和货物运输业务,以后驿站赚的钱不仅能维持驿站的运转,无需朝廷每年拨款,甚至还有庞大的收入上交国库。”

  朱元璋嘴都笑歪了,以为驿站的事情,这些年他有多头疼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今大孙不仅解决了驿站开支问题,居然还能帮国库赚钱。

  朱元璋感觉睡觉都能笑醒。

  “对了、以后书信传递业务就叫大明邮政,货物运输业务叫大明物流,这两个部门都独立出来组建新的部门。”

  “当然、使用的场地和人员自然是驿站的,不过、场地费要向驿站使用费。”

  朱元璋疑惑道:“大孙、开办你说的大明邮政和大明物理,本身就是为了解决驿站的开支问题,为何还要把这两个部门独立出来?”

  李善长也附和道:“确实、如果把这两个部门独立出来,即便使用的是驿站的场地和驿站的人员,但还是会增加开支的。”

  朱雄英摇摇头:“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如果把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跟驿站放一起管理,管理起来很会乱。”

  “更何况、在我看来,等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推广到全国各地的时候,无聊是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每年能为朝廷赚的钱,不一定输给盐铁。”

  “如此庞大的两个部门,必须成立独立的部门。”

  嘶!!!

  众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露出不可置信的目光。

  那可是盐铁啊,历朝历代盐铁都是朝廷的主要经济支柱。

  毫不客气的说,在古代掌握盐铁,一个王朝就不会覆灭。

  当然、这里说的是完全掌控,而不是王朝中后期,盐铁已经被参透坏了。

  “小少主、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真那么赚钱吗?”李善长不确定的问道。

  这!!!

  朱雄英也不敢肯定,毕竟他对这个时代的民间情况了解得也不多,他只不过是通过史书了解的这个时代。

  还不等朱雄英开口,李景隆就抢先说道:“李老、你不用怀疑,在我看来,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每年所赚的钱,搞不好还要比盐赚的钱多。”

  “你知道大明有多少商贾吗?每年需要运输多少货物吗?等大明物流开通,甚至那些小商贩都会找上门付钱运货。”

  “别小看了那些小商贩,他们如今是没有运输货物的实力罢了,只要大明物流开通,他们比谁都积极。”

  “虽然每个小商贩需要运输的货物不多,比不上那些商贾世家,但小商贩的数量多啊,积少成多,每年支付的运输费用绝对庞大。”

  他说着顿了顿:“还有大明邮政,村里的百姓需要写信的或许不多,但城镇里写信的可不少。”

  “比如商贾商贩,他们会用书信互相联系沟通,了解各地什么货物紧俏,哪里的货物便宜。”

  “什么叫做买东西,把东边的货物卖到西边,把西边的东西卖到东边,如果不知道东西地区的货物信息,如何做买卖?”

  “比如从北边把大明运输到南边售卖,这不是要把家底都亏进去吗?”

  “大明邮政除了利益商贾和商贩传递信息,还有就是读书人,读书人每天闲的无聊,因此喜欢交友,这些朋友来自天南地北。”

  “如果大明邮政开通,这些读书人平时没事了,肯定会用书信找朋友探讨学问,或许是谁写出诗句啥的,找朋友显摆。”

  “你们想象一下,我们大明读书人可不少啊,而且这些读书人的不差钱……”

  嘶!!!

  众人忍不住再一次倒吸了一口凉气,他们不信别人,也得信李景隆啊。

  首先李景隆经商有天赋,在商业一道他说的信息,必然是真。

  其次、李景隆交友甚广,结交了很多读书人,因此、他说读书人喜欢显摆必然也是真的。

  至于读书人有没有钱钱。

  呵呵……

  谁不知道读书人有钱啊,没钱的能读的起书吗?

  “搞!必须搞,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咱搞定了。”朱元璋激动的哈哈大笑起来。

  “大孙、具体要怎么搞,有什么章程吗?”

  朱雄英想了想说道:“刚才说的就是大明邮政和大明物流的整体框架,细节嘛,比如在州府设置中专站,毕竟货物和书信要发往全国各地。”

  “需要在州府设置中专站,把发往同一个地区的货物集中发货。”

  “其次就是收费问题,这个要去实际考察,比如多少距离的书信收多少钱合适,书信还分快慢,慢件即便最远的地方也保证一个月之内送达,而快件最远的地方七天必须送达,当然、发快件得加强。”

  “货物也是如此,分快慢,还有按照货物的重量体积来折算收费标准。”

  朱雄英巴拉巴拉说了很多,方孝孺和李善长手上的笔就没有停过,最会议记录这些事情,当然是得他们动手,难道还让朱元璋和马皇后动手吗?

  朱雄英想了想又说道:“我想办法生产出邮票出来,就是贴在信封外面的,因为邮票代表了寄递邮件的费用。”

  “在寄递邮件时,大明邮政需要对该件邮件进行管理和处理,包括收取邮费、分类处理、印制邮戳、运输投递等步骤。”

  “为了能够对这些步骤进行顺利的进行,邮局给出了一个规定,就是在信封上粘贴相应数量的邮票,以表示邮费是否已经支付。如果没有粘贴邮票,邮递员会拒绝接收邮件,并要求寄件人补齐邮费。”

  朱雄英把后世寄信的模式说了出来。

  众人越听眼前越亮,有了邮票这玩意,收取费用方便了,然后也方便管理书信,还能及时发现对方有没有付过钱。

  “想少主、你说的邮票,应该是纸张上印刷图画吧?”

  李善长皱眉说道:“若是有居心叵测找人大量印刷邮票,该如何是好?”

  “小少主可能不知道,自从元朝开始发行宝钞,就一直有伪造宝钞的人。”

  “我们大明的宝钞也是如此,前几年有肉大量伪造宝钞,为此,朝廷彻查此事,砍了不少制作伪钞的人,如此、这才有所收敛,但始终无法杜绝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