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根结底,还是咱大明穷啊,咱难道不想看看那几个不成器的玩意?咱难道不想看看孙儿们?”

  “你奶奶们虽然嘴上没说,但那有娘不想儿的?是咱对不起她们啊。”

  “哎……”

  朱元璋无奈的叹息道:“若是国库富裕,朝廷就能承担这些花销,咱一家人每年都能团团圆圆了。”

  朱雄英很是心疼爷爷和一群奶奶们,骨肉分离的思念,只要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心里都不是滋味。

  朱雄英思索起来,如果限定侍从护卫随扈的数量,以减少开支呢?

  不行不行!

  朱雄英立马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如今的大明可不太平,一个是蒙元会暗杀皇室宗亲,秦王府都是重兵把守,不然朱元璋也不会给亲王三个卫的亲卫兵力。

  再者、因为元末时期的战乱,大明各地多山匪,拦路打劫那是家常便饭。

  如果藩王进京带的护卫兵力不足,很有可能被蒙元刺杀,或者被山匪杀害。

  毕竟藩王是带着家眷进京,如果只是亲王进京,他们哪怕只带一两百亲卫都不怕。

  “看来得想办法让朝廷有钱。”朱雄英坐在马车里低头思考。

  朱元璋见大孙在想事情,也没打扰他,很多事情多需要自己去思考,光听别人说只是空话。

  马车一路颠簸,转眼间已经来到了柳树村。

  朱元璋他了下了马车,朱雄英还在低头思考,朱元璋生怕打孙想事情太入神撞墙上,只能把朱雄英抱在怀里。

  等进了大门来到院子里,李善长他们已经在凉亭里乘凉喝茶了。

  还真别说,李善长一开始还不愿意来柳树村,现在他才发现,很享受这种相间朴实无华的生活。

  没有朝堂上的尔虞我诈,也不用在意彼此的身份,还你学习新的知识,没事来就去河边钓鱼。

  李善长都在想,要不等解官以后,就来柳树村修建别院养老。

  这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啊,有山有水有树林。

  “重八、我乖孙这是怎么了?”马皇后紧张的看着朱元璋怀里的朱雄英。

  刚坐下都朱元璋心疼道:“大孙想念就藩的叔叔们了,刚才跟咱说,等过几月你等寿辰,想让诸位叔叔们进京,一家团聚。”

  “可是……”朱元璋无奈道:”妹子你也知道,藩王进京要很大的花销,沿途的官府接待的话,地方财政非常吃紧,这就是在滋扰百姓啊。”

  马皇后赞同的点点滴滴,她难道不想老二朱樉、老三朱棡、老四朱棣、老五朱橚他们吗?

  但她只能把这份思念压在心底,她要为百姓考虑。

  “来、把乖孙给我,我可怜的乖孙哦。”马皇后心疼的把朱雄英抱在怀里,哄着说道:“乖孙别难过,奶奶让厨娘给你做好吃的。”

  在想问题的朱雄英心里暖暖,抬头笑着说道:“奶奶、孙儿没事。”

  李善长这时也安慰道:“小少主、等有钱了,你叔叔们就能经常回来看你,给你带当地的土特产。”

  “你叔叔们都很疼你的……”

  朱元璋的脸色顿时就黑了,你丫的到底会不会安慰人?

  最后这句话,岂不是火上浇油,你个**登是不是诚心不想让咱大孙好过?

  朱雄英摇摇头表示没事:“爷爷、其实我有办法赚钱,而且是持续不断进账的买卖。”

  “哦!大孙是不是又想到什么好东西了?比起香皂如何?”朱元璋好奇道。

  就连方孝孺他们都竖起两耳朵,香皂和细盐还有蜂窝煤有多赚钱,哪怕还没有推广,他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日进斗金了。

  “爷爷、香皂只是些玩意,根本不算啥,比起我要上的买卖,毫不客气的说,只是毛毛雨。”朱雄英自信的说道。

  咕嗝!!!

  众人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他们看来,香皂已经是在抢钱了,如果存货够多,一波就能暴富成为大明首富。

  当然、如果存货不足,很快就会有官绅世家商贾来竞争,赚的自然成不了首富,只能暴富。

  “小少主、你说的买卖是什么?如果可以的话,让你姑父也参上一股,你也知道,你姑父闲在家里也是闲着,你放心,本钱全由你姑父出。”李善长连忙说道。

  因为他儿子李祺是驸**原因,虽然能享受驸马待遇,还能享受公主的俸禄,但谁嫌钱多呢?

  而且、李善长之所以人自己儿子也参上一股,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更好的跟长孙朱雄英捆绑在一起,保他们家族长盛不衰。

  赚钱只是其次。

  这就是玩**,这就是李善长的智慧谋略。

  朱雄英当然知道李善长上什么心思,其实他也不介意跟勋贵们捆绑在一起,因为历朝历代的帝王,其实都是如此,只有跟别人的利益绑在一起,帝位才做的稳,江山才稳。

  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很好的诠释了这个问题。

  “李先生、这买卖谁也掺和不了。”朱雄英摇摇头拒绝道。

  李善长脸色微变,哪怕已经是老奸巨猾了,此时他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表情。

  长孙朱雄英说什么意思?是不喜欢玩们李家吗?

  朱雄英见李善长的表情,开口说道:“等我把是什么买卖说出来,你就知道了,我真不是想拒绝你。”

  “小少主请说,愿闻其详。”李善长微微松了一口气,他真担心朱雄英准备清理他们这些老臣势力。

  朱雄英没有直接回应李善长,而上看向朱元璋:“爷爷、这些年朝廷是不是每年都要拨款维持驿站的运转?”

  朱元璋苦笑着点点头:“谁说不是呢,驿站对于大明来说,是重中之重。”

  “大明建立的时候,驿站才一千不到,到如今,全国的驿站已经达到了一千三百多。”

  “即便朝廷财政吃紧,哪怕勒紧裤腰带,每年依旧要拨款保证驿站的正常运行,甚至每年还有新增驿站,知道为何吗?”

  朱元璋也不给朱雄英说话的机会,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因为驿站是用来为传公文情报的使者提供不给所需,并接待来往的官员和各藩属国的使者。”

  “驿站最重要的是传递军事情报,特别是九边重镇的军事情报,军情军情,军事情报如果不能及时传递,很有可能发生不可想象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