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第145章 谁赞成谁反对

小说: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作者:小白不怕 更新时间:2025-10-31 02:44:25 源网站:2k小说网
  “呵呵……”朱雄英冷笑道:“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要这江山何用?”

  “挑起战事又如何?他倭国敢打,我大明还能怕了不成?”

  “至于其余附属国的看法,他们只要不眼瞎,都知道谁对谁错。”

  “殿下!”刘三吾严肃道:“国之大,好战必亡,如今的大明需要的是休养生息,切记不可妄动战乱,隋炀帝就是前车之鉴啊。”

  朱雄英也理解刘三吾的想法,如今大明内忧外患,确实不宜四处树敌。

  “刘先生、我也有几句话送于先生,国之强,忘战必危,好战可亡,不战必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有你说的隋炀帝杨广,他出兵讨伐高句丽有错吗?”

  “高句丽时常派兵袭扰隋朝边境,侵略隋朝疆域,残害隋朝百姓。”

  “难道眼睁睁的看着高句丽侵略,残害百姓吗?”

  “任何一个有骨气的华夏人都不会允许,哪怕把国家打衰败也必须打,这是华夏的底线。”

  “你也别跟我说,隋朝的覆灭是因为隋炀帝杨广讨伐高句丽劳民伤财。”

  “这些只不过是愚弄百姓的罢了,隋朝的覆灭,是因为动了五姓七望的利益,是这些大世家推翻的。”

  这!!!

  刘三吾一时哑口无言,无言以对。

  朱雄英继续说道:“皇爷爷说的不征之国,因为当时大明根基不稳,需要安抚藩国之心,以免被蒙元利用,出兵大明。”

  “而如今蒙元已经不成气候,什么不征之国也就听听罢了,只要国库充盈,随时都可以去灭了这些不征之国。”

  “你、你这些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啊。”刘三吾气得浑身颤抖:“我大明我华夏乃礼仪之邦,怎么能出尔反尔?这会让全天下人耻笑的。”

  “礼仪之邦?”朱雄英沉吟道:“如果大明势微,国力虚弱之时,你说周围这些国家会不会派兵攻打大明?”

  “不说别的,就拿高丽和倭国来说,从很早以前,他们就是华夏王朝的附属国。”

  “可是呢、你瞧瞧高丽,一有机会就想入侵华夏,大唐李世民讨伐过高句丽,当初我爷爷举报讨伐元朝政权的时候,高丽也来参战,和元兵一起攻打红巾军。”

  “等元朝被驱逐以后,高丽安分了吗?一直在边境作乱,一点都不安分。”

  “倭国就更不用说了,居然敢直接杀害我大明使者,还有来我大明沿海地区烧杀劫掠的倭寇,真当这些倭寇是普通人?”

  “不、这些倭寇是倭国贵族组织起来的,只要大明出现危机,我敢保证,倭国立马就会打过来。”

  “他们的狼子野心,一直都想侵略华夏。”

  “哈哈……说的好。”李文忠笑着走了过来,他撇撇嘴看了看刘三吾:“我最瞧不起都就是你们这些酸儒。”

  “如果礼仪能保护一个国家,宋朝也就不会灭亡了,宋朝之所以会灭亡,反而是因为你们这些读书人,只知道享乐,没有一点骨气,不然的话,我泱泱华夏,何至于被蒙元鞑子奴役几百年。”

  刘三吾羞愤无比,他很想反驳,可完全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因为宋朝的覆灭,还全都是因为他们这些读书人。

  李文忠笑着说道:“长孙殿下、不就是两个倭国武者吗?杀了便杀了。”

  “他们已经认不清谁是主子谁是奴才,居然敢在京师强抢民女,欺压百姓,谁给他们的勇气?”

  “我们大明应该亮亮拳头了,需要震慑一下这些藩国,让他们不该起不该有的心思。”

  “我还希望倭国因此事发兵呢,那正好用来杀鸡儆猴。”

  李文忠不愧是开国将领,杀伐果断,绝不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开国之初,军事实力最为强大。

  因为这些开国将领个个都能征善战,骁勇无比。

  另一边。

  奉天殿。

  早朝议事已经差不多了。

  就在这时,一个文官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启奏。”

  龙椅上的朱元璋明显不耐烦,他正准备对盐务改革呢。

  “哦、你有何事启奏?”

  “陛下、臣要告金乌卫指挥室常升,他当众杀害倭国使者。”

  嗯!!!

  朱元璋眉头一凝,他把目光扫向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他倒是想看看,还有多少人要弹劾此事。

  “哦、还有谁要弹劾此事的?”朱元璋很是平淡的问道。

  其余大臣都没有开口,他们还拿不准朱元璋的态度,多先看看情况再说。

  见没人说话,朱元璋凝视着下面刚才说话的大臣:“你知道那两个倭国武者当街强抢民女,欺压百姓吗?”

  告状的大臣感受到朱元璋那个庞大的威压,额头已经开始冒汗了,他是收了倭国人的钱,想帮倭国人讨公道。

  此时、他有点后悔了。

  “陛下、无论如何,常升也不能当众杀了倭国使者啊。”

  “倭国使者即便有罪,也应该先捉拿审理,然后交由倭国处理。”

  “毕竟、倭国乃我们大明的附属国,直接杀了倭国人,会让两个国关系恶化,挑起两国争端。”

  “哈哈……”

  朱元璋忽然大笑起来:“倭国人在咱大明强抢民女,欺压百姓,咱大明还不能杀他们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收敛:“倭国只是咱大明的附属国,杀他们倭国人,何须看倭国的脸色。”

  “真是笑话,简直就是倒反天罡了。”

  “挑起两国争端又如何?要打就打,咱早就想打倭国,当初若不是刘伯温劝阻,咱大明已经荡平倭国了。”

  “所以、你想告常升?在咱看来,常升不仅没错,而且做的很对,这是大明的脊梁,华夏的脊梁,绝对不允许弯。”

  朱元璋说着目光扫向满朝文武大臣:“咱刚才说的,谁赞成谁反对?”

  “臣赞成……”

  “臣赞成……”

  “臣赞成……”

  “臣赞成……”

  率先站出来的是武将,接着文官们也站了出来。

  武将们一个个都是暴脾气,怎么能容忍倭国人在大明为非作歹。

  那些文官们,虽然很想反对,但看情况不对,谁还敢站出来反对啊。

  朱元璋冷着脸看向刚才那个大臣:“既然你的脊梁是弯的,咱就帮你治治。”

  “来人啊,拖下去杖责一百,朝脊梁打,咱就不信治不好你们这些软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