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太子妃吕氏心里比吃了屎还难受,这踏**能比吗?
身处皇宫大院,谁不知道朱雄英是皇长孙。
那些王爷的嫡母又不傻,肯定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欺负朱雄英,甚至要巴结他。
太子妃吕氏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朱雄英,朱雄英所拥有的,应该都属于她的儿子朱允炆。
“殿下、臣妾绝对没有骗你,不信你亲自问允炆,你看过他的伤势就知道答案了。”太子妃吕氏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道。
太子朱标看得很是心疼,于是点点头:“把允炆带过来。”
他话音刚落,伺候在门外的太监就快步离开,没过多久,就看到朱允炆哭着鼻子跑了过来。
嘶!!!
太子朱标看着自己儿子在这造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确实挺惨的。
太子朱标也动怒了,虽然他最喜欢的儿子是朱雄英,但朱允炆同样是他的儿子。
身为人父,怎么能看着自己儿子受欺负。
主要是朱允炆还小,伤得又重。
如果年纪再大一点,朱标也不会生气,他们十一二岁的时候,老二、老三、老四也经常打架,哪次不是鼻青脸肿。
他们老朱家,没有一个是弱不禁风之人。
主打一个皮糙肉厚。
“爹、呜呜……叔叔们欺负我,他们一起打我,还说以后每天都要给他们带好吃的,不然每天打我一顿。”
别看朱允炆年纪小,很会察言观色的,他见朱标眉宇间露出怒容,于是继续说道:“爹、我不想去大本堂学习了,我就在家里学习也可以的,我背三字经给你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然后再然后他就卡壳了,根本记不住后面的内容,只能用哭来掩饰。
太子朱标把朱允炆抱在怀里,心疼的问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叔叔们为什么要打你?”
朱允炆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朱标安慰道:“你安心继续去大本堂学习,我会为你讨回公道,以后你叔叔们都不会打你了。”
他说着把朱允炆递给太子妃吕氏,开口说道:“不用等我用膳了,我去找爹说说。”
他说完转身就走,如果放在以前,他都是直接动手教训老二、老三、老四他们的。
如今不一样了,他怎么好对年幼的弟弟们动手,毕竟年纪相差有点大。
更何况、此事跟自己的儿子相关,他动手教训到时候不好说。
此时坤宁宫内,书房内,朱元璋坐在案前批阅着奏折,一边批阅还一边对怀里抱着的朱雄英讲解奏折上内容,以及他的批注。
没错、朱雄英回宫了。
实在是朱元璋太舍不得朱雄英,他回宫以后就感觉心里空空荡荡的,于是跟马皇后征求了好久,才允许朱元璋带朱雄英回宫一晚。
朱雄英也想宫里的叔叔们,于是带上礼物就一起回宫了。
太子朱标刚一进来,就看到朱元璋怀里的朱雄英,激动的走过去就想抱。
朱元璋挑眉瞪眼,你丫的什么档次?居然敢跟咱抢大孙?
被瞪的朱标满脸委屈,自己想抱抱自己儿子还不行啊。
朱元璋没有搭理朱标,继续跟朱雄英说道:“大孙、你觉得这本奏折上写的如何?”
朱雄英其实早就想打瞌睡了,他撇撇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问我如何?我觉得啥也不是。”
啥!!!
朱元璋和朱标都愣住了,朱标连来找朱元璋的目的都忘了说。
朱雄英见爷爷和便宜老爹愣神的样子,于是说道:“这份奏折是松江府,关于洪水的情况,你看他写了这么多字,长篇大论不知道还以为在卖弄学识,看得人头脑发昏,一直不在重点。”
“这样的奏折,狗看了都摇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怪爷爷和爹每天批阅奏折要到半夜,这样的奏折,纯粹是浪费时间。”
“我认为、写奏折应该有简洁的格式,比如开局写松江发生洪灾的时间地点,然后写受灾情况,涉及多少百姓,多少农田等等,需要向朝廷申请多少钱赈灾,最好字数控制在三百以内。”
“这不、一目了然,很快就能看完一篇奏折,不用看这些长篇大论的废话。”
闻言、朱元璋和朱标眼前一亮,如今奏折的格式,都是沿袭前朝的,前朝又沿袭的前朝……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被这样长篇大论的奏折折磨的心力憔悴。
如果以后奏折的格式都跟朱雄英说的那样简洁,那么、他们们工作的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哈哈……还是咱大孙聪明,咱大孙说的对,这些人写的奏折就跟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嫌弃道:“文人就这酸样,都喜欢卖弄学识,如果把精力用来治理一方百姓,百姓也就不用饿肚子了。”
等朱元璋笑声停止,他这才挑眉看向朱标:“怎么、来找咱,是遇到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吗?”
回过神来的朱标连连摇头:“爹、我今天来,是为了允炆的事情。”
“允炆?”朱元璋皱眉,自从前几天见过嚣张跋扈的朱允炆,他对这个孙子很是不喜。
“听说允炆已经去大本堂学习去了,怎么、他不想上学?”
“小小年纪就不想学习,给咱使劲打,咱当初别说识字读书了,连口饱饭都吃不上,是咱给他们的生活条件太好了。”
朱元璋沉吟道:“以后除了学习,在宫里让他们开地种地,他们吃的粮食都让他给我自己种。”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疾苦,让他们学会珍惜。”
即便朱元璋不喜欢朱允炆这个孙子,但朱元璋对诸多儿子和孙子,还是有所关注的。
朱标点点头,对于这个提议,他倒是很赞同,还能锻炼身体呢。
“爹、不是允炆不想去大本堂学习,今天他去大本堂,被我那些弟弟们给打了,打的鼻青脸肿的。”朱标赶忙解释道。
朱元璋愣了一愣,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有多皮,打架是家常便饭,但很少会对年幼的动手。
即便年幼的打年幼的,也造不成什么伤害。
朱标还要继续说话,朱元璋伸手打断了他,而是向外招了招手。
门口站着的太监王二狗立马走了进来。
        身处皇宫大院,谁不知道朱雄英是皇长孙。
那些王爷的嫡母又不傻,肯定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欺负朱雄英,甚至要巴结他。
太子妃吕氏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暗发誓,一定要除掉朱雄英,朱雄英所拥有的,应该都属于她的儿子朱允炆。
“殿下、臣妾绝对没有骗你,不信你亲自问允炆,你看过他的伤势就知道答案了。”太子妃吕氏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说道。
太子朱标看得很是心疼,于是点点头:“把允炆带过来。”
他话音刚落,伺候在门外的太监就快步离开,没过多久,就看到朱允炆哭着鼻子跑了过来。
嘶!!!
太子朱标看着自己儿子在这造型,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确实挺惨的。
太子朱标也动怒了,虽然他最喜欢的儿子是朱雄英,但朱允炆同样是他的儿子。
身为人父,怎么能看着自己儿子受欺负。
主要是朱允炆还小,伤得又重。
如果年纪再大一点,朱标也不会生气,他们十一二岁的时候,老二、老三、老四也经常打架,哪次不是鼻青脸肿。
他们老朱家,没有一个是弱不禁风之人。
主打一个皮糙肉厚。
“爹、呜呜……叔叔们欺负我,他们一起打我,还说以后每天都要给他们带好吃的,不然每天打我一顿。”
别看朱允炆年纪小,很会察言观色的,他见朱标眉宇间露出怒容,于是继续说道:“爹、我不想去大本堂学习了,我就在家里学习也可以的,我背三字经给你听……”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然后再然后他就卡壳了,根本记不住后面的内容,只能用哭来掩饰。
太子朱标把朱允炆抱在怀里,心疼的问道:“今天发生了什么事?你叔叔们为什么要打你?”
朱允炆把刚才的话又说了一遍,朱标安慰道:“你安心继续去大本堂学习,我会为你讨回公道,以后你叔叔们都不会打你了。”
他说着把朱允炆递给太子妃吕氏,开口说道:“不用等我用膳了,我去找爹说说。”
他说完转身就走,如果放在以前,他都是直接动手教训老二、老三、老四他们的。
如今不一样了,他怎么好对年幼的弟弟们动手,毕竟年纪相差有点大。
更何况、此事跟自己的儿子相关,他动手教训到时候不好说。
此时坤宁宫内,书房内,朱元璋坐在案前批阅着奏折,一边批阅还一边对怀里抱着的朱雄英讲解奏折上内容,以及他的批注。
没错、朱雄英回宫了。
实在是朱元璋太舍不得朱雄英,他回宫以后就感觉心里空空荡荡的,于是跟马皇后征求了好久,才允许朱元璋带朱雄英回宫一晚。
朱雄英也想宫里的叔叔们,于是带上礼物就一起回宫了。
太子朱标刚一进来,就看到朱元璋怀里的朱雄英,激动的走过去就想抱。
朱元璋挑眉瞪眼,你丫的什么档次?居然敢跟咱抢大孙?
被瞪的朱标满脸委屈,自己想抱抱自己儿子还不行啊。
朱元璋没有搭理朱标,继续跟朱雄英说道:“大孙、你觉得这本奏折上写的如何?”
朱雄英其实早就想打瞌睡了,他撇撇嘴:“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问我如何?我觉得啥也不是。”
啥!!!
朱元璋和朱标都愣住了,朱标连来找朱元璋的目的都忘了说。
朱雄英见爷爷和便宜老爹愣神的样子,于是说道:“这份奏折是松江府,关于洪水的情况,你看他写了这么多字,长篇大论不知道还以为在卖弄学识,看得人头脑发昏,一直不在重点。”
“这样的奏折,狗看了都摇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怪爷爷和爹每天批阅奏折要到半夜,这样的奏折,纯粹是浪费时间。”
“我认为、写奏折应该有简洁的格式,比如开局写松江发生洪灾的时间地点,然后写受灾情况,涉及多少百姓,多少农田等等,需要向朝廷申请多少钱赈灾,最好字数控制在三百以内。”
“这不、一目了然,很快就能看完一篇奏折,不用看这些长篇大论的废话。”
闻言、朱元璋和朱标眼前一亮,如今奏折的格式,都是沿袭前朝的,前朝又沿袭的前朝……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被这样长篇大论的奏折折磨的心力憔悴。
如果以后奏折的格式都跟朱雄英说的那样简洁,那么、他们们工作的效率将会大大提升。
“哈哈……还是咱大孙聪明,咱大孙说的对,这些人写的奏折就跟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朱元璋哈哈大笑起来,嫌弃道:“文人就这酸样,都喜欢卖弄学识,如果把精力用来治理一方百姓,百姓也就不用饿肚子了。”
等朱元璋笑声停止,他这才挑眉看向朱标:“怎么、来找咱,是遇到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吗?”
回过神来的朱标连连摇头:“爹、我今天来,是为了允炆的事情。”
“允炆?”朱元璋皱眉,自从前几天见过嚣张跋扈的朱允炆,他对这个孙子很是不喜。
“听说允炆已经去大本堂学习去了,怎么、他不想上学?”
“小小年纪就不想学习,给咱使劲打,咱当初别说识字读书了,连口饱饭都吃不上,是咱给他们的生活条件太好了。”
朱元璋沉吟道:“以后除了学习,在宫里让他们开地种地,他们吃的粮食都让他给我自己种。”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人间疾苦,让他们学会珍惜。”
即便朱元璋不喜欢朱允炆这个孙子,但朱元璋对诸多儿子和孙子,还是有所关注的。
朱标点点头,对于这个提议,他倒是很赞同,还能锻炼身体呢。
“爹、不是允炆不想去大本堂学习,今天他去大本堂,被我那些弟弟们给打了,打的鼻青脸肿的。”朱标赶忙解释道。
朱元璋愣了一愣,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儿子们有多皮,打架是家常便饭,但很少会对年幼的动手。
即便年幼的打年幼的,也造不成什么伤害。
朱标还要继续说话,朱元璋伸手打断了他,而是向外招了招手。
门口站着的太监王二狗立马走了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