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神疑惑,但很快起身:“妾身在。”

  娴贵妃放下酒杯,轻笑:“你说的话,本宫爱听,想来皇上皇后也喜欢,上前来说两句祝寿词吧。”

  **微顿,眼神有一瞬屈辱。

  她堂堂正正的王府侧妃,信王的心上人,却被娴贵妃招哈巴狗一样召之即来……

  她拿她当什么!

  见她迟迟未动,永隆帝眉头微不可查地皱起一瞬。

  萧临立刻起身:“儿臣都尚未向母后祝寿,怎就先叫侧妃去了?母后可不能偏心啊。”

  皇后顿时笑了。

  但不等她说话,娴贵妃就率先笑道:“林侧妃柳絮才高,连第一才女都甘拜下风……本宫还听皇上称赞过她的诗呢,信王便莫要抢她风头了。”

  闻言,**眼中闪过了然,挺直的背脊多了三分傲气。

  齐学士有些激动地开口:“林侧妃出口成诗,佳句可传千古,老臣从未见过如此天资卓绝之人啊!”

  “正是,那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堪称占尽天下才气,近日又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力压一众才子,微臣枉负皇上钦点状元之名,穷尽一生都无法作出如此传世之作啊!”

  “今日若能有林侧妃作诗贺寿,皇后娘娘千秋必将更添荣光!”

  以齐学士为首的不少文官都对**推崇至极。

  武将们虽没说话,但对**的好感却是肉眼可见的。

  无数人的视线都落在信王府的席位上,**仿若众星捧月,微扬起下巴,接受四面八方投来的倾慕欣赏目光。

  她余光扫过脸色平静的崔锦时,高高在上又极快地闪过一抹不屑。

  一无是处,只会勾心斗角的封建女,恐怕这辈子都不会有这般受人瞩目的时候,而这却只是她**的常态罢了。

  今日之后,满朝文武都将是她**的拥趸。

  若非崔锦走运嫁入了信王府,恐怕连与她交手的机会都不会有!

  她与这种浅薄无知的封建女从来不在一个层次。

  “诸位盛情难却,我便为母后作诗一首吧。”**终于开口。

  不少人看到她毫不露怯的反应,暗暗点头。

  齐学士更是激动,做了个“请”的手势,十足客气尊重。

  萧临眼眸微动,不由一笑。

  **既然胸有成竹,他也不拦着了,她的才华值得被所有人看到,或许还能为他争取来齐学士,再度赢回圣心。

  有李首辅和齐学士相助,他的势力几乎可以碾压晋王了。

  想罢,他含笑的眼神落在**身上,专注极了。

  **唇边微扬,漫不经心地扫过众人,随意开口:“五日后是中秋,妾身便借明月,为母后献上一首《水调歌头》。”

  她沉吟片刻,清冷的声音缓缓道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话音还未落下,殿内便已是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齐学士等人更是瞬间忘了规矩,直视**,眼中满是惊叹,就连晋王党都克制不住地面露惊艳。

  只有李首辅皱了皱眉,犹疑不定地看了**一眼。

  不等他开口,**便念出下阕:“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殿内沉寂良久。

  直到齐学士满眼激动地连声道好,殿内才后知后觉地发出如潮水般的赞叹。

  众人看向**的眼神彻底变了。

  他们才意识到**出口成诗竟不是戏言,且随口作的诗都能力压大周才子,甚至文官大儒。

  “妙!妙啊!”

  “《水调歌头》情韵兼胜,畦径独辟,可比肩林侧妃先前所作的《将进酒》,必能流传千古!”

  “林侧妃如此大才,若为男儿身,还有我等什么事?”

  大臣们都对**赞不绝口,闺阁女子们看向她的眼神或有嫉妒不忿,或有欣赏钦佩。

  萧临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他喜欢的便是**闪闪发光,自信孤傲的样子,而她的才华也配得起这份孤傲。

  看到对面晋王蓦然沉下的脸色,他笑容更深。

  这回不止是齐学士,恐怕有不少文官都要入他阵营了。

  **面对众人的称赞,依旧脸色平静:“不过随手拙作罢了,若能博母后一笑,便是此诗莫大的福分了。”

  皇后本因方才她与郑含玉的话很是膈应,可听完这首**送她的诗……她不得不承认,自己被取悦到了。

  “你这孩子。”她笑容满面,“能得你赠送千古佳句,该是本宫向你道谢才是。”

  **屈膝一礼,不卑不亢。

  再抬头时,她眼神随意扫过娴贵妃,果然看到后者强颜欢笑的模样。

  她唇边溢起讽意。

  娴贵妃以为猝不及防提起作诗便能为难住她,继而叫萧临丢人。

  但她大抵没想到,半月前那首诗并非她的极限,她还准备了另一首名篇诗句贺寿……即便没有准备,她也不惧被当众刁难!

  也不知这群盼着她丢脸的人,心中该有多失望嫉妒。

  **意味不明地看了眼崔锦。

  崔锦温柔回视。

  **一愣,继而心中嗤笑。

  装什么装,面上强颜欢笑,心里只怕嫉妒得恨不得将这首诗抢过去了吧。

  她还不知这种女人有多狭隘善妒?

  此时,淑妃难得看顺眼了**一回,笑对永隆帝道:“如此可传千古的佳句,可见这孩子诚意十足,皇上您觉得如何?”

  只要永隆帝当众夸赞,**的地位瞬间便会水涨船高,连带着萧临都会好处不断。

  淑妃也没想过永隆帝会拒绝——只要他耳朵不聋,说不得还会重赏**。

  **也是这么想的,背脊挺直地道:“妾身自有风骨,不图赏赐,今日只为贺寿,能得母后一笑,便已是对妾身最大的肯定了。”

  皇后笑容熨帖。

  还不等众人称赞**不慕名利的风骨气节,永隆帝便问了一句叫人摸不着头脑的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确堪称千古佳句,这当真是你方才随口之作,此前从未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