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陈三斧手捧楚羽给的文稿,眼中放亮,嘴上更是啧啧称奇。
“殿下真是文曲星下凡啊,竟然写的这么好。”
崔勇翻的快,满脸意犹未尽:“可惜,就是太短了点,才这么点就没有了。”
三国,本就是清河说书人常讲的内容,山贼们对其本就有很高的热情。
况且楚羽还在原三国演义的内容上,进行了翻译,用了大量白话叙事,让大楚众人读起来很方便。
面对楚羽印出的三国演义,大楚众人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抱着书稿读的津津有味。
黑风寨一众人见状,那是好奇的跟啥一样,一个个伸长脖颈想要打探一番。
不过,他们这识字水平,显然不足以进行阅读,拿着纸稿也看不大明白。
陈三斧等也是使坏,故意不念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看,急得黑风寨一众人,抓耳挠腮,却是无可奈何。
“拿来我瞧瞧。”邓方从手下人里夺过纸稿瞧了瞧,瞪眼瞅了片刻道:“这是一份话本,不过只有第一回。”
“二当家,这第一回写的什么啊,能不能跟兄弟们说说?”
“二当家,你给弟兄们念念吧,弟兄们都想知道。”
“都想知道?那就好好识字!”
邓方冷哼一声,拿着纸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黑风寨一干山贼在风中凌乱。
其实,邓方也不是不想念,他也就比黑风寨山贼们多读几天书罢了,识得几个字但不多,纸稿上他能知道个大概,但是读不全。
为了防止尴尬,他这才拿着文稿离开。
来到孔州这里,休养了几天的孔州,气色好了不少。
不过,碍于郎中的嘱咐,还是得老实呆在屋中躺着,不能大动。
“大哥。”邓方来到孔州面前递出纸稿:“大哥,楚羽又弄出新东西了。”
“他又弄出什么了?”
“是这个。”邓方道:“这是楚羽新写的话本,叫三国演义,大楚的人都在看。”
“我瞧瞧。”孔州取过纸稿,细细阅读起来,他上过几年私塾,对于纸稿的内容,他可以全部看懂。
“这是楚羽写的?”
“是他,除了他还能有谁?”
“楚羽当真有些本事啊。”孔州看完手中纸稿,连连点头:“这话本虽说只有一回,然而却写直白而又不失条理,不一般不一般。”
孔州心中对楚羽又多了几分佩服。
“告诉弟兄们,都好好给老子上课,楚羽能教他们,是他们这半辈子最大的福气。”
“我记下了。”
……
寨内,大楚众人个个拿着纸稿看的不亦乐乎。
连榆木头也不例外,楚羽也给了他一份,尽管他似乎看不懂,但他仍旧显得很有兴致。
“木头人,你看什么呢?”晴儿发现大楚众人的异样,又瞧见在傻乐的榆木头,当即来到后者身旁一探究竟。
“书,殿下给的书。”榆木头乐呵呵道。
晴儿脸色奇怪:“书?你又不识字,能看得懂吗?”
“他们都看,我也看。”榆木头摇摇头,憨笑道。
“给我瞧瞧。”晴儿取过纸稿一瞅,发现竟然是话本。
“三国演义?我怎么没读过这副话本?”
在郡城时,宁纾碍于礼教,不能时常外出,故此特别看话本解闷。
晴儿为宁纾代买了不少话本,她也一起看过不少。
粗粗翻了翻,晴儿发现这话本写的竟然是三国时的故事,而且写的还不错。
“木头人,这话本你是从哪里来的?”
“殿下给我的。”
贼头子买的?
晴儿下意识认为是楚羽买的,但看着手中的纸稿又不像。
买肯定是买一本了,又岂会买一回,何况楚羽也没必要下山买话本啊,这不闲得慌吗。
而且,看手中纸稿字迹样,似乎是刚印出来不久,还是自己动手印的那种。
排版跟书卖的书本,根本就不一样。
该不会是贼头子写的吧?
晴儿心中狐疑,她明亮眼珠转了转,望着榆木头露出一抹笑容:“大木头这样吧,你看不懂上面的字,但我能看懂。”
“我把上面写的念给你听,然后你把这些纸稿给我怎么样。”
“好啊!”榆木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你听着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晴儿洋洋洒洒,将第一回念给榆木头:“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挥分解。”
“好了,念完了。”
“嘿嘿,谢谢你了。”憨笑着朝晴儿道谢了,榆木头欢喜的跑开了。
晴儿这边,告别榆木头,也是第一时间,拿着纸稿奔进房间,找到宁纾。
“小姐,那贼头子写话本了。”
“嗯?”宁纾闻言,秀眉微抬,露出些许好奇:“晴儿,你说什么?楚寨主,写话本了?”
“应该是他写的,我不确定!”晴儿将纸稿递给宁纾:“瞧,这是楚羽发给大楚那些汉子的纸稿。”
“这要不是买来的,整个山寨里除了他楚羽还能有谁能写出来,总不可能是那个苟才吧。”
“那是李军师。”宁纾佯嗔了晴儿一声,伸手接过纸稿细细阅读起来。
三国演义!
“竟然是三国~”宁纾也说说书人说过三国,加上读过史书,对其中内容,也算熟悉。
一回读下来,宁纾眸眼之中,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此纸稿,当真是楚寨主写出来的?”
“八成是他。”晴儿撑着下巴道:“真没想到那贼头子不仅会弄香皂和糖葫芦,还会写话本呢。”
“可惜,他写的是这些大男人看的,要是他会写其他的就好了。”
“楚寨主这话本倒是直白,比郡城那些文人,写出来的话本,可是好读多了。”
宁纾感觉楚羽写的三国演义,比她在郡城看的话本,阅读感要好不少。
“不过,看纸稿字迹好像是印出来的,若是此后每章都印下来,怕是要费不少功夫吧。”
宁纾还以为楚羽用的雕版印刷需要把内容刻在石板之上,然后再加一拓印。
在石板上刻字可是不容易,每章都刻的话,那更是麻烦,而且楚羽只印三十多份,属实浪费。
“管他呢,反正他估计是闲着无事,否则也不至于写话本了。”晴儿无所谓道。
又不是她刻,她才不在乎。
宁纾将纸稿放下,颇为惋惜道:“我只是有些可惜,想看见下一回怕是要等些二天了。”
在石板上刻字要不少时间,楚羽就在再快,重新刻一回也得二天的功夫,还不能出错。
晴儿笑嘻嘻出主意道:“小姐想知道下一回,那还不简单,把贼头子叫来问他不就得了。”
“那可就无趣了。”宁纾摇摇头要是直接问出来,那又不是一个感受了。
“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
陈三斧手捧楚羽给的文稿,眼中放亮,嘴上更是啧啧称奇。
“殿下真是文曲星下凡啊,竟然写的这么好。”
崔勇翻的快,满脸意犹未尽:“可惜,就是太短了点,才这么点就没有了。”
三国,本就是清河说书人常讲的内容,山贼们对其本就有很高的热情。
况且楚羽还在原三国演义的内容上,进行了翻译,用了大量白话叙事,让大楚众人读起来很方便。
面对楚羽印出的三国演义,大楚众人兴趣盎然,一个个都抱着书稿读的津津有味。
黑风寨一众人见状,那是好奇的跟啥一样,一个个伸长脖颈想要打探一番。
不过,他们这识字水平,显然不足以进行阅读,拿着纸稿也看不大明白。
陈三斧等也是使坏,故意不念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看,急得黑风寨一众人,抓耳挠腮,却是无可奈何。
“拿来我瞧瞧。”邓方从手下人里夺过纸稿瞧了瞧,瞪眼瞅了片刻道:“这是一份话本,不过只有第一回。”
“二当家,这第一回写的什么啊,能不能跟兄弟们说说?”
“二当家,你给弟兄们念念吧,弟兄们都想知道。”
“都想知道?那就好好识字!”
邓方冷哼一声,拿着纸稿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只留下黑风寨一干山贼在风中凌乱。
其实,邓方也不是不想念,他也就比黑风寨山贼们多读几天书罢了,识得几个字但不多,纸稿上他能知道个大概,但是读不全。
为了防止尴尬,他这才拿着文稿离开。
来到孔州这里,休养了几天的孔州,气色好了不少。
不过,碍于郎中的嘱咐,还是得老实呆在屋中躺着,不能大动。
“大哥。”邓方来到孔州面前递出纸稿:“大哥,楚羽又弄出新东西了。”
“他又弄出什么了?”
“是这个。”邓方道:“这是楚羽新写的话本,叫三国演义,大楚的人都在看。”
“我瞧瞧。”孔州取过纸稿,细细阅读起来,他上过几年私塾,对于纸稿的内容,他可以全部看懂。
“这是楚羽写的?”
“是他,除了他还能有谁?”
“楚羽当真有些本事啊。”孔州看完手中纸稿,连连点头:“这话本虽说只有一回,然而却写直白而又不失条理,不一般不一般。”
孔州心中对楚羽又多了几分佩服。
“告诉弟兄们,都好好给老子上课,楚羽能教他们,是他们这半辈子最大的福气。”
“我记下了。”
……
寨内,大楚众人个个拿着纸稿看的不亦乐乎。
连榆木头也不例外,楚羽也给了他一份,尽管他似乎看不懂,但他仍旧显得很有兴致。
“木头人,你看什么呢?”晴儿发现大楚众人的异样,又瞧见在傻乐的榆木头,当即来到后者身旁一探究竟。
“书,殿下给的书。”榆木头乐呵呵道。
晴儿脸色奇怪:“书?你又不识字,能看得懂吗?”
“他们都看,我也看。”榆木头摇摇头,憨笑道。
“给我瞧瞧。”晴儿取过纸稿一瞅,发现竟然是话本。
“三国演义?我怎么没读过这副话本?”
在郡城时,宁纾碍于礼教,不能时常外出,故此特别看话本解闷。
晴儿为宁纾代买了不少话本,她也一起看过不少。
粗粗翻了翻,晴儿发现这话本写的竟然是三国时的故事,而且写的还不错。
“木头人,这话本你是从哪里来的?”
“殿下给我的。”
贼头子买的?
晴儿下意识认为是楚羽买的,但看着手中的纸稿又不像。
买肯定是买一本了,又岂会买一回,何况楚羽也没必要下山买话本啊,这不闲得慌吗。
而且,看手中纸稿字迹样,似乎是刚印出来不久,还是自己动手印的那种。
排版跟书卖的书本,根本就不一样。
该不会是贼头子写的吧?
晴儿心中狐疑,她明亮眼珠转了转,望着榆木头露出一抹笑容:“大木头这样吧,你看不懂上面的字,但我能看懂。”
“我把上面写的念给你听,然后你把这些纸稿给我怎么样。”
“好啊!”榆木头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
“你听着啊,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晴儿洋洋洒洒,将第一回念给榆木头:“毕竟董卓性命如何,且听下挥分解。”
“好了,念完了。”
“嘿嘿,谢谢你了。”憨笑着朝晴儿道谢了,榆木头欢喜的跑开了。
晴儿这边,告别榆木头,也是第一时间,拿着纸稿奔进房间,找到宁纾。
“小姐,那贼头子写话本了。”
“嗯?”宁纾闻言,秀眉微抬,露出些许好奇:“晴儿,你说什么?楚寨主,写话本了?”
“应该是他写的,我不确定!”晴儿将纸稿递给宁纾:“瞧,这是楚羽发给大楚那些汉子的纸稿。”
“这要不是买来的,整个山寨里除了他楚羽还能有谁能写出来,总不可能是那个苟才吧。”
“那是李军师。”宁纾佯嗔了晴儿一声,伸手接过纸稿细细阅读起来。
三国演义!
“竟然是三国~”宁纾也说说书人说过三国,加上读过史书,对其中内容,也算熟悉。
一回读下来,宁纾眸眼之中,露出些许惊讶之色。
“此纸稿,当真是楚寨主写出来的?”
“八成是他。”晴儿撑着下巴道:“真没想到那贼头子不仅会弄香皂和糖葫芦,还会写话本呢。”
“可惜,他写的是这些大男人看的,要是他会写其他的就好了。”
“楚寨主这话本倒是直白,比郡城那些文人,写出来的话本,可是好读多了。”
宁纾感觉楚羽写的三国演义,比她在郡城看的话本,阅读感要好不少。
“不过,看纸稿字迹好像是印出来的,若是此后每章都印下来,怕是要费不少功夫吧。”
宁纾还以为楚羽用的雕版印刷需要把内容刻在石板之上,然后再加一拓印。
在石板上刻字可是不容易,每章都刻的话,那更是麻烦,而且楚羽只印三十多份,属实浪费。
“管他呢,反正他估计是闲着无事,否则也不至于写话本了。”晴儿无所谓道。
又不是她刻,她才不在乎。
宁纾将纸稿放下,颇为惋惜道:“我只是有些可惜,想看见下一回怕是要等些二天了。”
在石板上刻字要不少时间,楚羽就在再快,重新刻一回也得二天的功夫,还不能出错。
晴儿笑嘻嘻出主意道:“小姐想知道下一回,那还不简单,把贼头子叫来问他不就得了。”
“那可就无趣了。”宁纾摇摇头要是直接问出来,那又不是一个感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