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卫国呷了口滚烫的茶水,摆了摆手。
“你的身份需要保密,调查部那种地方鱼龙混杂,暂时不必过去。”
“今晚六点半,我带你去见郑处长。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郑处长,不会再有第四个人清楚你的新身份。”
他话锋一转,切入了正题:“你的任务,就是配合我,把‘峨眉峰’那条线挖出来。”
“根据在滇省抓到的那几个人的口供,这个代号‘峨眉峰’的特务,就潜伏在江南造船厂,那里也是我们重点布控的单位。等你和郑处见过面,就正式加入我的行动组。”
齐卫东郑重地点了点头。对于中央调查部这个神秘机构,他确实充满了探究的兴趣。
徐卫国从口袋里摸出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地址递过去。
“南京路,桃花弄堂88号。那是我们的一个联络点,晚上六点半,不见不散。”
“我记下了,卫国哥。”
交代完一切,雷厉风行的徐卫国便起身告辞,他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赶回,还有一堆事务等着处理。
送走徐卫国,齐卫东简单地对付了口早饭,估摸着上班还早,便跨上自行车,径直朝着安居大厦的方向骑去。
这座外形酷似巨轮的公寓大楼,在晨曦中被镀上了一层淡金色,墙体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防止**复辟”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楼下,老虎灶的炉火烧得正旺,炸油条的滋滋声和人们磕碰铝壶打豆浆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充满烟火气的晨间交响曲。
齐卫东停好车,正准备去队伍后面排着,一阵清越的“叮铃铃”声让他侧目。
一个穿着工装的年轻小伙,骑着自行车在人群中灵巧地穿梭,车把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车筐里玻璃奶瓶的碰撞声,引得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投去艳羡的目光。
齐卫东心中不禁感慨,这年头能天天喝上鲜牛奶的,恐怕也只有这楼里的住户。
他注意到送奶工的年纪和自己相仿,见对方停下车,从耳朵上取下一根卷烟准备点上,齐卫东便心领神会地走了过去。
他递上一根带滤嘴的好烟,笑着开口:“同志,跟你打听个事儿,行个方便?”
送奶工一看是好烟,又打量了下齐卫东,见他眉目周正,不像坏人,便不客气地接过烟点上,舒坦地吸了一口,才热情地问:“兄弟,有事你说话。”
齐卫东的视线若有若无地掠过公寓五楼的窗户,压低了声音:“你天天来这儿,跟住户都熟吧?我想找一个叫庄明的人。”
“庄明?”送奶工吐出一口烟圈,立马答道,“你说的是住502的庄工吧?那可是个大知识分子,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厉害着呢!”
又是江南造船厂的?
齐卫东心中一凛,这条线索来得如此轻易,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晨风拂过安居大厦,送来炸物的焦香与豆浆的醇厚气息。
送牛奶的年轻人嘴皮子利索,一边口若悬河,一边悠然自得地**烟。
齐卫东听着,心下有些莞尔,没想到遇上这么个话痨。
他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对方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庄明家的底细和这大楼的门道抖了个干净。
庄明,船厂的高级工程师,四十出头,妻子是小有名气的越剧演员,去年刚为他添了个儿子,眼下正赋闲在家带孩子。
这安居大厦本就是个特殊所在,住户非富即贵,不是学界泰斗、归国华侨,就是国营大厂的头面人物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
因此,这里的安保水准极高,比一些机关大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陌生面孔休想踏入半步。
楼内有专人巡视,就连这送奶工,每天进出都得有保卫科的人员陪同。
齐卫东心中了然,难怪庄明有恃无恐,敢将财物和那支八两参大摇大摆地放在家中,此地确实固若金汤。
“庄工走得早,他爱人倒是喜欢这口的早点,偶尔会下来买。”送奶工一根烟抽尽,话头依然不断,忽然朝门口努了努嘴:“瞧,说曹操曹操到。”
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快步走出,她身穿阴丹士林蓝的呢子大衣,系着白围巾,那身打扮透着一股精致的做派。
她显然是熟客,没理会长队,直接从摊主手里接过油条豆浆,便匆匆回楼。
恰在此时,“铛铛铛”的钟声从楼顶传来,随即,《东方红》激昂的旋律响彻街区,正是八点整。
齐卫东抬眼望了望五楼的方向,送奶工无意中提到,庄明家住502,而隔壁的501一直空着,这个消息让他的心思活络起来。
时间不早,齐卫东将思绪暂且收拢,与送奶工又客套了几句,便跨上自行车,不疾不徐地朝单位骑去。
东西在庄明家里,跑不了,此事急不得,需徐徐图之。
九点一过,科室里人声鼎沸。
齐卫东则安坐于自己的办公桌后,沏上一杯酽茶,气定神闲地展开一份报纸。
比起调查部侦查员的兼职,他还是更享受这份本职工作的安逸,这种张弛有度的慢生活,于他而言正相宜。
报纸上关于立春后农业生产部署的报道,让他意识到,随着气温回升,春耕在即,农科院负责的农资调度和技术指导至关重要,他们保卫科肩上的担子也要重起来了。
正想着,陈明睿拿着张排班表走了过来:“齐队,这周该咱们二队夜间巡逻了。我看您昨天忙,就先拟了个班表,您过过目?”
齐卫东接过表格扫了一眼,问道:“一晚上五个人?上星期一队好像还是三个人吧。”
“情况不一样了。”陈明睿笑着解释,“这不快春耕了嘛。院里为试验田准备的良种和肥料都已经入库,那可都是金贵东西,数量又大,必须加强戒备,不能出半点岔子。”
齐卫东看过值班表后,含笑点了下头,表示没有异议:“陈副队的安排很妥当,我没意见。”
对于陈明睿只给自己安排了一天夜间巡逻的照顾,齐卫东心领了。
徐卫国呷了口滚烫的茶水,摆了摆手。
“你的身份需要保密,调查部那种地方鱼龙混杂,暂时不必过去。”
“今晚六点半,我带你去见郑处长。这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还有郑处长,不会再有第四个人清楚你的新身份。”
他话锋一转,切入了正题:“你的任务,就是配合我,把‘峨眉峰’那条线挖出来。”
“根据在滇省抓到的那几个人的口供,这个代号‘峨眉峰’的特务,就潜伏在江南造船厂,那里也是我们重点布控的单位。等你和郑处见过面,就正式加入我的行动组。”
齐卫东郑重地点了点头。对于中央调查部这个神秘机构,他确实充满了探究的兴趣。
徐卫国从口袋里摸出纸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一个地址递过去。
“南京路,桃花弄堂88号。那是我们的一个联络点,晚上六点半,不见不散。”
“我记下了,卫国哥。”
交代完一切,雷厉风行的徐卫国便起身告辞,他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赶回,还有一堆事务等着处理。
送走徐卫国,齐卫东简单地对付了口早饭,估摸着上班还早,便跨上自行车,径直朝着安居大厦的方向骑去。
这座外形酷似巨轮的公寓大楼,在晨曦中被镀上了一层淡金色,墙体上“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防止**复辟”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刺眼。
楼下,老虎灶的炉火烧得正旺,炸油条的滋滋声和人们磕碰铝壶打豆浆的声响混杂在一起,汇成了一首充满烟火气的晨间交响曲。
齐卫东停好车,正准备去队伍后面排着,一阵清越的“叮铃铃”声让他侧目。
一个穿着工装的年轻小伙,骑着自行车在人群中灵巧地穿梭,车把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车筐里玻璃奶瓶的碰撞声,引得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投去艳羡的目光。
齐卫东心中不禁感慨,这年头能天天喝上鲜牛奶的,恐怕也只有这楼里的住户。
他注意到送奶工的年纪和自己相仿,见对方停下车,从耳朵上取下一根卷烟准备点上,齐卫东便心领神会地走了过去。
他递上一根带滤嘴的好烟,笑着开口:“同志,跟你打听个事儿,行个方便?”
送奶工一看是好烟,又打量了下齐卫东,见他眉目周正,不像坏人,便不客气地接过烟点上,舒坦地吸了一口,才热情地问:“兄弟,有事你说话。”
齐卫东的视线若有若无地掠过公寓五楼的窗户,压低了声音:“你天天来这儿,跟住户都熟吧?我想找一个叫庄明的人。”
“庄明?”送奶工吐出一口烟圈,立马答道,“你说的是住502的庄工吧?那可是个大知识分子,江南造船厂的工程师,厉害着呢!”
又是江南造船厂的?
齐卫东心中一凛,这条线索来得如此轻易,着实出乎他的意料。
晨风拂过安居大厦,送来炸物的焦香与豆浆的醇厚气息。
送牛奶的年轻人嘴皮子利索,一边口若悬河,一边悠然自得地**烟。
齐卫东听着,心下有些莞尔,没想到遇上这么个话痨。
他几乎没费什么口舌,对方就像竹筒倒豆子一般,将庄明家的底细和这大楼的门道抖了个干净。
庄明,船厂的高级工程师,四十出头,妻子是小有名气的越剧演员,去年刚为他添了个儿子,眼下正赋闲在家带孩子。
这安居大厦本就是个特殊所在,住户非富即贵,不是学界泰斗、归国华侨,就是国营大厂的头面人物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
因此,这里的安保水准极高,比一些机关大院还有过之而无不及,陌生面孔休想踏入半步。
楼内有专人巡视,就连这送奶工,每天进出都得有保卫科的人员陪同。
齐卫东心中了然,难怪庄明有恃无恐,敢将财物和那支八两参大摇大摆地放在家中,此地确实固若金汤。
“庄工走得早,他爱人倒是喜欢这口的早点,偶尔会下来买。”送奶工一根烟抽尽,话头依然不断,忽然朝门口努了努嘴:“瞧,说曹操曹操到。”
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女子快步走出,她身穿阴丹士林蓝的呢子大衣,系着白围巾,那身打扮透着一股精致的做派。
她显然是熟客,没理会长队,直接从摊主手里接过油条豆浆,便匆匆回楼。
恰在此时,“铛铛铛”的钟声从楼顶传来,随即,《东方红》激昂的旋律响彻街区,正是八点整。
齐卫东抬眼望了望五楼的方向,送奶工无意中提到,庄明家住502,而隔壁的501一直空着,这个消息让他的心思活络起来。
时间不早,齐卫东将思绪暂且收拢,与送奶工又客套了几句,便跨上自行车,不疾不徐地朝单位骑去。
东西在庄明家里,跑不了,此事急不得,需徐徐图之。
九点一过,科室里人声鼎沸。
齐卫东则安坐于自己的办公桌后,沏上一杯酽茶,气定神闲地展开一份报纸。
比起调查部侦查员的兼职,他还是更享受这份本职工作的安逸,这种张弛有度的慢生活,于他而言正相宜。
报纸上关于立春后农业生产部署的报道,让他意识到,随着气温回升,春耕在即,农科院负责的农资调度和技术指导至关重要,他们保卫科肩上的担子也要重起来了。
正想着,陈明睿拿着张排班表走了过来:“齐队,这周该咱们二队夜间巡逻了。我看您昨天忙,就先拟了个班表,您过过目?”
齐卫东接过表格扫了一眼,问道:“一晚上五个人?上星期一队好像还是三个人吧。”
“情况不一样了。”陈明睿笑着解释,“这不快春耕了嘛。院里为试验田准备的良种和肥料都已经入库,那可都是金贵东西,数量又大,必须加强戒备,不能出半点岔子。”
齐卫东看过值班表后,含笑点了下头,表示没有异议:“陈副队的安排很妥当,我没意见。”
对于陈明睿只给自己安排了一天夜间巡逻的照顾,齐卫东心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