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笑着让开位置。
灵叔迫不及待地握住压杆,哐哐一通猛压,水流哗啦啦地瞬间变大了数倍。
这一下可惹了众怒,他身后立马有人骂道:“你个憨货,使那么大劲干嘛!把这宝贝疙瘩弄坏了你赔得起吗?”
“对对,三叔说得是,是我太高兴,昏了头了。”
灵连忙陪着笑脸,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他一边轻轻压水,一边冲人群里一个半大孩子乐呵呵地喊:“儿子,赶紧跑回家把水桶都提来!”
“今晚咱家用这井水烧饭,把你娘藏的那条大黄鱼给炖了,肯定鲜!”
他这一嗓子提醒了众人,社员们如梦初醒,一个个喜上眉梢地转身跑回家里拿取盛水的家当。
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样子,齐卫东欣慰地笑了,找了个木桩坐下休息。
老队长立刻凑了过来,他看看那口构造简单的手压井,又看看齐卫东,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语气里满是渴望:“齐领导,这手压井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就是……就这一口井,还是不够用啊。您看,能不能再帮我们多打几口?钱不是问题,我们村绝对不让您吃亏。”
齐卫东没有立刻表态,反而问道:“老队长,我有些好奇,村里为什么只有东头那一口老井?我看这里地下水不深,再挖一口传统的石井,应该不难吧?”
“齐队,您可不知道,挖那种轱辘井,对我们来说比登天还难!”
老队长满脸苦涩,长叹一口气解释起来,“咱村子挨着江,土质松软,挖井的时候井壁必须用厚砖墙来砌,薄了不行,雨水一泡就得塌方。”
“去年我们托关系请了个技术员来勘察,人家给算了笔账,挖一口直径一米五的石井,井壁得用双层砖来砌,每往下深一米,就得消耗掉六百三十块砖头。”
“一口井挖下来,光砖头就得几千块,水泥也少不了。单是材料钱,就得五百块打底。”
“可关键问题是,有钱也买不到啊。砖头、水泥这些建材都是计划内的物资,得有工业券和上头的批条才能买。”
“我们村申请了多少回,条子一次都没批下来过。齐领导,我看您这手压井省事又好用,我们跟您买,您给开个价,一口井我们村出一百块,您看行不行?”
齐卫东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手压井的花销。
一根处理过的竹管,几片牛皮做的密封垫圈,再加上二十来斤最寻常的铸铁,这便是全部的硬性开销。
他记得农科院的调拨单上,能炼钢的好生铁一斤也才一毛四,他们用的这种次等货色,撑死了一毛钱。
这么一合计,总开销竟不到三块钱。
这个数字让齐卫东自己都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这成本低得吓人。
要是自己动点歪心思,喊价一百块一口,恐怕立刻就得因为扰乱市场秩序被请去喝茶。
当然,他本就不是为了发财。
这低廉的造价反而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这东西能办大事!
心思落定,齐卫东转头对一脸期盼的老队长温和笑道:
“老队长,我个人可以帮村里再造几口井。技术和人力我来出,但材料得村里自己想办法,尤其是铁料,一口井至少要二十斤。工钱嘛,看着给点辛苦钱就行,我不图这个。”
“铁料?我们有!管够!”
老队长一听,激动得满面红光,一拍大腿,话音未落就招呼上几个后生,一阵风似的往村里跑。
路上,他心里还在感叹,齐领导这人做事就是敞亮,待会的辛苦费可得给足了。
老队长的腿脚不是盖的,没多大功夫,几人就吭哧吭哧地抬回一个沉甸甸的大麻袋,重重地墩在地上。
老队长献宝似的解开袋口,指着里面乌黑的细沙,急切地问:“齐领导,您瞧瞧,这铁砂成不成?”
齐卫东抓起一把看了看,这铁砂质地不错,比回收的废铁还好熔炼,刮掉杂质后品质更高。
“当然能用,这可是好东西。”他点点头,有些好奇地问,“村里哪来这么多铁砂?”
“这都是社员们拿汗水换的!”
老队长喜上眉梢,自豪地解释起来。
原来,农闲时节,村民们就去吴淞口的江滩,用绑了磁石的木耙在水里一下下地“梳”,把铁砂给“梳”出来。
公社按五分钱一斤收,运气好的壮劳力一天能挣上一块多钱。
这玩意儿九十年代都还有,叫撸铁棒。
“这袋足有一百五十斤,齐领导,我们想用它再换五口井,您看行不?”
“没问题。”
齐卫东爽快应下,随即把陈春生和齐建设叫到身边,低声交代:
“村里的土高炉还能用。你俩带上这袋铁砂,回去找学军叔和大手叔他们,连夜再赶制五套部件。他们有经验,流程都熟,明天傍晚前务必送到,我过来亲自安装。”
“保证完成任务!”
陈春生和齐建设心里一热,知道这是卫东在给他们压担子、传本事,当即挺起胸膛,用力点头。
见事情敲定,老队长和周围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眼看天色渐晚,老队长热情地拉住齐卫东:“眼看就到饭点了,齐领导,你们几个可不能就这么走了!留下来,尝尝我们江边人家的手艺,保准鲜!”
齐卫东笑着摆了摆手,婉言谢绝:“老队长,心意领了,饭就不吃了。”
“这手压井是头一回搞出来,我得趁热打铁,赶紧把报告写出来向上汇报,这是正事,耽搁不得。”
“对对,报告要紧,是我们想得不周到。”一听是关乎推广的大事,老队长立刻不再坚持,连连点头。
说着,他扭头就对灵喊道:“去,把昨天网到那条大青鱼拿来,让齐领导带回去,怎么也得尝尝鲜!”
“好嘞,这就去!”
这份盛情齐卫东没有再推辞。
天光已晚,他招呼着众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返回。
李晓岸将笔记本递到齐卫东面前,压低声音请教:“齐队,您看一眼我刚写的通讯稿初稿,趁着刚才您调试水井的功夫写的。”
齐卫东笑着让开位置。
灵叔迫不及待地握住压杆,哐哐一通猛压,水流哗啦啦地瞬间变大了数倍。
这一下可惹了众怒,他身后立马有人骂道:“你个憨货,使那么大劲干嘛!把这宝贝疙瘩弄坏了你赔得起吗?”
“对对,三叔说得是,是我太高兴,昏了头了。”
灵连忙陪着笑脸,动作也变得小心翼翼起来,他一边轻轻压水,一边冲人群里一个半大孩子乐呵呵地喊:“儿子,赶紧跑回家把水桶都提来!”
“今晚咱家用这井水烧饭,把你娘藏的那条大黄鱼给炖了,肯定鲜!”
他这一嗓子提醒了众人,社员们如梦初醒,一个个喜上眉梢地转身跑回家里拿取盛水的家当。
看着大家热火朝天的样子,齐卫东欣慰地笑了,找了个木桩坐下休息。
老队长立刻凑了过来,他看看那口构造简单的手压井,又看看齐卫东,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语气里满是渴望:“齐领导,这手压井可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
“就是……就这一口井,还是不够用啊。您看,能不能再帮我们多打几口?钱不是问题,我们村绝对不让您吃亏。”
齐卫东没有立刻表态,反而问道:“老队长,我有些好奇,村里为什么只有东头那一口老井?我看这里地下水不深,再挖一口传统的石井,应该不难吧?”
“齐队,您可不知道,挖那种轱辘井,对我们来说比登天还难!”
老队长满脸苦涩,长叹一口气解释起来,“咱村子挨着江,土质松软,挖井的时候井壁必须用厚砖墙来砌,薄了不行,雨水一泡就得塌方。”
“去年我们托关系请了个技术员来勘察,人家给算了笔账,挖一口直径一米五的石井,井壁得用双层砖来砌,每往下深一米,就得消耗掉六百三十块砖头。”
“一口井挖下来,光砖头就得几千块,水泥也少不了。单是材料钱,就得五百块打底。”
“可关键问题是,有钱也买不到啊。砖头、水泥这些建材都是计划内的物资,得有工业券和上头的批条才能买。”
“我们村申请了多少回,条子一次都没批下来过。齐领导,我看您这手压井省事又好用,我们跟您买,您给开个价,一口井我们村出一百块,您看行不行?”
齐卫东心里飞快地盘算着这手压井的花销。
一根处理过的竹管,几片牛皮做的密封垫圈,再加上二十来斤最寻常的铸铁,这便是全部的硬性开销。
他记得农科院的调拨单上,能炼钢的好生铁一斤也才一毛四,他们用的这种次等货色,撑死了一毛钱。
这么一合计,总开销竟不到三块钱。
这个数字让齐卫东自己都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这成本低得吓人。
要是自己动点歪心思,喊价一百块一口,恐怕立刻就得因为扰乱市场秩序被请去喝茶。
当然,他本就不是为了发财。
这低廉的造价反而让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前景,这东西能办大事!
心思落定,齐卫东转头对一脸期盼的老队长温和笑道:
“老队长,我个人可以帮村里再造几口井。技术和人力我来出,但材料得村里自己想办法,尤其是铁料,一口井至少要二十斤。工钱嘛,看着给点辛苦钱就行,我不图这个。”
“铁料?我们有!管够!”
老队长一听,激动得满面红光,一拍大腿,话音未落就招呼上几个后生,一阵风似的往村里跑。
路上,他心里还在感叹,齐领导这人做事就是敞亮,待会的辛苦费可得给足了。
老队长的腿脚不是盖的,没多大功夫,几人就吭哧吭哧地抬回一个沉甸甸的大麻袋,重重地墩在地上。
老队长献宝似的解开袋口,指着里面乌黑的细沙,急切地问:“齐领导,您瞧瞧,这铁砂成不成?”
齐卫东抓起一把看了看,这铁砂质地不错,比回收的废铁还好熔炼,刮掉杂质后品质更高。
“当然能用,这可是好东西。”他点点头,有些好奇地问,“村里哪来这么多铁砂?”
“这都是社员们拿汗水换的!”
老队长喜上眉梢,自豪地解释起来。
原来,农闲时节,村民们就去吴淞口的江滩,用绑了磁石的木耙在水里一下下地“梳”,把铁砂给“梳”出来。
公社按五分钱一斤收,运气好的壮劳力一天能挣上一块多钱。
这玩意儿九十年代都还有,叫撸铁棒。
“这袋足有一百五十斤,齐领导,我们想用它再换五口井,您看行不?”
“没问题。”
齐卫东爽快应下,随即把陈春生和齐建设叫到身边,低声交代:
“村里的土高炉还能用。你俩带上这袋铁砂,回去找学军叔和大手叔他们,连夜再赶制五套部件。他们有经验,流程都熟,明天傍晚前务必送到,我过来亲自安装。”
“保证完成任务!”
陈春生和齐建设心里一热,知道这是卫东在给他们压担子、传本事,当即挺起胸膛,用力点头。
见事情敲定,老队长和周围的村民们个个喜笑颜开。
眼看天色渐晚,老队长热情地拉住齐卫东:“眼看就到饭点了,齐领导,你们几个可不能就这么走了!留下来,尝尝我们江边人家的手艺,保准鲜!”
齐卫东笑着摆了摆手,婉言谢绝:“老队长,心意领了,饭就不吃了。”
“这手压井是头一回搞出来,我得趁热打铁,赶紧把报告写出来向上汇报,这是正事,耽搁不得。”
“对对,报告要紧,是我们想得不周到。”一听是关乎推广的大事,老队长立刻不再坚持,连连点头。
说着,他扭头就对灵喊道:“去,把昨天网到那条大青鱼拿来,让齐领导带回去,怎么也得尝尝鲜!”
“好嘞,这就去!”
这份盛情齐卫东没有再推辞。
天光已晚,他招呼着众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返回。
李晓岸将笔记本递到齐卫东面前,压低声音请教:“齐队,您看一眼我刚写的通讯稿初稿,趁着刚才您调试水井的功夫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