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齐卫东沉吟了一下,不急不缓地答道:“已经有点头绪了,估计过几天就能动手试试。”
钱中南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地勉励道:“那就放手去干,要是真能成,我亲自去给你报功,奖励少不了你的。”
当然,这番话他也是随口一提,广撒网罢了。
类似的话,他对院里不少人都说过,至于齐卫东提的什么手压井,他只当是年轻人的想法,并没真正放在心上。
稍作停顿,钱中南又换上了一副喜悦的神情,说:“还有个好消息,院里先进个人的名单批下来了。”
“你前阵子虽然不在,但保卫科的推荐名额还是你的。我和徐科长意见一致,都觉得保卫科今年的先进非你莫属。”
“这个是有奖励的,我这就给你批个条子,你去后勤领五斤肉票和五斤油票,算是给先进个人的福利。”
“多谢钱院!”齐卫东身上不缺钱,缺的就是这些票证,这可真是及时雨。
与钱中南又聊了几句后,齐卫东揣着批条,径直去了后勤处,顺利领到了厚厚两沓票证,全是壹两面额的肉票和油票。
从后勤处出来,他顺路拐进了徐光荣的办公室。
齐卫东将一块茶饼和五斤豹子肉当做年礼送上,徐光荣则回赠了他不少市面上见不到的特供烟酒。
徐光荣的母亲曾在战地医院做过护士长,建国后又在沪城大医院当过院长,人虽然离休了,但人脉和影响力还在,搞到这些东西并不费事。
闲聊中,齐卫东谈起了滇省那边的情况,也把徐卫国立功受奖的事说了。
听到大儿子有了出息,徐光荣顿时喜上眉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天下来,净是收东西了。
第二天。
“笃笃笃……”
院门的敲击声忽然响起。
齐卫东起身开门,待看清门外的人,眉头便微微蹙起。
来的是一老一少两个男人。
年轻的那个他认识,是保卫科的赵德方,当初想寻他麻烦,结果自己栽了跟头,眼下正停职反省。
旁边那个矮胖的老头,戴着顶棉帽,估摸着五六十岁,应该就是赵德方的父亲。
齐卫东曾听老邢说起过,这老头名叫赵桥山,是旧社会的老江湖,在老上海滩干过巡捕队长,精于人情世故,尤其擅长察言观色和站队。
49年沪城解放时,他见机得快,提前倒戈,帮着我军完整地拿下一座大楼,也算立了功,因此建国后日子过得一直不错。
此刻,赵桥山正满脸堆笑地看着齐卫东,那神情近乎讨好。
随即,他猛地一回头,恶狠狠地瞪向自己儿子,呵斥道:
“混账!见到齐队长,还不跪下赔罪!”
赵德方闻言,竟是毫不犹豫,“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这父子俩一唱一和,上来就行此大礼,齐卫东却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
他懒得理会这二人演的是哪一出,只把身子一侧,避开不受,作势就要把门关上。
赵桥山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伸手拦住门板。
他本盘算着,让儿子跪地认错,自己再放低姿态卖个惨,把这年轻人捧得高高的,对方一上头、一心软,说不定就答应帮忙求情。
可他失算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显然不是个能被三言两语糊弄住的善茬。
“齐队长,请留步!”眼看门就要合上,赵桥山急忙从内襟里摸出一个纸包递了过去,话语里满是恳切:
“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这是二两上好的麝香,对您休养大有裨益,您务必收下。还请您在全有工作的事上多费心,让他能回去上班。”
“另外,我托人打听了,您好像在寻野山参?我这正好有个百年老参的线索,事若能成,我定当奉告。”
赵桥山见感情牌没用,索性也不再绕弯子,直接用利益开路。
二两麝香市价近两百块,不是小数目。
至于那人参的消息,他倒没太当回事,那消息传了好几年,知道的人不少,可谁也没本事把参弄到手。
齐卫东关门的动作果然顿住了。
赵桥山极有眼色,手一松,那包麝香便落入了齐卫东怀中。
齐卫东低头瞥了一眼,并未推拒。
他重新审视着赵桥山,想起老邢提过此人有些门路,便沉吟着压低了声音:“这个忙我能帮,但有个条件,你得替我找个记者来。”
东西再好也得让人知道,他打算挖井的事,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干了,最好能有个记者全程跟进,造出些声势来。
这或许是他上辈子的习惯使然。
赵桥山听得一头雾水:“找个记者……就能让我儿子回去?”
“嗯。”齐卫东颔首。
看齐卫东如此笃定,赵桥山心一横,应承下来:“好!找记者的事包在我身上,几天内我安排你们见面。”
这年头的记者,待遇虽与普通干部无异,但社会地位却高得多,不是想请就能请到的。
好在他家拐弯抹角还真攀得上一个做记者的远亲,费些力气总能请动。
交易敲定,两人也没什么好客套的,赵桥山很快便带着儿子告辞了。
目送父子俩走远,齐卫东不由得用手指摩挲着下巴,心里却对那所谓的“百年参”线索起了浓厚的兴趣。
路上,赵德方忍不住问他父亲:“爸,您说的百年参是真的假的?那得多值钱啊,就这么白白告诉了那姓齐的?”
赵桥山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自然是真的。五年前,有个老毛子的商人带了根极品山参过来,后来传闻被贼王‘老贼王’给顺走了,从此再无下落。”
“我早年当巡捕时就知道,那老家伙是个棘手的角色,现在还逍遥法外呢,把消息给那小子,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回到22号院的家里。
齐卫东定了定神,搬了个小马扎坐到桌前,从随身的包里翻出笔记本。
手压井的图纸他早就画好了。
这东西构造不复杂,况且他对上辈子那种“80型铸铁手压井”的构造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只等找人动手实践。
沪城这地方的优势在于地下水层很浅,上面又没什么岩层,甚至无需动用机器,纯靠人力就能打出井来。
齐卫东沉吟了一下,不急不缓地答道:“已经有点头绪了,估计过几天就能动手试试。”
钱中南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亲切地勉励道:“那就放手去干,要是真能成,我亲自去给你报功,奖励少不了你的。”
当然,这番话他也是随口一提,广撒网罢了。
类似的话,他对院里不少人都说过,至于齐卫东提的什么手压井,他只当是年轻人的想法,并没真正放在心上。
稍作停顿,钱中南又换上了一副喜悦的神情,说:“还有个好消息,院里先进个人的名单批下来了。”
“你前阵子虽然不在,但保卫科的推荐名额还是你的。我和徐科长意见一致,都觉得保卫科今年的先进非你莫属。”
“这个是有奖励的,我这就给你批个条子,你去后勤领五斤肉票和五斤油票,算是给先进个人的福利。”
“多谢钱院!”齐卫东身上不缺钱,缺的就是这些票证,这可真是及时雨。
与钱中南又聊了几句后,齐卫东揣着批条,径直去了后勤处,顺利领到了厚厚两沓票证,全是壹两面额的肉票和油票。
从后勤处出来,他顺路拐进了徐光荣的办公室。
齐卫东将一块茶饼和五斤豹子肉当做年礼送上,徐光荣则回赠了他不少市面上见不到的特供烟酒。
徐光荣的母亲曾在战地医院做过护士长,建国后又在沪城大医院当过院长,人虽然离休了,但人脉和影响力还在,搞到这些东西并不费事。
闲聊中,齐卫东谈起了滇省那边的情况,也把徐卫国立功受奖的事说了。
听到大儿子有了出息,徐光荣顿时喜上眉梢,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这一天下来,净是收东西了。
第二天。
“笃笃笃……”
院门的敲击声忽然响起。
齐卫东起身开门,待看清门外的人,眉头便微微蹙起。
来的是一老一少两个男人。
年轻的那个他认识,是保卫科的赵德方,当初想寻他麻烦,结果自己栽了跟头,眼下正停职反省。
旁边那个矮胖的老头,戴着顶棉帽,估摸着五六十岁,应该就是赵德方的父亲。
齐卫东曾听老邢说起过,这老头名叫赵桥山,是旧社会的老江湖,在老上海滩干过巡捕队长,精于人情世故,尤其擅长察言观色和站队。
49年沪城解放时,他见机得快,提前倒戈,帮着我军完整地拿下一座大楼,也算立了功,因此建国后日子过得一直不错。
此刻,赵桥山正满脸堆笑地看着齐卫东,那神情近乎讨好。
随即,他猛地一回头,恶狠狠地瞪向自己儿子,呵斥道:
“混账!见到齐队长,还不跪下赔罪!”
赵德方闻言,竟是毫不犹豫,“噗通”一声就跪倒在地。
这父子俩一唱一和,上来就行此大礼,齐卫东却连眼皮都没多抬一下。
他懒得理会这二人演的是哪一出,只把身子一侧,避开不受,作势就要把门关上。
赵桥山心里咯噔一下,连忙伸手拦住门板。
他本盘算着,让儿子跪地认错,自己再放低姿态卖个惨,把这年轻人捧得高高的,对方一上头、一心软,说不定就答应帮忙求情。
可他失算了,眼前这个年轻人,显然不是个能被三言两语糊弄住的善茬。
“齐队长,请留步!”眼看门就要合上,赵桥山急忙从内襟里摸出一个纸包递了过去,话语里满是恳切:
“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这是二两上好的麝香,对您休养大有裨益,您务必收下。还请您在全有工作的事上多费心,让他能回去上班。”
“另外,我托人打听了,您好像在寻野山参?我这正好有个百年老参的线索,事若能成,我定当奉告。”
赵桥山见感情牌没用,索性也不再绕弯子,直接用利益开路。
二两麝香市价近两百块,不是小数目。
至于那人参的消息,他倒没太当回事,那消息传了好几年,知道的人不少,可谁也没本事把参弄到手。
齐卫东关门的动作果然顿住了。
赵桥山极有眼色,手一松,那包麝香便落入了齐卫东怀中。
齐卫东低头瞥了一眼,并未推拒。
他重新审视着赵桥山,想起老邢提过此人有些门路,便沉吟着压低了声音:“这个忙我能帮,但有个条件,你得替我找个记者来。”
东西再好也得让人知道,他打算挖井的事,不能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干了,最好能有个记者全程跟进,造出些声势来。
这或许是他上辈子的习惯使然。
赵桥山听得一头雾水:“找个记者……就能让我儿子回去?”
“嗯。”齐卫东颔首。
看齐卫东如此笃定,赵桥山心一横,应承下来:“好!找记者的事包在我身上,几天内我安排你们见面。”
这年头的记者,待遇虽与普通干部无异,但社会地位却高得多,不是想请就能请到的。
好在他家拐弯抹角还真攀得上一个做记者的远亲,费些力气总能请动。
交易敲定,两人也没什么好客套的,赵桥山很快便带着儿子告辞了。
目送父子俩走远,齐卫东不由得用手指摩挲着下巴,心里却对那所谓的“百年参”线索起了浓厚的兴趣。
路上,赵德方忍不住问他父亲:“爸,您说的百年参是真的假的?那得多值钱啊,就这么白白告诉了那姓齐的?”
赵桥山没好气地哼了一声:“自然是真的。五年前,有个老毛子的商人带了根极品山参过来,后来传闻被贼王‘老贼王’给顺走了,从此再无下落。”
“我早年当巡捕时就知道,那老家伙是个棘手的角色,现在还逍遥法外呢,把消息给那小子,他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回到22号院的家里。
齐卫东定了定神,搬了个小马扎坐到桌前,从随身的包里翻出笔记本。
手压井的图纸他早就画好了。
这东西构造不复杂,况且他对上辈子那种“80型铸铁手压井”的构造细节记得一清二楚,只等找人动手实践。
沪城这地方的优势在于地下水层很浅,上面又没什么岩层,甚至无需动用机器,纯靠人力就能打出井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