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边的事既然了了,卫国哥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沪城?”
“还早呢,怎么也得等东西都打捞上来再说。”
徐卫国笑着答了一句,又抿了口酒,接着说:“刘参谋他们分析,像黄金那类更贵重的东西,八成是被小鬼子转移到别处去了。”
“不过光是这七十五吨锡和八十吨铜,就绝对称得上是惊天宝藏了。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啊卫东,要不是你提醒,就真让那三个南越人给蒙混过关了。”
“我也就是看那三个家伙举止古怪,随口提一句罢了。”齐卫东轻描淡写地笑道。
徐卫国却满是感慨:“我跟刘参谋他们,都让那‘国际友人’的身份给影响了,下意识就忽略了他们的反常之处。还是卫东你警惕性高,能不带偏见地看问题。”
我可一点都不客观,我就是看他们不顺眼……齐卫东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面上则笑着举杯与他共饮。
徐卫国与他碰杯后,又重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卫东你这么有本事,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调查部发展?”
对于调查部抛出的兼职橄榄枝,齐卫东心中虽有波澜,却并未当即应下。
他在农科院的职责重大,无法轻易分心,只得表示需要慎重考虑。
3月15日,冬日暖阳,晴空万里。
在东华公社盘桓近一周后,齐卫东终于启程返回。
云山火车站的站台上,当最后一个装满三七、用火漆封口的麻袋被搬上列车,药用植物研究所的保卫科长谢宏伟悄然塞给齐卫东一张纸条。
“齐队长。”他低声嘱咐,“口令和回令都在上面,这趟护送就全权交给你了。”
齐卫东一身戎装,神情肃穆地颔首:“谢科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出发了。”
直到3月22日,这趟艰难的旅程才接近尾声。
这批新鲜三七不仅数量庞大,货值也高,押运过程极为繁琐。
途中不断加挂车厢、转换线路,一周的折腾下来,齐卫东和手下两人早已是人困马乏。
夜幕降临,绿皮火车在铁轨上发出沉闷的“况且”声,窗外一片漆黑。
这次返程不比来时,没有卧铺的优待,齐卫东浑身酸痛,只能靠着冰冷的车厢壁假寐。
他阖上双眼,意识沉入脑海中的情报面板。
【一级情报剩余:14】
离开沪城将近一月,再度归来,他心念一动,决定消耗一点情报,看看运气如何。
念头落下,一行新的信息浮现。
【一级情报:一则前世秘闻——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美访华时曾“慷慨”赠送一份厚礼:关于“水长丸号”沉船的宝藏情报。我国据此在闽省沿海打捞,寻获大量锡、钨、铝等工业金属。然而,传说中的四十吨黄金、二十吨白金、工业钻石及巨额有价证券,却早已不知所踪……】
面板竟直接调取了一段前世的逸闻,这让齐卫东颇感新奇,尤其是关于“水长丸号”的内容,他前世对此一无所知。
情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不难推断:所谓宝藏不翼而飞,以老美贪婪的本性,多半是已被他们先行打捞。
那笔价值几十亿美金的财富,不知够不够他们打造五支航母舰队?
之后再将一些残羹冷炙作为“礼物”送出,可谓是将废物利用到了极致。
齐卫东不禁思索,老美能精准定位沉船,是否与如今潜伏在沪城的这批特务有所牵连?
可惜,这毕竟只是一条一级情报,给出的范围仅是“闽省附近海域”,太过笼统。
况且当地局势复杂,以国家目前薄弱的海上力量,根本无法展开大规模搜索。
他正锁眉沉思,车厢前方传来乘务员的呼喊:“沪城南站到了!”
齐卫东猛然回神,交接的口令在脑中一闪而过。他立刻对身旁的两人沉声道:“老邢、陈副队,都打起精神,准备交接!”
“是,齐队!”两人应声而起。
一小时后,所有装满三七的麻袋被悉数转运至中药材公司的卡车上,交接顺利完成。
前来迎接的徐光荣重重拍了拍齐卫东的肩膀,笑道:“来回两趟,辛苦你了。今晚回去踏实睡一觉,明天来单位领这个月的福利,后天我给你批个长假。”
徐光荣的单位卡车在巷口停下,齐卫东跳下车,只想快些回家休息。
等他走到家门口时,已是夜里八点多,透过窗户能看见屋里亮着暖黄的灯光。
他不想惊动四邻,便放轻脚步,推开家门。
门开的瞬间,齐卫东整个人都愣住了。
屋子被收拾得窗明几净,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拿着笤帚,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在地上扫来扫去。
“孟玉?”他试探着开口,满心疑惑,“你怎么在这儿?”
孟玉闻声转过身,一见是他,脸上顿时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她抬手蹭了蹭脸颊上沾的灰尘:“卫东哥,你可算回来啦!你不是说要出差很久嘛,城里灰尘大,我就想着过来帮你通通风,打扫打扫。”
“我可比你一个大男人细心多了。对了,你走前换下的衣服,我也帮你洗好搁床上了。”
齐卫东的目光投向床尾,只见自己的衬衣和袜子被洗得干干净净,还叠得整整齐齐。
一股暖意混着些许不自在涌上心头,他挠了挠头:“真是麻烦你了,孟玉,多谢。”
“这有啥!”孟玉浑不在意地一笑,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关切道:“坐了一路车,肯定饿坏了吧?我去灶间给你下碗面条垫垫肚子。”
齐卫东没跟她客气,放下肩上的大麻袋,从里面掏出一包干货递过去:“用这个煮,鲜得很。多下点儿,咱俩一块吃。”
“好嘞。”
孟玉爽快地应下,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去打了盆水,又细心地兑了些热水进去,用手试了试水温才端到他面前:“卫东哥你先洗把脸解解乏,我这就去煮面。”
说完,她才拿着菌子和面条,脚步轻快地走向了公用厨房。
“这边的事既然了了,卫国哥你打算什么时候回沪城?”
“还早呢,怎么也得等东西都打捞上来再说。”
徐卫国笑着答了一句,又抿了口酒,接着说:“刘参谋他们分析,像黄金那类更贵重的东西,八成是被小鬼子转移到别处去了。”
“不过光是这七十五吨锡和八十吨铜,就绝对称得上是惊天宝藏了。这次真是多亏了你啊卫东,要不是你提醒,就真让那三个南越人给蒙混过关了。”
“我也就是看那三个家伙举止古怪,随口提一句罢了。”齐卫东轻描淡写地笑道。
徐卫国却满是感慨:“我跟刘参谋他们,都让那‘国际友人’的身份给影响了,下意识就忽略了他们的反常之处。还是卫东你警惕性高,能不带偏见地看问题。”
我可一点都不客观,我就是看他们不顺眼……齐卫东在心里嘀咕了一句,面上则笑着举杯与他共饮。
徐卫国与他碰杯后,又重新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笑着说:“卫东你这么有本事,有没有兴趣,来我们调查部发展?”
对于调查部抛出的兼职橄榄枝,齐卫东心中虽有波澜,却并未当即应下。
他在农科院的职责重大,无法轻易分心,只得表示需要慎重考虑。
3月15日,冬日暖阳,晴空万里。
在东华公社盘桓近一周后,齐卫东终于启程返回。
云山火车站的站台上,当最后一个装满三七、用火漆封口的麻袋被搬上列车,药用植物研究所的保卫科长谢宏伟悄然塞给齐卫东一张纸条。
“齐队长。”他低声嘱咐,“口令和回令都在上面,这趟护送就全权交给你了。”
齐卫东一身戎装,神情肃穆地颔首:“谢科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出发了。”
直到3月22日,这趟艰难的旅程才接近尾声。
这批新鲜三七不仅数量庞大,货值也高,押运过程极为繁琐。
途中不断加挂车厢、转换线路,一周的折腾下来,齐卫东和手下两人早已是人困马乏。
夜幕降临,绿皮火车在铁轨上发出沉闷的“况且”声,窗外一片漆黑。
这次返程不比来时,没有卧铺的优待,齐卫东浑身酸痛,只能靠着冰冷的车厢壁假寐。
他阖上双眼,意识沉入脑海中的情报面板。
【一级情报剩余:14】
离开沪城将近一月,再度归来,他心念一动,决定消耗一点情报,看看运气如何。
念头落下,一行新的信息浮现。
【一级情报:一则前世秘闻——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美访华时曾“慷慨”赠送一份厚礼:关于“水长丸号”沉船的宝藏情报。我国据此在闽省沿海打捞,寻获大量锡、钨、铝等工业金属。然而,传说中的四十吨黄金、二十吨白金、工业钻石及巨额有价证券,却早已不知所踪……】
面板竟直接调取了一段前世的逸闻,这让齐卫东颇感新奇,尤其是关于“水长丸号”的内容,他前世对此一无所知。
情报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不难推断:所谓宝藏不翼而飞,以老美贪婪的本性,多半是已被他们先行打捞。
那笔价值几十亿美金的财富,不知够不够他们打造五支航母舰队?
之后再将一些残羹冷炙作为“礼物”送出,可谓是将废物利用到了极致。
齐卫东不禁思索,老美能精准定位沉船,是否与如今潜伏在沪城的这批特务有所牵连?
可惜,这毕竟只是一条一级情报,给出的范围仅是“闽省附近海域”,太过笼统。
况且当地局势复杂,以国家目前薄弱的海上力量,根本无法展开大规模搜索。
他正锁眉沉思,车厢前方传来乘务员的呼喊:“沪城南站到了!”
齐卫东猛然回神,交接的口令在脑中一闪而过。他立刻对身旁的两人沉声道:“老邢、陈副队,都打起精神,准备交接!”
“是,齐队!”两人应声而起。
一小时后,所有装满三七的麻袋被悉数转运至中药材公司的卡车上,交接顺利完成。
前来迎接的徐光荣重重拍了拍齐卫东的肩膀,笑道:“来回两趟,辛苦你了。今晚回去踏实睡一觉,明天来单位领这个月的福利,后天我给你批个长假。”
徐光荣的单位卡车在巷口停下,齐卫东跳下车,只想快些回家休息。
等他走到家门口时,已是夜里八点多,透过窗户能看见屋里亮着暖黄的灯光。
他不想惊动四邻,便放轻脚步,推开家门。
门开的瞬间,齐卫东整个人都愣住了。
屋子被收拾得窗明几净,一个他再熟悉不过的身影正拿着笤帚,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在地上扫来扫去。
“孟玉?”他试探着开口,满心疑惑,“你怎么在这儿?”
孟玉闻声转过身,一见是他,脸上顿时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她抬手蹭了蹭脸颊上沾的灰尘:“卫东哥,你可算回来啦!你不是说要出差很久嘛,城里灰尘大,我就想着过来帮你通通风,打扫打扫。”
“我可比你一个大男人细心多了。对了,你走前换下的衣服,我也帮你洗好搁床上了。”
齐卫东的目光投向床尾,只见自己的衬衣和袜子被洗得干干净净,还叠得整整齐齐。
一股暖意混着些许不自在涌上心头,他挠了挠头:“真是麻烦你了,孟玉,多谢。”
“这有啥!”孟玉浑不在意地一笑,看着他风尘仆仆的样子,关切道:“坐了一路车,肯定饿坏了吧?我去灶间给你下碗面条垫垫肚子。”
齐卫东没跟她客气,放下肩上的大麻袋,从里面掏出一包干货递过去:“用这个煮,鲜得很。多下点儿,咱俩一块吃。”
“好嘞。”
孟玉爽快地应下,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先去打了盆水,又细心地兑了些热水进去,用手试了试水温才端到他面前:“卫东哥你先洗把脸解解乏,我这就去煮面。”
说完,她才拿着菌子和面条,脚步轻快地走向了公用厨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