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后,各自刷了碗筷,大家便返回房间。
“卫东,这把钥匙你收好!晚上就去那边屋睡吧。科长,我先走了啊,得赶紧出发了!”
瞿梦妍说着,将一把钥匙塞到齐卫东手里。
齐卫东接了过来。
郑科长则对瞿梦妍挥了挥手,叮嘱道:“行,路上自己多加小心!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嘿嘿,我晓得!走啦!”瞿梦妍爽快地应了一声,转身便消失在走廊尽头。
“你就在这儿待着,别乱跑。”郑科长点上一根烟,对齐卫东说道,“我跟老陈约好了,先去会场那边踩踩点,认认路。”
齐卫东闻言,轻轻点头:“行,科长您去忙,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说不准。怎么,你也想去?想去就一起,正好看看。”
齐卫东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出了门,径直去找老陈。
会合后,郑科长和对方寒暄几句,三人便一同朝着外面走去。
这次来参加展会的人员着实不少。
他们在路上询问去广交会大楼的方向时,恰好遇到一队浙省来的人,领队已经来过好几次,对这一带的路况颇为熟悉,便结伴而行。
当然,也只是相对熟悉。
拐了两个弯后,队伍找到主干道,便直直地朝着会场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郑科长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时不时地停下来写写画画。
“科长,您这是在记什么?路标吗?”齐卫东好奇地笑着问。
郑科长点点头:“嗯,老习惯了。记下来,待会儿回来就不用麻烦别人带路,只要别走岔就行。”
这话让齐卫东有些不好意思,他回头望了望,笑道:“这……不就是一条直路,中间拐了两个弯嘛,应该忘不了吧?”
郑科长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了:“是吗?那你还记得刚才转弯的地方,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吗?”
齐卫东努力回想,似乎有点印象,但又十分模糊。
“记不清了吧?”郑科长看出了他的窘迫,笑道,“等会儿再多看几条差不多的马路,你就彻底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他收起本子,转而和那批人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浙省纺织工业局下属的单位,从56年第一届广交会开始,每年春秋两季都来参加,难怪如此轻车熟路。
虽然具体细节不清楚,但沿着主干道走肯定没问题。
齐卫东一路观察,心里暗暗感慨,这里的楼房和西式洋房真多,感觉比北平还要密集不少,尽管处处也透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气息。
一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总算抵达了目的地。
从大厦正门望去,一座巨大塑像矗立在基座上,气势非凡。
塑像后方是一个逾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一座大型喷水池。
穿过广场,便是三层楼高的中央大厅,六对直通屋顶的宏伟立柱构成了宽阔的入口。
这就是他们目前能看到的景象,展馆内部还未对外开放。
据同行的浙省同志介绍,这里共设有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五个展馆。
去年的展会,光是世界各地前来的外商就有一千多家企业,超过四千人。
而他们这些为外商服务的参展商,人数只会更多。
郑科长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显然也被这隆重的场面所震撼。
“几位同志,这几天出门可千万记得随身带好证件啊!”
临别时,那位纺织公司的领队特意提醒道。
郑科长有些不解。
听完解释后,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原来,最近坊间盛传,为庆祝代鹰女王生日,港岛那边要打开三天边境,任何能抵达港岛的人,都能直接落户。
因此,大量内地人借道此地,涌向蛇口方向,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
这种事,在郑科长的世界观里是无法理解的。
齐卫东对如今港岛的情况却并非一无所知,他刷到过大规模逃港潮的短视频,据说人数相当惊人。
在场馆附近,郑科长他们和浙省的人分了手,毕竟对方还有自己的安排。
郑科长看着周围熙攘的人群,对齐卫东说:“行了,路也认熟了,咱们回去吧。这两天估计没什么事,你记着,别一个人乱跑!”
齐卫东笑着点头答应。随后,两人一边闲逛,一边朝着招待所的方向返回。
次日,齐卫东洗漱完毕,便去了郑科长的房间。
“起这么早啊!”郑科长见他进来,笑了笑。
齐卫东心想,我这都睡了好几觉,您老才刚醒呢,嘴上则笑着点头:“嗯,睡足了!今天有什么安排?”
“还是年轻好,恢复得快!”郑科长嘀咕了一句,接着说,“刚接到通知,让咱们先把东西送到展厅去,那边要开始规划展台了。”
齐卫东点头表示明白。
两人先去招待所餐厅吃了早饭,一碗海鲜粥,两个菜包子,味道相当不错。
吃饱喝足,他们便提着箱子,再次向广交会展厅走去。
当路过东方宾馆时,一阵呼喊声让两人停下了脚步。
“嗨!嗨!”
一个洋鬼子正冲着他们这边用力挥手,旁边还站着一个身穿西装的黄种人。
郑科长看着那两个快步走来的人,满脸困惑:“他们是在叫我们?”
齐卫东也同样一头雾水。
对方走近后,那个外国人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说了一长串俄语。
齐卫东倒是听得懂,可郑科长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旁边的中年翻译立刻跟上,操着一口带有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对着齐卫东笑道:“两位好,迪米特里先生在问,你们是否还记得他?”
郑科长有些纳闷,低声问:“你认识?”
齐卫东摇了摇头,嘴上说着不认识,但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些模糊的印象。
外国人的长相在他看来大同小异,可他隐约觉得,似乎是在东交民巷那边见过。
他注意到,对方的视线牢牢锁在他们手提的箱子上。
饭后,各自刷了碗筷,大家便返回房间。
“卫东,这把钥匙你收好!晚上就去那边屋睡吧。科长,我先走了啊,得赶紧出发了!”
瞿梦妍说着,将一把钥匙塞到齐卫东手里。
齐卫东接了过来。
郑科长则对瞿梦妍挥了挥手,叮嘱道:“行,路上自己多加小心!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
“嘿嘿,我晓得!走啦!”瞿梦妍爽快地应了一声,转身便消失在走廊尽头。
“你就在这儿待着,别乱跑。”郑科长点上一根烟,对齐卫东说道,“我跟老陈约好了,先去会场那边踩踩点,认认路。”
齐卫东闻言,轻轻点头:“行,科长您去忙,大概什么时候回来?”
“说不准。怎么,你也想去?想去就一起,正好看看。”
齐卫东思索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两人简单收拾了一下,便出了门,径直去找老陈。
会合后,郑科长和对方寒暄几句,三人便一同朝着外面走去。
这次来参加展会的人员着实不少。
他们在路上询问去广交会大楼的方向时,恰好遇到一队浙省来的人,领队已经来过好几次,对这一带的路况颇为熟悉,便结伴而行。
当然,也只是相对熟悉。
拐了两个弯后,队伍找到主干道,便直直地朝着会场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郑科长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时不时地停下来写写画画。
“科长,您这是在记什么?路标吗?”齐卫东好奇地笑着问。
郑科长点点头:“嗯,老习惯了。记下来,待会儿回来就不用麻烦别人带路,只要别走岔就行。”
这话让齐卫东有些不好意思,他回头望了望,笑道:“这……不就是一条直路,中间拐了两个弯嘛,应该忘不了吧?”
郑科长听了也不生气,反而笑了:“是吗?那你还记得刚才转弯的地方,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吗?”
齐卫东努力回想,似乎有点印象,但又十分模糊。
“记不清了吧?”郑科长看出了他的窘迫,笑道,“等会儿再多看几条差不多的马路,你就彻底分不清东南西北了。”
他收起本子,转而和那批人聊了起来。
原来他们是浙省纺织工业局下属的单位,从56年第一届广交会开始,每年春秋两季都来参加,难怪如此轻车熟路。
虽然具体细节不清楚,但沿着主干道走肯定没问题。
齐卫东一路观察,心里暗暗感慨,这里的楼房和西式洋房真多,感觉比北平还要密集不少,尽管处处也透着一股百废待兴的气息。
一个多小时后,一行人总算抵达了目的地。
从大厦正门望去,一座巨大塑像矗立在基座上,气势非凡。
塑像后方是一个逾万平方米的广场,广场中心设有一座大型喷水池。
穿过广场,便是三层楼高的中央大厅,六对直通屋顶的宏伟立柱构成了宽阔的入口。
这就是他们目前能看到的景象,展馆内部还未对外开放。
据同行的浙省同志介绍,这里共设有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五个展馆。
去年的展会,光是世界各地前来的外商就有一千多家企业,超过四千人。
而他们这些为外商服务的参展商,人数只会更多。
郑科长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时点头,显然也被这隆重的场面所震撼。
“几位同志,这几天出门可千万记得随身带好证件啊!”
临别时,那位纺织公司的领队特意提醒道。
郑科长有些不解。
听完解释后,他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
原来,最近坊间盛传,为庆祝代鹰女王生日,港岛那边要打开三天边境,任何能抵达港岛的人,都能直接落户。
因此,大量内地人借道此地,涌向蛇口方向,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
这种事,在郑科长的世界观里是无法理解的。
齐卫东对如今港岛的情况却并非一无所知,他刷到过大规模逃港潮的短视频,据说人数相当惊人。
在场馆附近,郑科长他们和浙省的人分了手,毕竟对方还有自己的安排。
郑科长看着周围熙攘的人群,对齐卫东说:“行了,路也认熟了,咱们回去吧。这两天估计没什么事,你记着,别一个人乱跑!”
齐卫东笑着点头答应。随后,两人一边闲逛,一边朝着招待所的方向返回。
次日,齐卫东洗漱完毕,便去了郑科长的房间。
“起这么早啊!”郑科长见他进来,笑了笑。
齐卫东心想,我这都睡了好几觉,您老才刚醒呢,嘴上则笑着点头:“嗯,睡足了!今天有什么安排?”
“还是年轻好,恢复得快!”郑科长嘀咕了一句,接着说,“刚接到通知,让咱们先把东西送到展厅去,那边要开始规划展台了。”
齐卫东点头表示明白。
两人先去招待所餐厅吃了早饭,一碗海鲜粥,两个菜包子,味道相当不错。
吃饱喝足,他们便提着箱子,再次向广交会展厅走去。
当路过东方宾馆时,一阵呼喊声让两人停下了脚步。
“嗨!嗨!”
一个洋鬼子正冲着他们这边用力挥手,旁边还站着一个身穿西装的黄种人。
郑科长看着那两个快步走来的人,满脸困惑:“他们是在叫我们?”
齐卫东也同样一头雾水。
对方走近后,那个外国人脸上绽放出热情的笑容,说了一长串俄语。
齐卫东倒是听得懂,可郑科长就是两眼一抹黑了。
旁边的中年翻译立刻跟上,操着一口带有浓重粤语口音的普通话,对着齐卫东笑道:“两位好,迪米特里先生在问,你们是否还记得他?”
郑科长有些纳闷,低声问:“你认识?”
齐卫东摇了摇头,嘴上说着不认识,但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些模糊的印象。
外国人的长相在他看来大同小异,可他隐约觉得,似乎是在东交民巷那边见过。
他注意到,对方的视线牢牢锁在他们手提的箱子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