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那我就要个乙等单间吧。”
“也行,就是你得住到后院去了,离我们有点远。”
邓诗诗点头同意,“有事就过来前楼找我们。”
齐卫东应了一声:“没问题。”
方案一定,邓诗诗便上前一步,一次性付清了三人五天的房费和取暖费。
服务员核对无误后,给他们各自开了住宿单,齐卫东分到了一张票和一把带着铜牌的钥匙。
“那边墙角是一溜暖水瓶,一人一个,凭住宿单领。”
服务员指了指角落里一堆颜色各异的暖瓶,又朝旁边一扇挂着“食堂”牌子的门努了努嘴,“打开水去后院水房,吃饭就去那儿。”
安排妥当,邓诗诗提议道:“现在才下午两点,咱们在火车上都吃过午饭了。”
“不如先把行李放回房间,简单洗漱一下,然后直接去工具厂摸摸情况,晚饭等回来再说。”
齐卫东对此没有异议:“行,那我先把东西送去后院,待会儿就在食堂门口这儿等你们。”
三人刚要转身离开,却被服务台那女人给叫住了。
“哎,等会儿!”
她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在抽屉里翻找起来,“你们是首都钢铁厂的,对吧?”
几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邓诗诗回道:“是啊,怎么了?”
“哎哟,瞧我这记性,差点给忘了!”
女人从抽屉里摸出一张小纸条,在手里扬了扬,“你们单位来过电话,让我给你们留个话,你们谁是齐卫东?”
齐卫东一愣,指了指自己:“我是,有事吗?”
“喏,你自己看吧。”女人说着,把那张纸条递到了他面前。
齐卫东接过的纸条上内容很简单,是关于拉杆箱的改进意见,核心要求是设计得更精美,以迎合外国客户的审美。
他刚看完,邓诗诗和同伴就探过了头。
“这消息什么时候到的?”邓诗诗问。
“昨天下午的电报,差点给忘了。”
服务员笑着解释,还特意提了一句,要不是看他们是首都来的贵客,这事儿估计就真耽搁了。
邓诗诗连忙道谢,对方摆摆手,乐呵呵地感叹:“瞧瞧,还是首都来的人懂礼貌。”
邓诗诗莞尔一笑,目光落回齐卫东手里的纸条上,劝道:“先回房安顿吧,这事不急于一时,你回头再慢慢想。”
她知道,这种技术上的改良,绝非一蹴而就。
齐卫东点点头,把纸条妥善收好,“好,我先把行李放了就来。”
三人商定后,便各自提着暖水瓶散去。
齐卫东拎着水壶,推开通往后院的厚重木门,一个宽敞的院落豁然眼前。
院子三面是青砖瓦房,中间还加盖了两排红砖平房,地面由砖石铺就,颇具年代感。
他按照服务员的指引,径直走向右侧靠墙的那排房子,在第五个门口,找到了与自己钥匙牌对应的号码。
钥匙**锁孔,转动,房门应声而开。
房间不大,至多十个平方。脚下是水泥地,四周是灰扑扑的水泥墙。
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一米二宽的木板行军床,一张书桌和方凳,两个杯子一个脸盆。
除此之外,再无长物。
还好暖气还是给的足。
将行李包往床上一扔,暖水瓶搁在脸盆架旁。
心里惦记着还在等他的邓诗诗二人,便拿起脸盆,准备先去打水洗漱。
门口不远处就是公用水池,长长的一条水泥槽,上方排列着一溜水龙头,每个龙头上都包裹着厚厚的防冻材料。
他拧开一个,接了些刺骨的凉水,回到屋里兑上暖瓶里的热水,匆匆洗了把脸,便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地走了出去。
从温暖如夏的房间到冰冷的室外,感觉像是瞬间穿越了季节。
回到大厅,却不见邓诗诗她们下来。
他信步踱到旁边的食堂,里面同样暖意融融。
食堂里摆着许多木质餐桌,布局和首钢的食堂大同小异。
几个厨房工作人员正凑在一起闲聊,墙壁上贴满了各种标语。
在靠近厨房的结账处,立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的菜单。
铁锅炖大鹅:议价。
猪肉炖粉条大白菜:八角五分。
豆腐大白菜:二角。
大白菜萝卜:一角五分。
米饭:一两三分钱
馒头:一两三分钱
齐卫东默算了一下,这价格可不算低。
他想起服务员的介绍,住满五天的客人可以免票吃一顿荤菜。
照此说来,他们一行人倒是能享用一顿不用粮票的肉菜,至于剩下的日子,恐怕就得以素食为主了。
本以为她们很快就下来,结果齐卫东在食堂足足等了近半小时,那两人才姗姗来迟。
再一看,两人不仅换了身干净衣服,脸上还薄施粉黛,精神焕发,与先前风尘仆仆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让你久等了。”邓诗诗一走近,就冲他歉意地笑了笑。
“不碍事,我正好歇歇脚。”
邓诗诗听了,便也笑着点点头,转而望向一旁的瞿心妍:“现在你拿主意吧,去哪家?只要你这边谈妥了,我们那边就好办了。”
瞿心妍早有盘算,笑着回应:“那就工具厂。我记得他们以前外协业务就很多,只是不清楚现在的具体光景。”
“我研究过厂里给的资料,他们去年用两千七百名工人,创造了一千六百零四万的产值,人均效益和咱们厂都差不多了。”
“光外协订单就有四百多万。咱们也不贪心,能分到几十万就心满意足了。”
邓诗诗听了不禁感叹:“一汽那可是亲儿子,咱比起来都是后娘养的,行,那就这么定了,出发!”
当然,对于瞿心妍说的几十万订单,她心里也清楚,那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景,能不能成还是两说。
主意已定,邓诗诗又去跟招待所服务员问路。
没一会儿她就小跑着回来:“路不近,在火电厂那边,得走六七里地呢。咱们得快点了。”
齐卫东见状,顺手从邓诗诗手里把包接了过来,三人一同向外走去。
“唉,这鬼天气真不想出门,”一踏出门口,邓诗诗就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北平虽然也冷,可没这么大的风。”
众人听了都笑了。
确实,北平城里建筑林立,把风都给挡住了,远不像这里空旷,寒风刺骨。
哪怕穿得再厚实,也总觉得有冷风从领口袖口往里钻。
“行,那我就要个乙等单间吧。”
“也行,就是你得住到后院去了,离我们有点远。”
邓诗诗点头同意,“有事就过来前楼找我们。”
齐卫东应了一声:“没问题。”
方案一定,邓诗诗便上前一步,一次性付清了三人五天的房费和取暖费。
服务员核对无误后,给他们各自开了住宿单,齐卫东分到了一张票和一把带着铜牌的钥匙。
“那边墙角是一溜暖水瓶,一人一个,凭住宿单领。”
服务员指了指角落里一堆颜色各异的暖瓶,又朝旁边一扇挂着“食堂”牌子的门努了努嘴,“打开水去后院水房,吃饭就去那儿。”
安排妥当,邓诗诗提议道:“现在才下午两点,咱们在火车上都吃过午饭了。”
“不如先把行李放回房间,简单洗漱一下,然后直接去工具厂摸摸情况,晚饭等回来再说。”
齐卫东对此没有异议:“行,那我先把东西送去后院,待会儿就在食堂门口这儿等你们。”
三人刚要转身离开,却被服务台那女人给叫住了。
“哎,等会儿!”
她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在抽屉里翻找起来,“你们是首都钢铁厂的,对吧?”
几人面面相觑,不明白她是什么意思,邓诗诗回道:“是啊,怎么了?”
“哎哟,瞧我这记性,差点给忘了!”
女人从抽屉里摸出一张小纸条,在手里扬了扬,“你们单位来过电话,让我给你们留个话,你们谁是齐卫东?”
齐卫东一愣,指了指自己:“我是,有事吗?”
“喏,你自己看吧。”女人说着,把那张纸条递到了他面前。
齐卫东接过的纸条上内容很简单,是关于拉杆箱的改进意见,核心要求是设计得更精美,以迎合外国客户的审美。
他刚看完,邓诗诗和同伴就探过了头。
“这消息什么时候到的?”邓诗诗问。
“昨天下午的电报,差点给忘了。”
服务员笑着解释,还特意提了一句,要不是看他们是首都来的贵客,这事儿估计就真耽搁了。
邓诗诗连忙道谢,对方摆摆手,乐呵呵地感叹:“瞧瞧,还是首都来的人懂礼貌。”
邓诗诗莞尔一笑,目光落回齐卫东手里的纸条上,劝道:“先回房安顿吧,这事不急于一时,你回头再慢慢想。”
她知道,这种技术上的改良,绝非一蹴而就。
齐卫东点点头,把纸条妥善收好,“好,我先把行李放了就来。”
三人商定后,便各自提着暖水瓶散去。
齐卫东拎着水壶,推开通往后院的厚重木门,一个宽敞的院落豁然眼前。
院子三面是青砖瓦房,中间还加盖了两排红砖平房,地面由砖石铺就,颇具年代感。
他按照服务员的指引,径直走向右侧靠墙的那排房子,在第五个门口,找到了与自己钥匙牌对应的号码。
钥匙**锁孔,转动,房门应声而开。
房间不大,至多十个平方。脚下是水泥地,四周是灰扑扑的水泥墙。
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一米二宽的木板行军床,一张书桌和方凳,两个杯子一个脸盆。
除此之外,再无长物。
还好暖气还是给的足。
将行李包往床上一扔,暖水瓶搁在脸盆架旁。
心里惦记着还在等他的邓诗诗二人,便拿起脸盆,准备先去打水洗漱。
门口不远处就是公用水池,长长的一条水泥槽,上方排列着一溜水龙头,每个龙头上都包裹着厚厚的防冻材料。
他拧开一个,接了些刺骨的凉水,回到屋里兑上暖瓶里的热水,匆匆洗了把脸,便又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地走了出去。
从温暖如夏的房间到冰冷的室外,感觉像是瞬间穿越了季节。
回到大厅,却不见邓诗诗她们下来。
他信步踱到旁边的食堂,里面同样暖意融融。
食堂里摆着许多木质餐桌,布局和首钢的食堂大同小异。
几个厨房工作人员正凑在一起闲聊,墙壁上贴满了各种标语。
在靠近厨房的结账处,立着一块黑板,上面用粉笔写着今日的菜单。
铁锅炖大鹅:议价。
猪肉炖粉条大白菜:八角五分。
豆腐大白菜:二角。
大白菜萝卜:一角五分。
米饭:一两三分钱
馒头:一两三分钱
齐卫东默算了一下,这价格可不算低。
他想起服务员的介绍,住满五天的客人可以免票吃一顿荤菜。
照此说来,他们一行人倒是能享用一顿不用粮票的肉菜,至于剩下的日子,恐怕就得以素食为主了。
本以为她们很快就下来,结果齐卫东在食堂足足等了近半小时,那两人才姗姗来迟。
再一看,两人不仅换了身干净衣服,脸上还薄施粉黛,精神焕发,与先前风尘仆仆的模样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让你久等了。”邓诗诗一走近,就冲他歉意地笑了笑。
“不碍事,我正好歇歇脚。”
邓诗诗听了,便也笑着点点头,转而望向一旁的瞿心妍:“现在你拿主意吧,去哪家?只要你这边谈妥了,我们那边就好办了。”
瞿心妍早有盘算,笑着回应:“那就工具厂。我记得他们以前外协业务就很多,只是不清楚现在的具体光景。”
“我研究过厂里给的资料,他们去年用两千七百名工人,创造了一千六百零四万的产值,人均效益和咱们厂都差不多了。”
“光外协订单就有四百多万。咱们也不贪心,能分到几十万就心满意足了。”
邓诗诗听了不禁感叹:“一汽那可是亲儿子,咱比起来都是后娘养的,行,那就这么定了,出发!”
当然,对于瞿心妍说的几十万订单,她心里也清楚,那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景,能不能成还是两说。
主意已定,邓诗诗又去跟招待所服务员问路。
没一会儿她就小跑着回来:“路不近,在火电厂那边,得走六七里地呢。咱们得快点了。”
齐卫东见状,顺手从邓诗诗手里把包接了过来,三人一同向外走去。
“唉,这鬼天气真不想出门,”一踏出门口,邓诗诗就忍不住缩了缩脖子,“北平虽然也冷,可没这么大的风。”
众人听了都笑了。
确实,北平城里建筑林立,把风都给挡住了,远不像这里空旷,寒风刺骨。
哪怕穿得再厚实,也总觉得有冷风从领口袖口往里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