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事,您随便说,我先有个大概印象。”
邓诗诗点了点头,便娓娓道来:“咱们厂科室有办公室、行政、财务、劳资、宣传、技术这些,再加一个后勤处,后勤处下面有十个采购科,和四十七个生产车间。”
齐卫东边听边点头,将这些信息默默记在心里。
可当他听说采购科的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而且多是去外地时,眉头不自觉地锁了起来。
眼下是刚刚生产淡季,各单位都还没完全动起来,采购任务除了日常所需,并不算繁重。
可一旦生产恢复正常,岂不是得常年累月地在外面奔波?
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莫不是跳错坑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是个三十来岁的瘦高个男人,穿着一身蓝色工装,手里捏着张单子,直接递给了王强:“王哥,这是三车间的设备申购单,您给过目一下。”
王强接过来扫了一眼,淡淡地“嗯”了一声:“放这儿吧,我知道了。”
那人目的达到,打了声招呼便转身走了。
等他一走,王强便拿着那张单子进了郑科长的办公室,没多会儿就空着手出来了。
邓诗诗见状,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齐卫东,压低声音道:“瞧见没,又有硬骨头要啃了!”
齐卫东一脸茫然。
邓诗诗看他那副表情,解释道:“但凡是简单的活儿,科里直接就问谁愿意接了。只有这种麻烦的,才得等科长亲自派活儿,就跟鸡蛋这事儿一样。”
齐卫东心里明白,清闲的差事谁不想要呢。
他惦记着小丫上学的事,觉得不能再拖了,便凑到邓诗诗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商量:“姐,我想出去一趟,给我小丫办个入学证明。”
邓诗诗头也不抬,显得毫不在意:“去吧,咱们这儿的活儿哪有干完的时候,不差这一会儿。正好,我手头没事,跟你走一趟,省得你摸不着门路。”
有邓诗诗这个“地头蛇”领路,事情果然顺畅了许多。
毕竟采购科就在后勤的屋檐下,凭着条子,加上不是调动工作这种大事,办公室很痛快地就开出了证明。
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厂部盖了红戳,很快就办好了。
他径直找到了虞校长。
对方一见他就笑了,显然是料到他的来意,问道:“办好了?”
“嗯,办好了,是不是现在就能报名了?”
“我瞧瞧。”虞校长接过证明扫了一眼,又递还给他,“手续没问题。你拿着这个去西南角的院子,那里是厂里的幼儿园,找邓园长就能办妥。”
“好嘞,太谢谢您了。”齐卫东道了谢,拿着文件就往幼儿园赶。
那是个大院深处的小院,几间朴素的砖房围成一个小天地,孩子们的嬉笑声隐约传来。
齐卫东转了一圈也没见着办公室的牌子,正没辙时,一位扫地的大娘看出了他的茫然,朝墙角一努嘴:“找人啊?找老邓吧?喏,就那个刨地的。”
顺着指引望去,一个头戴旧军帽、身形敦实的中年男人正在角落里挥汗如雨地翻着地。
这形象实在和“园长”挂不上钩,齐卫东愣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
“邓园长!”
那人停下动作,扶着锄头,略带诧异地望过来:“你找我?”
“对,我想给我侄女报名上学。”
“报名?行,你等我一下。”他把锄头往墙边一靠,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跟我来办公室吧。”
他站直身子时,齐卫东才发现他的腿脚似乎有些不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邓园长在院里的水缸边随便冲了冲手上的泥,领着他进了一间屋子。
这所谓的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和书柜显得格格不入,屋子角落里堆着锄头、铁锹,甚至还有锅碗瓢盆,像个杂物间多过像个办公场所。
对方坐定后,开门见山地问:“孩子的户口本带来了吗?还有你的工作证。”
“我侄女情况特殊,没有户口本。”
“没有?”
“嗯,不过我们开了证明。”齐卫东连忙把那张盖着红戳的纸递了过去。
邓园长接过来仔细端详了片刻,又抬头审视了一下齐卫东,这才点了头:“证明是有效的。我跟你说下费用,学费一个月两块,杂费五毛。要是没带碗筷,得再交两块钱买一套。”
“行!”这点钱他早有准备,虞校长没提的零碎费用他也不在乎了。
“另外。”邓园长补充道,“粮票和菜票得按周提前交。”
“这些都没问题,孩子最快什么时候能来?”他手头什么都不缺。
“那好,你把钱和票交了,明天早上八点半前送过来就行。”邓园长干脆地答道。
“妥了!”
齐卫东麻利地掏出四块五毛钱交了过去,把齐小丫的入园手续办妥了。
至于伙食,他倒不担心,跟着大家吃大锅饭就行,早晚回家他再给小丫开小灶。
总不能让孩子成天闷在家里。
对方开了收据,并特意提了厂办幼儿园的好处,就是接送时间很自由,家长什么时候下班,孩子就什么时候接走,不像公立园那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这让他省了不少心。
揣着收据,齐卫东心情愉快地回了办公室,此时已经临近午饭时间。
他一进门,就察觉到邓诗诗的脸色不太好看,便凑过去轻声问:“邓姐,出什么事了?”
他心里隐约有了猜测,多半和早上的采购申请有关。
果不其然,邓诗诗正小声发着牢骚:“科长让我出差去津市,跟一个采购项目。”
“去那么远?买什么东西?”
“去年就申请下来的一套加工设备,总算到货了。货在津市的仓库里,我得跟着车过去,当面把款结清,再把设备押运回来。”
“啊!”齐卫东有些意外,想了想试探着问,“那……需要我跟您一块儿去吗?”
“你去做什么!我一个人就行。就是这火车货运的计划不好说,天知道要在外面耽搁多少天。”
邓诗诗抱怨了一句,随即又说,“我一会儿去问问,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得找个人带带你,总不能让你干耗着等我回来。”
“没事,您随便说,我先有个大概印象。”
邓诗诗点了点头,便娓娓道来:“咱们厂科室有办公室、行政、财务、劳资、宣传、技术这些,再加一个后勤处,后勤处下面有十个采购科,和四十七个生产车间。”
齐卫东边听边点头,将这些信息默默记在心里。
可当他听说采购科的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出差,而且多是去外地时,眉头不自觉地锁了起来。
眼下是刚刚生产淡季,各单位都还没完全动起来,采购任务除了日常所需,并不算繁重。
可一旦生产恢复正常,岂不是得常年累月地在外面奔波?
他心里咯噔一下,暗道莫不是跳错坑了?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门口探进来一个脑袋,是个三十来岁的瘦高个男人,穿着一身蓝色工装,手里捏着张单子,直接递给了王强:“王哥,这是三车间的设备申购单,您给过目一下。”
王强接过来扫了一眼,淡淡地“嗯”了一声:“放这儿吧,我知道了。”
那人目的达到,打了声招呼便转身走了。
等他一走,王强便拿着那张单子进了郑科长的办公室,没多会儿就空着手出来了。
邓诗诗见状,立刻用胳膊肘碰了碰齐卫东,压低声音道:“瞧见没,又有硬骨头要啃了!”
齐卫东一脸茫然。
邓诗诗看他那副表情,解释道:“但凡是简单的活儿,科里直接就问谁愿意接了。只有这种麻烦的,才得等科长亲自派活儿,就跟鸡蛋这事儿一样。”
齐卫东心里明白,清闲的差事谁不想要呢。
他惦记着小丫上学的事,觉得不能再拖了,便凑到邓诗诗身边,有些不好意思地小声商量:“姐,我想出去一趟,给我小丫办个入学证明。”
邓诗诗头也不抬,显得毫不在意:“去吧,咱们这儿的活儿哪有干完的时候,不差这一会儿。正好,我手头没事,跟你走一趟,省得你摸不着门路。”
有邓诗诗这个“地头蛇”领路,事情果然顺畅了许多。
毕竟采购科就在后勤的屋檐下,凭着条子,加上不是调动工作这种大事,办公室很痛快地就开出了证明。
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跑到厂部盖了红戳,很快就办好了。
他径直找到了虞校长。
对方一见他就笑了,显然是料到他的来意,问道:“办好了?”
“嗯,办好了,是不是现在就能报名了?”
“我瞧瞧。”虞校长接过证明扫了一眼,又递还给他,“手续没问题。你拿着这个去西南角的院子,那里是厂里的幼儿园,找邓园长就能办妥。”
“好嘞,太谢谢您了。”齐卫东道了谢,拿着文件就往幼儿园赶。
那是个大院深处的小院,几间朴素的砖房围成一个小天地,孩子们的嬉笑声隐约传来。
齐卫东转了一圈也没见着办公室的牌子,正没辙时,一位扫地的大娘看出了他的茫然,朝墙角一努嘴:“找人啊?找老邓吧?喏,就那个刨地的。”
顺着指引望去,一个头戴旧军帽、身形敦实的中年男人正在角落里挥汗如雨地翻着地。
这形象实在和“园长”挂不上钩,齐卫东愣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
“邓园长!”
那人停下动作,扶着锄头,略带诧异地望过来:“你找我?”
“对,我想给我侄女报名上学。”
“报名?行,你等我一下。”他把锄头往墙边一靠,拍了拍手上的土,说道:“跟我来办公室吧。”
他站直身子时,齐卫东才发现他的腿脚似乎有些不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
邓园长在院里的水缸边随便冲了冲手上的泥,领着他进了一间屋子。
这所谓的办公室里,一张办公桌和书柜显得格格不入,屋子角落里堆着锄头、铁锹,甚至还有锅碗瓢盆,像个杂物间多过像个办公场所。
对方坐定后,开门见山地问:“孩子的户口本带来了吗?还有你的工作证。”
“我侄女情况特殊,没有户口本。”
“没有?”
“嗯,不过我们开了证明。”齐卫东连忙把那张盖着红戳的纸递了过去。
邓园长接过来仔细端详了片刻,又抬头审视了一下齐卫东,这才点了头:“证明是有效的。我跟你说下费用,学费一个月两块,杂费五毛。要是没带碗筷,得再交两块钱买一套。”
“行!”这点钱他早有准备,虞校长没提的零碎费用他也不在乎了。
“另外。”邓园长补充道,“粮票和菜票得按周提前交。”
“这些都没问题,孩子最快什么时候能来?”他手头什么都不缺。
“那好,你把钱和票交了,明天早上八点半前送过来就行。”邓园长干脆地答道。
“妥了!”
齐卫东麻利地掏出四块五毛钱交了过去,把齐小丫的入园手续办妥了。
至于伙食,他倒不担心,跟着大家吃大锅饭就行,早晚回家他再给小丫开小灶。
总不能让孩子成天闷在家里。
对方开了收据,并特意提了厂办幼儿园的好处,就是接送时间很自由,家长什么时候下班,孩子就什么时候接走,不像公立园那样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这让他省了不少心。
揣着收据,齐卫东心情愉快地回了办公室,此时已经临近午饭时间。
他一进门,就察觉到邓诗诗的脸色不太好看,便凑过去轻声问:“邓姐,出什么事了?”
他心里隐约有了猜测,多半和早上的采购申请有关。
果不其然,邓诗诗正小声发着牢骚:“科长让我出差去津市,跟一个采购项目。”
“去那么远?买什么东西?”
“去年就申请下来的一套加工设备,总算到货了。货在津市的仓库里,我得跟着车过去,当面把款结清,再把设备押运回来。”
“啊!”齐卫东有些意外,想了想试探着问,“那……需要我跟您一块儿去吗?”
“你去做什么!我一个人就行。就是这火车货运的计划不好说,天知道要在外面耽搁多少天。”
邓诗诗抱怨了一句,随即又说,“我一会儿去问问,我不在的这段时间,得找个人带带你,总不能让你干耗着等我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