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诗诗领着他往楼上走,同时介绍起来:“这里是市医药站,归商业局的医药总公司管,算是个军管单位。全市的医院和药房,除了那些有特殊渠道的药品,大部分都从这儿出货。”
“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先签采购合同,顺便核实一下单子上的东西还有没有库存。要是货没问题,回头就让财务打款,或者直接带现金来提货。”
“要是跟外地厂子打交道,那就只能汇款,一来一回,时间就拖得更久。”
齐卫东默默听着,把这些流程记在心里。
他们走进供销科办公室,邓诗诗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对接的销售员。
签合同的过程很顺利,毕竟是常年合作的单位,不到十分钟就盖好了章。
但麻烦的是核对库存,为了确认他们要的东西还有没有货,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
邓诗诗告诉他,这年头物资紧张,就算签了合同,要是钱到得慢了,货被别的单位抢先提走也是常事,到时候只能干等着。
一个多小时后,两人总算办完事,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
“刚才的流程都看明白了吧?”邓诗诗边走边说,“本地采购,就是拿着签好的合同回单位申请款项,再来提货。”
“如果是去外地,那就得带上钱直接去厂里,当场签合同提货,运输得自己想办法,一般是找火车站或者运输公司协调。这些以后你慢慢就接触到了。”
齐卫东点点头,诚恳地说:“大致记住了,但还是得亲手操作一遍才能真正掌握。”
“不急,凡事都有个过程。”邓诗诗说完,便领着他快步走向公交车站。
车上,齐卫东和邓诗诗请了个假,说是去乡下收鸡蛋,邓诗诗本来想着够了,但齐卫东一再坚持,也就同意了。
……
次日,天色未明,齐卫东便起了床。
昨天许诺了要供应鸡蛋,趁着夜色掩护,运送起来才最稳妥。
齐小丫也睡眼惺忪地跟着他起来,两人洗漱过后,就着馒头吃了几个鸡蛋。
他简单叮嘱了一句,便动身前往工厂。
他前脚刚走,齐小丫后脚就从屋里拎着马桶出去了。
齐卫东走出巷子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但路上依旧冷清,只有三三两两赶早班的工人。
毕竟厂里八点半才上班,除了那些要去郊区工厂的,多数人还在梦乡。
他在工厂附近找了个僻静处,意念一动,两箩筐码得整整齐齐的鸡蛋便凭空出现,估摸着有六十来斤。
这箩筐还是上次从安山庄弄来的那四个,他特意留了下来,不然眼下还真没合适的家伙什用。
齐卫东晃晃悠悠地把鸡蛋安全送到了后勤仓库。
厂里有夜班工人,仓库这边自然也有人值守。
值班师傅见了他,颇为意外:“哟,小齐,又弄来鸡蛋了?”
齐卫东笑着应了声:“嗯,收了些,您给过下秤。”
对方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但手上的活计却不含糊,麻利地给他称了重:六十二斤三两。
采购科的正式单子可以后补,值班师傅先给他开了张收据。
办完事,天色已经大亮,厂里的职工也陆陆续续地来了。
齐卫东提着空箩筐,先去办公室那边打水。
还没到上班的点,人不多。
他正打着水,迎面走来一个熟人。
“虞校长,早上好!”
“啊?哦,你好,早!”虞校长看着他觉得脸熟,却一时想不起名字,这种情况他也习惯了。
齐卫东也不在意,直接问道:“虞校长,向您打听个事,孩子年龄差一点,能提前跟着上学吗?”
“差一点?差多少?”
“半年。”
“那直接上幼儿园嘛!咱们厂里就有幼儿园,比外面的还便宜一块钱,一个月两块。”
齐卫东听得一愣,随即拍了下脑门。
他把这茬给忘了。
其实这年头乡下也是办过幼儿园的。
搞大生产那会儿,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生产队都办过一阵子,只是后来食堂散了,幼儿园也就跟着没了。
他连忙追问:“那……我侄女能去吗?”
虞校长对他总算有了点印象,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还是得让厂里开个证明。这次开了证明,等夏天上小学的时候就不用再开了。”
“哎,那太好了,谢谢您虞校长。”
随后虞校长跟齐卫东打了声招呼说要去学校,便匆匆离去了。
趁着这个空档,齐卫东转身拎着两个暖水瓶去了水房。
等他提着满满的热水回到办公室时,同事们已经陆续抵达。
大家对他主动打水的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各自熟稔地取过暖瓶,给自己杯里续上热气腾腾的水。
等一切安顿下来,齐卫东从兜里掏出一张单据,放到了邓诗诗的桌上:“邓姐,这个你拿去登记入库吧,这次算你的。”
邓诗诗顺手拿起单子,只扫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神色:“好家伙,六十多斤!你可真厉害!”
她随即笑逐颜开,感激地说道:“太谢谢你了!我的指标就差这么一点儿,这下咱们俩都算超额完成了。”
她把那张单据宝贝似的攥在手里,心情大好地哼着小曲儿,起身去办手续了。
邓诗诗的身影刚消失,齐卫东便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桌上的账本。
“卫东,忙着呢?”
王强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凑了过来。
“王哥。”
“来,抽一根。”
“谢谢王哥。”
齐卫东笑着接过烟,点了起来。
郑国安深深吸了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卫东啊,你看,你刚来的时候我也没少照顾你,现在哥这儿遇到点难处,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他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
谁能想到这个新丁这么有本事,采购副食品这块硬骨头,大家啃了多久都没进展,到他手里轻轻松松就搞定了这么多,真是看走了眼。
早知道,当初就该把他拉到自己组里。
不过这念头也就一闪而过。
他安慰自己,齐卫东不过是占了来自农村的便宜,路子熟罢了,真论起厂里这些门道,还得是他们这些老人。
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低头。
科室的总任务是达标了,可他们个人的指标还差着一大截。
厂里虽然不会说什么,但科室内部的考评可就不一样了。
这不光关系到奖金福利,以后科里提干,这可都是实打实的资历啊。
邓诗诗领着他往楼上走,同时介绍起来:“这里是市医药站,归商业局的医药总公司管,算是个军管单位。全市的医院和药房,除了那些有特殊渠道的药品,大部分都从这儿出货。”
“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先签采购合同,顺便核实一下单子上的东西还有没有库存。要是货没问题,回头就让财务打款,或者直接带现金来提货。”
“要是跟外地厂子打交道,那就只能汇款,一来一回,时间就拖得更久。”
齐卫东默默听着,把这些流程记在心里。
他们走进供销科办公室,邓诗诗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对接的销售员。
签合同的过程很顺利,毕竟是常年合作的单位,不到十分钟就盖好了章。
但麻烦的是核对库存,为了确认他们要的东西还有没有货,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
邓诗诗告诉他,这年头物资紧张,就算签了合同,要是钱到得慢了,货被别的单位抢先提走也是常事,到时候只能干等着。
一个多小时后,两人总算办完事,从办公楼里走了出来。
“刚才的流程都看明白了吧?”邓诗诗边走边说,“本地采购,就是拿着签好的合同回单位申请款项,再来提货。”
“如果是去外地,那就得带上钱直接去厂里,当场签合同提货,运输得自己想办法,一般是找火车站或者运输公司协调。这些以后你慢慢就接触到了。”
齐卫东点点头,诚恳地说:“大致记住了,但还是得亲手操作一遍才能真正掌握。”
“不急,凡事都有个过程。”邓诗诗说完,便领着他快步走向公交车站。
车上,齐卫东和邓诗诗请了个假,说是去乡下收鸡蛋,邓诗诗本来想着够了,但齐卫东一再坚持,也就同意了。
……
次日,天色未明,齐卫东便起了床。
昨天许诺了要供应鸡蛋,趁着夜色掩护,运送起来才最稳妥。
齐小丫也睡眼惺忪地跟着他起来,两人洗漱过后,就着馒头吃了几个鸡蛋。
他简单叮嘱了一句,便动身前往工厂。
他前脚刚走,齐小丫后脚就从屋里拎着马桶出去了。
齐卫东走出巷子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但路上依旧冷清,只有三三两两赶早班的工人。
毕竟厂里八点半才上班,除了那些要去郊区工厂的,多数人还在梦乡。
他在工厂附近找了个僻静处,意念一动,两箩筐码得整整齐齐的鸡蛋便凭空出现,估摸着有六十来斤。
这箩筐还是上次从安山庄弄来的那四个,他特意留了下来,不然眼下还真没合适的家伙什用。
齐卫东晃晃悠悠地把鸡蛋安全送到了后勤仓库。
厂里有夜班工人,仓库这边自然也有人值守。
值班师傅见了他,颇为意外:“哟,小齐,又弄来鸡蛋了?”
齐卫东笑着应了声:“嗯,收了些,您给过下秤。”
对方眼里闪过一丝羡慕,但手上的活计却不含糊,麻利地给他称了重:六十二斤三两。
采购科的正式单子可以后补,值班师傅先给他开了张收据。
办完事,天色已经大亮,厂里的职工也陆陆续续地来了。
齐卫东提着空箩筐,先去办公室那边打水。
还没到上班的点,人不多。
他正打着水,迎面走来一个熟人。
“虞校长,早上好!”
“啊?哦,你好,早!”虞校长看着他觉得脸熟,却一时想不起名字,这种情况他也习惯了。
齐卫东也不在意,直接问道:“虞校长,向您打听个事,孩子年龄差一点,能提前跟着上学吗?”
“差一点?差多少?”
“半年。”
“那直接上幼儿园嘛!咱们厂里就有幼儿园,比外面的还便宜一块钱,一个月两块。”
齐卫东听得一愣,随即拍了下脑门。
他把这茬给忘了。
其实这年头乡下也是办过幼儿园的。
搞大生产那会儿,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生产队都办过一阵子,只是后来食堂散了,幼儿园也就跟着没了。
他连忙追问:“那……我侄女能去吗?”
虞校长对他总算有了点印象,笑着说:“当然可以,不过还是得让厂里开个证明。这次开了证明,等夏天上小学的时候就不用再开了。”
“哎,那太好了,谢谢您虞校长。”
随后虞校长跟齐卫东打了声招呼说要去学校,便匆匆离去了。
趁着这个空档,齐卫东转身拎着两个暖水瓶去了水房。
等他提着满满的热水回到办公室时,同事们已经陆续抵达。
大家对他主动打水的行为早已司空见惯,各自熟稔地取过暖瓶,给自己杯里续上热气腾腾的水。
等一切安顿下来,齐卫东从兜里掏出一张单据,放到了邓诗诗的桌上:“邓姐,这个你拿去登记入库吧,这次算你的。”
邓诗诗顺手拿起单子,只扫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又惊又喜的神色:“好家伙,六十多斤!你可真厉害!”
她随即笑逐颜开,感激地说道:“太谢谢你了!我的指标就差这么一点儿,这下咱们俩都算超额完成了。”
她把那张单据宝贝似的攥在手里,心情大好地哼着小曲儿,起身去办手续了。
邓诗诗的身影刚消失,齐卫东便将注意力重新放回了桌上的账本。
“卫东,忙着呢?”
王强脸上挂着讨好的笑容,凑了过来。
“王哥。”
“来,抽一根。”
“谢谢王哥。”
齐卫东笑着接过烟,点了起来。
郑国安深深吸了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卫东啊,你看,你刚来的时候我也没少照顾你,现在哥这儿遇到点难处,你可不能袖手旁观。”
他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
谁能想到这个新丁这么有本事,采购副食品这块硬骨头,大家啃了多久都没进展,到他手里轻轻松松就搞定了这么多,真是看走了眼。
早知道,当初就该把他拉到自己组里。
不过这念头也就一闪而过。
他安慰自己,齐卫东不过是占了来自农村的便宜,路子熟罢了,真论起厂里这些门道,还得是他们这些老人。
可眼下,形势比人强,他不得不低头。
科室的总任务是达标了,可他们个人的指标还差着一大截。
厂里虽然不会说什么,但科室内部的考评可就不一样了。
这不光关系到奖金福利,以后科里提干,这可都是实打实的资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