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发了王彩凤母子,林家小院着实清净了好几天。林椒一边打理着“椒香”的生意,一边琢磨着系统新给的【精准洞察】技能。这技能似乎无形中提升了她的观察力,店里顾客细微的表情变化、店员话语里的些许迟疑,她都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让她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店铺事务时更加游刃有余。
这天傍晚,林椒提前关了店,去副食品店割了一斤五花肉。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改善伙食的频率自然也高了。她打算做个红烧肉,慰劳一下最近忙里忙外的自己和家人。
回到家,孙惠芳正在厨房摘菜,看到女儿手里的五花肉,笑道:“又改善生活?你这孩子,现在比妈都会过日子了。”
“那是,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林椒笑嘻嘻地系上围裙,开始处理五花肉。焯水、切块、炒糖色每一步都做得行云流水。当肉块在锅里裹上焦糖色,发出“滋滋”的**声响,再加入酱油、料酒、姜片、八角等调料翻炒,最后注入开水慢炖时,浓郁的肉香便不可抑制地弥漫开来。
这红烧肉的香,不同于酸菜鱼的酸辣霸道,是一种更醇厚、更扎实、更能勾起人最原始食欲的丰腴香气。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挠得人心痒痒。
林建国下班回来,一进院子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舒心的表情。他放下工具包,难得地主动走进厨房看了看,对着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和香气的锅点了点头,没说话,但眼神里的满意显而易见。
就在林家其乐融融,准备开饭的时候,院门被敲响了。
来的是同住在胡同里、和林建国同在纺织厂工作的老李,李叔。他脸上带着些愁容,眉头紧锁。
“建国,吃饭呢?”李叔打了个招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厨房飘出的肉香吸引,喉结滚动了一下。
“老李,来了,坐。”林建国招呼他,“还没吃吧?一起吃点?”
“不了不了,”李叔连忙摆手,叹了口气,“我过来是想跟你唠唠,心里堵得慌。”
林椒端着一盆烧得红亮油润、软糯**的红烧肉从厨房出来,正好听到这句。她将肉放在桌上,礼貌地叫了声“李叔”。
李叔看着那盆实实在在的硬菜,再看看林家这温馨的晚餐氛围,对比自己家的愁云惨淡,脸上的羡慕和焦虑更明显了。
“建国,厂里怕是要有大事了。”李叔压低了声音,也顾不上避讳林椒了,“我听说,上头可能要搞‘优化组合’,精简人员!还要引进什么国外的生产线,咱们这些老工人,怕是要悬了。”
林建国拿着筷子的手顿住了,眉头也皱了起来:“消息确切?”
“八九不离十!车间里都传遍了!说是要提高效率,跟国际接轨。可咱们这手艺,那洋机器一来,还能有用武之地吗?”李叔越说越激动,“我这把年纪了,要是被‘优化’下去,一家老小可怎么活?”
【叮!检测到关键背景信息变动——“国营纺织厂改革风波”。此事件可能对宿主关联人物(父亲林建国)及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触发背景任务“时代的浪潮”。任务要求: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利用自身资源与能力,寻找应对之策。阶段性奖励根据宿主应对表现发放。】
系统的提示让林椒心中一动。厂子要改革?引进新设备,优化人员?这不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许多国营厂面临的阵痛吗?父亲林建国是厂里的老技术工人,手艺没得说,但性格耿直,不太会钻营,在这种风波里,确实容易吃亏。
她想起高朗。他作为保卫科干事,又是上面派下来的人,消息肯定更灵通。他之前对技术问题感兴趣,是否也与此有关?
林椒给李叔倒了杯水,安慰道:“李叔,您先别急,这事不是还没正式公布吗?厂里那么多老师傅,总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总得有个说法。”
林建国也沉声道:“慌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厂领导会有安排的。”
话虽这么说,但林椒看到父亲眼底也藏着一丝凝重。这顿饭,因为李叔带来的消息,气氛不如开始时轻松了。
李叔又坐了一会儿,唉声叹气地走了。那盆红烧肉,他似乎也没心思多看一眼。
饭后,林椒帮着母亲收拾碗筷,状似无意地问:“爸,厂里的事,您怎么看?”
林建国沉默地抽着烟,半晌才道:“大势所趋。手艺好的,到哪都饿不死。”话虽硬气,但林椒能听出其中的不确定。
她没再多问,心里却开始盘算起来。如果父亲真的受到影响,她必须要有能力兜底。“椒香”现在发展良好,但规模还小。或许,是时候考虑加快扩张步伐了?或者,利用系统,寻找一些更适合父亲这个年纪、又有技术含量的新出路?
夜晚,林椒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隐约的虫鸣,思绪纷繁。红烧肉的余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但“优化组合”这四个字,却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预示着看似安稳的日子底下,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她想起高朗,想起他送的电影票,想起他看似随意却可能意有所指的问题。这场即将到来的工厂风波,他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自己,又该如何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护住小家,并抓住新的机遇?
打发了王彩凤母子,林家小院着实清净了好几天。林椒一边打理着“椒香”的生意,一边琢磨着系统新给的【精准洞察】技能。这技能似乎无形中提升了她的观察力,店里顾客细微的表情变化、店员话语里的些许迟疑,她都能更敏锐地捕捉到,让她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店铺事务时更加游刃有余。
这天傍晚,林椒提前关了店,去副食品店割了一斤五花肉。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改善伙食的频率自然也高了。她打算做个红烧肉,慰劳一下最近忙里忙外的自己和家人。
回到家,孙惠芳正在厨房摘菜,看到女儿手里的五花肉,笑道:“又改善生活?你这孩子,现在比妈都会过日子了。”
“那是,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嘛。”林椒笑嘻嘻地系上围裙,开始处理五花肉。焯水、切块、炒糖色每一步都做得行云流水。当肉块在锅里裹上焦糖色,发出“滋滋”的**声响,再加入酱油、料酒、姜片、八角等调料翻炒,最后注入开水慢炖时,浓郁的肉香便不可抑制地弥漫开来。
这红烧肉的香,不同于酸菜鱼的酸辣霸道,是一种更醇厚、更扎实、更能勾起人最原始食欲的丰腴香气。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挠得人心痒痒。
林建国下班回来,一进院子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舒心的表情。他放下工具包,难得地主动走进厨房看了看,对着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和香气的锅点了点头,没说话,但眼神里的满意显而易见。
就在林家其乐融融,准备开饭的时候,院门被敲响了。
来的是同住在胡同里、和林建国同在纺织厂工作的老李,李叔。他脸上带着些愁容,眉头紧锁。
“建国,吃饭呢?”李叔打了个招呼,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厨房飘出的肉香吸引,喉结滚动了一下。
“老李,来了,坐。”林建国招呼他,“还没吃吧?一起吃点?”
“不了不了,”李叔连忙摆手,叹了口气,“我过来是想跟你唠唠,心里堵得慌。”
林椒端着一盆烧得红亮油润、软糯**的红烧肉从厨房出来,正好听到这句。她将肉放在桌上,礼貌地叫了声“李叔”。
李叔看着那盆实实在在的硬菜,再看看林家这温馨的晚餐氛围,对比自己家的愁云惨淡,脸上的羡慕和焦虑更明显了。
“建国,厂里怕是要有大事了。”李叔压低了声音,也顾不上避讳林椒了,“我听说,上头可能要搞‘优化组合’,精简人员!还要引进什么国外的生产线,咱们这些老工人,怕是要悬了。”
林建国拿着筷子的手顿住了,眉头也皱了起来:“消息确切?”
“八九不离十!车间里都传遍了!说是要提高效率,跟国际接轨。可咱们这手艺,那洋机器一来,还能有用武之地吗?”李叔越说越激动,“我这把年纪了,要是被‘优化’下去,一家老小可怎么活?”
【叮!检测到关键背景信息变动——“国营纺织厂改革风波”。此事件可能对宿主关联人物(父亲林建国)及周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触发背景任务“时代的浪潮”。任务要求: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利用自身资源与能力,寻找应对之策。阶段性奖励根据宿主应对表现发放。】
系统的提示让林椒心中一动。厂子要改革?引进新设备,优化人员?这不就是八十年代中后期许多国营厂面临的阵痛吗?父亲林建国是厂里的老技术工人,手艺没得说,但性格耿直,不太会钻营,在这种风波里,确实容易吃亏。
她想起高朗。他作为保卫科干事,又是上面派下来的人,消息肯定更灵通。他之前对技术问题感兴趣,是否也与此有关?
林椒给李叔倒了杯水,安慰道:“李叔,您先别急,这事不是还没正式公布吗?厂里那么多老师傅,总不能说不要就不要了。总得有个说法。”
林建国也沉声道:“慌什么,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厂领导会有安排的。”
话虽这么说,但林椒看到父亲眼底也藏着一丝凝重。这顿饭,因为李叔带来的消息,气氛不如开始时轻松了。
李叔又坐了一会儿,唉声叹气地走了。那盆红烧肉,他似乎也没心思多看一眼。
饭后,林椒帮着母亲收拾碗筷,状似无意地问:“爸,厂里的事,您怎么看?”
林建国沉默地抽着烟,半晌才道:“大势所趋。手艺好的,到哪都饿不死。”话虽硬气,但林椒能听出其中的不确定。
她没再多问,心里却开始盘算起来。如果父亲真的受到影响,她必须要有能力兜底。“椒香”现在发展良好,但规模还小。或许,是时候考虑加快扩张步伐了?或者,利用系统,寻找一些更适合父亲这个年纪、又有技术含量的新出路?
夜晚,林椒躺在床上,听着窗外隐约的虫鸣,思绪纷繁。红烧肉的余香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但“优化组合”这四个字,却像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面,预示着看似安稳的日子底下,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她想起高朗,想起他送的电影票,想起他看似随意却可能意有所指的问题。这场即将到来的工厂风波,他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而自己,又该如何在这时代的浪潮中,护住小家,并抓住新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