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帮手的心思一动,林椒便立刻行动了起来。她依旧采用最直接的方式,用红纸写了一份简单的招聘启事,贴在店铺玻璃门内侧。
“本店诚聘店员一名,要求:女,18—35岁,细心勤快,有责任心。待遇面议。”
启事贴出去的头两天,进来看的人多,真正开口问的却寥寥无几。这年代,人们的观念依旧保守,给国营单位干活是正经工作,给个体户“打工”,总觉得低人一等,不稳定。偶尔有几个来问的,一听是私人小店,要么嫌“不体面”,要么对“待遇面议”充满疑虑,摇摇头就走了。
林椒也不急,她相信总能找到合适的。
这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女同志,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神色间带着些疲惫和局促。她在店里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衣服,目光在那份招聘启事上停留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走到柜台前。
“同志,请问,你们这招人?”她声音不大,带着点不确定。
林椒放下手里的尺子,微笑着打量她。对方模样周正,手指关节有些粗大,像是常干活的,眼神很正,带着一种渴望改变的期盼。“对,是在招人。您有兴趣?怎么称呼?”
“我姓孙,孙梅。”女人顿了顿,像是下定了决心,“我以前是第三毛巾厂的挡车工,厂里效益不好,去年下岗了。”说到“下岗”两个字时,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明显的失落。
林椒心里一动。下岗女工!这个群体有工作经验,能吃苦,而且迫切需要一份收入来源。
孙梅继续说道:“我看了你们店里的衣服,做得真好,生意也好。我虽然不懂卖衣服,但我手不笨,学东西快,也能吃苦。工资您看着给,能给口饭吃,有点收入贴补家里就行。”她的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恳求。
林椒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家住哪里,对工作时间有什么要求,以前在厂里具体做什么。孙梅一一回答,条理清晰,态度实在。
林椒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满意。她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孙姐,这样吧。试用期一个月,基本工资二十五块,管一顿午饭。一个月后,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基本工资涨到三十块。另外”林椒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让孙梅目瞪口呆的条件,“店里每月纯利润,你可以拿百分之五的分红。”
“分……分红?”孙梅愣住了。她只听说过国营厂发奖金,从来没听说过给店员分红的!这意味着店铺效益好,她的收入就能水涨船高,真正和店铺绑在一起。
“对,分红。”林椒肯定地点头,“店铺不是我一个人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越来越好。你干得好,店铺赚得多,你拿得也多。这叫利益共享。”她用了自己能理解的词来解释“激励制度”。
孙梅的眼睛瞬间亮了!二十五块的基本工资已经比她预想的高,竟然还有分红!这种被尊重、被当成“自己人”的感觉,让她心头一热,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答应下来:“林老板,我愿意干!我一定好好干!”
“别叫老板,叫我林椒或者小林都行。”林椒笑道,“那明天早上八点,准时来上班?”
“哎!好!一定准时!”孙梅激动地连连点头,走出店门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看着孙梅离开的背影,林椒松了口气。找到第一个员工,而且是看起来踏实肯干的,这让她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她提出的“基本工资 分红”模式,在这个年代无疑是超前的,既能保障员工基本生活,又能极大调动其积极性,算是她这个小店铺“股份制”的雏形。
第二天,孙梅早早地就来了,还自带了一块抹布,一来就主动打扫卫生,整理货架,手脚十分麻利。林椒先花时间教她认识各种面料、款式,以及基本的待客礼仪和尺码推荐。
孙梅学得非常认真,拿着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她虽然以前没卖过衣服,但胜在态度好,有耐心,而且同为女性,对穿衣打扮有着天然的共鸣,很快就上手了。
有了孙梅帮忙看店和打理日常杂务,林椒终于能从繁琐的销售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采购和最重要的服装制作上。她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店铺的新款更新速度更快了。
孙梅的出现,如同给“椒香时装店”这台刚刚起步的机器注入了一股高效的润滑油,店铺的运营开始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
偶尔,对面国营商店的售货员看到孙梅在“椒香”忙前忙后,还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孙梅毫不在意。她珍惜这份工作,珍惜林椒给她的机会和尊重,干得格外起劲。
林椒看着店里井井有条,孙梅和顾客沟通融洽,心中充满了欣慰。团队的第一步,算是成功迈出去了。
【叮!宿主成功招募第一名员工,并建立初步激励制度,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奖励现金30元,打脸值20点,团队凝聚力小幅提升。】
系统的认可让林椒更加确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她开始构思,等生意再稳定一些,或许可以再招一个擅长缝纫的帮手,彻底将设计和生产分离出来。
她的商业版图,正在一点点地从蓝图变为现实。
招聘帮手的心思一动,林椒便立刻行动了起来。她依旧采用最直接的方式,用红纸写了一份简单的招聘启事,贴在店铺玻璃门内侧。
“本店诚聘店员一名,要求:女,18—35岁,细心勤快,有责任心。待遇面议。”
启事贴出去的头两天,进来看的人多,真正开口问的却寥寥无几。这年代,人们的观念依旧保守,给国营单位干活是正经工作,给个体户“打工”,总觉得低人一等,不稳定。偶尔有几个来问的,一听是私人小店,要么嫌“不体面”,要么对“待遇面议”充满疑虑,摇摇头就走了。
林椒也不急,她相信总能找到合适的。
这天下午,店里来了一个看起来二十七八岁的女同志,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工装,神色间带着些疲惫和局促。她在店里仔细看了好一会儿衣服,目光在那份招聘启事上停留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走到柜台前。
“同志,请问,你们这招人?”她声音不大,带着点不确定。
林椒放下手里的尺子,微笑着打量她。对方模样周正,手指关节有些粗大,像是常干活的,眼神很正,带着一种渴望改变的期盼。“对,是在招人。您有兴趣?怎么称呼?”
“我姓孙,孙梅。”女人顿了顿,像是下定了决心,“我以前是第三毛巾厂的挡车工,厂里效益不好,去年下岗了。”说到“下岗”两个字时,她的声音低了下去,带着明显的失落。
林椒心里一动。下岗女工!这个群体有工作经验,能吃苦,而且迫切需要一份收入来源。
孙梅继续说道:“我看了你们店里的衣服,做得真好,生意也好。我虽然不懂卖衣服,但我手不笨,学东西快,也能吃苦。工资您看着给,能给口饭吃,有点收入贴补家里就行。”她的语气诚恳,甚至带着点恳求。
林椒没有立刻答应,而是问了几个问题,比如家住哪里,对工作时间有什么要求,以前在厂里具体做什么。孙梅一一回答,条理清晰,态度实在。
林椒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满意。她思考了一下,给出了一个在这个时代颇具吸引力的方案:
“孙姐,这样吧。试用期一个月,基本工资二十五块,管一顿午饭。一个月后,如果双方都觉得合适,基本工资涨到三十块。另外”林椒顿了顿,抛出了一个让孙梅目瞪口呆的条件,“店里每月纯利润,你可以拿百分之五的分红。”
“分……分红?”孙梅愣住了。她只听说过国营厂发奖金,从来没听说过给店员分红的!这意味着店铺效益好,她的收入就能水涨船高,真正和店铺绑在一起。
“对,分红。”林椒肯定地点头,“店铺不是我一个人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越来越好。你干得好,店铺赚得多,你拿得也多。这叫利益共享。”她用了自己能理解的词来解释“激励制度”。
孙梅的眼睛瞬间亮了!二十五块的基本工资已经比她预想的高,竟然还有分红!这种被尊重、被当成“自己人”的感觉,让她心头一热,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答应下来:“林老板,我愿意干!我一定好好干!”
“别叫老板,叫我林椒或者小林都行。”林椒笑道,“那明天早上八点,准时来上班?”
“哎!好!一定准时!”孙梅激动地连连点头,走出店门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看着孙梅离开的背影,林椒松了口气。找到第一个员工,而且是看起来踏实肯干的,这让她肩上的担子轻了不少。她提出的“基本工资 分红”模式,在这个年代无疑是超前的,既能保障员工基本生活,又能极大调动其积极性,算是她这个小店铺“股份制”的雏形。
第二天,孙梅早早地就来了,还自带了一块抹布,一来就主动打扫卫生,整理货架,手脚十分麻利。林椒先花时间教她认识各种面料、款式,以及基本的待客礼仪和尺码推荐。
孙梅学得非常认真,拿着个小本子不停地记。她虽然以前没卖过衣服,但胜在态度好,有耐心,而且同为女性,对穿衣打扮有着天然的共鸣,很快就上手了。
有了孙梅帮忙看店和打理日常杂务,林椒终于能从繁琐的销售工作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设计、采购和最重要的服装制作上。她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店铺的新款更新速度更快了。
孙梅的出现,如同给“椒香时装店”这台刚刚起步的机器注入了一股高效的润滑油,店铺的运营开始走向正规化和专业化。
偶尔,对面国营商店的售货员看到孙梅在“椒香”忙前忙后,还会投来异样的目光,但孙梅毫不在意。她珍惜这份工作,珍惜林椒给她的机会和尊重,干得格外起劲。
林椒看着店里井井有条,孙梅和顾客沟通融洽,心中充满了欣慰。团队的第一步,算是成功迈出去了。
【叮!宿主成功招募第一名员工,并建立初步激励制度,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奖励现金30元,打脸值20点,团队凝聚力小幅提升。】
系统的认可让林椒更加确信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她开始构思,等生意再稳定一些,或许可以再招一个擅长缝纫的帮手,彻底将设计和生产分离出来。
她的商业版图,正在一点点地从蓝图变为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