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椒香时装店”的招牌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十平米的店面在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上并不起眼。林椒站在擦得锃亮的玻璃门后,看着外面行色匆匆的路人,手心微微出汗。理论规划得再完美,当真正面对市场时,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感依旧挥之不去。
最初的几个小时,门可罗雀。好奇张望的人不少,但大多只是瞥一眼橱窗里那件在他们看来有些“出格”的连衣裙,便摇摇头走开,或者低声议论几句。
“这裙子腰收这么紧,怎么干活?”
“领口是不是太方了?感觉怪怪的。”
“个体户的东西,谁知道好不好”
这些议论隐隐约约飘进店里,像细小的针,扎在林椒的心上。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慌。八十年代初的消费观念本就保守,需要时间和方式来引导。
她调整策略,不再干等着客人上门,而是拿起一件用柔软棉布做成的、带点娃娃领设计的衬衫(这是她考虑到接受度设计的较保守款式),主动走到店门口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假装整理挂架,实际上是将衣服的版型和细节展示给路人看。
果然,这种方式吸引了一些目光。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停下脚步,摸了摸衬衫的料子:“姑娘,这衬衫怎么卖?”
“阿姨,八块五。”林椒微笑着回答,态度不卑不亢。这个价格比百货大楼的成衣稍便宜,但比扯布自己做要贵,定位清晰。
大妈咂咂嘴:“哟,不便宜啊。布票怎么算?”(当时买成衣也需要部分布票)
“阿姨,我这是个体店,用布票的话可以便宜五毛,或者您用等额的工业券也行。”林椒早就了解过政策,对答如流。
大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摇头走了。林椒也不气馁,继续微笑着整理衣物。
临近中午,店里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有购买意向的客人。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工,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脸上带着些羞涩和犹豫。她在橱窗外徘徊了好几次,目光一直落在那件镇店的连衣裙上。
林椒见状,主动拉开店门,温和地招呼:“同志,进来看看吧,可以试穿的。”
年轻女工像是被鼓舞了,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手指局促地绞着衣角。“我……我就看看。那件裙子?”
“这件啊,是我自己设计的,轻工局的刊物都登过呢。”林椒适时地抬出权威背书,同时将裙子从橱窗模特身上取下来,“料子是挺好的确良,透气挺括,腰这里是收了点,但不会勒,活动很方便。你要不试试看?试衣间在那边。”她指了下用布帘隔出来的小角落。
“可……可以试?”年轻女工眼睛一亮。这在当时的百货商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可以。”林椒笑着将裙子递给她。
几分钟后,当年轻女工穿着那件改良连衣裙,扭捏地掀开布帘走出来时,连她自己都惊呆了。合体的剪裁恰到好处地凸显了她的身材,方领和微喇的袖口让她看起来既精神又带着点难得的秀气。
“同志,你穿这身真好看!特别显气质!”林椒由衷地赞叹,并适时地递过去一面小镜子。
年轻女工看着镜中的自己,脸颊泛红,眼神里充满了惊喜。她显然非常心动,但看了看吊牌上十二元的价格(这是林椒根据成本和定位定的价),又犹豫了。
“这有点贵了”她小声说。
林椒没有急于降价,而是耐心解释:“同志,你看这做工,这版型,还有这独一无二的设计,百货大楼里可找不出第二件。而且这料子耐穿,不过时。女孩子,对自己好一点是应该的。”
她观察着对方的神色,又加了一把火:“这样吧,你是今天开业第一位试穿的客人,我给你个开业优惠,十一块五,再送你一对搭配裙子颜色的头花,你看行吗?”
价格的小幅让步和赠品的诱惑,成了压垮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年轻女工咬了咬牙:“行!我买了!”
开张了!
林椒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手脚利落地帮客人包好裙子,收下那带着体温的十一块五毛钱和相应的布票。送出客人时,她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叮!宿主成功完成第一笔独立交易,开启商业版图。奖励现金5元,打脸值10点,【初级营销技巧】经验包已发放。】
系统的提示和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林椒信心大增。
这第一单像是一个好的开端,下午,又陆续有几拨客人进店。有人买了那件娃娃领衬衫,有人对一条A字半身裙感兴趣。虽然成交率不算高,但至少有人愿意走进来,愿意试穿,愿意询价。
傍晚,林椒盘点着一天的收获:卖出一条裙子、一件衬衫,总收入十九块五,扣除成本,净赚了差不多七块钱!这几乎相当于她在厂里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虽然身体疲惫,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干劲。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她成功地迈出去了,并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关门的时候,她注意到斜对面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的售货员,正抱着胳膊,用一种混合着不屑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的“椒香时装店”。
林椒坦然地对上那道目光,微微一笑。
竞争,才刚刚开始。
“椒香时装店”的招牌在晨光中显得有些单薄,十平米的店面在逐渐热闹起来的街道上并不起眼。林椒站在擦得锃亮的玻璃门后,看着外面行色匆匆的路人,手心微微出汗。理论规划得再完美,当真正面对市场时,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紧张感依旧挥之不去。
最初的几个小时,门可罗雀。好奇张望的人不少,但大多只是瞥一眼橱窗里那件在他们看来有些“出格”的连衣裙,便摇摇头走开,或者低声议论几句。
“这裙子腰收这么紧,怎么干活?”
“领口是不是太方了?感觉怪怪的。”
“个体户的东西,谁知道好不好”
这些议论隐隐约约飘进店里,像细小的针,扎在林椒的心上。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不能慌。八十年代初的消费观念本就保守,需要时间和方式来引导。
她调整策略,不再干等着客人上门,而是拿起一件用柔软棉布做成的、带点娃娃领设计的衬衫(这是她考虑到接受度设计的较保守款式),主动走到店门口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假装整理挂架,实际上是将衣服的版型和细节展示给路人看。
果然,这种方式吸引了一些目光。一位提着菜篮子的大妈停下脚步,摸了摸衬衫的料子:“姑娘,这衬衫怎么卖?”
“阿姨,八块五。”林椒微笑着回答,态度不卑不亢。这个价格比百货大楼的成衣稍便宜,但比扯布自己做要贵,定位清晰。
大妈咂咂嘴:“哟,不便宜啊。布票怎么算?”(当时买成衣也需要部分布票)
“阿姨,我这是个体店,用布票的话可以便宜五毛,或者您用等额的工业券也行。”林椒早就了解过政策,对答如流。
大妈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摇摇头走了。林椒也不气馁,继续微笑着整理衣物。
临近中午,店里终于迎来了第一位真正有购买意向的客人。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工,穿着厂里的工作服,脸上带着些羞涩和犹豫。她在橱窗外徘徊了好几次,目光一直落在那件镇店的连衣裙上。
林椒见状,主动拉开店门,温和地招呼:“同志,进来看看吧,可以试穿的。”
年轻女工像是被鼓舞了,小心翼翼地走进来,手指局促地绞着衣角。“我……我就看看。那件裙子?”
“这件啊,是我自己设计的,轻工局的刊物都登过呢。”林椒适时地抬出权威背书,同时将裙子从橱窗模特身上取下来,“料子是挺好的确良,透气挺括,腰这里是收了点,但不会勒,活动很方便。你要不试试看?试衣间在那边。”她指了下用布帘隔出来的小角落。
“可……可以试?”年轻女工眼睛一亮。这在当时的百货商店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当然可以。”林椒笑着将裙子递给她。
几分钟后,当年轻女工穿着那件改良连衣裙,扭捏地掀开布帘走出来时,连她自己都惊呆了。合体的剪裁恰到好处地凸显了她的身材,方领和微喇的袖口让她看起来既精神又带着点难得的秀气。
“同志,你穿这身真好看!特别显气质!”林椒由衷地赞叹,并适时地递过去一面小镜子。
年轻女工看着镜中的自己,脸颊泛红,眼神里充满了惊喜。她显然非常心动,但看了看吊牌上十二元的价格(这是林椒根据成本和定位定的价),又犹豫了。
“这有点贵了”她小声说。
林椒没有急于降价,而是耐心解释:“同志,你看这做工,这版型,还有这独一无二的设计,百货大楼里可找不出第二件。而且这料子耐穿,不过时。女孩子,对自己好一点是应该的。”
她观察着对方的神色,又加了一把火:“这样吧,你是今天开业第一位试穿的客人,我给你个开业优惠,十一块五,再送你一对搭配裙子颜色的头花,你看行吗?”
价格的小幅让步和赠品的诱惑,成了压垮犹豫的最后一根稻草。年轻女工咬了咬牙:“行!我买了!”
开张了!
林椒强压住内心的激动,手脚利落地帮客人包好裙子,收下那带着体温的十一块五毛钱和相应的布票。送出客人时,她脸上的笑容无比灿烂。
【叮!宿主成功完成第一笔独立交易,开启商业版图。奖励现金5元,打脸值10点,【初级营销技巧】经验包已发放。】
系统的提示和口袋里实实在在的收入,让林椒信心大增。
这第一单像是一个好的开端,下午,又陆续有几拨客人进店。有人买了那件娃娃领衬衫,有人对一条A字半身裙感兴趣。虽然成交率不算高,但至少有人愿意走进来,愿意试穿,愿意询价。
傍晚,林椒盘点着一天的收获:卖出一条裙子、一件衬衫,总收入十九块五,扣除成本,净赚了差不多七块钱!这几乎相当于她在厂里小半个月的工资了!
虽然身体疲惫,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干劲。她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她成功地迈出去了,并且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关门的时候,她注意到斜对面一家国营百货商店的售货员,正抱着胳膊,用一种混合着不屑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她的“椒香时装店”。
林椒坦然地对上那道目光,微微一笑。
竞争,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