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天一早,林椒按照通知要求,提前十分钟来到了三号车间门口。与普通车间的随意进出不同,这里设有专门的岗亭,两名表情严肃的保卫科人员值守。她出示了加盖车间和技术科公章的通知单,又登记了姓名、工号和进入事由,这才被允许通过那扇厚重的铁门。

  一进门,环境的差异立刻显现。相比普通车间的喧嚣和棉絮飞扬,这里明显安静许多,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和新布料的味道,光线也更明亮。几台体型庞大、结构复杂的机器排列有序,正是那批进口的新型纺织机。它们运行时发出的声音更低沉、更有节奏感,透着一种精密仪器特有的气质。

  技术科的张工程师已经在等她,是个戴着黑框眼镜、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林椒同志是吧?跟我来。”他言简意赅,递给林椒一套干净的鞋套和一副白棉线手套,“注意卫生,只能看和记,未经允许绝对不能触碰任何设备和开关。”

  “明白,张工。”林椒迅速套上鞋套手套,跟上他的脚步。

  张工将她带到一台暂时停机的机器旁,开始讲解数据采集的要求:主要是记录不同纱线原料、不同转速下的单位时间产量、耗电量,以及观察记录常见的故障类型和频率。工作听起来枯燥,但却是了解机器性能的基础。

  林椒拿出准备好的笔记本和笔,认真听讲,不时提问,问题都切中要害,显示出她对纺织工艺并非一无所知。张工严肃的脸上稍微缓和了一点,似乎对她的专业态度还算满意。

  正式工作开始后,林椒一边严格按照要求记录数据,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整个车间。

  车间里人员不多,除了张工这样的技术员,就是少数经过严格筛选的操作工和维修工。大家各司其职,气氛严谨。她看到了周师傅,他正带着两个徒弟在检修另一台机器,专注而投入,看到她时,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便继续工作。

  林椒的目光悄悄扫过车间的每个角落。墙壁干净,工具摆放整齐,和她之前去过的旧工具房截然不同。她试图寻找任何与那枚铜钮扣相似的痕迹,或者任何可疑的人员互动,但一切看起来都井然有序,无懈可击。

  难道线索真的断了?还是对方隐藏得太深?

  午休时,车间里的人员陆续去食堂吃饭。林椒被允许在车间角落的休息区用餐(有规定不能随意离开)。她拿出自带的饭盒,里面是母亲特意给她加的煎蛋和一点腊肉,算是改善伙食。

  正当她低头吃饭时,一个身影在她旁边坐下。是高朗。他手里也拿着饭盒,像是例行巡逻到此。

  “怎么样?还适应吗?”高朗压低声音,语气如常,但眼神锐利地扫过四周。

  “嗯,张工要求很严,机器很先进。”林椒也低声回答,用筷子轻轻拨弄着饭粒,“暂时没发现什么特别的情况,都很正常。”

  高朗点了点头,似乎并不意外:“正常就是好消息。这种地方,越是看似平静,越不能放松警惕。”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提,“对了,注意观察设备运行记录本和维修日志的存放位置和查阅人员,有时候,异常不一定在人,而在纸上。”

  这句话像一道闪电划过林椒的脑海!对啊,直接的人员接触可能没有,但记录呢?操作记录、维修记录、物料领取记录……这些文字信息里,或许能发现蛛丝马迹!

  “我知道了,谢谢高干事。”林椒会意。

  高朗快速吃完饭,起身离开,仿佛只是偶然相遇。但林椒知道,他是在提醒她新的调查方向。

  下午的工作,林椒更加留心了。她注意到,每台机器旁边都有一个挂着的硬皮本子,是当班的运行记录。车间的工具柜旁边,则有一个带锁的抽屉,据说存放的是更详细的维修日志和图纸,只有维修组长和技术科负责人有钥匙。

  她看到周师傅在完成一台机器的检修后,认真地在运行记录本上写了些什么,然后走到工具柜旁,等维修组长过来,两人一起打开抽屉,将一份维修报告放了进去。

  整个流程看起来规范严密。林椒暗暗皱眉,想要接触到那些带锁的记录,难度极大。

  临近下班时,机会却意外地出现了。张工临时被叫去开会,让林椒自己再核对一遍最后两组数据。维修组长也有事暂时离开,工具柜旁的区域一时无人。

  林椒的心跳微微加速。她知道这很冒险,但高朗的提醒和系统的任务像催化剂一样驱动着她。她假装整理笔记本,慢慢踱步到工具柜附近,目光快速扫过那个上了锁的抽屉。

  抽屉是普通的铁皮抽屉,挂着一把常见的弹子锁。以她的能力,根本打不开。她有些失望,正准备离开,视线却被抽屉下方缝隙处一点不起眼的、暗红色的痕迹吸引住了。

  那像是……干涸的印泥?或者是某种红色的蜡?

  她蹲下身,系鞋带作掩护,仔细看去。那痕迹很淡,似乎是不小心蹭上的,形状不规则。但就在痕迹旁边,她隐约看到抽屉底部木板上,似乎刻着一个非常模糊的标记——像是一个简化了的箭头,指向抽屉内部。

  这个发现让她汗毛微竖!这标记是原本就有的,还是后来被人刻上的?如果是后者,它代表什么?是谁留下的?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脚步声。林椒立刻站起身,装作刚系好鞋带。

  是维修组长回来了。“林同志,数据对完了吗?张工让我来看看,准备下班了。”

  “马上就好,组长。”林椒镇定地回答,拿起笔记本回到机器旁,心里却波涛汹涌。

  那个暗红色的痕迹和模糊的箭头标记,像是一把钥匙,似乎即将打开一扇通往更深秘密的大门。三号车间,果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