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这......”
佃户们面面相觑,那老汉斗胆问道:“少爷,我家小豆子在您的学堂里读了一年了,要不让他去做工人怎么样?”
“嗯,你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呢?”
朱闲闻言,瞪了他一眼。
那个小豆子他认识,读书的天赋一般,在学堂里一直排名倒数,但是学了这么久,读书认字和基本的算数,他还是毫无压力的。
虽然凭他的资质,想走科考很难。
但是再读几年书,长大以后进京寻个店铺,做几年学徒,日后有积蓄了,指不定也能在京中开个店铺,从此安家落户。
如今让他辍学来做工人,属实是可惜。
毕竟在古代,认字率普及很低,一百个人里能有一个认字的就不错了。
所以小豆子去城里做学徒,还是很轻松的。
那老汉却是紧忙说道:“少爷这是什么话,那带娃子能有今日,都是托您的福。”
“您只要不嫌弃,他给您效力一辈子都行!”
“他最敬佩的就是少爷您,如果得知这个消息,一定愿意。”
“再者说,城里那些店铺掌柜的没几个好东西,还是跟着少爷您好,像您这样的东家,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个!”
朱棡闻言,忍不住轻笑道:“老丈,您想说的是最后一段话吧。”
他算是听明白了,这老汉就是认定了朱闲,要全家跟着朱闲效力一辈子。
即便是让自家识文断字的孩子,给朱闲做工人,他都愿意。
“呵呵,大刚少爷明鉴。”
老汉有些羞愧的笑了笑。
“这......”
朱闲微微皱起眉头,这便是小农思想。
宁肯让自己有前景的儿子,守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也不肯让他外出冒险。
即便这冒险,可以让他有更好的发展。
这种思想是刻在华夏人骨子里的东西,他知道,这恐怕说服不了。
朱闲看着老汉期盼的眼神,也只好点了点头:“行是行,就是有点太可惜了。”
“不可惜不可惜,就那呆娃子,可以为少爷效力,那都是他的福分!”
老汉紧忙说道。
朱闲开口说道:“那这样吧,我就按一钱银子给他发月钱,管吃管住,如果做得好,还能再涨。”
“一钱银子?”
听到这话,老汉瞬间张大了嘴巴。
“没错。”
朱闲颔首。
“这......少爷,您是给所有人都这么发工钱吗?”
老汉问道。
“暂时是计划这样,放心,如今是有点少,做得好还可以再涨嘛。”
朱闲说道。
“不不不,少爷,这哪里会少,我是说,您这给的也太多了!”
老汉急忙说道:“每个人一钱月银,那一年就是一两多银子,您如果招募十几个人,工人吃住,加上工坊的材料费,您一年得花出去好几百两!”
“这可不行!”
老汉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老丈,简直太淳朴了。”
朱棡见状,忍不住又感叹了一声。
这老汉也是真的替朱闲着想。
要知道,朝廷一个七品官,一年也不过才四十两白银的俸禄。
朱闲一个小地主,如今却要每年花出去个几百两,的确是有些夸张。
但是朱闲却是撇了撇嘴说道:“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这......”
佃户们面面相觑,那老汉斗胆问道:“少爷,我家小豆子在您的学堂里读了一年了,要不让他去做工人怎么样?”
“嗯,你这是怎么回事儿,怎么能耽误孩子的前程呢?”
朱闲闻言,瞪了他一眼。
那个小豆子他认识,读书的天赋一般,在学堂里一直排名倒数,但是学了这么久,读书认字和基本的算数,他还是毫无压力的。
虽然凭他的资质,想走科考很难。
但是再读几年书,长大以后进京寻个店铺,做几年学徒,日后有积蓄了,指不定也能在京中开个店铺,从此安家落户。
如今让他辍学来做工人,属实是可惜。
毕竟在古代,认字率普及很低,一百个人里能有一个认字的就不错了。
所以小豆子去城里做学徒,还是很轻松的。
那老汉却是紧忙说道:“少爷这是什么话,那带娃子能有今日,都是托您的福。”
“您只要不嫌弃,他给您效力一辈子都行!”
“他最敬佩的就是少爷您,如果得知这个消息,一定愿意。”
“再者说,城里那些店铺掌柜的没几个好东西,还是跟着少爷您好,像您这样的东家,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个!”
朱棡闻言,忍不住轻笑道:“老丈,您想说的是最后一段话吧。”
他算是听明白了,这老汉就是认定了朱闲,要全家跟着朱闲效力一辈子。
即便是让自家识文断字的孩子,给朱闲做工人,他都愿意。
“呵呵,大刚少爷明鉴。”
老汉有些羞愧的笑了笑。
“这......”
朱闲微微皱起眉头,这便是小农思想。
宁肯让自己有前景的儿子,守着个旱涝保收的工作,也不肯让他外出冒险。
即便这冒险,可以让他有更好的发展。
这种思想是刻在华夏人骨子里的东西,他知道,这恐怕说服不了。
朱闲看着老汉期盼的眼神,也只好点了点头:“行是行,就是有点太可惜了。”
“不可惜不可惜,就那呆娃子,可以为少爷效力,那都是他的福分!”
老汉紧忙说道。
朱闲开口说道:“那这样吧,我就按一钱银子给他发月钱,管吃管住,如果做得好,还能再涨。”
“一钱银子?”
听到这话,老汉瞬间张大了嘴巴。
“没错。”
朱闲颔首。
“这......少爷,您是给所有人都这么发工钱吗?”
老汉问道。
“暂时是计划这样,放心,如今是有点少,做得好还可以再涨嘛。”
朱闲说道。
“不不不,少爷,这哪里会少,我是说,您这给的也太多了!”
老汉急忙说道:“每个人一钱月银,那一年就是一两多银子,您如果招募十几个人,工人吃住,加上工坊的材料费,您一年得花出去好几百两!”
“这可不行!”
老汉语重心长的说道。
“这老丈,简直太淳朴了。”
朱棡见状,忍不住又感叹了一声。
这老汉也是真的替朱闲着想。
要知道,朝廷一个七品官,一年也不过才四十两白银的俸禄。
朱闲一个小地主,如今却要每年花出去个几百两,的确是有些夸张。
但是朱闲却是撇了撇嘴说道:“这你就不用操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