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卫大营的校场,死气沉沉。
数千名卸了甲的士兵或坐或立,像一群被抽掉魂魄的木偶。
兵变的血腥味尚未散尽,同袍的尸体刚刚抬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了恐惧、迷茫与麻木的恶臭。
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屠刀还是安抚,每个人眼中都写满了对未来的绝望。
点将台下,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捧一杯热茶,脸上挂着佛陀般温和的笑容。
他像一个耐心的观众,准备好整以暇地欣赏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如何在这座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摔得粉身碎骨。
在一众充满怀疑和敌意的目光中,徐恪裹着厚厚的狐裘,缓步登上了点将台。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夹杂着轻蔑的嗤笑。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一个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佞幸,也配统领他们这群天子亲军?
然而,徐恪没有说任何一句关于忠君爱国、重整军纪的废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直到台下的骚动渐渐平息,才用一种平淡到近乎冷漠的声音,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三个月的军饷没发了。”
整个校场,瞬间死寂。
所有士兵都愣住了,仿佛被一道看不见的闪电劈中。
他们预想了训斥、安抚、画饼,唯独没想过这个。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徐恪轻轻拍了拍手。
赵恪领着十几名悬镜司缇骑,吃力地抬上数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哐当”一声,重重地砸在点将台上。
箱盖被当众打开。
“哗!”
刺眼的银光,瞬间灼伤了所有人的眼睛!
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银锭和成串的铜钱,在晨光下反射出令人疯狂的迷人光泽!
“陛下有旨!”徐恪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滚滚,炸响在每一个士兵的耳边,“所有未参与叛乱者,今日,双倍发放拖欠军饷!所有在平叛中有功者,赏银十两,官升一级!”
他猛地一挥手,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现在,各营队正,带人排队,当场领钱!”
整个校场凝固了三息。
随即,如同火山喷发,瞬间被一股原始、狂暴的喜悦所引爆!
“万岁!”
“陛下万岁!徐大人万岁!”
忠诚太遥远,但银子是真实的。
士兵们从麻木和怀疑,瞬间变为狂热和激动,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他们疯了一样地涌上前,在各自队正的呵斥下,勉强排起了长龙,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散发着迷人光泽的箱子,生怕自己晚了一步。
监军陈矩端着茶杯的手,猛然一顿。
他准备了一肚子关于“治军不明、军心不稳”的挑刺之言,却发现徐恪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他甚至没有试图去“治”,而是直接用最粗暴、最有效的金钱,砸平了所有潜在的骚乱。
各营帐内,气氛热烈得如同过年。
领完钱的士兵们正兴奋地清点着手中的银钱,三个月来的压抑与不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新长官最朴素的拥戴。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徐恪的第二道命令,如同一盆冰水,紧随而至。
“传我将令:即刻起,进行‘军籍审计’!”
命令传下,所有基层军官,从队正到校尉,都被召集到了中军大帐。
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了一张纸,一支笔。
“一炷香之内,”徐恪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我要一份精确到个位数的‘人力资源报告’。本单位应有多少人、实有多少人、参与叛乱被捕多少人、战死多少人、下落不明多少人。写清楚,签上你的名字,按上手印。”
这看似是正常的战后统计,但在场的军官们却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杀气。
“另外,”徐恪补充道,脸上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为示公允,此次审计,将由我悬镜司与陈公公的监军团队,共同组成‘审计小组’,对各位上报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陈矩的眼皮猛地一跳。
一炷香后,报告悉数收上。
徐恪看都没看,直接将报告推到了早已准备好的悬镜司文书和几名小太监面前。
“开始吧。”
一场不流血的清洗,开始了。
“第七营队正张三!”徐恪拿起一份比对后的报告,声音陡然转厉。
一名身材魁梧的队正连忙出列,躬身道:“末将在!”
“你上报你部无一人失踪,为何悬镜司审讯叛军的记录显示,你手下的伍长李四,昨夜曾与郭正亲卫密会后便不见踪影?”徐恪的目光如刀,死死地钉在对方脸上,“你是想包庇叛党,还是……想多领一份空饷?”
那名叫张三的队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瞬间汗如雨下,语无伦次:“大人……大人明鉴!李四他……他说是去茅房……”
“拖下去!”徐恪懒得听他解释,“交审理部,让他去跟郑先生慢慢说。”
这种“审计式”的清洗,比单纯的屠杀更让人恐惧。
它代表着一种全知全能的掌控力,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早已洞悉了所有的秘密。
军中原有的、基于私人情谊和攻守同盟的权力网络,在这场冰冷无情的数据审计面前,被无情地撕碎、碾压。
不到半个时辰,十余名企图蒙混过关、或是与叛军有牵连的基层军官,被一个个精准地揪了出来,哀嚎着拖了下去。
整个中军大帐,鸦雀无声。
校场中央,一块巨大的木牌被临时立了起来,上面用炭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古怪条文,吸引了所有士兵的目光。
清洗完基层军官后,徐恪公布了他的治军核心――“金吾卫七日维新”计划。
但他不谈训练,不谈忠诚,只在木牌上公布了第一天的“绩效考核表(KPI)”。
“这是什么玩意儿?”
“看不懂,但好像很有意思。”
在众人困惑的议论声中,徐恪的声音再次响起。
“从今天起,你们的吃穿用度、奖金晋升,只看一样东西——绩效分!”
他指着木牌,高声宣布:
“任务一:清理营房,修补营寨。完成度百分之百,全队记10绩效分。”
“任务二:擦拭兵甲,保养武器。每人完成一套,记1绩效分。”
“任务三:主动检举隐藏的叛军同党,经核实无误,检举一人,记50绩效分。”
“……”
“1分可以换一斤肉,10分可以换一壶好酒,500分可以让你从普通士兵晋升为伍长!”徐恪抛出了那个最具诱惑力的炸弹,“每天日落时结算,总分最高的营队,今晚加餐,全牛宴!”
全军哗然。
当兵打仗,变成了上班赚积分。
这套体系荒谬绝伦,却又简单粗暴,极具诱惑力。
它将复杂的忠诚问题,简化为了一道道可以完成、可以量化的数学题。
士兵们不需要思考“为谁而战”这种高深的问题,他们只需要思考“如何赚分”。
在陈矩和所有旧时代军官无法理解的目光中,整支濒临崩溃的军队,像一台被激活的、结构古怪的机器,开始以一种诡异但高效得可怕的方式,重新运转起来。
相府密室。
丞相王德庸听着心腹的汇报,眉头紧锁。
“发双倍军饷?审计人头?还搞了个什么……绩效牌?”心腹艰难地解释着这套闻所未闻的体系,自己都觉得荒唐。
王德庸沉默了良久,挥手让心腹退下。
他独自走到窗边,看着皇宫的方向,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老夫在朝数十年,见过循吏,见过酷吏,见过武将,见过文臣……却从未见过这种人。”
“他不是在治军,他是在……重构一套规矩。”
“这比郭正的兵变,要可怕一百倍。”
数千名卸了甲的士兵或坐或立,像一群被抽掉魂魄的木偶。
兵变的血腥味尚未散尽,同袍的尸体刚刚抬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混杂了恐惧、迷茫与麻木的恶臭。
他们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屠刀还是安抚,每个人眼中都写满了对未来的绝望。
点将台下,司礼监掌印太监陈矩端坐在一张太师椅上,手捧一杯热茶,脸上挂着佛陀般温和的笑容。
他像一个耐心的观众,准备好整以暇地欣赏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如何在这座即将爆炸的火药桶上,摔得粉身碎骨。
在一众充满怀疑和敌意的目光中,徐恪裹着厚厚的狐裘,缓步登上了点将台。
台下响起一阵压抑的骚动,夹杂着轻蔑的嗤笑。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一个靠着裙带关系上位的佞幸,也配统领他们这群天子亲军?
然而,徐恪没有说任何一句关于忠君爱国、重整军纪的废话。
他只是静静地站着,直到台下的骚动渐渐平息,才用一种平淡到近乎冷漠的声音,开口说了第一句话。
“我知道,你们很多人三个月的军饷没发了。”
整个校场,瞬间死寂。
所有士兵都愣住了,仿佛被一道看不见的闪电劈中。
他们预想了训斥、安抚、画饼,唯独没想过这个。
就在众人惊愕之际,徐恪轻轻拍了拍手。
赵恪领着十几名悬镜司缇骑,吃力地抬上数个沉甸甸的大箱子,“哐当”一声,重重地砸在点将台上。
箱盖被当众打开。
“哗!”
刺眼的银光,瞬间灼伤了所有人的眼睛!
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银锭和成串的铜钱,在晨光下反射出令人疯狂的迷人光泽!
“陛下有旨!”徐恪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惊雷滚滚,炸响在每一个士兵的耳边,“所有未参与叛乱者,今日,双倍发放拖欠军饷!所有在平叛中有功者,赏银十两,官升一级!”
他猛地一挥手,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现在,各营队正,带人排队,当场领钱!”
整个校场凝固了三息。
随即,如同火山喷发,瞬间被一股原始、狂暴的喜悦所引爆!
“万岁!”
“陛下万岁!徐大人万岁!”
忠诚太遥远,但银子是真实的。
士兵们从麻木和怀疑,瞬间变为狂热和激动,眼中重新燃起了名为“希望”的火焰。
他们疯了一样地涌上前,在各自队正的呵斥下,勉强排起了长龙,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散发着迷人光泽的箱子,生怕自己晚了一步。
监军陈矩端着茶杯的手,猛然一顿。
他准备了一肚子关于“治军不明、军心不稳”的挑刺之言,却发现徐恪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他甚至没有试图去“治”,而是直接用最粗暴、最有效的金钱,砸平了所有潜在的骚乱。
各营帐内,气氛热烈得如同过年。
领完钱的士兵们正兴奋地清点着手中的银钱,三个月来的压抑与不安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新长官最朴素的拥戴。
然而,没等他们高兴多久,徐恪的第二道命令,如同一盆冰水,紧随而至。
“传我将令:即刻起,进行‘军籍审计’!”
命令传下,所有基层军官,从队正到校尉,都被召集到了中军大帐。
每个人面前都摆上了一张纸,一支笔。
“一炷香之内,”徐恪的声音冰冷,不带一丝感情,“我要一份精确到个位数的‘人力资源报告’。本单位应有多少人、实有多少人、参与叛乱被捕多少人、战死多少人、下落不明多少人。写清楚,签上你的名字,按上手印。”
这看似是正常的战后统计,但在场的军官们却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杀气。
“另外,”徐恪补充道,脸上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为示公允,此次审计,将由我悬镜司与陈公公的监军团队,共同组成‘审计小组’,对各位上报的数据,进行交叉比对。”
陈矩的眼皮猛地一跳。
一炷香后,报告悉数收上。
徐恪看都没看,直接将报告推到了早已准备好的悬镜司文书和几名小太监面前。
“开始吧。”
一场不流血的清洗,开始了。
“第七营队正张三!”徐恪拿起一份比对后的报告,声音陡然转厉。
一名身材魁梧的队正连忙出列,躬身道:“末将在!”
“你上报你部无一人失踪,为何悬镜司审讯叛军的记录显示,你手下的伍长李四,昨夜曾与郭正亲卫密会后便不见踪影?”徐恪的目光如刀,死死地钉在对方脸上,“你是想包庇叛党,还是……想多领一份空饷?”
那名叫张三的队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瞬间汗如雨下,语无伦次:“大人……大人明鉴!李四他……他说是去茅房……”
“拖下去!”徐恪懒得听他解释,“交审理部,让他去跟郑先生慢慢说。”
这种“审计式”的清洗,比单纯的屠杀更让人恐惧。
它代表着一种全知全能的掌控力,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早已洞悉了所有的秘密。
军中原有的、基于私人情谊和攻守同盟的权力网络,在这场冰冷无情的数据审计面前,被无情地撕碎、碾压。
不到半个时辰,十余名企图蒙混过关、或是与叛军有牵连的基层军官,被一个个精准地揪了出来,哀嚎着拖了下去。
整个中军大帐,鸦雀无声。
校场中央,一块巨大的木牌被临时立了起来,上面用炭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古怪条文,吸引了所有士兵的目光。
清洗完基层军官后,徐恪公布了他的治军核心――“金吾卫七日维新”计划。
但他不谈训练,不谈忠诚,只在木牌上公布了第一天的“绩效考核表(KPI)”。
“这是什么玩意儿?”
“看不懂,但好像很有意思。”
在众人困惑的议论声中,徐恪的声音再次响起。
“从今天起,你们的吃穿用度、奖金晋升,只看一样东西——绩效分!”
他指着木牌,高声宣布:
“任务一:清理营房,修补营寨。完成度百分之百,全队记10绩效分。”
“任务二:擦拭兵甲,保养武器。每人完成一套,记1绩效分。”
“任务三:主动检举隐藏的叛军同党,经核实无误,检举一人,记50绩效分。”
“……”
“1分可以换一斤肉,10分可以换一壶好酒,500分可以让你从普通士兵晋升为伍长!”徐恪抛出了那个最具诱惑力的炸弹,“每天日落时结算,总分最高的营队,今晚加餐,全牛宴!”
全军哗然。
当兵打仗,变成了上班赚积分。
这套体系荒谬绝伦,却又简单粗暴,极具诱惑力。
它将复杂的忠诚问题,简化为了一道道可以完成、可以量化的数学题。
士兵们不需要思考“为谁而战”这种高深的问题,他们只需要思考“如何赚分”。
在陈矩和所有旧时代军官无法理解的目光中,整支濒临崩溃的军队,像一台被激活的、结构古怪的机器,开始以一种诡异但高效得可怕的方式,重新运转起来。
相府密室。
丞相王德庸听着心腹的汇报,眉头紧锁。
“发双倍军饷?审计人头?还搞了个什么……绩效牌?”心腹艰难地解释着这套闻所未闻的体系,自己都觉得荒唐。
王德庸沉默了良久,挥手让心腹退下。
他独自走到窗边,看着皇宫的方向,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老夫在朝数十年,见过循吏,见过酷吏,见过武将,见过文臣……却从未见过这种人。”
“他不是在治军,他是在……重构一套规矩。”
“这比郭正的兵变,要可怕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