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是眼下建奴即将入关,不是整治皇庄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李大伴,”朱慈烺放下茶杯,语气严肃,“孤要借用这皇庄三个月,用作东宫卫队的驻地。你立即安排,让皇庄所有佃户、管事、卫队,今天之内全部进城,暂住勇卫营。等孤赶走建奴,再让你们搬回来。”
李凤祥愣住了,没有崇祯的圣旨,他哪敢擅自离开皇庄?
他犹豫着问道:“殿下……不知您可有皇爷的圣旨?没有圣旨,奴婢们……不敢擅动啊!”
“放肆!”
朱慈烺猛地一拍桌子,眼神锐利如刀。
“这皇庄本就是皇太子的产业,孤借用自己的地方,还要向父皇要圣旨?你若不愿搬,便回老家养老,孤另派他人接管皇庄!”
李凤祥见朱慈烺动怒,连忙躬身服软:“殿下息怒!奴婢也是奉旨办事,并非有意顶撞。既然殿下要借用皇庄,奴婢这就安排人手,明日便带佃户进城,绝不敢耽误!”
“不必等明日。”朱慈烺语气稍缓,“你们暂去勇卫营暂住,一日两餐由勇卫营供应,期间不许擅自离开。等孤回城,你们再搬回皇庄,最多三个月。”
这番话看似安排,实则是限制人身自由。
李凤祥早已听说兵仗局太监因反抗太子而丧命的事,哪敢有半分异议,连忙应道:“遵旨!奴婢定当约束众人,绝不添乱!”
很快,“皇太子要召见所有佃户”的消息传遍皇庄。
佃户们一辈子没见过皇室成员,只听说“皇太子是老天的孙子”,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往村口集合。
有人跑得太急,连破鞋都掉了,脸上却满是激动。
哪怕平时吃不饱饭,能亲眼见见“天孙”,也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事。
小太监匆匆来报:“殿下,佃户们都到齐了!”
朱慈烺起身,在李凤祥、周遇吉、孙应元的陪同下,往村口走去。
刚到村口,他便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
空地上黑压压站着三千多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孩子甚至光着脚,手里还攥着没啃完的粗粮饼。
“这就是父皇治理下的百姓……”
朱慈烺心中发酸,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等赶走建奴,一定要带崇祯去河南、陕西看看,让他亲眼见见百姓的苦难,看看所谓的“盛世”背后,藏着多少血泪。
“皇太子驾到——”李凤祥尖声高喝。
佃户们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敬畏与激动:“拜见皇太子!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双手高抬,大声道:“大家免礼平身!孤今天来,是有要事和你们说。”
佃户们起身,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身穿锦袍、气度不凡的小太子,交头接耳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凤祥连忙呵斥:“安静!听皇太子训话!”
朱慈烺挥挥手,示意不必苛责,语气温和。
“大明子民们,近几年天灾不断,让你们受苦了。孤知道你们日子难,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所以孤决定,先送你们进城暂住,让你们吃几天饱饭。田里还没收割的庄稼,今天就全部收完,孤的卫队会帮你们一起干,天黑前务必完成。明天一早,会有马车来接你们,家里的粮食、金银都能带走,其他东西不用多带。过段时间,咱们还要回皇庄过日子。孤向你们保证,进城后一天两顿,管饱!”
说完,他转身离去。
佃户们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纷纷再次跪倒,对着朱慈烺的背影磕头:“谢皇太子千岁!谢殿下恩典!”
激动的哭喊声在村口回荡,他们这辈子没听过这么暖心的话,更没见过愿意帮佃户干活、还管饭的皇室成员。
剩下的几亩庄稼,在东宫卫队的帮助下,不到两个时辰就收割完毕。
佃户们高高兴兴地收拾家当,其实也没什么值钱东西,不过是几件破衣服、一小袋粗粮,却收拾得格外仔细。
用过晚膳,朱慈烺在皇庄客厅召开东宫卫队第一次军事会议,要求总旗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这些低级将官大多是穷苦出身,能参加皇太子亲自主持的会议,个个激动不已,早早便在客厅等候,连坐姿都格外端正。
朱慈烺走进客厅时,众将齐刷刷起身,跪倒在地:“参见殿下!”
“平身落座。”朱慈烺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都到齐了吗?”
东宫卫队统领周遇吉拱手道:“回殿下,总旗以上军官共二十七人,全部到齐,请殿下指示!”
朱慈烺点点头,表情渐渐严肃:“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件大事要宣布。据锦衣卫密报,建奴十万大军,将分三路绕道蒙古,近期入关劫掠。你们本是孤的护卫,如今却要跟着孤上战场杀敌。孤知道,你们当兵,大多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为了什么‘大义’。这没什么丢人的,民以食为天,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这番话戳中了众将的心事,他们纷纷低下头。
明末军饷拖欠严重,很多士兵当兵,确实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朱慈烺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但孤可以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遵守军纪、勇敢杀敌,不仅能吃饱饭、拿到军饷,还能加官进爵!将来,孤会率领你们杀流寇、灭建奴,恢复华夏一统!那时,你们不仅是大明的栋梁,更是华夏的脊梁!孤给你们分土地,给你们找媳妇;没有媳妇,孤带你们去海外抢!如果不幸战死,孤给你们的家人发抚恤金,抚养你们的子女**,赡养你们的父母终老,还要为你们建‘忠魂祠’,让百姓和官员每年清明祭拜你们!”
众将听得热血沸腾,眼中含泪,纷纷再次跪倒:“末将愿意为大明死战!愿意为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慈烺上前,扶起周遇吉、燕雄鹰等人,郑重道:“将士们,你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大明的铁血军人!从今天起,军中废除跪拜礼。”
只是眼下建奴即将入关,不是整治皇庄的时候,当务之急是把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李大伴,”朱慈烺放下茶杯,语气严肃,“孤要借用这皇庄三个月,用作东宫卫队的驻地。你立即安排,让皇庄所有佃户、管事、卫队,今天之内全部进城,暂住勇卫营。等孤赶走建奴,再让你们搬回来。”
李凤祥愣住了,没有崇祯的圣旨,他哪敢擅自离开皇庄?
他犹豫着问道:“殿下……不知您可有皇爷的圣旨?没有圣旨,奴婢们……不敢擅动啊!”
“放肆!”
朱慈烺猛地一拍桌子,眼神锐利如刀。
“这皇庄本就是皇太子的产业,孤借用自己的地方,还要向父皇要圣旨?你若不愿搬,便回老家养老,孤另派他人接管皇庄!”
李凤祥见朱慈烺动怒,连忙躬身服软:“殿下息怒!奴婢也是奉旨办事,并非有意顶撞。既然殿下要借用皇庄,奴婢这就安排人手,明日便带佃户进城,绝不敢耽误!”
“不必等明日。”朱慈烺语气稍缓,“你们暂去勇卫营暂住,一日两餐由勇卫营供应,期间不许擅自离开。等孤回城,你们再搬回皇庄,最多三个月。”
这番话看似安排,实则是限制人身自由。
李凤祥早已听说兵仗局太监因反抗太子而丧命的事,哪敢有半分异议,连忙应道:“遵旨!奴婢定当约束众人,绝不添乱!”
很快,“皇太子要召见所有佃户”的消息传遍皇庄。
佃户们一辈子没见过皇室成员,只听说“皇太子是老天的孙子”,纷纷放下手中的活计,往村口集合。
有人跑得太急,连破鞋都掉了,脸上却满是激动。
哪怕平时吃不饱饭,能亲眼见见“天孙”,也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事。
小太监匆匆来报:“殿下,佃户们都到齐了!”
朱慈烺起身,在李凤祥、周遇吉、孙应元的陪同下,往村口走去。
刚到村口,他便被眼前的景象刺痛了。
空地上黑压压站着三千多人,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有的孩子甚至光着脚,手里还攥着没啃完的粗粮饼。
“这就是父皇治理下的百姓……”
朱慈烺心中发酸,突然生出一个念头。
等赶走建奴,一定要带崇祯去河南、陕西看看,让他亲眼见见百姓的苦难,看看所谓的“盛世”背后,藏着多少血泪。
“皇太子驾到——”李凤祥尖声高喝。
佃户们齐刷刷跪倒在地,声音带着敬畏与激动:“拜见皇太子!千岁千千岁!”
朱慈烺双手高抬,大声道:“大家免礼平身!孤今天来,是有要事和你们说。”
佃户们起身,好奇地打量着这位身穿锦袍、气度不凡的小太子,交头接耳的声音此起彼伏。
李凤祥连忙呵斥:“安静!听皇太子训话!”
朱慈烺挥挥手,示意不必苛责,语气温和。
“大明子民们,近几年天灾不断,让你们受苦了。孤知道你们日子难,连顿饱饭都吃不上。所以孤决定,先送你们进城暂住,让你们吃几天饱饭。田里还没收割的庄稼,今天就全部收完,孤的卫队会帮你们一起干,天黑前务必完成。明天一早,会有马车来接你们,家里的粮食、金银都能带走,其他东西不用多带。过段时间,咱们还要回皇庄过日子。孤向你们保证,进城后一天两顿,管饱!”
说完,他转身离去。
佃户们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纷纷再次跪倒,对着朱慈烺的背影磕头:“谢皇太子千岁!谢殿下恩典!”
激动的哭喊声在村口回荡,他们这辈子没听过这么暖心的话,更没见过愿意帮佃户干活、还管饭的皇室成员。
剩下的几亩庄稼,在东宫卫队的帮助下,不到两个时辰就收割完毕。
佃户们高高兴兴地收拾家当,其实也没什么值钱东西,不过是几件破衣服、一小袋粗粮,却收拾得格外仔细。
用过晚膳,朱慈烺在皇庄客厅召开东宫卫队第一次军事会议,要求总旗以上军官全部参加。
这些低级将官大多是穷苦出身,能参加皇太子亲自主持的会议,个个激动不已,早早便在客厅等候,连坐姿都格外端正。
朱慈烺走进客厅时,众将齐刷刷起身,跪倒在地:“参见殿下!”
“平身落座。”朱慈烺摆摆手,目光扫过众人,“都到齐了吗?”
东宫卫队统领周遇吉拱手道:“回殿下,总旗以上军官共二十七人,全部到齐,请殿下指示!”
朱慈烺点点头,表情渐渐严肃:“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件大事要宣布。据锦衣卫密报,建奴十万大军,将分三路绕道蒙古,近期入关劫掠。你们本是孤的护卫,如今却要跟着孤上战场杀敌。孤知道,你们当兵,大多是为了养家糊口,不是为了什么‘大义’。这没什么丢人的,民以食为天,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这番话戳中了众将的心事,他们纷纷低下头。
明末军饷拖欠严重,很多士兵当兵,确实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朱慈烺话锋一转,声音陡然提高:“但孤可以向你们保证:只要你们遵守军纪、勇敢杀敌,不仅能吃饱饭、拿到军饷,还能加官进爵!将来,孤会率领你们杀流寇、灭建奴,恢复华夏一统!那时,你们不仅是大明的栋梁,更是华夏的脊梁!孤给你们分土地,给你们找媳妇;没有媳妇,孤带你们去海外抢!如果不幸战死,孤给你们的家人发抚恤金,抚养你们的子女**,赡养你们的父母终老,还要为你们建‘忠魂祠’,让百姓和官员每年清明祭拜你们!”
众将听得热血沸腾,眼中含泪,纷纷再次跪倒:“末将愿意为大明死战!愿意为殿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朱慈烺上前,扶起周遇吉、燕雄鹰等人,郑重道:“将士们,你们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是大明的铁血军人!从今天起,军中废除跪拜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