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第五十二章 新王的加冕礼

小说: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作者:九连真人 更新时间:2025-10-22 11:00:51 源网站:2k小说网
  ();

  蛟巢岛的清晨被一种奇异的喧嚣唤醒。这不是往日海盗巢穴的粗野叫骂,而是某种试图模仿官方仪式的生涩庄重。郑一肇站在新搭建的木台上,望着下面黑压压的人群——他的新臣民,或者说,新的合作者与敌人。

  “时辰到!”司仪高喊。这是个落魄文人,被郑一肇重金聘来设计典礼。此刻他穿着不合身的儒服,念着拗口的祝词,试图给这场海盗集会披上正统外衣。

  郑一肇缓缓走上台中央。他今日不着海盗装束,而是一身绯红锦袍,头戴乌纱幞头,俨然官员打扮——这是精心设计的模糊身份:既非纯粹海盗,也非正式官员,而是某种海上权力的新形态。

  “跪!”司仪拖长声音。

  台下人群反应不一。郑一肇的嫡系立即跪倒;李光头的旧部犹豫片刻,勉强屈膝;明朝水师代表面露讥诮,只是微微躬身;葡萄牙观察员安东尼奥则保持站立,仅以手抚胸行礼。

  郑一肇眼中寒光一闪,但很快掩饰过去。他展开一卷文书——实为空白,但仪式需要——朗声宣读:

  “蒙天眷顾,承众推举,今肇继统海上,誓保商旅,靖平波涛...”文辞雅驯,显然出自那位落魄文人之手。

  台下窃窃私语。老海盗们听不懂这些文绉绉的话,只觉得新主子变得陌生。明朝官员则暗自冷笑:这海盗头子竟学起官府做派。

  真正的重头戏在升旗仪式。一面巨大的新旗帜缓缓升起:黑底红边,中央一条金色蛟龙撕裂浪花,龙目用珍珠镶嵌,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蛟龙王!蛟龙王!”郑一肇的嫡系齐声高呼。声浪席卷全岛,迫使所有人都跟着呼喊。

  安东尼奥对林弘仲低语:“这比李光头的狼头旗威风多了。”

  林弘仲微微摇头:“太过招摇。王直看到会怎么想?朝廷看到会怎么想?”

  郑一肇显然考虑过这点。他接下来的举动出人意料:先向明朝水师代表赠送厚礼——“犒劳官兵辛劳”;又向葡萄牙人展示新绘制的海图——“保障商路安全”;甚至给未到场的王直也备了份礼——“敬献五峰船主”。

  最后,他当众颁布《新海事令》,核心有三:一设“护航费”,取代过往的“买路钱”;二立“仲裁堂”,处理海上纠纷;三禁“虐杀降”,违者严惩。

  这些举措看似文明,实则更系统化地合法化海盗行为。明朝官员心知肚明,但碍于现实只能默许;葡萄牙人乐见海上秩序恢复,暂时接受。

  典礼高潮时,郑一肇做出惊人举动:他命人抬出十个大箱,当场分发给李光头的旧部。

  “这是先父遗留的财宝,”他宣称,“理当归还各位叔伯。”

  箱中金银耀眼,顿时收服许多人心。但安东尼奥注意到:这些财宝数量远超李光头的积蓄,很可能是郑一肇自掏腰包——或者,找到了李光头的秘密宝藏。

  更精妙的是后续安排。郑一肇宣布成立“海商联合会”,邀请明朝官员、葡萄牙代表、甚至沿海商人加入,“共议海事”。

  “我们要做的不是海盗,是海商!”他高声宣布,“合法的海商!”

  这番话引发不同反应。商人们惊喜交加,官员们将信将疑,老海盗们困惑不解。

  典礼结束后,郑一肇单独会见各方代表。对明朝官员,他承诺“岁贡翻倍”;对葡萄牙人,他保证“贸易优先”;对商人代表,他许诺“降低费率”。

  最后,他私下对心腹说:“记住,从现在起,我们不是海盗,是海上秩序的维护者。”

  夜幕降临,庆功宴开始。郑一肇却悄然离席,来到海岛最高处。那里立着一块新碑,刻着“义父李公光头之位”。

  他斟上三杯酒,第一杯洒向大海,第二杯敬碑,第三杯自饮。

  “父亲,你错了。”他对着墓碑轻声道,“海上最重要的不是强弱,是名分。从今天起,我有名分了。”

  背后传来脚步声。安东尼奥和林弘仲不知何时跟来。

  “很精彩的表演。”安东尼奥语气复杂,“但你能同时骗过所有人吗?”

  郑一肇微笑:“不需要骗所有人,只需要让每个人觉得有利可图。”他转身面对两人,“比如二位:澳门需要海上安全,我需要合法外衣。我们可以互相成就。”

  林弘仲敏锐地问:“那王直呢?他不会坐视你坐大。”

  郑一肇眼中闪过杀机:“五峰船主老了。他的时代该结束了。”

  就在这时,一艘快船匆匆入港。信使带来紧急情报:王直舰队正在集结,疑似准备南下。

  郑一肇不怒反笑:“来得正好。”他立即下令,“按计划行事。”

  所谓的计划,是一场精妙的权力游戏。郑一肇一边派人向王直“请罪”,表示愿意臣服;一边向明朝官府“告急”,请求保护;同时还“提醒”葡萄牙人:王直的下个目标可能是澳门。

  三面手法,挑动各方互斗,自己坐收渔利。

  果不其然,王直被郑一肇的“谦卑”迷惑,放缓了行动;明朝官府担心海盗大战,加大招安力度;葡萄牙人为自保,向郑一肇提供更多支持。

  一个月后,郑一肇已实质控制东南主要航线。他的“护航费”制度顺利实施,甚至比李光头时代更有效率——因为有“官方默许”和“洋人支持”。

  更大的变化在内部。郑一肇大力推行“海盗正规化”:建立等级制度,统一分配战利品,甚至设立“海事学堂”训练新手。

  最令人惊讶的是,他严惩违纪部众——包括自己的嫡系。当几个心腹抢劫渔船时,他当众处以鞭刑,并加倍赔偿渔民。

  “我们要的是长治久安,不是杀鸡取卵。”他如此解释。

  这些举措渐渐产生效果。沿海百姓发现“新海盗”比官军更守规矩,商人发现缴纳“护航费”后确实安全,甚至明朝官府也发现海盗问题“有所改善”。

  只有安东尼奥看清本质:“他在用秩序实现控制,比李光头的混乱更可怕。”

  果然,郑一肇开始推行更宏大的计划:建立沿海情报网,修复废弃炮台,甚至尝试铸造自己的货币。

  “他要建立一个海上王国。”林弘仲忧心忡忡,“不是海盗集团,是真正的政权。”

  转折点在一个月后到来。郑一肇的船队“偶然”救下一艘遇险的官船,船上正好有几位朝廷大员的亲属。

  借此机会,他获得明朝官方正式“招安”,被授予“海防游击”虚衔。虽然仍是虚职,但有了官方身份。

  登台拜将那天,郑一肇同时升起大明旗和蛟龙旗。“忠君护国,靖海平波”——他给海盗行为披上合法外衣。

  是夜,他在日记中写道:

  “李光头用暴力征服海洋,王直用恐怖统治海洋,我要用秩序主宰海洋。这才是真正的王道。”

  他不知道,这套“海盗合法化”模式将影响深远;不知道真正的海上霸主郑芝龙正在福建成长;更不知道,荷兰人已经与王直接触,准备搅乱局势。

  此刻的蛟巢岛,双旗在月光下飘扬。郑一肇站在旗下,望着无垠的大海。旧王已逝,新王当立,但海洋永远充满变数。

  潮声阵阵,仿佛在诉说一个永恒真理:在这片蓝色疆域上,每一个王者的加冕礼,都不过是下一场权力游戏的开始。而真正的考验,永远在前方的风暴中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