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口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海面,七十余艘大明水师战船悄无声息地滑出虎门要塞,帆樯如林,旌旗蔽空。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站在旗舰楼船的甲板上,眉头紧锁地望着远处海平面上那几艘怪异的西洋舰船轮廓。
“大人,佛郎机船依旧停泊在屯门岛附近,今日又有三艘小艇载人登岛,似乎在加固工事。”探哨跪禀道,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汪鋐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这些自称“葡萄牙”的佛郎机人,一年前以“朝贡”为名抵达广东,却盘踞屯门岛不走,筑室立寨,架设火炮,俨然将大明领土视为己有。更可恨的是,他们与沿海海盗勾结,劫掠商船,贩卖人口,无恶不作。
“传令各船,按预定阵型展开。”汪鋐的声音冷静如铁,“今日必要将这些蛮夷逐出大明海疆。”
与此同时,在屯门岛西侧的“圣卡塔琳娜号”上,安东尼奥·席尔瓦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渐渐逼近的中国舰队。他的嘴角带着一丝不屑的冷笑。
“看来中国人终于鼓起勇气了。”他对大副若昂说,“传令各船准备战斗,让这些黄皮肤的家伙见识一下欧洲火炮的威力。”
葡萄牙舰队只有五艘舰船,但每艘都配备三十门以上的重型火炮。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凭借这些火炮轻易击退了零星来袭的中国战船,自信已然膨胀到极点。
“船长,他们的数量是我们的十倍以上。”若昂担忧地说。
安东尼奥轻蔑地摆手:“数量?印度洋上的阿拉伯人也总是以多欺少,结果呢?火炮和勇气才是海战的决定因素。”他拍了拍身旁冰冷的青铜炮管,“今天之后,明朝皇帝就会明白,只有与我们贸易才是明智之举。”
上午辰时,战斗正式打响。
明军舰队分成三个纵队,以传统的鹰翼阵型包抄而来。鼓声震天,号角齐鸣,声势浩大。冲在最前的是二十余艘“大福船”,这种船型高大如楼,可载百人,两侧桨橹齐动,速度惊人。
“进入射程!”葡萄牙瞭望手高喊。
安东尼奥立即下令:“开火!”
葡萄牙舰队侧舷火炮齐射,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珠江口的宁静。实心铁弹呼啸着飞向明军船队,激起冲天水柱。一艘大福船被直接命中,木屑飞溅,船体迅速倾斜,士兵纷纷落水。
但明军并没有退缩。幸存船只继续前进,很快进入己方火炮射程。
“放!”明军将领一声令下。
明军战船上的碗口铳、佛郎机铳同时开火。但由于射程不足,大部分炮弹落在葡萄牙舰船前方的海面上,只有少数击中目标,造成的伤害有限。
安东尼奥大笑:“看吧!他们的火炮落后我们二十年!”
然而,他很快笑不出来了。
明军舰队突然改变战术,小船快速分散开来,从多个方向同时逼近。同时,数十艘火船从明军队列中冲出,满载干柴和火药,顺风驶向葡萄牙舰船。
“该死!火攻!”安东尼奥脸色骤变,“各船机动回避!用火炮击沉那些火船!”
葡萄牙炮手匆忙调整炮口,击沉了几艘火船,但仍有不少突破火力网。一艘葡萄牙卡拉维尔帆船被火船撞上,火焰迅速蔓延,船员纷纷跳海逃生。
战斗陷入混乱。明军利用数量优势,多艘战船围攻一艘葡萄牙舰船,试图接舷跳帮。箭矢如雨点般落在葡萄牙甲板上,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
“保持距离!用火绳枪射击!”安东尼奥怒吼着亲自举起一支火绳枪,瞄准一个正要跳帮的中国士兵扣动扳机。那名士兵应声落海。
近距离交火中,葡萄牙火绳枪的威力显现出来。明军士兵的铠甲难以抵挡这种新式火器的射击,伤亡惨重。但明军前赴后继,毫不畏死。
战斗从上午持续到傍晚,珠江口被硝烟和火光笼罩,海面上漂浮着船只残骸和尸体,海水被染成淡淡的红色。
汪鋐站在楼船上,面色凝重地看着战况。虽然明军人数占优,但葡萄牙火炮的威力和射程远超预期,己方损失惨重。
“大人,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副将焦急地说,“佛郎机炮火太猛,我军难以近身。”
汪鋐眯起眼睛,突然问道:“前日那几个投诚的佛郎机水手何在?”
很快,三个葡萄牙逃兵被带到汪鋐面前。他们因不满安东尼奥的残酷统治,数日前偷偷驾小艇投奔明军。
通过通译,汪鋐仔细询问了葡萄牙舰队的弱点、火炮装填时间、以及各船指挥官的特点。
“大人,佛郎机船虽炮利,但转向笨拙,尤其逆风时行动迟缓。”一个葡萄牙水手比划着说,“若能趁夜突袭,以火攻之,必可奏效。”
汪鋐眼中精光一闪,已有计较。
是夜,月黑风高。明军组织了一支敢死队,驾驶二十艘满载火药和易燃物的小船,悄悄驶向葡萄牙舰队停泊处。
安东尼奥以为日间已击退明军进攻,正与军官们在舱内饮酒庆祝。 “今日一战,中国人该知难而退了。”他举杯笑道,“待明日再战,必可全歼其水师,到时广州城门户洞开...”
话音未落,突然警钟大作。
“火船!大量火船来袭!”
安东尼奥冲上甲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无数火船如流星般从黑暗中出现,已然逼近舰队!
“起锚!快起锚!”他声嘶力竭地大喊。
但为时已晚。尽管葡萄牙人击沉了部分火船,仍有不少撞上舰船。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圣伊莎贝拉号”首先陷入火海,爆炸声接连不断。
混乱中,明军主力舰队悄然逼近,万箭齐发,压制葡萄牙甲板上的士兵。
“撤退!全体撤退!”安东尼奥无奈地下令。
残存的葡萄牙舰船勉强突围而出,狼狈地向外海逃去。屯门岛上的一百多名葡萄牙守军来不及撤退,被明军团团包围。
次日清晨,阳光照耀着硝烟散尽的战场。明军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海面上漂浮着三十余艘明军战船的残骸,伤亡士兵超过两千人。
汪鋐登上了屯门岛,视察被占领的葡萄牙工事。当他看到那些被遗弃的重型火炮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利器,若能为我所用...”他**着冰冷的炮管,若有所思。
“大人,俘虏的佛郎机人如何处置?”副将请示。
汪鋐沉吟片刻:“将伤病者就地医治,其余押送广州。特别是那些炮手和工匠,好生看管,我另有用处。”
他走到岛屿高处,远眺外海。残存的葡萄牙舰船已经消失在海平面上,但汪鋐知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加强海防,修缮战船。”他对副将说,“并将此战详情奏报朝廷,尤其要说明佛郎机火炮之利,请旨仿造。”
另一边,在外海,“圣卡塔琳娜号”上弥漫着失败的低气压。五艘舰船只剩三艘,士兵伤亡过半,囤积在屯门岛的物资全部丢失。
安东尼奥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中国海岸线,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且是败在他轻视的中国人手中。
“船长,我们现在去哪?”若昂小心翼翼地问。
安东尼奥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向北航行。既然广东戒备森严,我们就去福建、浙江。总会找到愿意与我们贸易的地方。”
他转身看向东方,眼中重新燃起火焰:“中国人今天赢了战斗,但他们犯了个错误——他们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个帝国的富庶和强大。我们会回来的,带着更多的船,更猛的火炮。”
他不会知道,这场屯门之战只是中西方军事碰撞的开始;也不会知道,明朝已经开始仿制葡萄牙火炮,未来将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回敬西方殖民者。
更不会知道,他寻找的贸易机会将很快出现——在浙江沿海的双屿港,一个由中日海盗和国际商人组成的走私天堂正在兴起。在那里,他将遇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中国通事,和一个被称为“五峰船主”的海盗之王。
“全速前进!”安东尼奥下令,帆船乘风破浪,向着新的冒险驶去。
珠江口渐渐消失在身后,但硝烟的气息久久不散,预示着东西方之间更大规模的碰撞即将到来。
珠江口的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海面,七十余艘大明水师战船悄无声息地滑出虎门要塞,帆樯如林,旌旗蔽空。广东海道副使汪鋐站在旗舰楼船的甲板上,眉头紧锁地望着远处海平面上那几艘怪异的西洋舰船轮廓。
“大人,佛郎机船依旧停泊在屯门岛附近,今日又有三艘小艇载人登岛,似乎在加固工事。”探哨跪禀道,声音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愤怒。
汪鋐微微颔首,目光锐利如鹰。这些自称“葡萄牙”的佛郎机人,一年前以“朝贡”为名抵达广东,却盘踞屯门岛不走,筑室立寨,架设火炮,俨然将大明领土视为己有。更可恨的是,他们与沿海海盗勾结,劫掠商船,贩卖人口,无恶不作。
“传令各船,按预定阵型展开。”汪鋐的声音冷静如铁,“今日必要将这些蛮夷逐出大明海疆。”
与此同时,在屯门岛西侧的“圣卡塔琳娜号”上,安东尼奥·席尔瓦正用望远镜观察着渐渐逼近的中国舰队。他的嘴角带着一丝不屑的冷笑。
“看来中国人终于鼓起勇气了。”他对大副若昂说,“传令各船准备战斗,让这些黄皮肤的家伙见识一下欧洲火炮的威力。”
葡萄牙舰队只有五艘舰船,但每艘都配备三十门以上的重型火炮。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凭借这些火炮轻易击退了零星来袭的中国战船,自信已然膨胀到极点。
“船长,他们的数量是我们的十倍以上。”若昂担忧地说。
安东尼奥轻蔑地摆手:“数量?印度洋上的阿拉伯人也总是以多欺少,结果呢?火炮和勇气才是海战的决定因素。”他拍了拍身旁冰冷的青铜炮管,“今天之后,明朝皇帝就会明白,只有与我们贸易才是明智之举。”
上午辰时,战斗正式打响。
明军舰队分成三个纵队,以传统的鹰翼阵型包抄而来。鼓声震天,号角齐鸣,声势浩大。冲在最前的是二十余艘“大福船”,这种船型高大如楼,可载百人,两侧桨橹齐动,速度惊人。
“进入射程!”葡萄牙瞭望手高喊。
安东尼奥立即下令:“开火!”
葡萄牙舰队侧舷火炮齐射,震耳欲聋的炮声打破了珠江口的宁静。实心铁弹呼啸着飞向明军船队,激起冲天水柱。一艘大福船被直接命中,木屑飞溅,船体迅速倾斜,士兵纷纷落水。
但明军并没有退缩。幸存船只继续前进,很快进入己方火炮射程。
“放!”明军将领一声令下。
明军战船上的碗口铳、佛郎机铳同时开火。但由于射程不足,大部分炮弹落在葡萄牙舰船前方的海面上,只有少数击中目标,造成的伤害有限。
安东尼奥大笑:“看吧!他们的火炮落后我们二十年!”
然而,他很快笑不出来了。
明军舰队突然改变战术,小船快速分散开来,从多个方向同时逼近。同时,数十艘火船从明军队列中冲出,满载干柴和火药,顺风驶向葡萄牙舰船。
“该死!火攻!”安东尼奥脸色骤变,“各船机动回避!用火炮击沉那些火船!”
葡萄牙炮手匆忙调整炮口,击沉了几艘火船,但仍有不少突破火力网。一艘葡萄牙卡拉维尔帆船被火船撞上,火焰迅速蔓延,船员纷纷跳海逃生。
战斗陷入混乱。明军利用数量优势,多艘战船围攻一艘葡萄牙舰船,试图接舷跳帮。箭矢如雨点般落在葡萄牙甲板上,不时有士兵中箭倒地。
“保持距离!用火绳枪射击!”安东尼奥怒吼着亲自举起一支火绳枪,瞄准一个正要跳帮的中国士兵扣动扳机。那名士兵应声落海。
近距离交火中,葡萄牙火绳枪的威力显现出来。明军士兵的铠甲难以抵挡这种新式火器的射击,伤亡惨重。但明军前赴后继,毫不畏死。
战斗从上午持续到傍晚,珠江口被硝烟和火光笼罩,海面上漂浮着船只残骸和尸体,海水被染成淡淡的红色。
汪鋐站在楼船上,面色凝重地看着战况。虽然明军人数占优,但葡萄牙火炮的威力和射程远超预期,己方损失惨重。
“大人,这样打下去不是办法。”副将焦急地说,“佛郎机炮火太猛,我军难以近身。”
汪鋐眯起眼睛,突然问道:“前日那几个投诚的佛郎机水手何在?”
很快,三个葡萄牙逃兵被带到汪鋐面前。他们因不满安东尼奥的残酷统治,数日前偷偷驾小艇投奔明军。
通过通译,汪鋐仔细询问了葡萄牙舰队的弱点、火炮装填时间、以及各船指挥官的特点。
“大人,佛郎机船虽炮利,但转向笨拙,尤其逆风时行动迟缓。”一个葡萄牙水手比划着说,“若能趁夜突袭,以火攻之,必可奏效。”
汪鋐眼中精光一闪,已有计较。
是夜,月黑风高。明军组织了一支敢死队,驾驶二十艘满载火药和易燃物的小船,悄悄驶向葡萄牙舰队停泊处。
安东尼奥以为日间已击退明军进攻,正与军官们在舱内饮酒庆祝。 “今日一战,中国人该知难而退了。”他举杯笑道,“待明日再战,必可全歼其水师,到时广州城门户洞开...”
话音未落,突然警钟大作。
“火船!大量火船来袭!”
安东尼奥冲上甲板,被眼前的景象惊呆——无数火船如流星般从黑暗中出现,已然逼近舰队!
“起锚!快起锚!”他声嘶力竭地大喊。
但为时已晚。尽管葡萄牙人击沉了部分火船,仍有不少撞上舰船。火借风势,迅速蔓延。“圣伊莎贝拉号”首先陷入火海,爆炸声接连不断。
混乱中,明军主力舰队悄然逼近,万箭齐发,压制葡萄牙甲板上的士兵。
“撤退!全体撤退!”安东尼奥无奈地下令。
残存的葡萄牙舰船勉强突围而出,狼狈地向外海逃去。屯门岛上的一百多名葡萄牙守军来不及撤退,被明军团团包围。
次日清晨,阳光照耀着硝烟散尽的战场。明军取得了胜利,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海面上漂浮着三十余艘明军战船的残骸,伤亡士兵超过两千人。
汪鋐登上了屯门岛,视察被占领的葡萄牙工事。当他看到那些被遗弃的重型火炮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如此利器,若能为我所用...”他**着冰冷的炮管,若有所思。
“大人,俘虏的佛郎机人如何处置?”副将请示。
汪鋐沉吟片刻:“将伤病者就地医治,其余押送广州。特别是那些炮手和工匠,好生看管,我另有用处。”
他走到岛屿高处,远眺外海。残存的葡萄牙舰船已经消失在海平面上,但汪鋐知道,他们不会就此罢休。
“加强海防,修缮战船。”他对副将说,“并将此战详情奏报朝廷,尤其要说明佛郎机火炮之利,请旨仿造。”
另一边,在外海,“圣卡塔琳娜号”上弥漫着失败的低气压。五艘舰船只剩三艘,士兵伤亡过半,囤积在屯门岛的物资全部丢失。
安东尼奥站在船尾,望着渐渐远去的中国海岸线,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且是败在他轻视的中国人手中。
“船长,我们现在去哪?”若昂小心翼翼地问。
安东尼奥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向北航行。既然广东戒备森严,我们就去福建、浙江。总会找到愿意与我们贸易的地方。”
他转身看向东方,眼中重新燃起火焰:“中国人今天赢了战斗,但他们犯了个错误——他们让我们见识到了这个帝国的富庶和强大。我们会回来的,带着更多的船,更猛的火炮。”
他不会知道,这场屯门之战只是中西方军事碰撞的开始;也不会知道,明朝已经开始仿制葡萄牙火炮,未来将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式回敬西方殖民者。
更不会知道,他寻找的贸易机会将很快出现——在浙江沿海的双屿港,一个由中日海盗和国际商人组成的走私天堂正在兴起。在那里,他将遇到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中国通事,和一个被称为“五峰船主”的海盗之王。
“全速前进!”安东尼奥下令,帆船乘风破浪,向着新的冒险驶去。
珠江口渐渐消失在身后,但硝烟的气息久久不散,预示着东西方之间更大规模的碰撞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