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第四十二章 私筑城墙的风波

小说:澳门风云--海上争霸300年 作者:九连真人 更新时间:2025-10-22 11:00:51 源网站:2k小说网
  ();

  澳门半岛的西北角,月光被新砌的石墙切割成锐利的几何形状。安东尼奥**着一块刚安置的花岗岩,满意于其冰冷的质感。这堵墙已经悄然延伸了三百步,将葡萄牙聚居区与半岛其他区域隔开。

  “照这个速度,雨季前就能完成西侧防御。”工程师若昂低声报告,“用的是中式砌法,外表看起来像挡土墙。”

  安东尼奥点头:“但要确保关键段落能承受炮击。荷兰人的消息令人不安。”

  突然,远处传来犬吠声。一队黑影正沿山坡快速接近——是明朝守澳官兵!

  “散开!伪装!”安东尼奥急令。

  工人们迅速用草席遮盖新砌的墙体,撒上尘土,伪装成堆放建材的场地。但来不及了,火把的光芒已经照亮了现场。带队的是把总陈达,他脸色铁青地踢开草席,露出底下半人高的石墙。

  “安东尼先生,这是何意?”陈达语气冰冷,“未经许可,私筑城垣,尔等欲反乎?”

  安东尼奥强作镇定:“陈把总误会了。近日风雨频繁,山坡水土流失,这些只是护坡墙...”

  “护坡墙?”陈达用刀鞘敲击墙体,“厚达六尺的护坡墙?还有炮位预留孔?”

  气氛顿时紧张。葡萄牙工匠手握工具,明朝官兵手按刀柄,双方在火把光中对峙,剑拔弩张。

  林弘仲及时赶到,气喘吁吁地打圆场:“陈大人息怒!此事确有误会。”他将陈达拉到一旁,悄声道,“实是因近来海盗猖獗,番商恐惧,故先做防护。本欲明日即报官备案...”

  陈达冷笑:“林先生巧舌如簧,然此事非比寻常。私筑城垣,形同谋逆!本官需立即上报香山县。”

  眼看事情要闹大,林弘仲使出了杀手锏:“陈大人明鉴。其实此墙另有隐情——乃为保护一批准备进贡的西洋奇珍。”他压低声音,“其中有一面‘照妖镜’,据说能照见百里外的倭船。若被海盗所夺,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虚构的“照妖镜”让陈达犹豫了。明朝水师确实苦于倭寇神出鬼没,若有此等神器...

  “即便如此,也需先报官!”陈达语气稍缓。

  “是是是,是我等考虑不周。”林弘仲顺势递上一张银票,“此乃番商一点心意,慰劳弟兄们夜巡辛苦。明日必当备齐文书,登门谢罪。”

  陈达瞥见银票面额,终于点头:“天明之前,全部停工。明日若无合理解释,休怪本官无情!”

  官兵退去后,安东尼奥愤然道:“我们在自己的地盘筑墙,何错之有?”

  “错在这是大明的土地!”林弘仲难得严厉,“你们永远记住:澳门是租借,不是割让。一砖一瓦,都需官府许可。”

  危机暂时化解,但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次日,香山县丞赵文华亲临勘察。这位以清廉著称的官员仔细测量了墙体,绘制了草图,甚至取样了灰浆。

  “灰浆配比与中式不同,更加坚固。”他冷冷道,“炮位设计亦非防御海盗所需,分明是针对陆上进攻。”

  安东尼奥辩解:“是为防范荷兰人...”

  “荷兰人?”赵文华打断,“尔等番夷之争,岂可祸及大明国土?”

  谈判陷入僵局。更糟的是,消息已经传到广州。海道副使汪鋐派来特使,态度强硬:“即刻拆除违建,否则断绝供水粮草!”

  葡萄牙人内部产生分歧。激进派主张强硬对抗,甚至秘密备战的提议;温和派建议全面妥协,避免冲突。

  安东尼奥进退两难。拆除城墙将暴露聚居区于威胁之下;不拆则可能引发军事冲突。

  转机来自一个意外。巡逻船抓获几名荷兰间谍,他们正在测绘澳门航道。审讯得知,荷兰东印度公司确实计划进攻澳门!

  林弘仲立即抓住这个机会:“大人明鉴!番商筑墙非为对抗天朝,实为抵御荷兰夷寇。若澳门有失,则南洋门户洞开!”

  他趁机提出折衷方案:城墙可以保留,但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高度不得超过一丈五尺;二、由中葡共同驻守;三、所有炮口必须朝向海域。

  汪鋐沉吟良久。他深知荷兰威胁属实,但**风险太大。最终想出一个妙计:将澳门城墙定性为“海防工事”,纳入明朝沿海防御体系。这样既实际允许城墙存在,又维护了朝廷体面。

  于是,一场戏剧性的“验收仪式”上演。明朝官员“正式视察”城墙,葡萄牙人“恳请”朝廷将城墙纳入海防,汪鋐“勉为其难”地同意。甚至举行了象征性的移交仪式——安东尼奥将一把巨大的钥匙献给汪鋐,代表城墙由明朝管辖。

  私下里,真正的协议才刚开始谈判。林弘仲与汪鋐的特使连续三天密谈,最终达成一系列默契:

  · 明朝默许城墙存在,但不予书面认可

  · 葡萄牙人增加年租银一千两,美其名曰“海防捐”

  · 双方共享荷兰人情报

  · 葡萄牙火炮手帮助训练明朝水师

  最后,还需一场“惩戒”以保全朝廷颜面。安东尼奥被迫当众认错,缴纳罚金,并“自愿”捐赠十门火炮给香山县。

  风波平息,但每个人都心知肚明:这堵墙已经成为澳门的象征——既是物理上的屏障,也是**上的界线;既保护葡萄牙人,也限制葡萄牙人。

  城墙完工那天,安东尼奥独自走在墙顶。一侧是葡萄牙风格的建筑和教堂,一侧是中国传统的渔村和庙宇。这道石墙仿佛切割了两个世界,却又奇异地连接着它们。

  林弘仲悄然出现:“感觉如何?这道价值万金的墙。”

  安东尼奥苦笑:“比我打过的任何海战都累。”

  “记住这道墙的教训。”林弘仲意味深长,“在中国,有些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说;有些东西可以拥有,但不能炫耀。”

  夜幕降临,城墙上的火炬依次点燃。从海上望去,这道光带仿佛给澳门半岛镶了一道金边,既美丽又警示。

  没有人知道,这堵墙将在未来抵挡多次进攻;不知道它将成为中西文化界线的象征;更不知道,城墙上的炮口某天会转向内陆。

  此刻的它,只是一道新建的石墙,静静地立在半岛上,见证着博弈的智慧与妥协的艺术。潮水拍打着墙基,仿佛在诉说:在大明王朝的屋檐下,生存需要的不只是勇气,更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