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骑砍无双 第107章 筑城

小说:我在红楼骑砍无双 作者:他人即地狱 更新时间:2025-10-21 13:26:30 源网站:2k小说网
  第一百零七章 筑城

  既然如此,那努尔哈赤就笑纳了,至于身后的林丹汗和贾景,就容忍他们再蹦跶几天。

  “好!好一个熊廷弼!好一个无胆鼠辈!”

  巡抚府内,努尔哈赤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乱响,“既然他如此客气,将辽西之地拱手相让,我若是不取,岂不是辜负了天意!”

  努尔哈赤霍然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声若洪钟:

  “传令!全军出击!”

  “沿途所有堡寨,降者免死,抗者屠城,所获人口、财物,尽数掠往广宁,抢光、搬空。”

  “嗻!!!”帐内吼声震天,所有将领如同嗅到血腥味的群狼,眼中闪烁着嗜血与兴奋的光芒。

  随着努尔哈赤一声令下,广宁城门洞开,后金八旗铁骑如同决堤的洪流,汹涌澎湃地冲向看似空虚的辽西大地,左翼扑向义州,右翼直插右屯,中军主力则沿着大道,浩浩荡荡杀向辽西方向。

  义州、右屯几近为空城,锦州、松山等城的少量的乾军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迅速溃散,努尔哈赤兵不血刃便占领了这些曾经坚固的堡垒。

  至于收获,光占领的地盘就不说了,仅右屯一地,即熊廷弼驻扎之处,便有还未焚烧的粮草五十万石,珍珠财宝劫掠的更是无计其数。

  ........

  山海关。

  在百万辽民入关后,广宁之战也正式结束。

  朝廷向来是将辽东比作京师左臂,广宁一失,左臂彻底被斩断,大乾在辽东的统治基本结束,大乾江山已不再是一个完整之躯。

  而此刻,熊廷弼才得知,努尔哈赤因为林丹汗和贾景的牵制,迟迟没有向辽西进军,熊廷弼悔恨不已,急忙上书请求戴罪立功。

  而王化贞则还在挣扎,回到山海关内,又马不停蹄的跑回京城,四处联系自己在朝中的靠山。

  不过淳化帝并没有让二人等太久,直接下旨熊廷弼、王化贞回籍听堪,算是彻底失去了信任,不日即将论罪。

  而原辽东经略、巡抚坏了边疆大事,那自然要有人来挑担子。

  首当其冲的,就是兵部巡边尚书张鹤鸣。

  这位当初在朝中力主撤换熊廷弼,专任王化贞的兵部尚书,立刻成为了言官们攻击的靶子,给事中惠世扬、周朝瑞等人上书,讽刺道:既然张大人当初认为经略、巡抚应该权力合一,并且如此看好王化贞,如今辽东又败了,那正好,就请张大人您自己去把经略、巡抚的担子一肩挑了吧。

  张鹤鸣吓得魂飞魄散,自请经略辽东,淳化帝顺势批准,张鹤鸣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故意拖延了十七天,等到朝中倒熊的风声压过了同情熊的舆论后,便立刻上疏,以年老体病为由,告老还乡了。

  接着,就轮到宣府巡抚解经邦倒霉了。

  淳化帝任命宣府巡抚解经邦为新的辽东经略,然而,解经邦对辽东这个烫手山芋畏之如虎,连续三次上疏,坚决推辞,结果喜提“革职为民,永不叙用”。

  就在边臣畏辽事如畏虎的时候,户兵工大臣王在晋临危受命,代熊廷弼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赐蟒玉、衣带和尚方宝剑。

  上任前,王在晋原本认为守关必守宁远、前屯一带,但上任后,在辽西巡视一番,王在晋认为辽西当前民心不聚、军心已散,眼下还是关好山海关门户,防止建奴入关才是最要紧的。

  随即,王在晋上书提出一个相当大胆的计划。

  全面弃守辽西,并且建议在八里铺修筑新城,与山海关旧城合并,将方圆近十里,百万辽民尽数囊括其中。

  如此雄城,城是关来关是城,固若金汤可保山海关一带万世安宁。

  主意一出,朝中各部、各道官吏纷纷叫好,都扬言要鼎立支持,私底下也纷纷松了口气,今年的帐,可以平了。

  而淳化帝也表示王在晋你真是个小机灵鬼,随后发了帑金二十万两,打发王在晋练十万新军去了。

  ........

  宽甸堡。

  此时,贾景正在与王一宁以及文官班底们规划如何从辽南各岛挤出些物资送来宽甸六堡,但却忽然得到王在晋上任辽东经略后,贾景就开始唏嘘大乾在辽东的方针。

  辽东一坏于清、抚,再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捐弃全辽,逐步退缩之于山海,此后真再无一步可退。

  随后,贾景又看到王在晋的计划,脸上表情极为精彩,先是凝重,继而错愕,最后忍不住拍案大笑,笑得前仰后合,几乎喘不上气。

  ‘好家伙!王在晋啊王在晋!你若生在我那时代,高低得是个顶级建筑承包商,专接国家级地标工程!’

  贾景**笑痛的肚子,指着情报上关于八里铺新城的描述,对着身旁的王一宁等人说道:“你们听听!城是关来关是城,还要把方圆近十里、百万辽民全塞进去?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如今京师才多大?他这个新城要是真成了,山海关一带将出现一座规模远超京师的超级巨城,这不仅是大乾第一城,放在整个全世界,都将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城。”

  帐内这些通晓实务的年轻官员们,此刻也完全懵了,他们刚才还在为如何从皮岛和辽南各岛那点可怜的产出中挤出物资支援宽甸而绞尽脑汁,每一石粮食、每一匹布都要精打细算,此刻听到王在晋这如同儿戏般的宏大规划,只觉得无比荒谬。

  韩垣忍不住失声道:“这……这如何可能?如此巨城,需征发多少民夫?耗费多少钱粮?工期需要多久?十年?二十年?如今国库空虚,辽饷尚且催征艰难,哪里来的银钱支撑如此工程?这……这简直是……”

  韩垣想说“痴人说梦”,但碍于身份,硬生生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