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啊?”】

  【朱高灿此话一出,杨士奇顿时懵了。】

  【就算朱瞻基亲自来,也要听吴王的?】

  【这已经不是说不说大话的问题了,这里面,最大的问题是朱高灿竟然直呼陛下的名讳!】

  【陛下之名,岂是臣子可以直呼的?】

  【哪怕朱高灿是朱瞻基的亲叔叔也不行!】

  【这甚至可以视为是朱高灿在亵渎皇权,已经违背了君为臣纲的基本伦理!】

  【当然,这些都还可以理解,最无法理解的是群臣在细细品味朱高灿的话之后竟然觉得很正常。】

  【好似,朱高灿就应该直呼朱瞻基的名字,只有这样才是对的。】

  【这就很不正常了。】

  【不过,朱瞻基的话语中也透露出了不容置疑的霸道,透露出了朱高灿对于国土不容分割的决心!】

  【不管群臣是怎么认为的,反正,此刻的朱高灿十分的认真。】

  【朱高灿从椅子上站起身,看向朝堂上的众臣。】

  【“你们口口声声说着放弃交趾是为了大明百姓,却不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难道交趾之民就不是我大明百姓了吗?”】

  【“况且——”】

  【说着,朱高灿的话语一顿,目光变得锐利。】

  【“今日放弃交趾,明日就有可能放弃奴儿干,最后,你们是不是要将整个大明朝都放弃了?”】

  【“孤是太祖之孙,是朱家人!谁都别想让孤放弃哪怕一寸的大明土地!”】

  【“莫说是朱瞻基来,就是先帝来了,孤也敢说同样的话!”】

  【“放弃交趾之事,莫要再提!”】

  【朱高灿的眸子凝了凝,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感受着扑面而来的硕大压力,群臣无不侧目,都不敢直视朱高灿的眼睛。】

  【这时。】

  【“说得好!”】

  【于谦被朱高灿的话激的热血沸腾,忍不住站出来声援朱高灿,“殿下说的对,交趾之民亦是我大明之民,凡是大明之民,我们都不能放弃。”】

  【不仅仅是于谦,英国公张辅对于交趾之事也与朱高灿站在同一战线。】

  【“放弃交趾实乃愚钝之举,殿下说的在理!”】

  【“那可是太宗打下的土地,岂有白白放弃的道理?!”】

  “等会儿?”

  “不对!”

  永乐位面,朱棣敏锐的察觉到了异常。

  “天幕说,交趾是“太宗”打下的土地!”

  朱棣的身体猛地一颤!

  因为,交趾正是在朱棣在任时纳入的大明版图!

  永乐四年,朱棣任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为副将,率军进攻安南。

  永乐五年,明军大破安南军队,平定安南,并将安南改名为交趾。

  这些都是他朱棣做的啊!

  可,天幕中的张辅为什么说是太宗做的?

  此时的朱高灿还没有当上皇帝,更不用谈庙号一说了。

  朱棣瞬间明白了!

  自己的庙号一开始就是太宗!

  不过,自己的庙号后来被有心之人改成了成祖!

  自己一开始,还真冤枉了朱高炽。

  究竟是谁!好歹毒的心思!

  想到这里,朱棣赶紧将朱高灿喊到身前,

  “朱老四,你过来,我问你点事。”

  “父皇请讲。”朱高灿不知道朱棣喊他所为何事。

  “我的庙号,是不是你给我改的!”

  朱棣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你想要太宗这个庙号,但是你自己也清楚,一个大明不可能出现两个太宗。”

  “而太宗的庙号已经被我给占了,同时你也清楚,当太宗往往为开创者的继任者,所以你才给我改的庙号,对不对!”

  “朱老四,你歹毒至极!”

  闻言,朱高灿一脸的莫名其妙。

  “父皇,在正统一朝,你的庙号就已经是成祖了,与我有什么关系?”

  朱棣也被朱高灿的回答说懵了。

  好像……好像还真是。

  先前天幕中讲述过,在朱高灿给朱祁镇的奏书里,称呼朱棣就已经是成祖了。

  “那……是我冤枉你了?”

  朱高灿摊了摊手,表示自己的无辜,

  “显然是这样的。”

  闻言,朱棣不知可否的微微点头。

  看来,给自己改庙号的家伙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要么是朱瞻基、要么是朱祁镇!

  如果最后天幕曝光出的人是朱瞻基,朱棣必须好好给自己的好圣孙松一松筋骨。

  若是朱祁镇……

  朱棣也要好好给朱瞻基松一松筋骨!

  朱祁镇是朱瞻基的儿子,朱瞻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

  另一边,洪武位面。

  朱元璋对于朱高灿的表现甚是满意。

  朱元璋抚着胡须,欣慰的笑了。

  在朱元璋身旁的地上,朱棣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只有眼珠子转悠,好像有一点死了。

  “大明的国土,就应该这样,一分一毫都不容许放弃。”

  “咱的乖孙儿,实在是太对咱的胃口了,太像咱了!”

  ……

  天幕之上。

  【看到有人站出来为自己说话,朱高灿还是很欣慰的。】

  【大明朝的朝堂内,还是有些明事理之人的。】

  【杨士奇依然站出来反驳,立场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不过,这一次,杨士奇的语气明显的缓和了不少。】

  【“殿下,微臣很明白殿下守护国土的决心,可是每年三百万两的白银支出太过于庞大,我们大明朝根本担负不了几年。”】

  【“甚至……”】

  【说到这里,杨士奇的语气顿了顿,没有将话说完。】

  【杨士奇的意思很明显,若是继续强行控制交趾,最后甚至有可能将整个大明朝给拖垮!】

  【“这个你们不必担心。”】

  【朱高灿很早就想好了说辞。】

  【“交趾一地对我大明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交趾稳定下来,大明西南边疆的安全就可以得到保障。”】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孤之所以必须要控制交趾,最重要的是看重交趾的地理位置!”】

  【“交趾濒临南海,那里常年风平浪静,我们大明可以借此为跳板,俯瞰整片海洋!”】

  【“届时、无论是出海贸易,亦或者是征伐海上的异族,我们大明都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完成!”】

  【“海外贫瘠,却有大量的黄金白银,我们单是通过贸易就可以获得远超三百万白银的收益。”】

  【“所以说,交趾必须是我们的!”】

  【朱高灿给在场的大臣们画了一张大饼,描绘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可这时,杨士奇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殿下,太祖皇帝当年明令禁海,沿海居民不得出海贸易,我们这样做算不算是违背了太祖定下的国策?”】

  【朱高灿挑眉;“太祖说过吗?”】

  【杨士奇道:“太祖将海禁这一基本国策写进了《明皇祖训》。”】

  【“哦,我明白了。”朱高灿顿悟。】

  【见朱高灿松口,杨士奇松了一口气,心中感慨。】

  【看来,还是太祖的《明皇祖训》管用,连不可一世的吴王朱高灿都松口了。】

  【可,事情的发展远远超过了杨士奇的预料。】

  【“刘勉,你去将《明皇祖训》取来。”】

  【朱高灿对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勉下令。】

  【“诺。”刘勉应了一声,很快便将《明皇祖训》取来放到了御案之上。】

  【朱高灿翻开《明皇祖训》,找到关于海禁的那一页,拿出笔在上面轻轻一划。】

  【“好了,太祖没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