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宋红英是为了躲家里安排的婚事,才远远跑到苍林县的。
就听到韩大娘劝说着:“不管你咋想的,还是得回去说清楚,人生大事肯定得自己做主,你是个有主见的,但礼数上可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宋红英就说道:“谢谢大娘,您这么一说俺就想清楚了,明天就回省城一趟,把这事跟婶子说清楚,以后该孝顺的一样孝顺,就是这婚姻大事,俺得自己做主。”
韩素娥也高兴起来:“那就好,明早上大娘给你烙几张饼,煮几个鸡蛋,不过你准备咋回去啊?”
宋红英就说坐汽车。
韩大娘不禁笑道:“做汽车可得转好几站,要我说啊,你不如跟志远同志一块儿,他带着介绍信,这次是去省城出差,立马就能买到火车票。”
宋红英有些扭捏:“那多不好,还得麻烦他。”
韩大娘就笑了:“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志远这孩子啊,我一看就是忠厚人。”
宋红英嗤的一声笑了。
随后察觉到了什么:“大娘,您不是想撮合我跟陈志远吧?”
韩大娘没说话,只是笑。
宋红英叹息:“这事啊,您想岔了,陈志远他在苍林县……”
话没说完就沉默了。
韩素娥似乎很吃惊:“难道志远这孩子已经成家了?”
“那倒不是。”
“那就是一个人呗,我看志远这孩子真不错,可惜大娘没闺女给他介绍,你可别错过了。”
宋红英愈发尴尬:“大娘您就别想这事了,陈志远在林场里,身边可十多号姑娘围着呢。”
韩大娘忍不住又笑了:“俺当是什么事呢,就这个?他一个男同志,长得俊,又有本事,身边有姑娘围着那有啥,红英你也不差啊,论模样,这十里八乡也挑不出来的。”
宋红英害臊了:“大娘您可别说了,陈志远那个林场里,都是长得俊的姑娘。”
于是娘俩又说了一阵子话,便熄灯睡觉了。
陈志远感慨万千,对宋红英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第二天起来,陈志远叠好被子,悄悄将两支上好的人参塞到了被子下面,然后出来洗脸刷牙。
那边宋红英也起来了,正帮着韩大娘熬玉米糊糊,煮地瓜,炒黄豆咸菜。
韩大娘起的更早,从外面拎着一小袋子借来的白面,忙活着烙饼,煮鸡蛋。
陈志远走过来,清了清嗓子:“红英同志,你是不是要回省城?”
宋红英身子一震,抬头吃惊的看着他:“你咋知道的?”
“俺猜的。”陈志远爽朗一笑:“要不你跟我一起坐火车吧,我带着介绍信,还能买到卧铺票呢。”
虽然介绍信只写着他一个人,但陈志远还有个侦查员的身份,用证件又能买张卧铺票,就是花点钱罢了。
这一趟也不算便宜,卧铺票得40元,顶得上林场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了。
宋红英听到这里显然动了心。
能坐卧铺回去,那可是大干部的待遇。
韩大娘走出来,笑眯眯的:“俺看行,你俩吃了饭,让村头老五开拖拉机送过去。”
吃完饭,韩大娘给包好了饼和鸡蛋,又整了一缸子咸菜,用做豆腐的布巾给包好了,便张罗着让人开拖拉机过来。
陈志远把自行车留在了大娘家里,坐上拖拉机,很快来到了北县火车站。
宋红英拎着包裹在外面等着,陈志远却还是第一次来这个年代的火车站,绕了一圈才在后面找到一排低矮的小屋。
这小屋就是办公室,保卫科,还有卖干部票的地方了。
陈志远带着介绍信,拿着侦查员证件,进了小屋,说明了情况。
火车站的同志很热情,就是有点为难。
“就剩一张卧铺票了,还是单车厢的单座,陈同志你要带个人一起的话,怕是得挤一挤了。”
陈志远无奈:“那能换成两个普通座么?”
对方更加为难:“站票都卖光了,陈同志您可能不知道,这北边七个县,四十多个自然村,还有林场矿场……全得从咱这儿坐车去省城……”
陈志远不等他说完,就干脆买了一张卧铺,一张站票。
火车站的同志专门写了个条子,亲自送陈志远他们上了车。
那卧铺票竟是最后一节车厢,宋红英上去后都惊呆了。
“这一车厢,就咱们俩人?”
陈志远看着满车的货物,笑道:“你说对了,因为这节车厢本来是拉货的。”
检票员在旁热情的递过来一壶凉开水,一小包白糖,两块压缩饼干。
“两位同志,路上没法过来照顾你们,这车厢前后门都被货堵住了,到了终点站你们才能下车。”
“那解手怎么办?”
解手就是上厕所的意思。
列车员急忙介绍:“往后走,有两块木板夹着的地方就能解决。”
两人就顺着满满的货物挤到了后面。
……
十七次列车是一条老铁路线。
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铁路线年久失修,其实这一路还挺不安稳的
而这辆绿皮火车也是改装的综合车组。
不拉货的时候,这节车厢里就全是临时搭建的卧铺。
一拉货的时候,这车厢就不能上人了。
陈志远是因为带着介绍信和侦查员证件,火车站没办法,临时给整出了个空位置。
此时陈志远和宋红英已经进了所谓的卧铺间。
就看到旁边狭窄的过道里,堆着一排布包,上面还贴着封条,一看就是给部队过元宵节送的补给品。
因为货物太多,这小车厢里面只有一个卧铺位,也不分上下层,纯粹是个宽木板条子搭起来的。
不但如此,这单独的卧铺对面,还堆着细长的木箱子。
陈志远看了一眼,闻了一下,不禁皱眉:“都是鸡蛋,搬都不好搬。”
宋红英用力推开了小窗户,坐在木板卧铺上,却觉得不错。
“虽然窄了点,不过就咱俩人,这地坐着也足够了。”
宋红英说着,看着窗外缓缓倒退的景物,小风吹进来,让人精神一振。
陈志远叹口气:“这车可慢了,沿途十七个站,到省城得十多个小时,咱们连出去走走的空都没有,比人家坐硬座的可累多了。”
宋红英只是嗯了一声,其实心里也是乱七八糟的。
要跟这个男人在一个近乎密封的空间里,待上十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不对劲……
原来宋红英是为了躲家里安排的婚事,才远远跑到苍林县的。
就听到韩大娘劝说着:“不管你咋想的,还是得回去说清楚,人生大事肯定得自己做主,你是个有主见的,但礼数上可不能让人挑出毛病……”
宋红英就说道:“谢谢大娘,您这么一说俺就想清楚了,明天就回省城一趟,把这事跟婶子说清楚,以后该孝顺的一样孝顺,就是这婚姻大事,俺得自己做主。”
韩素娥也高兴起来:“那就好,明早上大娘给你烙几张饼,煮几个鸡蛋,不过你准备咋回去啊?”
宋红英就说坐汽车。
韩大娘不禁笑道:“做汽车可得转好几站,要我说啊,你不如跟志远同志一块儿,他带着介绍信,这次是去省城出差,立马就能买到火车票。”
宋红英有些扭捏:“那多不好,还得麻烦他。”
韩大娘就笑了:“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志远这孩子啊,我一看就是忠厚人。”
宋红英嗤的一声笑了。
随后察觉到了什么:“大娘,您不是想撮合我跟陈志远吧?”
韩大娘没说话,只是笑。
宋红英叹息:“这事啊,您想岔了,陈志远他在苍林县……”
话没说完就沉默了。
韩素娥似乎很吃惊:“难道志远这孩子已经成家了?”
“那倒不是。”
“那就是一个人呗,我看志远这孩子真不错,可惜大娘没闺女给他介绍,你可别错过了。”
宋红英愈发尴尬:“大娘您就别想这事了,陈志远在林场里,身边可十多号姑娘围着呢。”
韩大娘忍不住又笑了:“俺当是什么事呢,就这个?他一个男同志,长得俊,又有本事,身边有姑娘围着那有啥,红英你也不差啊,论模样,这十里八乡也挑不出来的。”
宋红英害臊了:“大娘您可别说了,陈志远那个林场里,都是长得俊的姑娘。”
于是娘俩又说了一阵子话,便熄灯睡觉了。
陈志远感慨万千,对宋红英的了解又深了一层。
第二天起来,陈志远叠好被子,悄悄将两支上好的人参塞到了被子下面,然后出来洗脸刷牙。
那边宋红英也起来了,正帮着韩大娘熬玉米糊糊,煮地瓜,炒黄豆咸菜。
韩大娘起的更早,从外面拎着一小袋子借来的白面,忙活着烙饼,煮鸡蛋。
陈志远走过来,清了清嗓子:“红英同志,你是不是要回省城?”
宋红英身子一震,抬头吃惊的看着他:“你咋知道的?”
“俺猜的。”陈志远爽朗一笑:“要不你跟我一起坐火车吧,我带着介绍信,还能买到卧铺票呢。”
虽然介绍信只写着他一个人,但陈志远还有个侦查员的身份,用证件又能买张卧铺票,就是花点钱罢了。
这一趟也不算便宜,卧铺票得40元,顶得上林场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了。
宋红英听到这里显然动了心。
能坐卧铺回去,那可是大干部的待遇。
韩大娘走出来,笑眯眯的:“俺看行,你俩吃了饭,让村头老五开拖拉机送过去。”
吃完饭,韩大娘给包好了饼和鸡蛋,又整了一缸子咸菜,用做豆腐的布巾给包好了,便张罗着让人开拖拉机过来。
陈志远把自行车留在了大娘家里,坐上拖拉机,很快来到了北县火车站。
宋红英拎着包裹在外面等着,陈志远却还是第一次来这个年代的火车站,绕了一圈才在后面找到一排低矮的小屋。
这小屋就是办公室,保卫科,还有卖干部票的地方了。
陈志远带着介绍信,拿着侦查员证件,进了小屋,说明了情况。
火车站的同志很热情,就是有点为难。
“就剩一张卧铺票了,还是单车厢的单座,陈同志你要带个人一起的话,怕是得挤一挤了。”
陈志远无奈:“那能换成两个普通座么?”
对方更加为难:“站票都卖光了,陈同志您可能不知道,这北边七个县,四十多个自然村,还有林场矿场……全得从咱这儿坐车去省城……”
陈志远不等他说完,就干脆买了一张卧铺,一张站票。
火车站的同志专门写了个条子,亲自送陈志远他们上了车。
那卧铺票竟是最后一节车厢,宋红英上去后都惊呆了。
“这一车厢,就咱们俩人?”
陈志远看着满车的货物,笑道:“你说对了,因为这节车厢本来是拉货的。”
检票员在旁热情的递过来一壶凉开水,一小包白糖,两块压缩饼干。
“两位同志,路上没法过来照顾你们,这车厢前后门都被货堵住了,到了终点站你们才能下车。”
“那解手怎么办?”
解手就是上厕所的意思。
列车员急忙介绍:“往后走,有两块木板夹着的地方就能解决。”
两人就顺着满满的货物挤到了后面。
……
十七次列车是一条老铁路线。
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铁路线年久失修,其实这一路还挺不安稳的
而这辆绿皮火车也是改装的综合车组。
不拉货的时候,这节车厢里就全是临时搭建的卧铺。
一拉货的时候,这车厢就不能上人了。
陈志远是因为带着介绍信和侦查员证件,火车站没办法,临时给整出了个空位置。
此时陈志远和宋红英已经进了所谓的卧铺间。
就看到旁边狭窄的过道里,堆着一排布包,上面还贴着封条,一看就是给部队过元宵节送的补给品。
因为货物太多,这小车厢里面只有一个卧铺位,也不分上下层,纯粹是个宽木板条子搭起来的。
不但如此,这单独的卧铺对面,还堆着细长的木箱子。
陈志远看了一眼,闻了一下,不禁皱眉:“都是鸡蛋,搬都不好搬。”
宋红英用力推开了小窗户,坐在木板卧铺上,却觉得不错。
“虽然窄了点,不过就咱俩人,这地坐着也足够了。”
宋红英说着,看着窗外缓缓倒退的景物,小风吹进来,让人精神一振。
陈志远叹口气:“这车可慢了,沿途十七个站,到省城得十多个小时,咱们连出去走走的空都没有,比人家坐硬座的可累多了。”
宋红英只是嗯了一声,其实心里也是乱七八糟的。
要跟这个男人在一个近乎密封的空间里,待上十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