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便如此,他醒来之后,功力仍在不断精进,甫一苏醒便已逼近地仙境第九重!”
“综上所述,暂将其列为武道通神榜第十三位。”
话音方落,满厅哗然。
不少人恍然大悟。
回望当年北离局势,皇帝确然不容有失。
若因私怨致国破家亡,遭殃的是千千万万无辜百姓。
叶鼎之与洛青阳或可不顾,但百里东君不能不顾。
于是,在兄弟情义与天下苍生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侠之小者,为友赴难;
侠之大者,护国安民!
百里东君并非薄情寡义,而是胸怀苍生,心系万里江山。
从百里东君将北离皇帝狠狠压制,一掌将其从武皇境轰至宗师境便能看出,他压根就没把那所谓的帝王之位放在眼里。
说到底,叶鼎之走错了路。
天下大势所迫,百里东君只能与他对立,最终酿成这场无可挽回的结局。
然而真正令全场震动的,却是苏尘最后那句话。
百里东君即将重逢鬼仙莫衣,饮下孟婆汤后醒来,便是地仙境第九重天的绝世高手!
可如今他在武道通神榜上仅列第十三。
那排在他前面、位列第十二的强者,又该是何等境界?
江湖中人纷纷议论,心潮难平。
更多的人则是心头激荡,不由自主地望向白玉台。
白玉台上,苏尘意兴正浓,在无数灼热目光的注视下,朗声开口:
“接下来,揭晓下一位上榜的武道巨擘。”
“武神榜第十二位——燕狂徒。”
“这位人物,想必大宋武林中的诸位同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三十年前,他横扫大宋江湖,纵横无敌,无人能挡。”
“有人叫他‘大宋第一疯子’,有人称他‘大宋第一奇人’,也有人尊他为‘大宋第一高手’。”
“无论名号如何,他始终稳坐头把交椅,而第二名,连他的影子都追不上。”
“他行走江湖之时,各大门派噤若寒蝉,成名侠客无人敢称雄,无人敢挑战。”
“当年他重伤坠崖,江湖群雄奔走相告,举杯庆贺,甚至喜极落泪。”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令整个武林胆寒的大魔头终于死了。”
“却没人想到,燕狂徒还活着。”
紫金楼内,刹那间如雷炸裂!
四下豪杰目瞪口呆,脑中嗡嗡作响。
尤以大宋出身的武林人士最为震撼,一个个僵立原地,宛如泥塑木雕,连呼吸都忘了。
燕狂徒!
若要为大宋江湖立传,这三个字必当浓墨重彩。
三十年前的大宋武林,几乎就是他一人主宰的天下!
那时正邪两道前所未有地团结,只因有燕狂徒存在。
五十年前的血手厉工,虽被称作百年第一魔头,但论搅动江湖之烈,远不及燕狂徒。
毕竟厉工发狂时也只杀正道中人,而燕狂徒不同——正道他杀,魔道他也杀,凡不顺其意者,皆为仇敌,独身一人对抗整个武林。
更可怕的是,他实力通天,凭一己之力镇压了整个大宋江湖。
正道侠士不敢行义,邪道枭雄不敢造次,各大门派夜不能寐,草木皆兵。
可想而知,他是多么令人痛恨,又是多么令人畏惧。
所以当他坠崖重伤、生死不明时,整个江湖为之沸腾,各派掌门焚香祭天,含泪欢庆。
而如今,苏尘竟说他还活着?
那个曾让大宋武林闻风丧胆的第一狂人,竟然从未死去?
这消息如同惊雷劈下,瞬间浇灭了所有人的热血。
刹那之间,那段被深埋的恐惧再度浮现心头。
白玉台上,苏尘并未理会众人震骇的神情,只是轻轻摇动手中折扇,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
“燕狂徒作为昔日大宋武林的巅峰霸主,天赋之高,堪称百年罕见。”
“四岁习武,八岁踏入宗师,十二岁已入天人之境,并将所见武功尽数融会贯通。”
“十五岁那年,便已登临武皇之位,随手便可创出天阶武学,根基之深厚,无人能及。”
“他是天生的战魂,胆魄超凡,越是危局越能突破,越级而战对他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
“十八岁那年,他踏破极限,成就陆地神仙之境,击败天下群雄,自此名震四海,所向披靡。”
“他并非专职剑修,却拥有堪比顶尖剑仙的剑道修为,自创无上杀招《玉石俱焚》。”
“此剑一出,似苍龙破空,锁定敌魂,任你如何腾挪闪避,终难逃一击毙命,精妙至极。”
“而最令人难以捉摸的,是他那无法归类的性情——不属正,不属邪,唯以本心行事,视门规戒律如无物。”
“他曾好奇各派绝学究竟有何玄机,竟接连闯入各大门派藏经重地,将秘典尽数取走……”
“这也是为何大宋武林各大门派对他恨之入骨的缘故。”
“可燕狂徒从不将这些放在心上,只专注于自身武学的突破,因而修为突飞猛进,很快踏入地仙境后期。”
“后来无极仙丹现世,震动整个大宋武林,各路强者纷纷出山争夺。”
“燕狂徒自然不会错过,凭借惊人实力硬是抢得四枚仙丹,炼化之后内力暴涨一百二十年,一举冲破至地仙境第九重巅峰!”
“再往后,便是震惊天下的武夷山一战。
各大门派对燕狂徒早已忍无可忍,齐聚武夷山,誓要将其铲除。”
“那一战天地变色,日月无光,杀得山河破碎、鬼神哀嚎,血染山林,惨烈至极。”
“此战足以铭刻于大宋武林史册,正邪两道但凡有些名头的高手,几乎尽数到场。”
“而燕狂徒傲然迎敌,尽显绝代风华,纵横无敌,斩杀无数,整座武夷山都被鲜血浸透。”
“彼时他已臻至地仙境极致,虽有数位陆地神仙联手围攻,仍无法将他压制。”
“然而再强之人,也有心头软处,燕狂徒也不例外。”
“当他在人群中看见李沉舟的身影时,那颗坚不可摧的武道之心,瞬间崩塌。”
“江湖皆知,李沉舟是燕狂徒最得意的弟子,更是他一手创立权力帮的核心支柱。”
“可在武夷山上,李沉舟却与帮中四大护法一同倒戈,誓要取其性命。”
“以燕狂徒的心性,弟子反目、属下叛离,原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别人能背叛他,唯独李沉舟不行。”
“因为李沉舟不只是他的徒儿,更是他唯一的亲生骨肉。”
“望着李沉舟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杀意,燕狂徒终于明白,自己这个父亲,彻底失败了。”
“心志一溃,武道随之倾颓,战力骤降,这才被群雄抓住破绽,击落悬崖。”
“那时的他伤势极重,全身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连心脏都被利剑贯穿。”
“但他生命力太过顽强,功力深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竟硬生生压住致命伤,悄然隐遁。”
“三十年光阴流转,燕狂徒的旧伤已近痊愈,随时可能重返巅峰,再踏江湖。”
“因此综合评定,暂列其为武道通神榜第十二位。”
苏尘话音刚落,厅内顿时哗然四起。
许多老一辈的武林人物听着这番讲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燕狂徒横行天下的景象。
那时的大宋江湖,不论大小门派,几乎都曾遭其压制。
就连少林寺也未能幸免,被他强行闯入,逼得方丈不得不让他翻阅七十二绝技。
更甚者,他一时兴起创建权力帮,却不懂经营统御,只靠霸道手段震慑四方。
若非他行事太过猖狂,各大门派也不会被逼到绝境,联合起来在武夷山与他决一生死。
那一战过后,各大门派元气大伤,江湖一度萧条冷清。
可所有人都以为,付出如此代价换来的是永久安宁。
谁曾想,这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
那个燕狂徒根本就是个不死的怪物,胸口被洞穿都能活下来,如今竟快要恢复如初,即将重现江湖。
这意味着,三十年前的噩梦,或将再度降临?
而真正令众人震撼不已的,是苏尘提及李沉舟时的那一番话。
君临天下——李沉舟!
此人无疑是当今武林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亲身参与武夷山大战,且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而后执掌权力帮,励精图治,将原本松散的组织发展成规模数十倍于昔的强大势力,甚至能与丐帮并驾齐驱。
可谁能想到,这位权势滔天的帮主,竟是燕狂徒的亲生儿子?
正是因为他的背叛,才让那位无敌于世的父亲露出致命破绽。
这让不少江湖豪杰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倘若当年燕狂徒肯坦诚相待,父子联手,共掌权柄,那武夷山上倒下的,恐怕就是整个武林了。
而如今,那个本该死去的男人,即将归来……
想到这里,无数大宋江湖儿女,心头不禁泛起一阵寒意。
尤其是那些在大宋江湖中辈分极高的老一辈人物,此刻额角早已渗出冷汗。
他们比谁都清楚,燕狂徒究竟是个多么可怕的魔头。
他们也最明白,一个尚在人世的燕狂徒,对整个大宋武林意味着何等灾难。
“即便如此,他醒来之后,功力仍在不断精进,甫一苏醒便已逼近地仙境第九重!”
“综上所述,暂将其列为武道通神榜第十三位。”
话音方落,满厅哗然。
不少人恍然大悟。
回望当年北离局势,皇帝确然不容有失。
若因私怨致国破家亡,遭殃的是千千万万无辜百姓。
叶鼎之与洛青阳或可不顾,但百里东君不能不顾。
于是,在兄弟情义与天下苍生之间,他选择了后者。
侠之小者,为友赴难;
侠之大者,护国安民!
百里东君并非薄情寡义,而是胸怀苍生,心系万里江山。
从百里东君将北离皇帝狠狠压制,一掌将其从武皇境轰至宗师境便能看出,他压根就没把那所谓的帝王之位放在眼里。
说到底,叶鼎之走错了路。
天下大势所迫,百里东君只能与他对立,最终酿成这场无可挽回的结局。
然而真正令全场震动的,却是苏尘最后那句话。
百里东君即将重逢鬼仙莫衣,饮下孟婆汤后醒来,便是地仙境第九重天的绝世高手!
可如今他在武道通神榜上仅列第十三。
那排在他前面、位列第十二的强者,又该是何等境界?
江湖中人纷纷议论,心潮难平。
更多的人则是心头激荡,不由自主地望向白玉台。
白玉台上,苏尘意兴正浓,在无数灼热目光的注视下,朗声开口:
“接下来,揭晓下一位上榜的武道巨擘。”
“武神榜第十二位——燕狂徒。”
“这位人物,想必大宋武林中的诸位同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三十年前,他横扫大宋江湖,纵横无敌,无人能挡。”
“有人叫他‘大宋第一疯子’,有人称他‘大宋第一奇人’,也有人尊他为‘大宋第一高手’。”
“无论名号如何,他始终稳坐头把交椅,而第二名,连他的影子都追不上。”
“他行走江湖之时,各大门派噤若寒蝉,成名侠客无人敢称雄,无人敢挑战。”
“当年他重伤坠崖,江湖群雄奔走相告,举杯庆贺,甚至喜极落泪。”
“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令整个武林胆寒的大魔头终于死了。”
“却没人想到,燕狂徒还活着。”
紫金楼内,刹那间如雷炸裂!
四下豪杰目瞪口呆,脑中嗡嗡作响。
尤以大宋出身的武林人士最为震撼,一个个僵立原地,宛如泥塑木雕,连呼吸都忘了。
燕狂徒!
若要为大宋江湖立传,这三个字必当浓墨重彩。
三十年前的大宋武林,几乎就是他一人主宰的天下!
那时正邪两道前所未有地团结,只因有燕狂徒存在。
五十年前的血手厉工,虽被称作百年第一魔头,但论搅动江湖之烈,远不及燕狂徒。
毕竟厉工发狂时也只杀正道中人,而燕狂徒不同——正道他杀,魔道他也杀,凡不顺其意者,皆为仇敌,独身一人对抗整个武林。
更可怕的是,他实力通天,凭一己之力镇压了整个大宋江湖。
正道侠士不敢行义,邪道枭雄不敢造次,各大门派夜不能寐,草木皆兵。
可想而知,他是多么令人痛恨,又是多么令人畏惧。
所以当他坠崖重伤、生死不明时,整个江湖为之沸腾,各派掌门焚香祭天,含泪欢庆。
而如今,苏尘竟说他还活着?
那个曾让大宋武林闻风丧胆的第一狂人,竟然从未死去?
这消息如同惊雷劈下,瞬间浇灭了所有人的热血。
刹那之间,那段被深埋的恐惧再度浮现心头。
白玉台上,苏尘并未理会众人震骇的神情,只是轻轻摇动手中折扇,语气平静地继续说道:
“燕狂徒作为昔日大宋武林的巅峰霸主,天赋之高,堪称百年罕见。”
“四岁习武,八岁踏入宗师,十二岁已入天人之境,并将所见武功尽数融会贯通。”
“十五岁那年,便已登临武皇之位,随手便可创出天阶武学,根基之深厚,无人能及。”
“他是天生的战魂,胆魄超凡,越是危局越能突破,越级而战对他而言不过是家常便饭。”
“十八岁那年,他踏破极限,成就陆地神仙之境,击败天下群雄,自此名震四海,所向披靡。”
“他并非专职剑修,却拥有堪比顶尖剑仙的剑道修为,自创无上杀招《玉石俱焚》。”
“此剑一出,似苍龙破空,锁定敌魂,任你如何腾挪闪避,终难逃一击毙命,精妙至极。”
“而最令人难以捉摸的,是他那无法归类的性情——不属正,不属邪,唯以本心行事,视门规戒律如无物。”
“他曾好奇各派绝学究竟有何玄机,竟接连闯入各大门派藏经重地,将秘典尽数取走……”
“这也是为何大宋武林各大门派对他恨之入骨的缘故。”
“可燕狂徒从不将这些放在心上,只专注于自身武学的突破,因而修为突飞猛进,很快踏入地仙境后期。”
“后来无极仙丹现世,震动整个大宋武林,各路强者纷纷出山争夺。”
“燕狂徒自然不会错过,凭借惊人实力硬是抢得四枚仙丹,炼化之后内力暴涨一百二十年,一举冲破至地仙境第九重巅峰!”
“再往后,便是震惊天下的武夷山一战。
各大门派对燕狂徒早已忍无可忍,齐聚武夷山,誓要将其铲除。”
“那一战天地变色,日月无光,杀得山河破碎、鬼神哀嚎,血染山林,惨烈至极。”
“此战足以铭刻于大宋武林史册,正邪两道但凡有些名头的高手,几乎尽数到场。”
“而燕狂徒傲然迎敌,尽显绝代风华,纵横无敌,斩杀无数,整座武夷山都被鲜血浸透。”
“彼时他已臻至地仙境极致,虽有数位陆地神仙联手围攻,仍无法将他压制。”
“然而再强之人,也有心头软处,燕狂徒也不例外。”
“当他在人群中看见李沉舟的身影时,那颗坚不可摧的武道之心,瞬间崩塌。”
“江湖皆知,李沉舟是燕狂徒最得意的弟子,更是他一手创立权力帮的核心支柱。”
“可在武夷山上,李沉舟却与帮中四大护法一同倒戈,誓要取其性命。”
“以燕狂徒的心性,弟子反目、属下叛离,原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但别人能背叛他,唯独李沉舟不行。”
“因为李沉舟不只是他的徒儿,更是他唯一的亲生骨肉。”
“望着李沉舟眼中那毫不掩饰的杀意,燕狂徒终于明白,自己这个父亲,彻底失败了。”
“心志一溃,武道随之倾颓,战力骤降,这才被群雄抓住破绽,击落悬崖。”
“那时的他伤势极重,全身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地方,连心脏都被利剑贯穿。”
“但他生命力太过顽强,功力深厚到不可思议的地步,竟硬生生压住致命伤,悄然隐遁。”
“三十年光阴流转,燕狂徒的旧伤已近痊愈,随时可能重返巅峰,再踏江湖。”
“因此综合评定,暂列其为武道通神榜第十二位。”
苏尘话音刚落,厅内顿时哗然四起。
许多老一辈的武林人物听着这番讲述,眼前仿佛又浮现出当年燕狂徒横行天下的景象。
那时的大宋江湖,不论大小门派,几乎都曾遭其压制。
就连少林寺也未能幸免,被他强行闯入,逼得方丈不得不让他翻阅七十二绝技。
更甚者,他一时兴起创建权力帮,却不懂经营统御,只靠霸道手段震慑四方。
若非他行事太过猖狂,各大门派也不会被逼到绝境,联合起来在武夷山与他决一生死。
那一战过后,各大门派元气大伤,江湖一度萧条冷清。
可所有人都以为,付出如此代价换来的是永久安宁。
谁曾想,这一切不过是幻梦一场。
那个燕狂徒根本就是个不死的怪物,胸口被洞穿都能活下来,如今竟快要恢复如初,即将重现江湖。
这意味着,三十年前的噩梦,或将再度降临?
而真正令众人震撼不已的,是苏尘提及李沉舟时的那一番话。
君临天下——李沉舟!
此人无疑是当今武林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不仅亲身参与武夷山大战,且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
而后执掌权力帮,励精图治,将原本松散的组织发展成规模数十倍于昔的强大势力,甚至能与丐帮并驾齐驱。
可谁能想到,这位权势滔天的帮主,竟是燕狂徒的亲生儿子?
正是因为他的背叛,才让那位无敌于世的父亲露出致命破绽。
这让不少江湖豪杰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
倘若当年燕狂徒肯坦诚相待,父子联手,共掌权柄,那武夷山上倒下的,恐怕就是整个武林了。
而如今,那个本该死去的男人,即将归来……
想到这里,无数大宋江湖儿女,心头不禁泛起一阵寒意。
尤其是那些在大宋江湖中辈分极高的老一辈人物,此刻额角早已渗出冷汗。
他们比谁都清楚,燕狂徒究竟是个多么可怕的魔头。
他们也最明白,一个尚在人世的燕狂徒,对整个大宋武林意味着何等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