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综仁和白崇喜要回来了的消息就像野火一般烧遍了整个八桂大地。

  “德公和健公他们回来了。我们的广茜有救了。”

  “快去报名当兵。跟着他们打小日子。光宗耀祖就在今天,以后我要单开一页族谱。”

  “哈哈哈,老子等了这么多年了,终于等到今天了。”

  贵林的街头人山人海,老百姓们都挤在路旁,伸长脖子等着。

  当李综仁和白崇喜的车出现在路口时,瞬间全场沸腾。

  “德公,健公!”

  “欢迎你们回家。”

  李综仁看着眼前那一张张激动的面孔,顿时眼眶有些发酸。

  他站起身,对着人群用力挥手。

  白崇喜在他耳边低语:“德公啊,现在我们广茜的民心可用啊。”

  “是啊,”李宗仁感慨,“但是这几年,乡亲们也受苦了。”

  回来的第一件事,不是庆功也不是阅兵。

  两人直接回了林桂老家,在祖宗牌位前恭恭敬敬地上香。

  “列祖列宗在上,”李综仁的声音哽咽,“不肖子孙综仁,今日回来了。”

  “请列祖列宗保佑,让我等能驱逐倭寇,光复广茜。”

  白崇喜则在一旁肃立,眼神坚定。

  祭拜完毕后两人立即投入了工作中。

  指挥部里面的地图铺满整张桌子。

  “健生,你看,”李综仁指着地图,“现在广茜境内的小日子主要就占据这几个县城。”

  “我们得先把这些钉子给拔了。”

  白崇喜微微一笑:“德公莫急。我有一个不错的想法。”

  他拿起指挥棒,在地图上画了几个圈。

  “现在的小日子装备好,火力强,我们不跟他们硬拼。”

  “我们跟他玩点别的。”

  “这几年我都有在研究八路的战术,特别是在我们广茜地区,他们那套游击的方略非常适合我们。”

  两人相对一笑,但小日子就遭殃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广茜的全境都动起来了。

  招兵处前排起长龙。

  “我叫韦大宝,今年十八岁,我要去当兵,打小日子。”

  “我爹就是被小日子害死的,我要为他报仇。”

  “算我一个,我从小就跑得快,在山里面比猴子都要灵活。”

  而且各地的游击队也纷纷来投。

  “报告长官。我们是瑶山游击队的。”

  “我们是红水河游击大队。”

  “我们跟小日子在山里周旋三年了,为的就是等着今天。”

  李综仁亲自整编部队。

  “你们都是好样的。”他拍着一个游击队员的肩膀,“以后你们就是桂系正规军了。”

  白崇喜更是忙得连脚都不沾地。

  他亲自训练新收部队,传授自己这几年学八路军的游击战术。

  “记住了。我们是地头蛇,就要用地头蛇的打法。”

  很快捷报就一个接一个的传来。

  先是荔普县光复。

  游击大队在公路上埋地雷,炸翻小日子三辆卡车。

  先不打,等小日子放松警惕下来查看时,两侧山头枪声大作。

  “打,给老子往死里打。”

  紧接着就是咏福县收复。

  当地的百姓主动来报信:“小日子明天要在那边运粮。”

  白崇喜亲自带人埋伏在山路两侧。

  等小日子运输队进入了伏击圈后,一声令下。

  “打!”

  这一仗,不仅仅歼了小日子一个中队,还缴获大批粮食弹药。

  然而最漂亮的一仗是在珑胜。

  白崇喜得到情报:小日子的一个大队要经过鬼嚎崖。

  他亲自勘察地形,布下天罗地网。

  “德公,这仗我来亲自指挥。”

  “好让小日子他们看看我“小诸葛”的厉害。”

  战斗打响那天,大雾弥漫。

  小日子的大队长还在那得意:“就这样的鬼天气,**军他们都不敢出来。”

  话音刚落,瞬间就四面枪声大作。

  “八嘎,中埋伏了。”

  “撤退!快撤退!”

  可惜的是退路早就被截断了。

  白崇喜站在高处,冷静下达命令:

  “命令一团封住山口,二团侧面突击,三团断后。”

  这一仗整整全歼小日子一个整编大队。

  缴获山炮两门,重机枪八挺。

  消息传出,广茜震动。

  “我的天啊,全歼一个小日子一个大队。”

  “小诸葛名不虚传啊。”

  “这回轮到我们广西佬抛头露面。”

  山城的报纸用头版报道:“桂系发力,连战连捷。”

  然而在发给山城的捷报里面,李综仁和白崇喜却玩起了花样。

  “委座钧鉴:

  我军虽光复荔普县城,但是我军伤亡惨重,牺牲官兵两千八百余人,弹药消耗殆尽.......”

  白崇喜写到这里,自己都笑了。

  “德公啊,你说我们这伤亡数字,是不是写得太夸张了?”

  李综仁接过电文看了看:“不夸张,那怎么要补给啊?”

  “再说了,校长他精着呢,我们不哭穷,他怎么会给咱们发装备?”

  另一封捷报更是写得声情并茂:

  “咏福一役,虽歼敌数百,然我部团长殉国,营长伤亡三人,士兵减员三成......”

  实际上,那个“殉国”的团长校长正好好的在指挥部里面喝茶呢。

  最绝的是龙胜大捷的战报。

  白崇喜亲自执笔:

  “此役虽全歼敌大队,然我部伤亡逾千,弹药损耗极大,亟需补充.......”

  写完,他得意地笑了:“德公,这下够校长头疼的了。”

  李综仁看着战报,忽然叹了口气:

  “健生啊,你说我们这么干,是不是有点不厚道?”

  白崇喜收起笑容:“德公,别忘了校长当年是怎么对我们的。”

  “要不是他当年在背后捅刀子,我们现在桂系也不会......”

  “好了,”李宗仁摆摆手,“过去的事就不要不提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打跑小日子。”

  “对,”白崇喜点头,“先打小日子,其他的等以后再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面,桂系的兵力暴涨到十万人。

  光复三座县城,歼灭日伪军八千多人。

  全国上下都在传颂桂系的战绩。

  “李白组合,果然厉害。”

  “照这个速度下去,光复广茜指日可待。”

  然而在每一次捷报的后面,都伴随着长长的补充清单:

  “需要**五千支,子弹一百万发,火炮三十门......”

  “需要医药、粮食、被服.......”

  “需要军饷........”

  山城的何应钦看着这些战报后,眉头紧锁:

  “委座,你看李白二人的要价,是不是有点太高了?”

  校长冷笑一声:“给他们。”

  “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只要他们肯打小日子,还能打赢。那就要什么给什么。”

  但是他在心里却盘算着:

  等打完小日子,再慢慢收拾这些地方军阀。

  在广茜前指里面,李综仁和白崇喜也在密谈。

  “德公,你看校长现在这么痛快就给补给了,看来他的压力不小啊。”

  “他现在是被在北边的**压得喘不过气来,全靠我们给他撑场面呢。”

  白崇喜眼神闪烁:“那我们更要好好的休整一下了。”

  两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捷报还在不断传回山城。

  但细心的人就会发现,战报里的“伤亡数字”越来越夸张。

  “什么伤亡过半”、“弹药告罄”、“亟需休整”......

  这些字眼,都是为接下来的“三个月的休整”,埋下了完美的伏笔。

  而在广茜的群山之间,桂系的旗帜正在每一个光复的县城上空飘扬。

  士兵们士气高涨,百姓欢欣鼓舞。

  只有李综仁和白崇喜知道——好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