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第166章 掰玉米!

小说:自驾游到大唐,物资每日刷新! 作者:雅灵轩plus 更新时间:2025-10-19 20:29:43 源网站:2k小说网
  ();

  立政殿的烛火已燃得半短,帐外的夜色浓得化不开。

  只有巡夜内侍的脚步声偶尔从殿外掠过。

  李世民翻了个身,锦被在身下揉出褶皱,他望着帐顶绣的流云纹,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枕角。

  白天李五送来的那封短笺还压在案头,上面只有丽质的几行字。

  让李世民带人携众往栲栳村一观,需带测量之具。

  就这短短一句,却让他心里像揣了团暖火,怎么也睡不着。

  身侧的长孙皇后被他的动静扰醒,声音带着刚醒的柔缓,像浸了温水:

  “陛下还没睡?是在想栲栳村的‘惊喜’?”

  李世民侧过头,借着烛火的微光看向她,眼底还亮着未褪的兴味:

  “皇后,你说萧然这小子,又能弄出什么新鲜事?”

  “上次他说‘有好玩的’,是带咱们看硝石制冰。”

  “这次说‘有惊喜’,还特意让带测量的工具,倒让朕猜不透了。”

  他伸手握住她的手,指尖带着几分凉意,却握得紧:“这孩子夙来不弄虚的,之前西红柿,看着不起眼,尝着倒酸甜,这次要带测量的,莫不是和产量有关系?”

  长孙皇后反手回握他的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温声道:

  “陛下也别猜了,明日去了便知。”

  “不过萧然做事素来妥帖,他既敢说‘惊喜’,定是真值得一看的。”

  “玉米这些事情,萧然一直很上心。”

  “是啊!”

  李世民想起之前去栲栳村,见萧然蹲在田埂上,盯着地里发呆,连程咬金喊他钓鱼都不应,忍不住笑了。

  “他看着随性,骨子里比谁都较真。上次给药师的那本兵书,后来朕细想,怕也是他‘藏着的好东西’,只是他自己不说罢了。”

  李世民坐起身,披了件素色外袍,走到案边拿起那封短笺,就着烛火又看了一遍。

  李丽质的字迹娟秀,末尾还加了句“小郎君说‘人多见证才好’”。

  他指尖在“人多见证”四个字上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郑重:“能让他说‘人多见证’,想来不是小事。若真是跟百姓生计有关的事,那便是天大的好事。”

  长孙皇后也起身,走到他身边,为他拢了拢外袍的领口,轻声道:

  “陛下心系百姓,才会这般在意。不过夜已深了,明日还要早起,带文武百官他们过去,若此刻不睡,明日怕是要精神不济。”

  李世民被她劝得笑了,转身握住她的肩:“有你在,朕才敢这般‘任性’。”

  “之前你不在宫里,朕连个说这些话的人都没有。”

  “上次看那兵书,看到精彩处,想转身跟你说‘这法子能补军短’,才想起你在栲栳村,心里倒空落落的。”

  “往后妾不离开陛下便是。”长孙皇后柔声道,“明日见了萧然,自然就知晓了,陛下早些休息,不早了。”

  李世民点点头,把短笺放回案头,拉着她往床边走:

  “朕省得。只是这‘惊喜’太勾人,倒让朕想起当年带兵打天下时,盼着胜仗的心情了。”

  烛火被风吹得晃了晃,殿内又恢复了安静。

  李世民靠在枕上,想着明日的栲栳村、萧然的“惊喜”,还有身边人的温软,心里的兴味渐渐化作了踏实。

  他轻轻拍了拍长孙皇后的手背,声音渐轻:“明日.定要早些起。”

  长孙皇后“嗯”了一声,往他身边凑了凑,渐渐也没了声响。

  窗外的夜色更浓,只有烛火还在静静燃着,映着帐内两人相握的手,暖得像要融进这秋宵里。

  立政殿的晨光比夜色软,透过窗纱洒进来时,还裹着入秋的清劲风。

  风卷着殿外老槐的落叶,轻轻碰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李世民已起身,内侍捧着的不是明黄朝服,而是件石青色粗布襕衫。

  领口绣着简单的暗纹,下摆裁得略宽,方便走路。

  他抬手拢了拢衣襟,指尖触到布面的糙感,倒比丝绸更自在:“就穿这个,轻便。”

  内侍刚收拾妥帖,殿外就传来脚步声。

  长孙皇后端着杯温茶进来,杯沿飘着两片薄荷叶:“陛下今日去栲栳村,入秋早上风凉,喝杯茶暖暖身子。”

  李世民接过茶,一口饮尽,暖意顺着喉咙往下淌:“还是你想得周到。他们该等着了,走吧。”

  此时太极殿外的空地上,早已聚了不少人。

  晨光落在众人身上,没了朝会时的规整仪仗,倒多了几分家常暖意。

  程咬金穿件酱色粗布褂,腰间系着根牛皮带,手里攥着个空布口袋,正凑着房玄龄絮叨:

  “房相,你说陛下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说议事,就说去栲栳村上次那西红柿,俺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不错!”

  房玄龄闻言轻轻摇头:“程将军莫急,陛下既让带测量之具,想来不是单纯为了吃食。”

  “小郎君行事素来有章法,定是有什么需众人见证的事——只是不知,是与之前的西红柿有关,还是另有新事。”

  李靖站在一旁,穿件深灰布袍,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

  他素来习惯利落,连衣服都选方便活动的款式。

  听着两人的话,李靖轻声道:“若带测量之具,或许与田亩、作物有关。”

  “上次去栲栳村,见萧然在村外种了些不知名的作物,想来是有进展了。”

  魏征穿件藏青布衫,手里拿着本小册,闻言点头:“若真是作物,那便是大事。入秋了,百姓正盼着新粮,若有好收成,也是民生之福。”

  李承乾站在人群后,穿件浅蓝襕衫,少年人的脸上满是好奇,时不时往宫门方向望。

  李泰和李恪都在栲栳村,李承乾这个太子是不能这样。

  和李世民一样,根本走不开。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声不大,却满是兴味。

  虽不知去做什么,可一想到能离开宫城的繁文缛节,去栲栳村见萧然、看新鲜,倒没人觉得不妥。

  正说着,远处传来脚步声,众人转头望去,见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并肩走来,两人都穿得素净,倒像寻常夫妻出门。

  “陛下!”众人齐齐躬身,却没了朝会时的拘谨。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目光扫过一圈,见没人穿朝服,都是轻便的家常衣,心里满意:

  “今日去栲栳村,不用拘礼。都准备好了?”

  “准备好了!”

  程咬金率先应道,晃了晃手里的布口袋,“连装东西的袋子都带来了!”

  众人都笑起来,李世民也跟着笑,却没解释去做什么,只抬手指了指远处的马车:

  “车备好了,走吧。路上慢些,不急。”

  房玄龄走在李世民身侧,忍不住问:“陛下,不知此次去栲栳村,是为了”

  李世民转头看他,眼底藏着笑意,却只说:“到了便知,说是惊喜,提前说了就没意思了。”

  房玄龄见状,便不再多问,只笑着点头:“也好,倒能多几分期待。”

  马车队伍出发时,晨光已升得高些,风里的凉意淡了些。

  房玄龄坐在另一辆车里,手指轻轻敲着膝盖,心里却在琢磨:

  “测量之具、萧然、栲栳村若真是作物,定是高产的好东西,不然陛下不会让众人见证”

  李靖则闭目靠在车座上,脑海里闪过上次在栲栳村田埂上见的那片作物。

  叶片宽、秆子高,当时没在意,如今想来,或许就是此次的“惊喜”。

  只有李世民,坐在最前面的马车里,指尖轻轻敲着车辕,嘴角噙着笑。

  晨光透过车窗落在他脸上,暖得像栲栳村田埂上的阳光。

  他不用猜,却比谁都期待:期待众人见了那片金黄时的震惊,期待这“惊喜”能给大唐百姓带来的好日子。

  马车轱轳往前,载着满车的疑议与期待,朝着栲栳村的方向去。

  刚好这一天不用上课,几个小孩子都在家里。

  玉米,土豆还有红薯,必定是可以造福很多人的。

  出现在现在的大唐,说是功德无量也不过分。

  这份功德,萧然想分小公主一份。

  早早就准备工具,都是很小的箩筐,篮子这些。

  到时候小公主也可以参与一下。

  之前照顾,小公主也一直有参与,只要不上课,小公主都会跟着萧然去。

  这一次来的人多,其他人也就没有去院子里面。

  就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过去,其他人在外面等着。

  李世民长孙皇后进去和李渊孙思邈萧皇后几人打个招呼。

  “萧然,人都来了,到底何事啊?”李世民喊了一声。

  “世伯,别急啊!”萧然看向另一边,“兕子,三娘,走吧!”

  听到萧然喊,小公主,城阳小公主,三娘,阎瑶和狄仁杰都跑过来了。

  几个小孩子,除了晚上睡觉和上课的时候,基本上是形影不离的。

  “阿爷~”小公主喊了一声。

  “有没有想阿爷?”

  李世民揉揉小公主的脑袋。

  “嘻嘻~有哒~”小公主说完扑向长孙皇后。

  几人出了院子。

  萧然和其他人打个招呼,带着一起去了地里面。

  初秋的风裹着田垄的潮气,顺着村路往前淌,吹得路两旁的粟米穗子轻轻晃。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走在最前,石青色与月白色的布衫映着晨光,倒比田埂上的秋露更显清爽。

  一行人偶尔惊起几只啄食的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进远处的榆树林。

  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走在队伍中间,小公主的浅粉襦裙像朵小花开在秋景里,时不时弯腰去够路边的狗尾巴草。

  城阳公主跟在旁边,手里也拎着个小篮子,眼睛却盯着田埂上的西红柿架,脚步慢了半拍。

  狄仁杰和阎瑶走得稳些,手里捧着小布包,时不时帮前面的三娘扶一下歪掉的箩筐。

  村路渐渐宽了些,两旁的粟米地望不到头。

  地里已有不少村民在忙活,入秋之后煤矿,工坊那边的人都少了很多。

  地里的事情越来越多了。

  再往前走,就看到了萧然说的“新作物”。

  最明显的就是玉米,玉米杆很高。

  旁边的土豆不起眼,上面的茎叶都枯黄了。

  红薯的叶子,倒是还绿油油的。

  之前还采摘些叶子去炒了吃。

  一群人把玉米围的很掩饰,人数比玉米还多。

  之前种的玉米确实不多。

  “可以收玉米了是不是?”李世民伸手捏了捏。

  “嗯,可以了。”萧然一下子掰下来一个玉米棒子。

  这可把小公主急坏了,奈何小短腿踮起脚也摸不到玉米杆上的玉米棒子。

  “小囊君窝也要~”小公主喊了一声。

  萧然撕开外面的苞叶,金黄颗粒排得齐整,鼓胀得能捏出实感,连穗轴顶端都被挤得满满当当,透着股熟透的踏实。

  萧然递给小公主,“兕子呐!”

  小公主连忙抱着玉米,“嘻嘻~系窝哒~”

  “都可以掰下来是吧?”李世民还是先问问萧然。

  “嗯,都可以了。”

  听到萧然说可以,李世民也掰下来一个。

  李承乾房玄龄几人也想感受一下,这玩意人多玉米少。

  站的远的,就没有了。

  房玄龄拿着玉米,“哎哟,这个产量可真不低啊,这么大一个。”

  “贤侄,之前吃那个很嫩,这个太硬了也吃不动啊?”程咬金拿着玉米说道。

  “世伯,嫩的时候主要是是可以煮着吃,烧着吃,或者说炒,嫩的时候不能放太久。”

  “想放久一点,就得和现在一样,稍微老一点,水分少一点,这个也得拿回家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

  “至于吃的时候,就需要用磨盘了。”

  “这玉米磨着用跟小麦差不多!”

  萧然指着玉米穗上的颗粒,语气随意又清楚,“磨细了的粉,能烙饼、能煮粥,能做玉米饭,跟吃白面一样。”

  “剩下的粗渣子别扔,拌上草料喂牛羊马正合适,一点不糟践东西。”

  之前李世民不知道这些,就知道嫩的时候有点甜,很香,很好吃。

  李世民捏着玉米穗的手指蓦地一顿,眼底的笑意渐渐沉成了郑重。

  方才只觉得玉米颗粒饱满,听萧然说能磨粉当粮,才猛地反应过来。

  又惊又喜!(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