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边的城阳小公主,拿出一块糕点给小公主。
其他人还能吃点这种野果,两个小公主和三娘她们天天能吃到糕点这些,吃不下这种东西。
李世民长孙皇后不仅仅送糕点粮食,水果这些也都送。
给李渊和几个公主的都是上好的贡品。
平时也不缺水果这些。
去的人有点多,知道是村里的事情,好像都很积极。
萧然感觉不到,但是张锦禾等人能明显的感觉到村里人越来越团结。
似乎是更有集体荣誉感了,对村里的事情很上心。
原来预计一天干完的活,现在半天就做完,中午可以自己回家吃饭。
下午,小孩子也不用去学堂,就当是放了半天假。
几个小丫头在家里,虞世南孔颖达等人也闲下来了,院子里面的人很多。
萧然让张二丫把冰棍拿出来,大家解暑。
老人不怎么喜欢,几个小孩子还是很希罕的。
“冰冻起来,口感解暑不一样。”萧钰拿着冰棍,之前稀饭的时候尝了,其实味道一般。
“大热天的,只要是吃冰凉的都喜欢。”豫章公主笑了笑。
“这倒是这个口感好特别。”张锦禾咬了一口。
另一边的小公主吃完自己的,看了看其他人。
城阳小公主,三娘,阎瑶,狄仁杰几人都所剩无几了。
四处张望看了看其他人,发现就李丽质和萧然的最多。
因为两个人最后吃的。
小公主带着小黑跑到萧然和李丽质旁边。
“兕子,你作甚?”李丽质看着这个幼妹。
“嘻嘻~咩系鸭~”小公主有点不好意思扑到萧然怀里。
小丫头想什么,李丽质和萧然怎么可能不知道。
“阿姐~”小公主喊了李丽质一声。
“干嘛呀!”李丽质吃着冰糕问道。
“甜不甜~”小公主露出坏笑。
“不甜,这个有点臭臭的,一点都不好吃。”李丽质故意逗小公主。
“窝不信~窝尝尝~”
“哈哈哈!”萧然忍不住笑起来。
“我骗你的,我这个很甜。”李丽质改口。
“窝尝尝~”
李丽质算是看出来了,不管怎么说,小公主都要尝尝。
“兕子,家里还有,但是这个不能多吃。”萧然抱着小公主说道:“多吃可能不舒服,生病了要喝药的,很难吃的药。”
小公主很纠结,很想吃冰棍,又害怕生病。
“我们下次再吃,明天也有的,现在兕子咬一口,行不行?”
“嗯呐嗯呐~”小丫头也听劝。
吃了一口,小公主就去找其他人玩了。
李丽质看着小公主的背影笑了笑。
单纯的以为萧然对小公主特殊是因为小公主最小,都宠她。
其实这个只是一小部分。
豫章公主还给烧炉子的几人送去冰棍。
那边冬天倒是还好,炉子旁边暖和,夏天就开始遭罪了。
以后冰棍最小东西,要多给烧玻璃的几个人。
张大郎坐在另一边的田埂上。
豫章公主送去冰棍,张大郎的一份还是程处默送过去的。
“之前就看到大郎,老是在那边发呆,怎么回事?”豫章公主问道。
李恪指了指,“六娘,你看大郎在看哪里?”
豫章公主看了看张大郎的位置,“看之前的老房子,念旧吧!”
“看来是舍不得房子!”豫章公主记得,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在那边老房子里面。
后面才建了新房子。
“不是舍不得房子,舍不得其他人,舍不得所有.”
豫章公主没有听明白,“阿兄,这是何意?”
“六娘,忘记大郎额头上的字了吗?”
豫章公主恍然大悟,在家里时间久了,其他人也都知道这件事。
都知道张大郎死囚的身份。
也都知道他的时间到秋收结束之后。
“不知道,小郎君有没有办法啊!”豫章公主喃喃自语。
其他人感觉差点意思。
公主皇子不可能影响这种事情。
还有就是犯不着。
李恪倒是想帮帮忙,毕竟在一起时间长,但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这个时期,李世民想救人,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要不然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就会一直不依不饶的。
总之,你得让其他人都服气才行。
“之前和五娘说了一下,不知道五娘和小郎君怎么聊的。”李恪后面就不知道了。
送了冰棍,豫章公主回到院子里面。
看到李丽质回了房间,连忙跟着上去。
“阿姐!”
“六妹,何事?”
“现在已经入夏了,距离入秋越来越近了。”
李丽质没有听出来,“入秋又如何?你是想小郎君种的土豆这些吗?”
“不是啊!大郎的事情你忘记了?死囚啊!”豫章跟着拉着李丽质,“大郎平时虽然话不说,但是他不坏,本本分分的,之前已经受了不少苦了。”
“大郎要是不在了,二娘,三娘得多伤心啊!”
“阿姐,不想想办法吗?”
“时间不多了。”
李丽质笑了笑,“这个事情啊!”
“阿姐,你不急啊?”豫章公主没想到李丽质会是这个反应。
“你急有用么?我急有用么?”李丽质反问豫章公主。
她们姐妹去说这些事情作用有限。
长孙皇后说话好用,但是不会说。
“小郎君说,应该是可以的啊!”豫章公主说道。
“小郎君和大郎关系近,还是我们和大郎关系近?”李丽质反问。
“小郎君现在没有户籍,理论上来说还是大郎家的附户,当然是他们近一点啊。”
“那不就得了?”李丽质继续说道:“小郎君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如果张大郎是穷凶极恶之人,他肯定不管,但是张大郎是好人,之前的事情也不怪他,这种情况下,小郎君怎么可能不管呢?”
豫章公主觉得很有道理,“话这样说没错,小郎君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啊!”
“相信小郎君,就别管了,这事我们操心没有用,小郎君又不会不管的。”
豫章公主点点头,“好,我明白了。”
李丽质说的很对。
豫章公主也就没有纠结,走出房间,又去了炉子旁边。
看到豫章公主来,李恪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六娘,怎么说?”
“我和阿姐说了,他说不用操心”
豫章公主把李丽质的话说了一遍。
李恪处默了片刻,“五娘说的有道理,小郎君什么人我们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不管不顾”
李恪回到炉子旁边,让程处默和秦怀道看着,拉着张大郎去旁边。
“大郎,是不是担心秋收之后的事情?”
这件事家里人都知道,但是一直没有人说出来。
怕刺激张大郎,张二丫和三娘。
听到有人直接说,张大郎也很意外。
但还是点点头,“是,现在跟着小郎君很好,但还是舍不得,也有不甘心。”
“你觉得小郎君能力如何?”李恪问道。
“自然是极好的。”
“那就不用担心.”
李恪把豫章公主那边听来的说了一下。
都相信萧然的能力,也知道萧然对身边的人好,张大郎也是事出有因。
张大郎想到刚刚认识萧然的时候,说自己要死了。
萧然表示不会死。
这些事情张大郎都记得。
张大郎愣在原地,田埂边的风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他却像没听见似的,只盯着自己攥紧的衣角。
那上面还沾着烧玻璃炉时蹭的灰,是这些日子安稳生活的印记。
方才压在心底的沉重,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掀了个角,透进一丝光亮来。
“死不了”
他低声重复了一句,喉结动了动,眼眶忽然有点发涩。
这些日子他总在田埂上发呆,看老房子的院子,看二娘在院里晒衣裳,看三娘跟着孙先生认草药。
他怕啊,怕秋收一到,自己走了,两个妹妹又成了无依无靠的人,怕她们再被欺负,怕这好不容易暖起来的日子,又成了一场空。
可现在,李恪说“小郎君不会不管”,说“他有法子”,那些话像颗定海神针,把他悬了许久的心,慢慢往下落。
他抬头看向另一边,正好看见萧然弯腰给小黑顺毛,小公主趴在他肩头笑,二娘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走过去,连空气里都飘着踏实的暖意。
原来不是他一个人舍不得,小郎君早把他当成了“一起干活的人”,李恪、五娘他们也没把他当外人。
之前的忧心忡忡,像被风吹散的雾,慢慢淡了。
他不用再琢磨“走了以后妹妹怎么办”,不用再对着月亮愁得睡不着,因为有人会帮他,那个说“死不了”的人,真的在为他想办法。
攥着衣角的手慢慢松开,他深吸了口气,胸口的闷堵散了不少,连看向玉米地的眼神都亮了些。
“谢谢.”他跟李恪说了一句,声音有点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踏实,“我晓得了,好好干活,等秋收。”
往后不用再发呆了,把玻璃炉看好,等萧然的法子——他要活着,陪着两个妹妹,接着过这安稳日子。
李恪笑了笑,拍了拍自己脑袋,“最近满脑子都是琉璃的事情,居然没想到这些。”
“还是五娘脑子好使.”
李恪也跟着回到炉子旁边。
程处默和秦怀道也发现张大郎神情不一样了,下意识看向李恪。
“大郎心结解开了,自然就不一样了。”
“解开了?”程处默看了看李恪,又看了看张大郎。
李恪和张大郎都点点头。
“怎么说?慷慨赴死?”程处默来了一句。
李恪:“.”
张大郎:“.”
“大郎不会有事的,小郎君不会不管”
听完程处默和秦怀道也是恍然大悟。
现在这个家里的人,都相信萧然是有能力的。
也知道萧然是什么人,不可能不救,这两个条件达成,张大郎自然是不会死的。
李丽质虽然早就想明白了,但还是想找萧然问问。
“小郎君!”
“五娘,怎么了?”萧然让小公主带着小黑和其他人去玩。
“虽然知道大郎不会有事,还是好奇想问问你,准备付出什么代价。”
“代价?我付出代价干什么?”
“你不管大郎啊?”李丽质一惊,别是把这件事忘记了。
如果要救,现在可以准备了。
“不用管!”
“嗯?这是何意?”
“大郎不用死,自然不用**心,我知道他最近心不在焉的是担心这个事情。”
“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了,他不会死的,他不信。”萧然无奈说道:“现在你们也不信!”
“为何?”给李丽质搞迷糊了。
萧然是穿越者,知道这件事结果,死囚全部回去了,李世民和朝廷一高兴,全部无罪释放。
本身这些被放回来就不是十恶不赦的人,都是事出有因,不是罪大恶极。
萧然见李丽质仍有几分困惑,便索性说得更透彻些,话语里多了几分对朝堂治世逻辑的洞察,却始终没跳出“旁观者清”的分寸,不暴露半分穿越者的痕迹。
“五娘,咱们再往深了想——陛下放这些死囚回家,真的只是‘仁心’吗?不全是。”
“这背后,是陛下在做一件比刑罚更重要的事:用‘德’教化天下,让百姓信他、服他,这才是纵囚归狱最根本的用意。”
萧然目光落在院外田间劳作的村民身上,语气沉了几分:
“你想,隋末为什么乱?因为杨广苛政,动不动就用重刑,百姓怕他却不服他,最后只能揭竿而起。”
“陛下亲身经历过那样的乱世,比谁都清楚——靠刀子管不住人心,靠刑罚稳不住天下。”
“他登基这些年,减赋税、推新粮、轻刑罚,哪一样不是在补‘隋末失德’的亏空?而‘纵囚’,就是他把‘德治’摆到天下人面前的一盘大棋。”
“放死囚回家,约定秋收归狱,这本身就是一场‘教化试验’。”
萧然继续道,“陛下要让天下人看:连被定了死罪的人,我都肯给他们回家见亲人的机会。”
“而这些人,也肯守着承诺回来——这说明什么?”
“说明‘教化’是有用的,说明只要朝廷待百姓以‘德’,哪怕是曾经犯过错的人,也能被感化、守规矩。”
“这比杀一百个死囚,更能让百姓相信‘跟着当今陛下,能过安稳日子’。”(本章完)
旁边的城阳小公主,拿出一块糕点给小公主。
其他人还能吃点这种野果,两个小公主和三娘她们天天能吃到糕点这些,吃不下这种东西。
李世民长孙皇后不仅仅送糕点粮食,水果这些也都送。
给李渊和几个公主的都是上好的贡品。
平时也不缺水果这些。
去的人有点多,知道是村里的事情,好像都很积极。
萧然感觉不到,但是张锦禾等人能明显的感觉到村里人越来越团结。
似乎是更有集体荣誉感了,对村里的事情很上心。
原来预计一天干完的活,现在半天就做完,中午可以自己回家吃饭。
下午,小孩子也不用去学堂,就当是放了半天假。
几个小丫头在家里,虞世南孔颖达等人也闲下来了,院子里面的人很多。
萧然让张二丫把冰棍拿出来,大家解暑。
老人不怎么喜欢,几个小孩子还是很希罕的。
“冰冻起来,口感解暑不一样。”萧钰拿着冰棍,之前稀饭的时候尝了,其实味道一般。
“大热天的,只要是吃冰凉的都喜欢。”豫章公主笑了笑。
“这倒是这个口感好特别。”张锦禾咬了一口。
另一边的小公主吃完自己的,看了看其他人。
城阳小公主,三娘,阎瑶,狄仁杰几人都所剩无几了。
四处张望看了看其他人,发现就李丽质和萧然的最多。
因为两个人最后吃的。
小公主带着小黑跑到萧然和李丽质旁边。
“兕子,你作甚?”李丽质看着这个幼妹。
“嘻嘻~咩系鸭~”小公主有点不好意思扑到萧然怀里。
小丫头想什么,李丽质和萧然怎么可能不知道。
“阿姐~”小公主喊了李丽质一声。
“干嘛呀!”李丽质吃着冰糕问道。
“甜不甜~”小公主露出坏笑。
“不甜,这个有点臭臭的,一点都不好吃。”李丽质故意逗小公主。
“窝不信~窝尝尝~”
“哈哈哈!”萧然忍不住笑起来。
“我骗你的,我这个很甜。”李丽质改口。
“窝尝尝~”
李丽质算是看出来了,不管怎么说,小公主都要尝尝。
“兕子,家里还有,但是这个不能多吃。”萧然抱着小公主说道:“多吃可能不舒服,生病了要喝药的,很难吃的药。”
小公主很纠结,很想吃冰棍,又害怕生病。
“我们下次再吃,明天也有的,现在兕子咬一口,行不行?”
“嗯呐嗯呐~”小丫头也听劝。
吃了一口,小公主就去找其他人玩了。
李丽质看着小公主的背影笑了笑。
单纯的以为萧然对小公主特殊是因为小公主最小,都宠她。
其实这个只是一小部分。
豫章公主还给烧炉子的几人送去冰棍。
那边冬天倒是还好,炉子旁边暖和,夏天就开始遭罪了。
以后冰棍最小东西,要多给烧玻璃的几个人。
张大郎坐在另一边的田埂上。
豫章公主送去冰棍,张大郎的一份还是程处默送过去的。
“之前就看到大郎,老是在那边发呆,怎么回事?”豫章公主问道。
李恪指了指,“六娘,你看大郎在看哪里?”
豫章公主看了看张大郎的位置,“看之前的老房子,念旧吧!”
“看来是舍不得房子!”豫章公主记得,刚开始来的时候,就是在那边老房子里面。
后面才建了新房子。
“不是舍不得房子,舍不得其他人,舍不得所有.”
豫章公主没有听明白,“阿兄,这是何意?”
“六娘,忘记大郎额头上的字了吗?”
豫章公主恍然大悟,在家里时间久了,其他人也都知道这件事。
都知道张大郎死囚的身份。
也都知道他的时间到秋收结束之后。
“不知道,小郎君有没有办法啊!”豫章公主喃喃自语。
其他人感觉差点意思。
公主皇子不可能影响这种事情。
还有就是犯不着。
李恪倒是想帮帮忙,毕竟在一起时间长,但是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
这个时期,李世民想救人,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要不然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就会一直不依不饶的。
总之,你得让其他人都服气才行。
“之前和五娘说了一下,不知道五娘和小郎君怎么聊的。”李恪后面就不知道了。
送了冰棍,豫章公主回到院子里面。
看到李丽质回了房间,连忙跟着上去。
“阿姐!”
“六妹,何事?”
“现在已经入夏了,距离入秋越来越近了。”
李丽质没有听出来,“入秋又如何?你是想小郎君种的土豆这些吗?”
“不是啊!大郎的事情你忘记了?死囚啊!”豫章跟着拉着李丽质,“大郎平时虽然话不说,但是他不坏,本本分分的,之前已经受了不少苦了。”
“大郎要是不在了,二娘,三娘得多伤心啊!”
“阿姐,不想想办法吗?”
“时间不多了。”
李丽质笑了笑,“这个事情啊!”
“阿姐,你不急啊?”豫章公主没想到李丽质会是这个反应。
“你急有用么?我急有用么?”李丽质反问豫章公主。
她们姐妹去说这些事情作用有限。
长孙皇后说话好用,但是不会说。
“小郎君说,应该是可以的啊!”豫章公主说道。
“小郎君和大郎关系近,还是我们和大郎关系近?”李丽质反问。
“小郎君现在没有户籍,理论上来说还是大郎家的附户,当然是他们近一点啊。”
“那不就得了?”李丽质继续说道:“小郎君什么人,你又不是不知道。”
“如果张大郎是穷凶极恶之人,他肯定不管,但是张大郎是好人,之前的事情也不怪他,这种情况下,小郎君怎么可能不管呢?”
豫章公主觉得很有道理,“话这样说没错,小郎君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啊!”
“相信小郎君,就别管了,这事我们操心没有用,小郎君又不会不管的。”
豫章公主点点头,“好,我明白了。”
李丽质说的很对。
豫章公主也就没有纠结,走出房间,又去了炉子旁边。
看到豫章公主来,李恪放下手里的活走过去,“六娘,怎么说?”
“我和阿姐说了,他说不用操心”
豫章公主把李丽质的话说了一遍。
李恪处默了片刻,“五娘说的有道理,小郎君什么人我们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不管不顾”
李恪回到炉子旁边,让程处默和秦怀道看着,拉着张大郎去旁边。
“大郎,是不是担心秋收之后的事情?”
这件事家里人都知道,但是一直没有人说出来。
怕刺激张大郎,张二丫和三娘。
听到有人直接说,张大郎也很意外。
但还是点点头,“是,现在跟着小郎君很好,但还是舍不得,也有不甘心。”
“你觉得小郎君能力如何?”李恪问道。
“自然是极好的。”
“那就不用担心.”
李恪把豫章公主那边听来的说了一下。
都相信萧然的能力,也知道萧然对身边的人好,张大郎也是事出有因。
张大郎想到刚刚认识萧然的时候,说自己要死了。
萧然表示不会死。
这些事情张大郎都记得。
张大郎愣在原地,田埂边的风卷着玉米叶的沙沙声,他却像没听见似的,只盯着自己攥紧的衣角。
那上面还沾着烧玻璃炉时蹭的灰,是这些日子安稳生活的印记。
方才压在心底的沉重,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掀了个角,透进一丝光亮来。
“死不了”
他低声重复了一句,喉结动了动,眼眶忽然有点发涩。
这些日子他总在田埂上发呆,看老房子的院子,看二娘在院里晒衣裳,看三娘跟着孙先生认草药。
他怕啊,怕秋收一到,自己走了,两个妹妹又成了无依无靠的人,怕她们再被欺负,怕这好不容易暖起来的日子,又成了一场空。
可现在,李恪说“小郎君不会不管”,说“他有法子”,那些话像颗定海神针,把他悬了许久的心,慢慢往下落。
他抬头看向另一边,正好看见萧然弯腰给小黑顺毛,小公主趴在他肩头笑,二娘端着刚煮好的绿豆汤走过去,连空气里都飘着踏实的暖意。
原来不是他一个人舍不得,小郎君早把他当成了“一起干活的人”,李恪、五娘他们也没把他当外人。
之前的忧心忡忡,像被风吹散的雾,慢慢淡了。
他不用再琢磨“走了以后妹妹怎么办”,不用再对着月亮愁得睡不着,因为有人会帮他,那个说“死不了”的人,真的在为他想办法。
攥着衣角的手慢慢松开,他深吸了口气,胸口的闷堵散了不少,连看向玉米地的眼神都亮了些。
“谢谢.”他跟李恪说了一句,声音有点哑,却带着从未有过的踏实,“我晓得了,好好干活,等秋收。”
往后不用再发呆了,把玻璃炉看好,等萧然的法子——他要活着,陪着两个妹妹,接着过这安稳日子。
李恪笑了笑,拍了拍自己脑袋,“最近满脑子都是琉璃的事情,居然没想到这些。”
“还是五娘脑子好使.”
李恪也跟着回到炉子旁边。
程处默和秦怀道也发现张大郎神情不一样了,下意识看向李恪。
“大郎心结解开了,自然就不一样了。”
“解开了?”程处默看了看李恪,又看了看张大郎。
李恪和张大郎都点点头。
“怎么说?慷慨赴死?”程处默来了一句。
李恪:“.”
张大郎:“.”
“大郎不会有事的,小郎君不会不管”
听完程处默和秦怀道也是恍然大悟。
现在这个家里的人,都相信萧然是有能力的。
也知道萧然是什么人,不可能不救,这两个条件达成,张大郎自然是不会死的。
李丽质虽然早就想明白了,但还是想找萧然问问。
“小郎君!”
“五娘,怎么了?”萧然让小公主带着小黑和其他人去玩。
“虽然知道大郎不会有事,还是好奇想问问你,准备付出什么代价。”
“代价?我付出代价干什么?”
“你不管大郎啊?”李丽质一惊,别是把这件事忘记了。
如果要救,现在可以准备了。
“不用管!”
“嗯?这是何意?”
“大郎不用死,自然不用**心,我知道他最近心不在焉的是担心这个事情。”
“我们刚刚认识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了,他不会死的,他不信。”萧然无奈说道:“现在你们也不信!”
“为何?”给李丽质搞迷糊了。
萧然是穿越者,知道这件事结果,死囚全部回去了,李世民和朝廷一高兴,全部无罪释放。
本身这些被放回来就不是十恶不赦的人,都是事出有因,不是罪大恶极。
萧然见李丽质仍有几分困惑,便索性说得更透彻些,话语里多了几分对朝堂治世逻辑的洞察,却始终没跳出“旁观者清”的分寸,不暴露半分穿越者的痕迹。
“五娘,咱们再往深了想——陛下放这些死囚回家,真的只是‘仁心’吗?不全是。”
“这背后,是陛下在做一件比刑罚更重要的事:用‘德’教化天下,让百姓信他、服他,这才是纵囚归狱最根本的用意。”
萧然目光落在院外田间劳作的村民身上,语气沉了几分:
“你想,隋末为什么乱?因为杨广苛政,动不动就用重刑,百姓怕他却不服他,最后只能揭竿而起。”
“陛下亲身经历过那样的乱世,比谁都清楚——靠刀子管不住人心,靠刑罚稳不住天下。”
“他登基这些年,减赋税、推新粮、轻刑罚,哪一样不是在补‘隋末失德’的亏空?而‘纵囚’,就是他把‘德治’摆到天下人面前的一盘大棋。”
“放死囚回家,约定秋收归狱,这本身就是一场‘教化试验’。”
萧然继续道,“陛下要让天下人看:连被定了死罪的人,我都肯给他们回家见亲人的机会。”
“而这些人,也肯守着承诺回来——这说明什么?”
“说明‘教化’是有用的,说明只要朝廷待百姓以‘德’,哪怕是曾经犯过错的人,也能被感化、守规矩。”
“这比杀一百个死囚,更能让百姓相信‘跟着当今陛下,能过安稳日子’。”(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