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明 第225章 调兵遣将,大明海军

小说:皇明 作者:雨落未敢愁 更新时间:2025-10-18 17:33:26 源网站:2k小说网
  ();

  西苑校场高台上。

  朱由校一袭玄色常服,衣袂在夏风中翻飞。

  他缓缓起身,鎏金束带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目光芒,映得这位年轻帝王的面容愈发威严。

  “朕今日得见诸位武艺,不虚此行!”

  他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校场瞬间寂静。

  目光扫过那些浑身煞气的边将,嘴角微微扬起:

  “赵卿箭破柳木,祖卿搏击如虎,黄卿枪挑三军……好!好!好!”

  连道三声“好”,每一声都比前一声更重。

  最后一声落下时,赵率教等人已齐刷刷跪倒,铁甲碰撞声如惊雷炸响:

  “为陛下效死,乃臣等本分!”

  这些被破格提拔的悍将额头抵地,嗓音里带着沙场淬炼出的粗粝。

  他们知道,正是眼前这位天子力排众议,将他们从边镇招来;是这位少年帝王顶着朝堂非议,给他们加饷赐甲。

  陛下给了他们常人所没能给予的荣耀,他们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心中,已经是将皇帝当做心中那一颗最灼热的太阳了。

  朱由校负手而立,对着身侧的魏朝念道:

  “传旨!赵率教等十二将,各赐纹银五十两,大宛良驹一匹!”

  皇帝此话一毕,太监方正化,便迁出十二匹宝马、

  “哗!”

  校场边缘的勋贵子弟们顿时骚动。

  英国公之子张之极盯着那几匹通体雪白的照夜玉狮子,眼珠子都要瞪出来。

  这等西域宝马,他们这些世袭勋贵求都求不到!

  现在陛下居然将其赐给这些京营将领了。

  羡慕啊!

  这些勋贵子弟,不少羡慕得面色扭曲。

  这些人的表情,自然也被皇帝看在眼中。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勋贵子弟,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勋贵营的将士们,你们倒也不必气馁。”

  “你们今日败给边关将领,原在情理之中。”

  英国公世子张之极的额头已经渗出细密汗珠,却听皇帝继续道:

  “他们日日在边关血战,每一招都是生死间磨砺出来的杀人之术。”

  “而你们呢?”

  朱由校忽然抬手,指向校场边缘那排崭新的兵器架,声音越来越大:

  “你们在京城设施最齐全的校场中,用最精良的兵刃,练最花哨的把式。”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抽得勋贵们面红耳赤。

  但紧接着,天子的语气又缓和下来:

  “不过.朕记得成祖爷说过,勋贵乃国之柱石。既然是国之柱石,就要拿出国之柱石的本事来,在朕手下,不允许混吃等死的勋贵!”

  此话一出,众勋贵子弟干咽一口口水。

  “在京城练十年武艺,不如去辽东打一仗。”

  朱由校转身走向点将台中央。

  “辽东此战,关乎大明国运!”

  “关乎朕的新政成败!”

  “更关乎你们,是继续做锦衣玉带的纨绔,还是真正成为大明的栋梁!”

  辽东之战,远不止是战场上的厮杀。

  朝堂之上,暗流汹涌。

  尽管朝中无人敢公然主张议和,但每日的奏疏却如雪花般飞入司礼监:

  “辽饷耗费甚巨,请暂缓加征”

  “熊廷弼刚愎自用,恐非良将.”

  “边将骄横,当防藩镇之祸”

  这些奏章表面忧国忧民,字里行间却藏着刀锋。

  他们反对的不是辽东战事,而是皇帝的新政!

  朱由校冷笑一声,他何尝不知自己的处境?

  他此刻,像极了当年的汉武帝!

  建元年间,年轻的刘彻要征讨闽越时,窦太后为首的旧贵族何尝不是百般阻挠?

  直到卫青横空出世,用一场龙城大捷才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而现在.

  辽东之战,便是他最好的破局之法。

  朱由校心知肚明:

  辽东之战若胜:

  他重用熊廷弼便是神机妙算。

  孙承宗的堡垒推进就是老成谋国。

  清丈田亩、整顿京营等新政将势如破竹。

  但辽东之战若败:

  ‘陛下用人不明’的指责会淹没朝堂。

  抗旱作物推广会被骂作‘劳民伤财’。

  整个天启新政体系将土崩瓦解。

  因此,辽东之战,绝对不能出什么差错。

  只能胜,不许败!

  一如努尔哈赤每次作战,都当生死战一般,此刻,朱由校亦是如此。

  面对四面漏风,即将沉没的大明烂船,不迅速打开局面,等到天灾接踵而至,国内的百姓被迫造反,那些乱兵,就要把他逼到歪脖子树上了。

  他可不想英年早逝。

  “你们敢为大明而战否?”

  皇帝此话一出。

  校场死寂。

  砰砰砰~

  张之极重重叩首,甲叶撞得地面闷响:

  “臣愿赴辽东!为大明而战!”

  像是点燃了火药桶,勋贵子弟们纷纷以头抢地,吼声震得校场尘土飞扬:

  “臣等愿往!!!”

  朱由校环视众人,继续说道:“辽东战起,此乃国运之战,也是朕的新政能否推行的关键之战!”

  朱由校毫不遮掩的将辽东之战的重要性告知众人。

  “尔等有这个心,朕心甚慰。”

  “接下来一个月,朕会在勋贵营中遴选有能有为者,前去辽东历练,若是有成,之后便是朕的肱骨!”

  皇帝这句话说完,哪怕是这些勋贵子弟,呼吸都不免急促了起来。

  成为皇帝肱骨,与普通勋贵,那可有着天壤之别。

  那是重权在握、那是遗泽百年的诱惑!

  尤其是部分爵位低的勋贵,眼睛都亮了起来,双手不自觉的握拳。

  这等能够出人头地的机会一定要争取到!

  见这些勋贵营的勋贵子弟的战心已经被撩拨起来了,朱由校转头看向京营诸将,说道:

  “诸位爱卿,辽东战事已起,此战关乎国运,朕不得不慎!”

  他微微一顿,声音愈发凝重:

  “若战事速决,尚可支撑;然建奴狡诈,若其避战拖延,与我军长期对峙,则后勤辎重之耗,恐成我大明心腹之患!”

  夏风掠过校场,卷起旌旗猎猎,仿佛呼应着天子的忧虑。

  朱由校抬手遥指东北方向,继续道:

  “辽东距京师千里之遥,陆路转运粮草,民夫疲于奔命,骡马倒毙道旁,一石米运至前线,靡费何止十石?长此以往,国库空虚,百姓困顿,未战先溃!”

  他猛然转身,玄色衣袍翻卷如墨云,语气陡然凌厉:

  “故而,朕决意开辟海路!水师运粮,可省陆路之耗;战舰纵横,更能奇袭建奴腹地,断其退路!他日若需经略**,或抄掠敌后,海军便是朕手中利刃!”

  众将屏息凝神,眼中战意灼灼。

  朱由校见状,顺势提及天津布局:

  “天津乃海运咽喉,朕已擢升陈奇瑜整饬三卫,然当地豪强盘踞、卫所糜烂,非雷霆手段不能肃清!”

  他冷笑一声,五指缓缓收拢,似要捏碎无形桎梏:

  “怀柔若无效,便以铁血荡涤!朕欲遣精兵强将助陈奇瑜重建水师——此非寻常差遣,实为诸卿建功立业之机!”

  话音未落,赵率教等人已轰然跪地,甲胄铿锵如雷:“臣等愿为陛下荡平天津,肝脑涂地!”

  朱由校朗声长笑,当即颁令:

  “神机营参将赵率教、神枢营参将祖大寿、神武营参将黄德功!尔三部操练有成,堪称虎狼之师,即日开赴天津,清屯田、练水师,静候朕之调遣!”

  三人慨然领命,朱由校意味深长道:

  “辽东烽火连天,天津暗流涌动,诸卿各司其职——他日论功行赏,朕必不负浴血之士!”

  之后,朱由校转头看向何纲、马世龙等人,下令道:

  “神机营参将何纲,五军营参将马世龙,三千营参将满桂。尔等皆是朕的肱股之臣,在京营历练的时日,比赵率教、祖大寿、黄德功三位还要长久。

  所部将士经年操练,弓马娴熟,火器精良,堪称我大明精锐之师。

  即日开拔辽阳,归辽东经略府节制!此去辽东,当为朕扫清建奴,扬我大明国威!”

  真的要去打辽东了。

  校场四周的将士们不约而同地屏住呼吸。

  他们知道,这简短的军令意味着什么。

  辽东战场的腥风血雨,建功立业的机会,还有马革裹尸的可能。

  但此刻,三位将领脸上只有跃跃欲试的兴奋。

  何纲甚至已经不自觉摩挲起腰间的佩刀,仿佛看见了自己在辽东战场冲锋陷阵的身影。

  朱由校将三人的反应尽收眼底,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

  他转身时玄色披风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声音却突然转柔:“三位爱卿.朕在京师,等你们捷报。”

  何纲、马世龙、满桂三人当即上前行礼道:“臣等必不负陛下重托!”

  陛下,那我们呢?

  曹文诏、曹文耀两人见到大家伙都有任命了,怎么陛下将给他们几个忘了?

  “陛下,末将兄弟愿为先锋!”

  按耐不住的曹文诏当即上前请战。

  其弟曹文耀亦紧随其后,单膝跪地:

  “求陛下给个杀敌的机会!”

  朱由校闻言轻笑,道:

  “朕岂会忘了曹家虎贲?朕是对你们别有重任托付。”

  皇帝缓缓说道:

  “定远侯在山东新募七千壮勇不日将至,永康、丰城二侯的所募兵马也在路上。”

  “洪承畴在北直隶清丈田亩,杨涟在运河整顿漕运”

  “这些,都比杀几个建奴要紧!“

  曹文诏握剑的手紧了又松。

  他自然明白陛下深意:

  新兵需要虎将操练。

  清丈田亩需精兵镇场。

  漕运整顿更关乎国脉。

  可胸膛里那股热血,终究难平!

  干上面那些事,哪有去杀建奴来的爽快?

  “末将.”

  曹文耀正要再请战,却被兄长一个眼神制止。

  “臣等遵命,定当为陛下练出精兵!”

  不过,曹文诏声虽洪亮,却掩不住那丝不甘。

  朱由校将一切尽收眼底,忽然意味深长道:

  “放心,有你们杀敌的时候。”

  “待新军成伍之日——”

  “朕要你们做一柄直插赫图阿拉的利剑!”

  此话一出,曹文诏兄弟再无怨言。

  当即半跪道:“臣等领命!”

  其实,不将赵率教、祖大寿、黄德功、曹文诏、曹文耀所部精兵全部派往辽东,还是有朱由校的打算在里面的。

  一方面,赵率教、祖大寿、黄德功所部精兵前往天津,可以更快整顿天津,组建水师,启动海运运粮运兵。

  另外一方面,太多人去辽东了,会增加后勤压力。

  打仗并非是人越多越好的。

  若真是如此,当年广神三征高句丽,也不至于弄得如此狼狈。

  打仗,拼的是战术、拼的是将士用命、拼的是后勤

  拼的不是人多。

  只要辽东能胜,那他后续的新政便可以持续上马。

  此战必胜,也必须胜!

  天色渐暗沉,朱由校在内教场宴请诸将。

  宴席之上,朱由校明显放松了不少。

  毕竟他将能做的都做了。

  接下来,就得看熊廷弼与孙承宗的了。

  在一边。

  魏朝见皇帝心情不错,小眼珠子一转。

  他半弯着身子,小步趋前,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容,细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陛下,**使臣已在会同馆候着了,还特意进献了两名新罗美人……”

  他故意顿了顿,眼角余光偷瞄着天子的神色,见朱由校眉梢微挑,立刻趁热打铁:

  “据说肌肤如雪,能歌善舞,更通晓汉家诗文。陛下日理万机,不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