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42章 战成都南明讨崇明,破猓猡稚虎征黑

小说:嫡明 作者:戈昔 更新时间:2025-10-15 23:44:47 源网站:2k小说网
  “这是…南朝的援军!朱寅亲自率军来援了!”

  蜀王和众官都明白了,一时之间都有些恍惚。

  成都向朝廷告急求援,结果朝廷没有派来一兵一卒,连汉中兵也不愿意调,等于是自顾不暇之下放弃了四川。

  谁知,南京居然派出了援军,还是朱寅亲自来援。

  他们惊喜之余,也不禁唏嘘不已,心中五味杂陈。

  “没想到,居然是伪…南朝王师!”蜀王朱宣圻神色感慨万分,“总督相公,你怎么看?”

  他虽然是蜀王,地位最尊贵,但并无权柄。四川何去何从,当然还是王继光来定。

  王继光也长叹一声,仿佛忽然卸下了千斤重担,如释重负般说道:

  “摄政太傅亲自率兵来援,我等并非不识大体、不明大义之人,当然只能顺天应命,易帜归附南京了。”

  转头对巡按说道:“李道长,你怎么说?”

  李时华点头苦笑:“看来,四川本就应该归附南朝啊。事已至此,岂非天命?罢罢罢,就照总督相公和王爷的意思,易帜归附吧。”

  几人数语之间,就定下了归附南朝的大计。

  可是实际上,朱寅都已经率兵入川了,就算他们一根筋的仍然忠于北朝,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要借着南朝救援的春风,投桃报李的易帜了。反正南北都是大明,泰昌皇帝乃是皇长子,本就应该继位,尊陛下为太上皇也无不可,无非是皇家内部之事。

  蜀王抚须道:“南明北明,都是大明。本府身为皇叔,同为朱家人,都不好掺和,更何况你们了。顺其自然就好。告诉众将士,南朝王师来援,成都有救了。”

  蜀王教令一下,算是正式宣布喜讯。

  “真是王师哟!”守军大喜过望,人人犹如绝处逢生一般

  “哦?那肯定噻!就是大明的日月星斗旗嘛!”

  “麻卖皮!看色崇明个龟儿子玛格再嚣张嘛!格老子的棺材板板!”

  “稚虎先森亲自来喽!稚虎先森战无不神,杀脑壳的色崇明要遭洗白喽!”

  就算是战力羸弱的守军,此时也再次士气大振,斗志昂扬。

  猓猡大军潮水般退下回营归阵,另外一支大军,则是同样铺天盖地的从东南而来。但见旌旗漫卷,甲衣铿锵,足有好几万人,气势更加惊人。

  等到数万大军簇拥着一辆高大的巢车蔓延而来,众人才看清援军的阵势,感受到南朝王师的兵威。

  “南朝竟有如此精锐!”蜀王讶然道,“传闻朱稚虎在海外藏有精兵强将,号称虎贲之师,今日一见,当真不简单啊。”

  王继光居高临下看着在城外扎营的明军,也点头道:“最少四五万兵马,骑兵、车兵、火器兵样样齐备,一看就是能征惯战的精锐之师啊。”

  众人居高临下的观摩南朝大军,看到这兵强马壮的雄浑气势,扬眉吐气之余,都是弹冠相庆!

  却说南朝摄政太傅朱寅,亲率大军来到成都城下,眼见成都还在坚守,不禁如释重负。

  好悬呐。

  紧赶晚赶,总算赶到了。川南守军真是无能啊,一个多月就被叛军杀到成都城下。

  若是他们稍微争气些,就不会这么悬乎了。

  朱寅风尘仆仆,整个人明显瘦了一圈,但仍然神采奕奕,风姿卓然。

  杨应龙、秦良玉、熊廷弼、毛文龙、曹文诏等将领,也都是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杨应龙的神色,更是有些复杂。

  原本,他也有反叛的心思。可是大明居然在高丽歼灭倭寇二十余万,导致倭寇再次陷入分裂,就连倭国国王,都被抓到北京当了俘虏。

  次子杨可栋从高丽回来之后,言之凿凿的告诉自己说,杨氏造反必败无疑,万不可有反明之心!

  次子从高丽带回来的生还将士,也都告诉自己,绝对不能反抗大明,播州绝不可能是朝廷敌手。

  于是,他只能打消了造反的念头,暂时掐灭了心头的野心之火。

  不久之前,南京居然发生第二次靖难,大明一分为二,他以为机会来了,而且是千载难逢的起兵良机。

  可是谁知,朱寅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泰昌皇帝有意让他嫡女当皇后!

  只要他同意,就是国丈!

  而且,朱寅的信言辞恳切,说只要忠于大明,可与自己约为异姓兄弟,交换庚帖。

  他立刻打消起兵冒险的念头,在次子的劝说下,决定效忠朝廷,一边谢恩聘嫡女为皇后,一边亲自挑选一万播州精兵,去白帝城等候朱寅。

  见到朱寅之后,那摄政太傅十分平易近人,对他十分亲和。于是,他就和朱寅交换庚帖,约为异姓兄弟。

  等到他见到朱寅的治军御下之能,尤其是见到朱寅带来的一万靖海军,他才庆幸自己的决定有多么正确。

  他平时自恃播州兵强马壮,可是和那一万靖海军相比,他带来的一万最精锐的播州苗兵,气势上居然被压得死死的。麾下那些凶悍的苗家硬手,在那号称靖海八旗的汉兵面前,一反常态的老实起来。

  兵和兵,就怕比较!

  他还听说,这样的精兵,朱寅在海外还有好几万!只是因为朱寅在海外有很多领地要守,没有都调过来而已。

  可见和朱寅这种人为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朱寅是那种夙慧天成、深不可测之人,万不可欺其年少。民间说其是星君下凡,应该不虚!

  和朱寅当朋友最好。就算不是,也绝对不能与其为敌。这是认识朱寅以来,他对朱寅的认识。

  奢崇明得罪了朱寅,命运堪忧了。

  就算这一仗接下来打的波折反复,最后赢的也一定是朱寅。

  杨应龙想到这里,看着叛军大营的黑虎旗,心中不禁有点感慨。

  就在不久前,奢崇明还派人送信,约自己一起反明,请自己攻打长沙。

  杨应龙收回目光,**着浓密整齐的胡须,对朱寅笑道:“稚虎兄,我们如此威势,叛军必然不堪一击啊。”

  朱寅神色淡漠的望着收拢的叛军大阵,语气带着一丝不屑:“奢崇明拒绝我的招抚好意,一心造反求死,那就成全他。不过,叛军不可小视,我军也不可大意。”

  “汝霖兄,奢崇明在明面上,如已发之矢,实不足虑也,我军可一战而破。我所虑者,已非奢氏…”

  杨应龙不愧是一方诸侯,历史上曾经起兵反明的狠人,他立刻就明白了朱寅的意思。

  “稚虎兄担忧的,可是南边的安氏、宋氏?”

  朱寅点点头,手中马鞭往南一指,“知我者,汝霖兄也!探子汇报,水西安氏、水东宋氏,都可能响应奢崇明。他们距离成都,只有半个月的路程,若是已经起兵,那么就更快了。”

  虽然虎牙在密切监视安氏、宋氏,但情报说两家高层一直在犹豫不决。主张起兵叛乱的人占了上风,可两家族中反对叛乱的势力也不弱。

  所以,虎牙也不能断定两家一定会造反。虎牙的报告是,安氏、宋氏有六成的可能,会突然通过起兵叛乱、响应奢崇明的决议。

  杨应龙忽然想到了什么,眉头一皱的说道:“安氏、宋氏等家,若是真的造反,肯定已经知道稚虎兄入川了。那么他们最好的战策就是,北上入川,和奢崇明联手,共击稚虎兄!”

  “只要打败稚虎兄,灭了朝廷在四川的几万精兵,他们就能席卷西南,一劳永逸!”

  “不错!”朱寅不禁赞许的看了杨应龙一眼,“汝霖兄言之有理,英雄所见略同啊。”

  “他们不反则已,只要一反,那必然北上!这是他们最好的策略。合兵一处灭了我这个摄政帝师,接下来就能势如破竹。”

  杨应龙神色凝重,“所以必须速战速决,尽快击败奢崇明的大军。不能拖延,一旦拖延日久,叛军的援军就可能到了。”

  朱寅抬头望着天空,眸子渐渐铅灰,“看天色,接下来可能会下雨啊。蜀中秋雨一下,几天都难以消停。算起来,也该是秋雨季节了。”

  杨应龙也看看天色,神色更加凝重,“的确像是要下雨的架势,可我军劳师远征,疲惫不堪,人困马乏,必须要休整两日才可主动出战。”

  他向来善战,也是老军务了,当然是老成之言。

  “传令!就地扎营,看住叛军!”朱寅当即下令道,“大军休整两日,再和叛军开战。”

  数万大军迢迢而来,行军一个月之久,一路十分疲惫,当然要稍事休整,未战先稳。叛军可不是软柿子。一旦这支兵马被叛军击败,整个南朝都可能倾覆。

  杨应龙说的对,就算他再急着打,也要先休整两天。

  朱寅军令一下,明军当即以毛文龙、熊廷弼、曹文诏三将的所属战车、楯车,集中起来环绕四周,形成六里多长的战车围墙。

  最外面一圈是拒马,战车和楯车后面,又是用来驮运辎重的驼骡。

  这是学自戚继光的战车为城安营术,行军扎营十分方便。

  转眼之间,明军的战车城墙就布置完毕,数万明军分工协作,有条不紊,忙而不乱。

  光看这种配合协调、调度有方的架势,就知道绝对就是天下有数的精兵。

  无论是城头的四川文武,还是不远处的叛军,看到这一幕都是开了眼界。

  蜀王等人是喜,奢崇明等人是惊。

  下令停止攻城的奢崇明,此时脸色一片铁青!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就在他要攻下成都的前一天,朱寅居然亲率大军赶到。

  这是怎么回事?

  不是说戚继光要率北方明军南下,南明北明要自相残杀么?这个节骨眼上,朱寅怎么可能不顾南京老巢,不顾名将戚继光的虎威,率军来救成都?这不是舍本求末,笨人下棋死不顾家?

  他想不通!

  本来,明军前后镇压宁夏叛乱、高丽倭寇,军威震慑四海,他还不敢心生异志。

  可是这几年,朝廷加征剿饷,又四派税监,四川、云贵等地俱受太监荼毒,大明皇帝民心大丧,他的野心也日渐滋生。

  父亲反对他的计划,说起兵造反必败,会给爨家带来灭顶之灾。他数次劝说无果,眼见父亲拒绝筹备造反,他只能毒死了自己的父亲,提前继位!

  父亲,你太懦弱了,咱们族人英勇善战,爨家六部足有十几万精兵啊,为何不能赌一次?为什么?

  爨家六部的祖先汉朝起就为诸葛亮卖命,结果又能如何?还不是代代被汉家权贵利用、抽调、打压,最后老老实实的蜷缩在偏僻的西南,被视为蛮夷、猓猡、獠僰?

  爨家的近亲僰人,是被谁剿灭的?不就是明廷?

  我要带着勇士们赌一次!

  继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丧妻的水西贵族安邦彦,结为姻亲,约为奥援。

  从去年开始,他暗中联络安氏、宋氏、杨氏等西南诸侯,意图结盟反明,约定共同瓜分两广、云贵、湖广、四川六省。

  计划之中,他奢氏要吃下整个四川、半个湖广、半个云南。然后趁着大胜之威,先整合凉山爨人,继而统一爨家六部,就能再得数万爨家精兵!

  数年之后,再北伐关中,定都长安,建立爨人自己的大梁王朝。

  关中可是王霸之基,等到定都长安,再东征北明,南征南明,攻灭割据西南的其他土司,一统天下!

  为此,一年来他厉兵秣马,整军经武,积蓄兵器、战马,打算五年后起兵。

  然而七月中旬,他突然听到朱寅奉信王在南京靖难,大明父子内斗,南北分裂。

  天赐良机!

  他决定改变计划,不再筹办五年,而是立即起兵,趁其病、要其命!

  因为狂妄自大,看不起明军,也不把已经南北分裂的大明再放在眼里,所以起兵之后,他没想到自顾不暇的南明,居然会来救援四川。

  而且,还是朱寅亲自来!

  奢崇明看着明军大营,越看越是神色凝重。

  这支明军的气势,比成都守军强的太多,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劲敌,绝对是大大的劲敌。

  真是人的名树的影啊。朱寅能有如此大名,果然不是浪得虚名。只看他统带的大军,就知道其人之能。

  顿时,原本信心满怀的奢崇明,心中不由蒙上了一层阴影里,感到有点不安了。

  ……

  很快,城中所有人都知道,朱寅率领王师来救援成都,叛军已经停止攻城。

  振奋人心的好消息,风一般传遍全城,人人惊喜交集,真如劫后余生一般。

  “稚虎先森亲自救我每来喽!”

  “南京来嘞也是王师!也是朝廷嘞天兵!”

  “好嘛好嘛!稚虎先森一到,我每蜀人有救喽!”

  “哈哈哈!色崇明这个哈皮,要背万年时喽!他哪里搞得过稚虎先森嘛!稚虎先森是哪个嘛?哦?人家是星君下凡!”

  整个成都城,都爆发出欢呼声。很多准备城破自尽的女子,无不喜极而泣。

  稚虎先生到了!

  大明摄政太傅已至!王师大军来援!

  城中到处都在高呼太傅已到、王师来援。很多富户和商铺,更是直接点燃鞭炮,噼里啪啦的犹如过节。

  前一刻,整个成都城笼罩在被屠城的恐怖气氛中,末日即将临近。后一刻,就绝地逢生的逃过一劫。

  之前已经被官府捣毁的神童庙,很快就来了一群衙役,紧急修理恢复。神像还没有归位,周围就被赶来烧香的百姓围的水泄不通,顿时烟雾弥漫。

  捧着神童像的衙役班头,摇着头上的野鸡羽毛,笑呵呵的说道:

  “还是老子有先见之明哦!先头,老爷每说稚虎先森是叛逆噻,神童庙封嘞!神像也要烧喽!”

  “你每晓得老子怎么干?老子可不敢烧!老子来了一出阴奉阳违!把神童像藏起来喽!要不是老子脑壳灵光,神童像真烧了,看你每今天拜哪个嘛!”

  一个三十来岁的童生笑道:“范班头你脑壳灵光噻!我每谢谢你哟!不过,不是阴奉阳违,是阳奉阴违!你说错喽!”

  范班头先是瞪了童生一眼,将神童像归位,这才仰着鼻孔说道:

  “你个宝器!方脑壳的哈儿!老子不晓得?要你嗦!你若真绷尖,为么这么大年纪,连个秀才也考不中?圣贤鼠读瓜喽!”

  俗话说骂人不揭短,可张童生闻言也生气,笑呵呵大说道:

  “老子不爱读圣贤鼠,不爱靠科举嘛。什么圣贤鼠,屁用没得!老子只爱数学!”

  “是滴是滴!”范班头冷笑,“圣贤鼠没得用?数学却有多大用?能当老倌儿么?老子看你是不务正业!”

  “张文熙,你给神童像磕个头,说不定就能中秀才、当老倌儿喽!”

  张文熙还是笑嘻嘻的,“神童像倒是可以拜拜,但老子拜的是稚虎先森的德望,不是为了科举噻。老子一读圣贤鼠就脑壳痛,也不稀罕当老倌儿。”

  “你懂数学么?秦九韶说:数学之道,大则通神明、顺性命,小则经世务、类万物。”

  “那是道!你晓得嘛?没得用?你懂个锤子。”

  众人闻言,都是轰的一声笑了。

  又有人道:“我每要把城里搞的利利落落,抻抻展展!好迎接太傅相公入城喽!”

  ……

  蜀王府的蜀王妃得到消息,看着整个大堂中身穿素服、准备投缳的女子,泪流满面的说道:

  “听到了吗?是朱寅到了!南朝派来了援军!成都有救了!王师一到,我们就不用死了!”

  在场的人无不泪目,口中皆念叨稚虎先生,大恩大德。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忍不住问道:“母妃,不是说南京是逆贼伪朝吗?”

  “什么逆贼伪朝!”王妃厉声喝道,“不管南京北京,谁来救我们,谁就是王师,谁就是正统!”

  “传令,从今天起,谁也不能说南京是伪朝!”

  ……

  南朝王师一扎营,成都转危为安,蜀王和王继光立刻派人出城入营,宣布归附南京,听从号令。

  朱寅接到易帜归附的表文,虽然毫不意外,也感到很是高兴。在大帐中对诸将说道:

  “一战未打,我军又得四川归附。南方诸省,只剩云南、贵州二省还没有归附了。不过算起来,云贵二省的归附表文,多半已经送到了南京。若是如此,那整个南方八省,就全部归附南朝了啊。”

  诸将一起笑道:“恭贺太傅,再定四川!”

  朱寅又对使者道:“回城禀报蜀府和王总督,请他们维护城中秩序,严守粮仓、藩库。再请补充军粮三万石、灯油五千斤即可。”

  使臣回城禀报,蜀王等人都是大喜。因为王师要的补给并不多。

  王继光等人当即下令筹备。蜀王更是额外拨银十万两,送往城外劳军。

  “王爷大义!”朱寅对蜀王的使者道,“等到剿灭叛军,在下亲自入城拜谒王爷。”

  他口中这么说,心中却有些遗憾。

  实际上,他巴不得当今蜀王不是贤王。那么,他就能干掉蜀王,拿了蜀王的家产充入国库。

  然而朱宣圻不但和历代蜀王不同,也是藩王中的另类,是宗室中少见的贤王。

  朱寅也只能打消杀人夺财的念头。

  …

  接下来,果然发生了朱寅最担心的事情。

  明军刚修整到第二天,就开始下雨了。整个成都平原大雨磅礴。

  一天之后,大雨变中雨,还是下个不停。

  秋雨一来,整个城外原野的农田中,都是一片泥泞,到处都是积水。

  无论是明军的火器,还是叛军的弓弦,以及双方的骑兵,都受到很大影响。

  雨天之下,两军想打也难了。

  就算冒雨打仗,淋雨的士卒也容易病倒。士卒一旦大面积生病,那就更加危险。

  朱寅只能一边等天晴,一边等待虎牙的消息。

  成都府下雨,其他地方却是未必下雨。比如…川南、贵北。

  朱寅夜里做梦,都梦见安氏、宋氏也起兵造反,正在北上入川的路上。

  他希望安氏、宋氏不要造反,太不是时候了。眼下朝廷兵力告急啊。

  城中士民,眼见王师和叛军因为雨季暂时停战,最初的担忧之后,也完全放松下来,一如既往的太平烟火。

  …

  朱寅在等候消息,奢崇明也在等候消息。

  眼见朱寅的大军不是软柿子,奢崇明也很希望听到安氏、宋氏起兵响应的消息。

  他们到底干不干?敢不敢?

  不会非但不起兵,反而效忠明廷打自己吧?

  奢崇明也心中忐忑,患得患失,在营中整夜难以安眠。

  就是“梁王”的膳食排场,他也暂时停了,没有心思再摆谱。

  奢崇明当然不会干等。他一边再次派出使臣南下去劝安氏宋氏等人起兵响应,一边派人去爨家六部之一的凉山爨部,请凉山爨部出兵助战。

  …

  直到朱寅来成都的第九天,也就是九月二十八,雨还没有停,虎牙的急报就传到了大营。

  水西安氏、水东宋氏,反了!

  不但决意造反,而且决意一通过就立刻起兵,一天也不等。一造反,果然就北上入川,冲着自己来。

  贵北到川南的驿站塘马,九驿大都在叛军手里,要么被奢崇明的叛军毁了,虎牙无法用朝廷的六百里加急汇报。

  所以,虎牙的速度,只比叛军快七天。

  那么七天之后,安氏、宋氏北上助战的五万联军,就会出现在成都!

  叛军有五万援军!

  而且都是安氏、宋氏挑选的精锐战兵,可谓两家的主力所在。

  朱寅紧急召开军议,却也只能鼓舞士气,重新调整战略,却没有办法再调援军了。

  因为,周围千里,都已经没有援兵可调了。

  不是没有兵,是没有朝廷的兵!

  忠于朝廷的石柱宣抚司,精兵已经抽调一空。效忠朝廷不久的播州,倒是还能抽调两三万兵马,可问题是,朱寅不敢抽调太多杨家军!

  因为,杨家军来的太多,万一杨应龙临阵倒戈呢?到时几万播州兵也跟着反叛,那就彻底翻船了。

  他不敢完全相信这个换庚帖的异姓兄弟。此人狠毒冷酷,历史上也是造反头子,该用也该防!

  “数日之内,就会天晴。”朱寅打气道,“秋雨连绵多日,不会一直下。等到雨一停,地上干燥一些,立刻攻打叛军营寨!”

  果然,雨又下了两天,初一终于天晴了。明军火器兵立刻保养火炮、火枪,干燥炮膛枪膛,晾晒火药、弓弦,擦拭受潮生锈的刀枪。

  叛军也赶紧晾晒受潮严重的弓弦。

  双方都忙的很,竟是谁也不理谁。

  十月初二,正是大太阳。明军的火器不再受潮,终于好用了。

  就在这天上午,奢崇明也接到了安氏、宋氏起兵响应的快报。

  “哈哈哈!”奢崇明仰天大笑,“安氏、宋氏终究不是孬种!他们终于还是反了!好好好!好样的!”

  “两家联军五万精锐,几天后就能到成都!到时,就是朱寅小儿的死期!”

  “等到抓住朱寅,寡人就让他在官寨为奴,好生羞辱一番,让汉人看看,他们的摄政太傅、下凡星君只能给寡人为奴,狠狠杀一杀明廷的气焰!”

  “嗷呜——恭喜君上!”猓猡贵族们都是神色振奋的嚎叫,“恭喜大祭司!”

  很多人抽出细长的爨刀,凌空劈刺,一边大口喝着米酒。

  “来呀!”奢崇明喝道,“将那群汉女带上来,歌舞助兴!喝饱吃足之后,再教训明军!”

  …

  初二下午,在全城百姓的观看下,大战终于爆发。

  明军大队踩着还有些发软的地面,推着楯车,后面是保养过的马拉火炮和车载火炮,排着整齐的大阵,数万人缓缓逼向三里外的叛军大营。

  靖海军入川的三千骑兵,以及播州的两千骑兵,曹文诏等人的三千骑兵,共八千骑兵,布置在两翼。

  大军排出一里宽的横面,就像一大片红色的火焰,燃烧着草原上的野草,蔓延向叛军。

  而那红色的火焰,就是明军的战旗、红色的盔缨、红色的衣甲。

  叛军并没有出营,摆出一副坚守营寨的架势。

  这不是畏惧明军。而是因为叛军援军再过几天就到成都了,奢崇明又不傻,怎么可能会出营和明军决战?

  他当然要先坚守大营,等到安氏、宋氏的援军来成都,一起围歼朱寅的大军。

  此时若是和朱寅决战,虽然他自信也能打赢。可赢了伤亡也不会小。自己的实力削弱太大,安氏、宋氏的兵马一到,他还怎么主持大局?

  他不仅要打败朱寅,还要以最小的代价。

  于是,奢崇明完全不给明军决战的机会,而是稳坐钓鱼台的派兵严守营寨,令弓箭手密布营门栅栏,居高临下的凭寨布防。

  叛军因为先到成都,时间充裕,营寨也扎的很牢。而且位置较高。

  奢崇明和猓猡将领们,一致认为明军要想攻破营寨…很难!

  奢崇明身穿黑色的黑虎盔甲,头戴缀满宝石的华丽牛角盔,腰间悬挂象牙为鞘的宝刀,站在高高的望楼上,冷冷看着漫天红霞一般而来的明军大阵。

  他看到一杆高高飘扬的明军大纛,上面写着“大明摄政太傅大都督寅”。还有一杆大旗,上面是熟悉的赤日玄月星斗旗。

  他忽然发现,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军容如此雄壮、气势如此强大的明军。

  眼前的明军,即便还没有开打,也打破了他之前对明军的固有印象。

  听说北方九边明军才是真正的精锐,才是最强大的明军,难道比朱寅的明军更强?

  若真是如此,那么自己起兵反明,究竟是不是明智之举?

  奢崇明忽然有点底气不足。

  他看到,就是爨家勇士们,此时也个个神色凝重,如临大敌,和之前攻打成都守军时的轻松状态截然不同。

  慢慢的,奢崇明发现了明军的火炮。

  明军的火炮,是不是太多了些?似乎,和之前见过的明军火炮,看上去有些不同?

  接着,奢崇明就看到了大纛下的明军巢车。巢车之上,站着一个身穿华丽盔甲的年轻人,就像一株挺拔的青松。

  此人,必然就是那个名气极大的汉人权贵,朱寅!

  朱寅脚下,盘着一条黑犬,居然也穿着一身狗甲,真是可笑。

  朱寅手中举着根一尺长的管子,正在看着自己这边。那是什么?肯定不是火铳。

  不远处的朱寅,此时用望远镜将奢崇明的疑惑表情,看的一清二楚!

  这就是奢崇明?看上去倒是人模狗样,气度不凡。难怪历史上能闹那么多年。

  哼,看来此人已经知道安氏、宋氏也反了。他以为坚守营寨,就能得遂所愿么?

  朱寅观察奢崇明之时,明军的攻击阵型也摆好了。各部的传令兵骑马驰骋,高声呼喊着一道道军前就位的军令。哨声响成一片,周围数里都是双方的人喊马嘶。

  既然叛军坚守营寨,那就硬攻大营,绝不能让叛军等到援军来汇合。

  “奢崇明!”朱寅大喊道,指着自己脚下的小黑,“你妄称黑虎之神,却是侮辱我的爱犬!因为我的爱犬,也叫黑虎!你僭越其名!该当何罪!”

  “哈哈哈!”明军将领和宁清尘等人闻言,一起大笑。

  奢崇明听不清朱寅在喊什么,但他知道肯定不是好话,他也自说自话的骂道:

  “朱寅小儿!你不要得意!等寡人抓到你,就**你为奴!”

  朱寅也听不清他的话,也懒得再打嘴仗了。

  “进攻。”朱寅淡淡吐出两个字,手中令旗一挥。

  “咚咚咚咚——”巢车上的战鼓隆隆敲响,明军的号角声也呜呜吹起,“呜呜呜——呜呜呜——”

  但见数万红色的明军帽缨一动,红色火海再度向前一跳,紧接着就是靖海军火炮将领声嘶力竭的口令:

  “预备——放!”

  一片令旗一挥,五百门靖海军的大小火炮,一起升起火光,几乎同时黑烟朵朵腾起,下一瞬便是震耳欲聋的巨响。

  “轰隆隆—轰隆隆——”

  炮声一响起,恐怖的威势不但吓了叛军一跳,就是城头观战的成都士民,也目瞪口呆了。

  当今天下最先进的火炮,发射出犀利的砲弹,有实心弹,葡萄弹,子母弹…划破空气,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嘶鸣,轰入叛军大营!

  “啊——”密集的叛军大营,顿时发出惊恐而凄惨的尖叫。

  砲弹轰击之处,木质的营寨纸糊一般被凶狠粗暴的撕开,血肉横飞之中,大群大群的猓猡兵和战马,被打死打伤,惨不忍睹!

  这一轮齐射,简直是靖海军火炮营对猓猡大军的贴脸开大,当头暴击。

  由于叛军不知道靖海军的火炮有多厉害,还以为就是一般的明军火炮,所以他们的队伍很密集。骑兵为了随时出击,也高密度的布置在营门一带。

  这一轮齐射,给他们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仅仅一轮,不但营寨的门被彻底摧毁,还当场死伤近千人,战马死伤三四百!

  就是猓猡将领,也当场报销了好几个人。

  奢崇明本人,都差点被火炮轰杀!

  “什么!”奢崇明大惊失色,“明军火炮厉害!快散开!散开!”

  “啊——”伤兵的惨叫和恐怖的炮火,就像一柄重锤,给了骄狂的叛军一记暴击,让他们的自信冰屑般破碎。

  很多爨兵被吓到了,兀自呆若木鸡,怔怔看着身边的不**形的尸体、残肢、内脏。

  就是大营深处的战象,也被惊动了,焦躁不安的仰着鼻子咆哮起来。

  整个叛军大营,顿时乱成一片。一时半会居然难以组织有效的还击。

  然而就在此时,只见明军大阵之前,战车楯车一起上前推进,后面是数千戴着面甲、手持火枪的明军大步上前,距离大营不到八十步。

  接着,数千人分为几排,最前面一排蹲下。

  这就是靖海军的火枪队!

  当今世界最强的火枪队!

  “预备——发射!”

  “砰砰砰砰——”岱山产的火枪声响成一片,尖啸的弹丸声,汇聚为噩梦降临般的死亡之音。

  密集的金属弹雨中,大片大片的叛军被打死打伤。

  靖海军的火枪连环射击,覆盖了叛军的前队,见叛军封死在营中,根本没有机会阻大规模的反击。

  最前面的叛军,只能胆战心惊的射箭,可稀疏的羽箭,对明军的威胁忽略不计。即便有人中箭,靖海军精良的铁甲,也能在这个距离上做到完全防护。

  仅仅几轮火枪齐射,又有一千多猓猡兵被打死打死。

  开战一小会,明军一个没死,叛军就伤亡两千!

  这个仗还怎么打?

  此时不仅是叛军,不仅仅是观战的成都士民,就是杨应龙等土司将领也呆住了。

  好厉害的火器!幸亏没有反抗朝廷!

  奢崇明神色惊骇,如同见到恶鬼。脑中忽然跃出父亲死前的痛苦表情:

  “你这个逆子!造反没有好结果,你会害了爨家,害了奢氏!”

  奢崇明脑中嗡嗡的,一颗**轰碎前面一个亲兵的脑袋,溅出的鲜血忽然令他回过神来。

  “不要退!”奢崇明大吼,“明军火器厉害,却不能一直发射!象兵出击!冒死冲上去!大军跟在战象之后!捂住战象的耳朵!”

  奢崇明组织反击之时,明军的火炮再次发威。

  “轰隆隆—”

  又是数以百计的爨兵死伤。

  叛军死伤两千五百多人了,简直是单方面的被动挨打,而明军直到此时,仍然是零伤亡!

  “大明威武!”城头观战的人群,终于回过神来,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

  “大明必胜!太傅必胜!”

  就是蜀王等大佬,都忍不住激动万分。

  “打得好啊!王师威武!”

  整个城池都陷入沸腾之中,眼见叛军一上来就损失惨重,他们最后的担忧,也随着王师的火器轰鸣而烟消云散。

  朱寅神色漠然的看着硝烟弥漫的叛军大营,犹如一尊石雕般岿然不动。

  他很清楚,大战才刚刚开始。虽然靖海军犀利的火炮让叛军吃了个大亏,可靖海军的火器兵只有几千人,并不能高强度、高密度的持续输出。

  硬仗,还在后面!

  果然,靖海军火器兵的弹药刚刚装填完毕,叛军大营就传来一阵战象的鸣叫。

  随即,两三百头被塞住耳窍的战象,就在叛军的驱赶之下,轰然冲出!

  战象之后,是三千人的猓猡重骑兵!

  …

  PS:虽然更新太晚,却是一万字的大章节,蟹蟹,晚安!另外,彝字以后统统改为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