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开局,除了卷还能干嘛! 第43章

小说:天崩开局,除了卷还能干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0-15 09:50:03 源网站:2k小说网
  ();

  走得多了,陈砚跟附近村子的人都认识了,见面打声招呼。

  也是到这个时候,陈砚才知道当时杨夫子带他们种的田地是花钱租来的,种完就还给了农人继续耕种。

  被拆穿时杨夫子毫无愧色:“若我专心农事,必会疏于对你们学业的教导,岂不是耽误了你们的前程?”

  陈砚觉得自己该好好学学杨夫子的厚脸皮,他还是头一次见有人将撒谎说得如此清新脱俗。

  乡野游走,倒是让四肢不勤的陈砚分清了五谷,知了天时,也对农家的贫苦有了全新的认识。

  他这才明白老陈家有田地有房舍,还有稳定的月收入,实在算不上贫困。

  那种家里田地少的人家佃田地耕种,辛苦一年,除开交给朝廷的税粮和地主的佃粮后,剩下的不足以填饱全家的肚子。

  若有人得了病,要么熬好,要么等死,没有钱去请大夫,更吃不起药。

  陈砚对这些农人多了些悲悯,他想自己往后若能爬上高位,必要尽尽为官的本分。

  即便杨夫子再怎么压制,他们也在年底将五经通读完了,两人也该择本经了。

  杨夫子自己治的是《诗经》,若两人也选《诗经》,后续教导就容易。

  周既白倒是跟杨夫子选了《诗》,陈砚却选不了。

  陈砚虽背了许多诗,始终学不会诗的意境。

  杨夫子如何教他,也只能让他写出匠气十足,毫无美感的诗。

  每每在这个时候,陈砚就格外佩服七岁的骆宾王能做出《咏鹅》这种千古名诗。

  天赋是藏不住的,可见他在诗上毫无天赋,那也就不要为难自己,还是《春秋》更适合他。

  他将此事告诉杨夫子时,杨夫子沉默了许久。

  “你可知为何择《春秋》为本经的人极少?”

  陈砚理直气壮:“学生不知。”

  杨夫子轻抚胡须,道:“《春秋》文字简略,微言大义,科考考题可谓难以琢磨,或会因早早暴露政见而被政见相左的考官不喜而被落卷。”

  陈砚本以为杨夫子要劝他放弃,谁知杨夫子话锋一转,道:“不过若能将《春秋》吃透,于往后入官场益处颇多。顾忠清曾批判士子畏难,多不治《春秋》。你能迎难而上,实在不错。”

  何况治《春秋》的学生少,科考时竞争小,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只是,这《春秋》的先生极少,好的先生更是难得一见。”

  杨夫子皱起了眉头,正思索去何处帮陈砚再找位先生,就听一个稚嫩的童音道:“学生又要劳烦先生了。”

  杨夫子猛地抬头看向站在他面前的陈砚。

  此时的杨夫子是坐着,使得他要仰望陈砚。

  他道:“为师的本经乃是《诗》。”

  陈砚拱手,深深一拜,再抬头,已是面露愧疚:“因学生择《春秋》为本经,竟要劳烦先生如此高龄还要重新研读《春秋》,实在是弟子的不是。”

  杨夫子手一抖,不小心揪下来好几根胡须。

  他吃痛得吸了口气,不动声色地将胡须背在身后,方才道:“为师已四十有余,如今再研究《春秋》怕是来不及。”

  “苏洵二十有七才开始闭门苦读,其后成一代大文豪,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据一席之位;黄忠年近六旬方才在定军山一战中威名远扬;姜太公更是古稀之年方才遇上周文王,得以施展才华,建立不朽功业。先生不过四十,正是当打之年。”

  陈砚一番慷慨激昂,让得杨夫子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