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开局,除了卷还能干嘛! 第160章

小说:天崩开局,除了卷还能干嘛!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0-15 09:50:03 源网站:2k小说网
  ();

  这个最受他器重的孙儿竟也是如此,往日怒火一同涌上心头,让他如何能不怒,一把夺过书便看了下去。

  粗略扫了一眼,却发觉有些熟悉。

  他翻到封皮,没错,是《大学》,而画作者乃是“九渊”。

  杨彰自是听说过“九渊”的大名。

  此人所作的《论语》、《孟子》皆是寓教于乐,他小孙儿看完那两本书,竟对《论语》和《孟子》颇感兴趣,背诵起来更是毫不费力,当时他便大加赞赏,只觉这九渊实乃一奇人,对幼童有教化之功。

  可惜此人出所谓“漫画”的速度极慢,让人等得心焦。

  此前他也买了些别的书坊刊印的四书五经,均是说教意味极重,小孙儿并不喜看,不成想竟出了《大学》。

  作为长辈,虽信任九渊,到底还是要简单翻阅几页,确保无事方才肯给晚辈看。

  只是这一翻就发觉不对劲。

  《论语》和《孟子》皆是一个个小故事来引出道理,可这大学连翻好几页,一个故事竟还没看完。

  而这书中出现的姓高的几人,俱是道德败坏之辈。

  杨彰立即从第一页开始翻看,连着翻了十来页才停下,低头对孙儿道:“此书我先拿去看看,你且先背别的书。”

  小孙儿焦急,他还没看完呢。

  他又不敢阻拦爷爷,只能委委屈屈地看着爷爷拿着他的宝贝书走了。

  杨彰自是不知道孙子的不舍,去书房点了油灯,熬夜看起漫画书来。

  待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终于将整本书看完。

  熬了一整宿,身子自是疲惫,精神却极为亢奋。

  这高家必定是将那九渊的祖坟刨了,否则怎的一整本《大学》,高家都作为道德败坏的典范,在衬托主角的德行?

  可惜并未直接写明是平兴县高家,否则以九渊的影响,高坚一家必要声名狼藉。

  杨彰颇为惋惜得摇头。

  那四名衙役他早就查出来是平兴县的衙役,四人受了些刑就招供是受了平兴县县令陶都的指使。

  他自是能再提审陶都,可陶都若是一口咬定自己并未说过此话,没有公文,此事便只能拿四名衙役顶罪。莫说高家,就是陶县令都波及不到。

  正因如此,杨彰迟迟未结案。

  他倒是想借陈砚这把刀,可刀用得顺不顺手,需先查个清楚。

  他的人早就去了平兴县,待查清再回来,少说也要月余。

  这个节骨眼上竟又冒出个九渊,冒出个《大学》来,矛头直指高家。

  可惜天下姓高的人实在太多。

  杨彰又是惋惜又是怅然,将书还给小孙子后,就将此事搁下。

  高家如今的当家人高明远虽资质平平,然身后还有个老奸巨猾的高坚,想要对付并非易事。

  必要拿住人证物证,方才能让高家有所损伤。

  如今的局势,只能先治四名衙役的罪来结案了。

  杨彰坐着马车回到按察使司时,听闻多日不见的廪生陈砚求见。

  杨彰并无太大兴致:“必是为了假冒衙役一案,给他透个风,那四名衙役乃是以权谋私,不必再审了。”

  得到回话时,陈砚便知杨彰是不愿见他,更是不想通过那四名衙役来对付高家。

  若判决真下了,他这把刀就要被杨彰丢弃了。

  一旦杨彰放弃此次机会,周荣就彻底无望了。

  陈砚心头一紧,当即上前一步,往传信的人手里塞了块银子,又拿出一个木匣子捧到那人面前,道:“劳烦兄台将其交给按察使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