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黎阳方向的斥候,在三日后传回了消息。
正如程昱所料,那所谓的“故市”,空空如也,除了几户早已荒废的民居,连一粒粮食的影子都没有。斥候们将附近搜了个遍,一无所获。
消息传回中军大帐,曹操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看来,这位皇后娘娘,也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程昱抚着胡须,对郭嘉说道,“她以为抛出一个假消息,就能让我军疲于奔命。殊不知,这种伎俩,在丞相的雄才大略面前,不过是萤火之光,何足道哉?”
郭嘉笑了笑,没有反驳。他知道,从战略上看,程昱说的是对的。一次失败的侦查,对于整个官渡战局而言,影响微乎其微。但从战术心理上看,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这位皇后,用一个几乎没有成本的“假情报”,成功地调动了丞相麾下的精锐斥候,并且,更重要的是,她在曹操和程昱等核心决策层的心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眼界不高的深宫妇人”的形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判。
郭嘉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摇晃的浊酒,心中暗道:一个真正高明的棋手,在决战之前,最擅长的就是让对手轻视自己。她不是在调动我军,她是在进行一次……*自我形象管理*。
可惜,战事紧张,他的这点疑虑,很快便被堆积如山的军务所淹没。曹操对许都的指令,也从“严密监视”悄然转变为“维持观察,不必大惊小怪”。在他看来,伏寿这枚棋子,虽然跳脱,但终究还在棋盘之内,翻不起什么大浪。他需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眼前这个真正的对手——袁绍身上。
他并不知道,他这微小的轻视,为那座金丝牢笼中的对手,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空间。
长秋宫内,伏寿从阿元一个“不小心”扫落了特定位置花瓶的动作中,得知了斥候无功而返的消息。
她平静地让宫人收拾好碎片,心中却如明镜般清亮。
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她成功地在曹操心中,拉起了一道名为“傲慢”的屏障,让他将自己从一个“潜在的**对手”,降级为了一个“需要提防的后宫小麻烦”。这层心理上的伪装,比任何高墙都更安全。
“梓童似乎……并不失望?”夜深人静时,刘协看着伏寿平静的侧脸,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计策失败,应该会有些许沮-丧才对。
“为何要失望?”伏寿微微一笑,她的手指在被面上,轻轻画了一个圈,“陛下,钓鱼之时,若大鱼只是试探了一下鱼饵便游走了,您会立刻收杆吗?”
刘协若有所思:“不会。朕会更有耐心,等待它下一次咬钩。”
“正是如此。”伏寿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的鱼饵,已经成功引起了大鱼的注意,甚至让他不惜耗费体力游过来看了一眼。虽然他暂时离开了,但他已经记住了这个鱼饵的味道。更妙的是,他还觉得这个鱼饵没什么威胁。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刘协彻底明白了。伏寿的每一步,都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是在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他心中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这位曾被他视为柔弱伴侣的皇后,如今在他眼中,已然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而他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只知恐惧和绝望的少年天子。在伏寿的引导下,他开始学着像一个真正的帝王那样去思考。
他开始主动将自己十几年宫廷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些被他记在心里的,关于朝中百官的隐秘信息,一一说给伏寿听。
“……那个郗虑,看似刚正,实则趋炎附势。他弹劾孔融,不过是想向曹操邀功。但此人贪财,家中用度奢华,是个可以被利益驱动的棋子。”
“荀令君……他心中是向着汉室的。但他更重‘势’。他认为如今天下大势在曹,所以选择辅佐曹操,以求尽快平定乱世。他维护孔融,是为天下名士之心,也是在维护他自己所信奉的‘道义’。他是一堵墙,既能挡住曹操的屠刀,也会拦住我们的道路。”
“还有满宠、董昭等人,他们是纯粹的曹氏鹰犬,绝无可能拉拢……”
刘协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和多年的隐忍观察,将朝堂上那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伏寿面前。他就像一部活的“人事档案”,为伏寿的战略分析,提供了最精准、最关键的数据支持。
伏寿一边听,一边在心中迅速构建着一副包含“可拉拢派”、“中立派”、“死忠派”的权力图谱。她的现代管理学知识,与刘协的帝王心术,在这小小的寝殿内,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就在他们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静待官渡战局发展时,许都的经济形势,开始出现了微妙而迅速的变化。
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随着曹袁两军对峙日久,许都城内的物资消耗日益巨大,而从外地运来的补给,却因道路阻隔而日渐稀少。
米价一日三涨,寻常百姓家,已经开始用稀粥代替干饭。
而伏寿提前布局的食盐和布匹,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娘娘!您真是神了!”黄迁再次秘密前来汇报时,那张老脸上的皱纹里,都写满了狂喜和崇拜,“当初我们花三百金收来的盐,如今市价已经涨到了九百金!那些布匹,更是有价无市!城里好几家大户,都托人来问,愿不愿意出货。只要我们现在一出手,立刻就能翻两番!”
看着黄迁那副恨不得立刻将货物变现的财迷模样,伏寿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
“还不到时候。”
“啊?还不到时候?”黄迁急了,“娘娘,再等下去,万一……万一前线战事有变,曹丞相班师回朝,稳定了物价,我们可就错失良机了!”
“我问你,”伏寿的目光锐利如刀,“一座快要渴死的城池里,是一袋金子有用,还是一袋盐有用?”
黄迁愣住了。
“金子,买不来性命。但盐,可以。”伏寿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黄令监,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赚多少钱。钱,只是工具。我要你做的,是利用这些‘硬通货’,去换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她停顿了一下,一字一顿地说道:“信息。还有,人情。”
“从今日起,你让你侄子,密切关注城中官员府邸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家底不厚,或是族人众多的官员。战时俸禄不济,物价飞涨,他们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去观察,谁家在悄悄变卖家产,谁家的仆人出来采买时面有难色,谁在私下抱怨战争。”
“找到这样的人,不要直接用钱去收买,那太低级,也太危险。”伏寿教导着她这位古代的“销售经理”,“找个机会,以你侄子的名义,在他们最窘迫的时候,送上一斛米,或是一罐盐,就说是同乡之谊,或是敬佩其为人。记住,只施恩,不求报。”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记一辈子。我们现在撒下去的,不是钱,是种子。等到将来需要他们的时候,今日的一罐盐,或许就能换回一条性命,甚至……是一次扭转乾坤的机会。”
黄迁听得冷汗涔涔。他本以为自己跟着皇后做的是投机倒把的买卖,此刻才明白,娘娘布下的,是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惊天大局!这哪里是商道,这分明是帝王之术!
他对着伏寿,深深地拜了下去,这一次,是心悦诚服,再无半点贪婪之念,只剩下敬畏与忠诚。
就在伏寿将她的棋局,从宫内延伸至许都全城时,一则新的消息,通过阿元的渠道,悄然送到了她的案前。
那是一枚小小的玉佩,被阿元“无意”间遗落在伏寿的妆台下。这是她们约定的紧急信号。
当晚,伏寿借口心口烦闷,屏退了所有人,只留下阿元在殿内伺候。
“说。”
阿元跪在地上,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颤抖:“娘娘,奴婢今日去给荀令君府上送赏赐时,听到他与府中长史说话。长史面色惨白,说……说前线送来丞相亲笔信,信中言辞……极为颓丧,似有……退兵之意。”
轰!
伏寿的脑中,仿佛一道惊雷炸响。
她知道,官渡之战最关键的转折点,那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十字路口,提前到来了。
正如程昱所料,那所谓的“故市”,空空如也,除了几户早已荒废的民居,连一粒粮食的影子都没有。斥候们将附近搜了个遍,一无所获。
消息传回中军大帐,曹操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便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看来,这位皇后娘娘,也只是有些小聪明罢了。”程昱抚着胡须,对郭嘉说道,“她以为抛出一个假消息,就能让我军疲于奔命。殊不知,这种伎俩,在丞相的雄才大略面前,不过是萤火之光,何足道哉?”
郭嘉笑了笑,没有反驳。他知道,从战略上看,程昱说的是对的。一次失败的侦查,对于整个官渡战局而言,影响微乎其微。但从战术心理上看,他却有不同的看法。
这位皇后,用一个几乎没有成本的“假情报”,成功地调动了丞相麾下的精锐斥候,并且,更重要的是,她在曹操和程昱等核心决策层的心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只会耍小聪明、眼界不高的深宫妇人”的形象。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误判。
郭嘉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摇晃的浊酒,心中暗道:一个真正高明的棋手,在决战之前,最擅长的就是让对手轻视自己。她不是在调动我军,她是在进行一次……*自我形象管理*。
可惜,战事紧张,他的这点疑虑,很快便被堆积如山的军务所淹没。曹操对许都的指令,也从“严密监视”悄然转变为“维持观察,不必大惊小怪”。在他看来,伏寿这枚棋子,虽然跳脱,但终究还在棋盘之内,翻不起什么大浪。他需要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眼前这个真正的对手——袁绍身上。
他并不知道,他这微小的轻视,为那座金丝牢笼中的对手,赢得了最宝贵的喘息空间。
长秋宫内,伏寿从阿元一个“不小心”扫落了特定位置花瓶的动作中,得知了斥候无功而返的消息。
她平静地让宫人收拾好碎片,心中却如明镜般清亮。
计划的第一步,成功了。
她成功地在曹操心中,拉起了一道名为“傲慢”的屏障,让他将自己从一个“潜在的**对手”,降级为了一个“需要提防的后宫小麻烦”。这层心理上的伪装,比任何高墙都更安全。
“梓童似乎……并不失望?”夜深人静时,刘协看着伏寿平静的侧脸,忍不住问道。在他看来,计策失败,应该会有些许沮-丧才对。
“为何要失望?”伏寿微微一笑,她的手指在被面上,轻轻画了一个圈,“陛下,钓鱼之时,若大鱼只是试探了一下鱼饵便游走了,您会立刻收杆吗?”
刘协若有所思:“不会。朕会更有耐心,等待它下一次咬钩。”
“正是如此。”伏寿的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我们的鱼饵,已经成功引起了大鱼的注意,甚至让他不惜耗费体力游过来看了一眼。虽然他暂时离开了,但他已经记住了这个鱼饵的味道。更妙的是,他还觉得这个鱼饵没什么威胁。这,便是我们最大的成功。”
刘协彻底明白了。伏寿的每一步,都不仅仅是为了眼前的得失,而是在为更长远的未来布局。他心中的敬佩,又深了一层。
这位曾被他视为柔弱伴侣的皇后,如今在他眼中,已然是一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帅才。而他自己,也不再是那个只知恐惧和绝望的少年天子。在伏寿的引导下,他开始学着像一个真正的帝王那样去思考。
他开始主动将自己十几年宫廷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些被他记在心里的,关于朝中百官的隐秘信息,一一说给伏寿听。
“……那个郗虑,看似刚正,实则趋炎附势。他弹劾孔融,不过是想向曹操邀功。但此人贪财,家中用度奢华,是个可以被利益驱动的棋子。”
“荀令君……他心中是向着汉室的。但他更重‘势’。他认为如今天下大势在曹,所以选择辅佐曹操,以求尽快平定乱世。他维护孔融,是为天下名士之心,也是在维护他自己所信奉的‘道义’。他是一堵墙,既能挡住曹操的屠刀,也会拦住我们的道路。”
“还有满宠、董昭等人,他们是纯粹的曹氏鹰犬,绝无可能拉拢……”
刘协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力和多年的隐忍观察,将朝堂上那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伏寿面前。他就像一部活的“人事档案”,为伏寿的战略分析,提供了最精准、最关键的数据支持。
伏寿一边听,一边在心中迅速构建着一副包含“可拉拢派”、“中立派”、“死忠派”的权力图谱。她的现代管理学知识,与刘协的帝王心术,在这小小的寝殿内,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就在他们以为可以暂时松一口气,静待官渡战局发展时,许都的经济形势,开始出现了微妙而迅速的变化。
战争,就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随着曹袁两军对峙日久,许都城内的物资消耗日益巨大,而从外地运来的补给,却因道路阻隔而日渐稀少。
米价一日三涨,寻常百姓家,已经开始用稀粥代替干饭。
而伏寿提前布局的食盐和布匹,价格更是扶摇直上。
“娘娘!您真是神了!”黄迁再次秘密前来汇报时,那张老脸上的皱纹里,都写满了狂喜和崇拜,“当初我们花三百金收来的盐,如今市价已经涨到了九百金!那些布匹,更是有价无市!城里好几家大户,都托人来问,愿不愿意出货。只要我们现在一出手,立刻就能翻两番!”
看着黄迁那副恨不得立刻将货物变现的财迷模样,伏寿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
“还不到时候。”
“啊?还不到时候?”黄迁急了,“娘娘,再等下去,万一……万一前线战事有变,曹丞相班师回朝,稳定了物价,我们可就错失良机了!”
“我问你,”伏寿的目光锐利如刀,“一座快要渴死的城池里,是一袋金子有用,还是一袋盐有用?”
黄迁愣住了。
“金子,买不来性命。但盐,可以。”伏寿的声音冷静得没有一丝波澜,“黄令监,我们的目标,从来不是赚多少钱。钱,只是工具。我要你做的,是利用这些‘硬通货’,去换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她停顿了一下,一字一顿地说道:“信息。还有,人情。”
“从今日起,你让你侄子,密切关注城中官员府邸的动向。尤其是那些家底不厚,或是族人众多的官员。战时俸禄不济,物价飞涨,他们的日子一定不好过。去观察,谁家在悄悄变卖家产,谁家的仆人出来采买时面有难色,谁在私下抱怨战争。”
“找到这样的人,不要直接用钱去收买,那太低级,也太危险。”伏寿教导着她这位古代的“销售经理”,“找个机会,以你侄子的名义,在他们最窘迫的时候,送上一斛米,或是一罐盐,就说是同乡之谊,或是敬佩其为人。记住,只施恩,不求报。”
“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让人记一辈子。我们现在撒下去的,不是钱,是种子。等到将来需要他们的时候,今日的一罐盐,或许就能换回一条性命,甚至……是一次扭转乾坤的机会。”
黄迁听得冷汗涔涔。他本以为自己跟着皇后做的是投机倒把的买卖,此刻才明白,娘娘布下的,是一个他想都不敢想的惊天大局!这哪里是商道,这分明是帝王之术!
他对着伏寿,深深地拜了下去,这一次,是心悦诚服,再无半点贪婪之念,只剩下敬畏与忠诚。
就在伏寿将她的棋局,从宫内延伸至许都全城时,一则新的消息,通过阿元的渠道,悄然送到了她的案前。
那是一枚小小的玉佩,被阿元“无意”间遗落在伏寿的妆台下。这是她们约定的紧急信号。
当晚,伏寿借口心口烦闷,屏退了所有人,只留下阿元在殿内伺候。
“说。”
阿元跪在地上,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丝掩饰不住的颤抖:“娘娘,奴婢今日去给荀令君府上送赏赐时,听到他与府中长史说话。长史面色惨白,说……说前线送来丞相亲笔信,信中言辞……极为颓丧,似有……退兵之意。”
轰!
伏寿的脑中,仿佛一道惊雷炸响。
她知道,官渡之战最关键的转折点,那个足以改变历史走向的十字路口,提前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