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菲的教育公益基金成立半年后,她决定亲自去偏远山区的学校看看。在此之前,基金已经为几所山区学校捐赠了图书和教学设备,但她总觉得不够 —— 她想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想亲身体验山区教育的现状,这样才能让公益基金的帮助更有针对性。
出发前,叶菲特意去商场买了很多文具和书籍,塞满了两个大大的行李箱。王剑担心她一个人不安全,想陪她一起去,可公司正好有个重要的项目会议,实在走不开。“你放心去吧,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王剑帮叶菲把行李箱搬到车上,又反复叮嘱,“山区条件可能比较艰苦,记得照顾好自己,缺什么就跟我说,我给你寄过去。” 叶菲笑着点头:“我又不是第一次去偏远地方,你就别担心了。等我回来,给你和念菲带山区的特产。”
叶菲此行的目的地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所乡村小学 —— 平寨小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颠簸,她终于抵达了学校。眼前的景象比她想象中还要艰苦:低矮的教学楼墙面有些斑驳,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简单遮挡着,寒风一吹,塑料布就呼呼作响。
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苗族大叔,名叫吴正明,他握着叶菲的手,激动地说:“叶老师,您能来,我们太高兴了!孩子们早就盼着能有城里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呢。” 叶菲看着校长黝黑的脸庞和布满老茧的手,心里一阵酸涩:“吴校长,以后我们公益基金会长期关注这里的教育,有什么困难,您尽管说。”
当天下午,叶菲就走进了教室,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她原本准备了《桂林山水》的教学内容,可当她问孩子们 “有没有见过大山外面的世界” 时,教室里一片沉默。有个小女孩小声说:“老师,我只去过镇上,没见过桂林山水。” 叶菲心里一紧,她意识到,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课本里的很多内容都太遥远了,他们需要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
于是,叶菲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故事。没想到,这个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有的孩子说家乡的梯田像梯子一样,一层一层通向天上;有的孩子说家乡的溪流里有很多小鱼,夏天的时候可以去捉鱼;还有的孩子说奶奶会唱苗族山歌,歌声比小鸟叫还好听。叶菲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微笑,还把孩子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编成了一篇短文,教他们朗读。
这堂语文课让叶菲深受触动。她发现,山区的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只是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他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晚上,叶菲住在学校简陋的教师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计划:不仅要给山区学校捐赠物资,还要组织城里的老师来支教,开展教师培训,让山区的老师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要为孩子们开设兴趣班,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第二天,叶菲和吴校长一起走访了几个学生的家。其中一个叫阿妹的小女孩,家里只有她和奶奶两个人,奶奶身体不好,无法干重活,家里的生活全靠**的低保维持。阿妹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奶奶做饭、喂猪,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叶菲看着阿妹冻得通红的小手,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件厚厚的羽绒服,递给阿妹:“天冷了,穿上这件衣服,就不冷了。” 阿妹接过衣服,眼里**泪水,小声说:“谢谢老师。”
走访结束后,叶菲立刻给王剑打了电话,把自己在山区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他。“王剑,山区的孩子们太需要帮助了。我想扩大公益基金的规模,不仅要捐物资,还要搞教师培训和兴趣班。” 王剑听完,毫不犹豫地说:“我支持你!公司这边可以再捐一笔钱,我还可以发动员工捐款捐物,再组织一些有特长的员工去山区支教。” 挂了电话,叶菲心里暖暖的 —— 有王剑的支持,她觉得自己的公益之路更有力量了。
回到北京后,叶菲立刻着手推进公益基金的新计划。她首先联系了北京几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希望他们能派出优秀的教师去山区支教。让她没想到的是,校长们都非常支持,很快就有几十位老师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叶菲还联合了北京的一些艺术培训机构,邀请他们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乐器、画笔等物资,并派出老师去山区开设兴趣班。
为了开展教师培训,叶菲特意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一起设计了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心理辅导等。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课程方便山区老师随时学习,线下课程则安排在假期,让山区老师来北京参加培训,实地观摩北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念菲也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她利用周末和假期,跟着叶菲一起去山区支教,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教他们读诗、写作文。有一次,她在课堂上教孩子们画家乡的风景,孩子们画得非常认真,有的画了梯田,有的画了吊脚楼,有的画了山间的小溪。念菲把孩子们的画作收集起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 “山区孩子眼中的家乡” 绘画展,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很多爱心人士看到孩子们的画作后,纷纷向公益基金捐款,还表示愿意长期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生。
在叶菲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寨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音乐教室里有了钢琴和手风琴,美术教室里有了画笔和画板,体育场上有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新鲜的知识,兴趣班的开设,也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特长。
有一次,叶菲再次来到平寨小学,正好遇到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孩子们穿着苗族的传统服饰,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奏乐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阿妹也参加了汇演,她唱了一首苗族山歌,歌声清亮动听,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汇演结束后,阿妹跑到叶菲身边,笑着说:“叶老师,谢谢您,我现在会弹电子琴了,以后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教更多的孩子唱歌。” 叶菲抱住阿妹,眼里满是泪水:“阿妹,你一定可以的,老师相信你。”
除了平寨小学,叶菲的公益基金还帮助了其他几所山区学校。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有的捐款捐物,有的提供技术支持,有的参与支教活动。叶菲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她也因此获得了 “北京市公益之星” 的称号。
领奖那天,叶菲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真正值得感谢的是所有支持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是你们的帮助,让山区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有了更光明的未来。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会继续在公益路上走下去,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台下的王剑和念菲看着叶菲,眼里满是骄傲。王剑轻声对念菲说:“你妈妈真了不起,我们要向她学习。” 念菲点点头:“嗯,以后我也要像妈妈一样,为教育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领奖台下来后,叶菲走到王剑和念菲身边,王剑递给她一束向日葵:“恭喜你,这束向日葵代表着我们对你的支持和祝福。” 叶菲接过花,笑着说:“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 念菲抱住叶菲的胳膊:“妈妈,以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做公益,好不好?” 叶菲笑着点头:“好啊,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晚上,一家人坐在家里,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叶菲领奖的新闻,心里满是幸福。王剑突然说:“对了,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在公司里设立一个‘教育公益日’,每年组织员工去山区支教,或者为山区学校捐赠物资。同时,我们还可以和念菲所在的学校合作,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叶菲和念菲都很赞成这个想法,三人开始一起商量具体的方案。
窗外的夜色渐浓,屋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叶菲看着身边的王剑和念菲,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了家人和更多的人一起关注教育公益事业。她知道,公益之路没有终点,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携手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几天后,王剑公司的 “教育公益日” 正式启动。员工们积极响应,有的报名去山区支教,有的捐赠书籍和文具,有的主动承担了公益活动的组织工作。念菲所在的北师大附属中学也与平寨小学结成了 “手拉手” 学校,两校的学生通过书信、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城里的学生还为山区的学生寄去了学习用品和书籍,山区的学生则为城里的学生寄去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叶菲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播下的公益种子,已经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未来一定会开出更美的花。她的公益之路,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加入,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坚定。
这一年的冬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叶菲、王剑和念菲一起去了平寨小学,给孩子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和棉被。孩子们看到他们,开心地围了上来,有的拉着叶菲的手,有的抱着王剑的腿,有的给念菲递上自己画的画。叶菲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却充满笑容的脸,心里满是温暖。她和王剑、念菲一起,陪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
离开平寨小学的时候,吴校长和孩子们一直送到村口。吴校长握着叶菲的手,激动地说:“叶老师,谢谢您,是您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叶菲摇摇头:“吴校长,不用谢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明年春天,我们还会来看孩子们的。” 孩子们齐声说:“叶老师,王老师,念菲老师,我们等你们回来!”
车子缓缓驶离村口,叶菲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孩子们的身影,眼里满是泪水。王剑握住她的手:“别难过,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念菲靠在叶菲的肩膀上:“妈妈,下次我们来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带更多的书和文具,还可以教他们更多的知识。” 叶菲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公益路上的足迹,或许平凡,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叶菲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让教育公平的种子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她的家人,也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与她一起,在公益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
出发前,叶菲特意去商场买了很多文具和书籍,塞满了两个大大的行李箱。王剑担心她一个人不安全,想陪她一起去,可公司正好有个重要的项目会议,实在走不开。“你放心去吧,有什么事随时给我打电话。” 王剑帮叶菲把行李箱搬到车上,又反复叮嘱,“山区条件可能比较艰苦,记得照顾好自己,缺什么就跟我说,我给你寄过去。” 叶菲笑着点头:“我又不是第一次去偏远地方,你就别担心了。等我回来,给你和念菲带山区的特产。”
叶菲此行的目的地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所乡村小学 —— 平寨小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和汽车颠簸,她终于抵达了学校。眼前的景象比她想象中还要艰苦:低矮的教学楼墙面有些斑驳,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简单遮挡着,寒风一吹,塑料布就呼呼作响。
校长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苗族大叔,名叫吴正明,他握着叶菲的手,激动地说:“叶老师,您能来,我们太高兴了!孩子们早就盼着能有城里的老师来给他们上课呢。” 叶菲看着校长黝黑的脸庞和布满老茧的手,心里一阵酸涩:“吴校长,以后我们公益基金会长期关注这里的教育,有什么困难,您尽管说。”
当天下午,叶菲就走进了教室,给四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语文课。她原本准备了《桂林山水》的教学内容,可当她问孩子们 “有没有见过大山外面的世界” 时,教室里一片沉默。有个小女孩小声说:“老师,我只去过镇上,没见过桂林山水。” 叶菲心里一紧,她意识到,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课本里的很多内容都太遥远了,他们需要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
于是,叶菲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她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故事。没想到,这个话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有的孩子说家乡的梯田像梯子一样,一层一层通向天上;有的孩子说家乡的溪流里有很多小鱼,夏天的时候可以去捉鱼;还有的孩子说奶奶会唱苗族山歌,歌声比小鸟叫还好听。叶菲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点头微笑,还把孩子们的故事记录下来,编成了一篇短文,教他们朗读。
这堂语文课让叶菲深受触动。她发现,山区的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只是因为教育资源匮乏,他们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晚上,叶菲住在学校简陋的教师宿舍里,翻来覆去睡不着,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计划:不仅要给山区学校捐赠物资,还要组织城里的老师来支教,开展教师培训,让山区的老师掌握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同时,要为孩子们开设兴趣班,培养他们的特长,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
第二天,叶菲和吴校长一起走访了几个学生的家。其中一个叫阿妹的小女孩,家里只有她和奶奶两个人,奶奶身体不好,无法干重活,家里的生活全靠**的低保维持。阿妹很懂事,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帮奶奶做饭、喂猪,晚上还要在昏暗的灯光下写作业。叶菲看着阿妹冻得通红的小手,心里很不是滋味,她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件厚厚的羽绒服,递给阿妹:“天冷了,穿上这件衣服,就不冷了。” 阿妹接过衣服,眼里**泪水,小声说:“谢谢老师。”
走访结束后,叶菲立刻给王剑打了电话,把自己在山区的所见所闻告诉了他。“王剑,山区的孩子们太需要帮助了。我想扩大公益基金的规模,不仅要捐物资,还要搞教师培训和兴趣班。” 王剑听完,毫不犹豫地说:“我支持你!公司这边可以再捐一笔钱,我还可以发动员工捐款捐物,再组织一些有特长的员工去山区支教。” 挂了电话,叶菲心里暖暖的 —— 有王剑的支持,她觉得自己的公益之路更有力量了。
回到北京后,叶菲立刻着手推进公益基金的新计划。她首先联系了北京几所重点中学的校长,希望他们能派出优秀的教师去山区支教。让她没想到的是,校长们都非常支持,很快就有几十位老师报名参加支教活动。叶菲还联合了北京的一些艺术培训机构,邀请他们为山区的孩子们捐赠乐器、画笔等物资,并派出老师去山区开设兴趣班。
为了开展教师培训,叶菲特意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学教授,一起设计了培训课程,内容包括课堂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学生心理辅导等。培训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课程方便山区老师随时学习,线下课程则安排在假期,让山区老师来北京参加培训,实地观摩北京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念菲也积极参与到公益事业中。她利用周末和假期,跟着叶菲一起去山区支教,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教他们读诗、写作文。有一次,她在课堂上教孩子们画家乡的风景,孩子们画得非常认真,有的画了梯田,有的画了吊脚楼,有的画了山间的小溪。念菲把孩子们的画作收集起来,在北京举办了一场 “山区孩子眼中的家乡” 绘画展,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参观。很多爱心人士看到孩子们的画作后,纷纷向公益基金捐款,还表示愿意长期资助山区的贫困学生。
在叶菲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平寨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教室里配备了崭新的桌椅和多媒体设备;音乐教室里有了钢琴和手风琴,美术教室里有了画笔和画板,体育场上有了篮球架和乒乓球台;支教老师的到来,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新鲜的知识,兴趣班的开设,也让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特长。
有一次,叶菲再次来到平寨小学,正好遇到学校举办文艺汇演。孩子们穿着苗族的传统服饰,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奏乐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阿妹也参加了汇演,她唱了一首苗族山歌,歌声清亮动听,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汇演结束后,阿妹跑到叶菲身边,笑着说:“叶老师,谢谢您,我现在会弹电子琴了,以后我想当一名音乐老师,教更多的孩子唱歌。” 叶菲抱住阿妹,眼里满是泪水:“阿妹,你一定可以的,老师相信你。”
除了平寨小学,叶菲的公益基金还帮助了其他几所山区学校。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有的捐款捐物,有的提供技术支持,有的参与支教活动。叶菲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她也因此获得了 “北京市公益之星” 的称号。
领奖那天,叶菲站在领奖台上,发表获奖感言:“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真正值得感谢的是所有支持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和企业,是你们的帮助,让山区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条件,有了更光明的未来。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我会继续在公益路上走下去,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
台下的王剑和念菲看着叶菲,眼里满是骄傲。王剑轻声对念菲说:“你妈妈真了不起,我们要向她学习。” 念菲点点头:“嗯,以后我也要像妈妈一样,为教育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领奖台下来后,叶菲走到王剑和念菲身边,王剑递给她一束向日葵:“恭喜你,这束向日葵代表着我们对你的支持和祝福。” 叶菲接过花,笑着说:“谢谢你们,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也走不到今天。” 念菲抱住叶菲的胳膊:“妈妈,以后我们一家人一起做公益,好不好?” 叶菲笑着点头:“好啊,我们一家人一起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晚上,一家人坐在家里,看着电视里播放的叶菲领奖的新闻,心里满是幸福。王剑突然说:“对了,我有个想法。我们可以在公司里设立一个‘教育公益日’,每年组织员工去山区支教,或者为山区学校捐赠物资。同时,我们还可以和念菲所在的学校合作,开展‘城乡学生手拉手’活动,让城里的孩子和山区的孩子互相交流,共同成长。” 叶菲和念菲都很赞成这个想法,三人开始一起商量具体的方案。
窗外的夜色渐浓,屋里的灯光温暖而明亮。叶菲看着身边的王剑和念菲,心里满是感慨。她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她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带动了家人和更多的人一起关注教育公益事业。她知道,公益之路没有终点,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携手同行,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几天后,王剑公司的 “教育公益日” 正式启动。员工们积极响应,有的报名去山区支教,有的捐赠书籍和文具,有的主动承担了公益活动的组织工作。念菲所在的北师大附属中学也与平寨小学结成了 “手拉手” 学校,两校的学生通过书信、视频通话等方式进行交流,城里的学生还为山区的学生寄去了学习用品和书籍,山区的学生则为城里的学生寄去了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
叶菲看着这一切,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自己播下的公益种子,已经在更多人的心里生根发芽,未来一定会开出更美的花。她的公益之路,因为有了家人的支持,有了更多爱心人士的加入,变得更加温暖,更加坚定。
这一年的冬天,北京下了一场大雪。叶菲、王剑和念菲一起去了平寨小学,给孩子们送去了过冬的棉衣和棉被。孩子们看到他们,开心地围了上来,有的拉着叶菲的手,有的抱着王剑的腿,有的给念菲递上自己画的画。叶菲看着孩子们冻得通红却充满笑容的脸,心里满是温暖。她和王剑、念菲一起,陪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里。
离开平寨小学的时候,吴校长和孩子们一直送到村口。吴校长握着叶菲的手,激动地说:“叶老师,谢谢您,是您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叶菲摇摇头:“吴校长,不用谢我,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明年春天,我们还会来看孩子们的。” 孩子们齐声说:“叶老师,王老师,念菲老师,我们等你们回来!”
车子缓缓驶离村口,叶菲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孩子们的身影,眼里满是泪水。王剑握住她的手:“别难过,我们很快就会回来的。” 念菲靠在叶菲的肩膀上:“妈妈,下次我们来的时候,可以给孩子们带更多的书和文具,还可以教他们更多的知识。” 叶菲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更多的山区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让他们有机会走出大山,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
公益路上的足迹,或许平凡,但每一步都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叶菲知道,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为更多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让教育公平的种子在祖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她的家人,也会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与她一起,在公益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书写更多温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