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杨村西北约两公里外,一座植被茂密、地势还算平缓的小山坡上。

  本应该随大部队撤退的洛阳城防司令、整编师刘鼎山,竟然出现在了这里。

  在他身后,站着三旅旅长杨家俊上校、白俄团团长米哈伊尔上校等其他骑兵军官。

  按照计划,原本应该是杨家俊负责带领骑兵,对追击的部队发起突袭。

  并在突袭成功后,立刻撤退返回洛阳。

  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事情变化的太突然了。

  51师和四十八师的部队,竟然同时越过了峨岭口阵地,共同发起了追击。

  这让寻找机会的骑兵,不敢贸然发起突袭。

  至于刘鼎山为什么在这,纯粹是咽不下今晚被突袭这口气。

  脾气执拗的他,执意要带队完成一次突袭,找回面子后再走。

  面对刘鼎山的决定,任杨家俊等人磨破了嘴皮子都没用,最后只能听他的。

  看着正在用望远镜打量敌情的刘鼎山,杨家俊思虑再三后,忍不住再次提醒道:“司令,不行咱就撤吧。”

  “再不撤,我担心回头回去的路上,再遇上晋军。”

  刘鼎山头都没回,张口就训斥道:“撤什么撤!你胆子怎么那么小?啊?”

  这时,刘鼎山通过望远镜,注意到原本灰暗的杨村,再次灯火通明了起来。

  灯光下,中央军的士兵们催赶着马车,源源不断的朝杨村内驶去。

  不一会儿,就看到很多通信兵正在摆弄天线、架设电话线。

  望远镜里,那些忙碌的身影,那些醒目的天线,很快就让刘鼎山猜到了一个可能——敌人的师部入驻杨村了!

  即便不是师部,最起码也会是旅级的指挥部。

  想到这里,刘鼎山决定出击了。

  毕竟外甥儿提醒的也对,再耗下去,处境就会越来越危险。

  与其寸功未立,不如打一杆子再说!

  他放下望远镜的同时,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转头对身后的几人下令道:“命令部队准备出发!目标,杨村!”

  杨家俊等人神情错愕的望着刘鼎山,不解的追问道:“啊?司令,突袭杨村?”

  刘鼎山神情坚定的点点头,并对他们说:“对!打杨村!你们自己看!杨村已经开始架设天线、电话线,这个规模,最起码得是旅级的指挥部!”

  杨家俊等人连忙拿起望远镜,急切的眺望着远处的杨村。

  果然,正如刘鼎山所说那样,杨村似乎又成了中央军的临时指挥部。

  于是,几人也不再犹豫,立刻下去组织部队集结。

  等他们都走后,刘鼎山再次举起望远镜,目光如鹰隼般锁定杨村。

  在这漆黑的夜里,灯光、火把之下的在人影显得是那么大胆格外醒目,也格外……**!

  此时的他,仿佛一头蛰伏在暗夜中的猛虎,终于等到了他可以展露獠牙的时刻。

  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刚刚入住杨村的敌军,因为打了胜仗,又占领了峨岭口阵地,此时正处于防守懈怠的时刻。

  放下望远镜后,刘鼎山微微抬头望向漆黑如墨的夜色,心中的杀意弥漫了全身。

  此时,峨岭口峡谷通往杨村的土路上,两骑并辔而行,前后簇拥着一队精干的卫兵。

  骑在前面的是51师师长谭道源,他微微昂着头,嘴角噙着一丝难以抑制的得意笑容。

  与他并肩而行的,是四十八师师长徐源泉。

  徐源泉同样戎装整齐,骑着一匹神骏的高头大马,脸上也带着胜利者的轻松与满足。

  两人身后,是上百余名骑着战马、挎着驳壳枪的师部警卫士兵,**擦得锃亮,队列整齐,威风凛凛地护卫着两位师长。

  谭道源忽然侧过脸,笑容满面地对徐源泉说道:“克诚兄(徐源泉的字),今晚这一仗,可真是多亏了你的鼎力相助啊!”

  “要不是你四十八师的那支奇兵,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向唐总司令交代了。”

  徐源泉闻言,脸上笑容不变,但眼神深处却掠过一丝极淡的、意味深长的光芒。

  他故作大度的摆了摆手,言语客气的笑着说:“哎!逸如兄(谭道源的字),这话就太客气了!“

  “我们同为革命军,袍泽情深,都是为**、为常总司令效力罢了。”

  最后,更是眼含深意的望着谭道源,摆出一副很真诚的神情对他说:“克诚能助逸如兄一臂之力,本就是分内之事,何足挂齿?”

  听到徐源泉提及“常总司令”时,谭道源的脸上,忽然流露出不自然的神情。

  不过,马上就一闪而过。

  徐源泉在他面前强调了“常总司令”,而非“唐总司令”,无非是想将中央的旗帜高高举起。

  这看似简单的客套吹捧,却如同平静水面下的暗流。

  清晰地勾勒出中央军内部山头林立、貌合神不和的现实。

  他们此刻的“同心协力”,不过是共同利益驱动下的暂时联盟。

  心底各自的算盘,如同他们胯下战马踏起的尘土,在夜色中悄然弥漫。

  其实,也正如他们两人的立场一样。

  仅仅在一个月后,本来还并肩作战的两人,居然会拔枪相向。

  “哈哈哈!克诚兄,所言极是!”

  谭道源哈哈一笑,顺着徐源泉的话头,笑着说道:“待平定了西北叛乱后,你我当联名向委座报捷,也向唐总司令报喜!”

  “那是自然!”徐源泉点头应和,目光再次投向灯火点点的杨村。

  望着杨村内的热闹景象,谭道源热情的对徐源泉发出了邀请:“克诚兄,我们这就入村,等待‘胜利’的捷报!”

  随即,他双腿一夹马腹,枣红马迈开轻快的步伐。

  徐源泉也催动座下的战马,与谭道源并肩前行。

  看到两位长官策马扬鞭,两人身后的卫兵们立刻策马跟上。

  马蹄踏在坚硬的土路上,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嗒嗒”声,在寂静的夜色中传得很远。

  当两位师长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胜利”喜悦和互相吹捧的融洽氛围中,却不知道,鬼使神差下,他们俩马上就要成为刘鼎山这头下山虎口中的猎物。

  就在他们距离杨村入口不过一里之地,夜风似乎骤然变得急促起来。

  隐隐约约,从杨村的方向,传来了一丝……异样的响动?

  突然!

  杨村东北方向,沉闷而急促的马蹄声如同闷雷,由远及近,打破了夜的寂静!

  而且,这马蹄声并非来自一个方向。

  似乎...是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

  已经快要走到村口的谭道源,连忙勒起手中的缰绳,呼喊了声:“吁....”

  当战马停下后,大感不妙的他,皱着眉头疑惑的问了句:“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哪来的骑兵?”

  可是,没有人能回答他这个问题。

  同样已经停下来的徐源泉,也是一脸不解的神情,竖着耳朵想要辨别到底是哪传来的动静。

  几秒钟后,这个动静越来越大,地面也微微传来了震感。

  忽然之间,两人的贴身卫兵脸色一变,似乎猜到了某种可能!

  卫兵们脸上露出惊恐的神情,连忙大声提醒道:“不好!是骑兵!大队骑兵!师座快走!”

  “敌袭!骑兵!是骑兵!准备战斗!”

  卫兵们凄厉的呼喊声,划破夜空!

  谭道源和徐源泉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恐惧。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最后,还是两人的卫兵甩起马鞭,簇拥着两人赶紧进村。

  几乎在同一瞬间,杨村存在的一大片空地上,刘鼎山、杨家俊、米哈伊尔上校率领的哥萨克骑兵和刘鼎山麾下的骑兵,如同一群挥着镰刀的死神一般,裹挟着震天的杀喊声,忽然从黑暗中疾驰而来!

  “杀——啊!”

  “乌拉——!”(哥萨克骑兵的口号!)

  震耳欲聋的马蹄声,如同催命的鼓声一般!

  他们目标明确,气势如虹!

  骑在马背上的刘鼎山,看着灯火通明、混乱起来的杨村,眼中尽是无尽的杀意!

  望着近在咫尺的敌人,刘鼎山猛地举起手中的雪片大刀,扯着嗓门杀气十足的大喊道:“兄弟们!杀啊!让这帮中央军,见识见识我们这帮杂牌的厉害!”

  作为一名老北洋,他最擅长的就是夜袭,最喜欢的就是近战!

  每次面对装备比他好,兵力比他占优势的敌人,他都喜欢用这一招。

  每一次,他都会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最松懈的地点,露出他那锋利的獠牙!

  两千余挥舞着大刀、马刀的铁骑,借着夜色的掩护,向着刚刚还在庆祝“胜利”的中央军师部,发起了致命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