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杜如晦的友情,那也是一段佳话,可惜老杜英年早逝,不过现在老杜活得好好的,你们可以知己长续了。”
叶尘笑道。
“是啊,克明在,于我而言,人生一大幸。”
房玄龄深感赞同地点点头。
很多事,他说,别人很难理解,只有克明能懂,谈之甘之若饴,心生愉悦。
“不知我寿几何,结局如何?”
房玄龄再问。
“你们三个都挺长寿的,老高6-47年去世,你和老萧都是6-48年去世的,你们三都位极人臣,陪葬昭陵。”
“你梁国公,除了辅机的赵国公外,就你的最显赫,司空、中书令、右仆射、太子太师、紫青光禄大夫,一大堆。”
“老高也差不多,申国公、侍中、中书令、右仆射、太子太辅、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一大堆。”
“老萧差点,性格太刚烈,遭排挤,宋国公、左仆射,太子少师,去世后追赠司空、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陛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赞美你。”
叶尘一口气说了。
“喔?何诗?”
萧瑀来了兴趣,被皇帝亲自写诗赞美,何其荣幸。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夸你仁义智勇,臣之典范。”
叶尘道。
“好,好诗,陛下知臣矣。”
萧瑀感动坏了,泪眼婆娑,一副现在为陛下**都愿意的样子。
房玄龄和高士廉很无语,夸你的,你当然觉得好了。
同时也羡慕啊。
“那我们有没有?”
两人眼巴巴地询问。
“有肯定是有的,陛下为不少臣子写过事,但朝代更替,很多都遗失了。”
“《起居注》还是哪本史书中,明确表示过为你们写过诗的,只可惜遗失了,陛下不还活得好好的吗,让他写去。”
叶尘道。
“写过,便足矣。”
两人美滋滋地捋着胡须。
“回头我得进宫找陛下御笔写下这首诗,拿回家裱起来。”
萧瑀嘚瑟起来。
房玄龄和高士廉满头黑线,不行,他们也得去找陛下给他们写。
“最爽的就是老高和老萧你们两家了,你们两个都位极人臣,萧璟、高季辅,也都做到宰相,封县公,高季辅陪葬高宗之陵,你们两家后面也出了不少宰相。”
叶尘道。
萧璟,萧瑀他亲哥,高季辅,高士廉族弟。
“不错不错,季辅很争气啊。”
高士廉相当满意地捋着胡须摇头晃脑。
“历史上你天天想攀附山东士族,陛下让你修士族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李姓,然后你非要把崔姓定为第一大姓,把陛下气得啊,你也是耿。”
“你高家能鼎盛,一是因为自身人才辈出,二是因为长孙皇后,陛下非常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也做到了后世贤德之典范。”
“皇后幼年承蒙你这个舅舅照顾,陛下便也对你家爱屋及乌。”
叶尘道。
“看来大唐已经被你改变了许多,山东士族,现在是他们求着跟我高家联姻。”
“攀附山东士族这个我信,没办法,我代表的是整个高家,高家位于河北,不与山东士族交好,处处被排挤。”
“至于皇后,我是她舅舅啊,怎能不爱护她,丫头争气啊。”
高士廉捋着胡须,很是骄傲。
叶尘微微一笑,敢称呼皇后为丫头的,也就高士廉了。
但人家真有资格,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幼年被赶出长孙家,是高士廉把人接回高家,悉心照顾。
这舅舅做的,天下最好的舅舅,谁不想要个这样的舅舅。
长孙无忌多傲啊,但被高士廉训斥时,也得老老实实地听着。
“不知遗直和遗爱如何了?”
房玄龄好奇询问。
“不好,娶妻不贤,房倒屋塌,我跟陛下说了,陛下会解决。”叶尘没明说。
但房玄龄多聪明啊,立马就想到了,低声道:“公主?”
叶尘没回答。
房玄龄了然地点点头,没否认,那就是是了。
“就那一个,让你家赶上了,也是绝了。”
“陛下公主多贤惠,才女辈出,如襄城公主、汝南公主、长乐、豫章,老萧,你家萧锐掏着了。”
“襄城公主出了名的贤惠,与萧锐也是一段佳话,陛下曾言过,让其他公主以襄城公主为榜样。”
叶尘道。
“哈哈,好,好,陛下已经下旨赐婚了。”
萧瑀高兴坏了。
房玄龄则羡慕坏了,早知道就让遗直娶襄城公主。
这时,叶瑶在门外报,李艺来访。
“让他来书房吧。”叶尘道。
很快,李艺进来了,看到房玄龄他们,相视一笑。
“女婿啊,一直不见你提我,我咋样了?”
李艺坐叶尘旁边。
“你多耿啊,人家魏征、薛万彻他们都投了,就你非要起兵为隐太子报仇,然后**都没了。”
“人家兄弟争家产,你跟着死磕干什么?”
叶尘没好气地吐槽。
李艺一整个尬住,他想过结局不好,却没想到是这样的。
“燕郡王是个实在人呐。”
房玄龄几人都忍不住一乐。
“因此还出了个名场面,陛下让长孙无忌为监军去讨伐你,好立战功升任仆射。”
“老房不服,陛下说要对付武德老臣,老房压不住,辅机是皇亲国戚,就算扛不住,也能保住性命。”
“那时候裴寂是左仆射,萧瑀是右仆射,多亏了你,陛下才把裴寂挤下去,提拔萧瑀为左仆射,辅机为右仆射。”
“后来萧瑀被排挤去做了太子少师,封德彝做的左仆射,后来封德彝遭人弹劾,玄武门之变中两头押宝,表面是秦王的人,背地里给太子传消息。”
“再后来老高从侍中升任中书令,王珪任侍中,辅机任左仆射,老房任右仆射,你俩谁也不服谁,斗了一辈子。”
叶尘把这几位的恩怨情仇说了一遍。
“难怪封德彝没了,你提醒的陛下吧?”
房玄龄眯眼道。
“没有,玄武门之变提前了两年,很多事情都变了,玄武门之变前,不是有个神秘人给陛下送信嘛,估计那人举报的。”
叶尘摇摇头。
“我一直都非常好奇,那人到底是谁?”房玄龄眯眼道。
“这个我倒知道,不好说,人家要名,山东士族之人。”
叶尘点到为止,他听李世民说过,卢赤松。
杨文干造反那事中,欠了李世民一个人情,暗中送信还李世民人情。
那时候山东士族是支持李建成的,卢赤松暗中跳反这事爆出来,不仁不义,对范阳卢氏伤害非常大。
叶尘笑道。
“是啊,克明在,于我而言,人生一大幸。”
房玄龄深感赞同地点点头。
很多事,他说,别人很难理解,只有克明能懂,谈之甘之若饴,心生愉悦。
“不知我寿几何,结局如何?”
房玄龄再问。
“你们三个都挺长寿的,老高6-47年去世,你和老萧都是6-48年去世的,你们三都位极人臣,陪葬昭陵。”
“你梁国公,除了辅机的赵国公外,就你的最显赫,司空、中书令、右仆射、太子太师、紫青光禄大夫,一大堆。”
“老高也差不多,申国公、侍中、中书令、右仆射、太子太辅、司空、开府仪同三司,一大堆。”
“老萧差点,性格太刚烈,遭排挤,宋国公、左仆射,太子少师,去世后追赠司空、太子太师、开府仪同三司,陛下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赞美你。”
叶尘一口气说了。
“喔?何诗?”
萧瑀来了兴趣,被皇帝亲自写诗赞美,何其荣幸。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夸你仁义智勇,臣之典范。”
叶尘道。
“好,好诗,陛下知臣矣。”
萧瑀感动坏了,泪眼婆娑,一副现在为陛下**都愿意的样子。
房玄龄和高士廉很无语,夸你的,你当然觉得好了。
同时也羡慕啊。
“那我们有没有?”
两人眼巴巴地询问。
“有肯定是有的,陛下为不少臣子写过事,但朝代更替,很多都遗失了。”
“《起居注》还是哪本史书中,明确表示过为你们写过诗的,只可惜遗失了,陛下不还活得好好的吗,让他写去。”
叶尘道。
“写过,便足矣。”
两人美滋滋地捋着胡须。
“回头我得进宫找陛下御笔写下这首诗,拿回家裱起来。”
萧瑀嘚瑟起来。
房玄龄和高士廉满头黑线,不行,他们也得去找陛下给他们写。
“最爽的就是老高和老萧你们两家了,你们两个都位极人臣,萧璟、高季辅,也都做到宰相,封县公,高季辅陪葬高宗之陵,你们两家后面也出了不少宰相。”
叶尘道。
萧璟,萧瑀他亲哥,高季辅,高士廉族弟。
“不错不错,季辅很争气啊。”
高士廉相当满意地捋着胡须摇头晃脑。
“历史上你天天想攀附山东士族,陛下让你修士族志,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李姓,然后你非要把崔姓定为第一大姓,把陛下气得啊,你也是耿。”
“你高家能鼎盛,一是因为自身人才辈出,二是因为长孙皇后,陛下非常爱长孙皇后,长孙皇后也做到了后世贤德之典范。”
“皇后幼年承蒙你这个舅舅照顾,陛下便也对你家爱屋及乌。”
叶尘道。
“看来大唐已经被你改变了许多,山东士族,现在是他们求着跟我高家联姻。”
“攀附山东士族这个我信,没办法,我代表的是整个高家,高家位于河北,不与山东士族交好,处处被排挤。”
“至于皇后,我是她舅舅啊,怎能不爱护她,丫头争气啊。”
高士廉捋着胡须,很是骄傲。
叶尘微微一笑,敢称呼皇后为丫头的,也就高士廉了。
但人家真有资格,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幼年被赶出长孙家,是高士廉把人接回高家,悉心照顾。
这舅舅做的,天下最好的舅舅,谁不想要个这样的舅舅。
长孙无忌多傲啊,但被高士廉训斥时,也得老老实实地听着。
“不知遗直和遗爱如何了?”
房玄龄好奇询问。
“不好,娶妻不贤,房倒屋塌,我跟陛下说了,陛下会解决。”叶尘没明说。
但房玄龄多聪明啊,立马就想到了,低声道:“公主?”
叶尘没回答。
房玄龄了然地点点头,没否认,那就是是了。
“就那一个,让你家赶上了,也是绝了。”
“陛下公主多贤惠,才女辈出,如襄城公主、汝南公主、长乐、豫章,老萧,你家萧锐掏着了。”
“襄城公主出了名的贤惠,与萧锐也是一段佳话,陛下曾言过,让其他公主以襄城公主为榜样。”
叶尘道。
“哈哈,好,好,陛下已经下旨赐婚了。”
萧瑀高兴坏了。
房玄龄则羡慕坏了,早知道就让遗直娶襄城公主。
这时,叶瑶在门外报,李艺来访。
“让他来书房吧。”叶尘道。
很快,李艺进来了,看到房玄龄他们,相视一笑。
“女婿啊,一直不见你提我,我咋样了?”
李艺坐叶尘旁边。
“你多耿啊,人家魏征、薛万彻他们都投了,就你非要起兵为隐太子报仇,然后**都没了。”
“人家兄弟争家产,你跟着死磕干什么?”
叶尘没好气地吐槽。
李艺一整个尬住,他想过结局不好,却没想到是这样的。
“燕郡王是个实在人呐。”
房玄龄几人都忍不住一乐。
“因此还出了个名场面,陛下让长孙无忌为监军去讨伐你,好立战功升任仆射。”
“老房不服,陛下说要对付武德老臣,老房压不住,辅机是皇亲国戚,就算扛不住,也能保住性命。”
“那时候裴寂是左仆射,萧瑀是右仆射,多亏了你,陛下才把裴寂挤下去,提拔萧瑀为左仆射,辅机为右仆射。”
“后来萧瑀被排挤去做了太子少师,封德彝做的左仆射,后来封德彝遭人弹劾,玄武门之变中两头押宝,表面是秦王的人,背地里给太子传消息。”
“再后来老高从侍中升任中书令,王珪任侍中,辅机任左仆射,老房任右仆射,你俩谁也不服谁,斗了一辈子。”
叶尘把这几位的恩怨情仇说了一遍。
“难怪封德彝没了,你提醒的陛下吧?”
房玄龄眯眼道。
“没有,玄武门之变提前了两年,很多事情都变了,玄武门之变前,不是有个神秘人给陛下送信嘛,估计那人举报的。”
叶尘摇摇头。
“我一直都非常好奇,那人到底是谁?”房玄龄眯眼道。
“这个我倒知道,不好说,人家要名,山东士族之人。”
叶尘点到为止,他听李世民说过,卢赤松。
杨文干造反那事中,欠了李世民一个人情,暗中送信还李世民人情。
那时候山东士族是支持李建成的,卢赤松暗中跳反这事爆出来,不仁不义,对范阳卢氏伤害非常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