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又做什么缺德事了?”

  李世民好奇询问。

  把高士廉三人气成这样,肯定没干什么好事。

  “什么叫又?说得我好像很缺德似的。”

  叶尘很认真地纠正。

  “自信点,把‘好像’去掉。”

  高士廉给了个白眼,然后跟李世民告状,来的路上,叶尘大义凛然说要提议供养士族的办法,结果就只说好的,臭不要脸。

  “哼哼,就你提的那点建议,远远不够,朕给你机会,使劲提,你说什么都赦你无罪,也不会传出两仪殿。”

  “你要不说,就别想出两仪殿。”

  李世民不怀好意道。

  叶尘就像是一面明镜,一下子就照出李神通所提供养之策的弊端,想得很长远。

  叶尘一下子就能看出来,肯定有更好的供养之策。

  外封不可能全部外封出去的,比如不成器的,外封出去,不仅提升不了大唐国力,还可能毁损大唐国力。

  比如外封去室利佛逝,搞得民不聊生,揭竿而起。

  大唐当然能够镇压,但也会严重毁坏大唐形象。

  外封出去的,必须是有能力的贤王,治理民生,比如室利佛逝,让其心向大唐,彻底地融入大唐,成为大唐的一份子。

  另外,国力也得留一些有能力的,维护皇室,制衡世家。

  这些都好安排,最难办的是那些没能力的,吃闲饭的。

  谁家能保证不出败家子。

  如果不管这些吃闲饭的,皇室宗亲离心。

  给得太多,又会拖累大唐,百官不满。

  如何平衡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这事别人怎么说都没用,主要在陛下怎么抉择,要李唐皇室还是要大唐。”

  “换个说法,只顾自己家利,还是胸怀大唐,要整个大唐长治久安。”

  叶尘道。

  “详细说说,二者难道不能共存?”

  李世民皱眉。

  皇室宗亲是不能少的,因为真正维护皇室的只有宗亲,而且是必须维护。

  只有皇室是李家,这些人才是高高在上的宗亲,改朝换代了,这些人便什么也不是。

  如那些世家,他们并不在乎谁当皇帝,反正谁当皇帝都得依仗他们为官治国。

  “无法共存。”叶尘摇摇头。

  “把利益比成蛋糕,蛋糕就那么大,皇室宗亲拿的多了,其他人拿的自然便少了,自然会不满。”

  “现在大唐蒸蒸日上,利益蛋糕在不断增大,当然不会有问题,但没有哪个国家那个朝代能永远保持如日中天。”

  “太阳会落下,树会枯萎,人会老去,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当国力衰落,利益蛋糕就会不断变小。”

  “李唐宗亲拿得多了,其他人没得拿,矛盾就出来了,有人活不下去时,起义自然就来了。”

  “然后世家也会因为拿得少而不甘心,于是再次上演群雄起义,李家一家对抗天下,不可能的。”

  叶尘认真给李世民分析。

  “那李唐宗亲拿得少了,难道就不会发生这种事?”

  “李唐宗亲不拿,便是世家大族拿,能到百姓手中的少之又少,真到了你说的时候,维护李唐的只有宗亲。”

  “不拉拢好宗亲,到时候连个维护者都没有,李唐宗亲是制衡各方的关键。”

  李世民皱眉道。

  “是啊,这就是最难办的地方,我也没办法。”

  “大唐是你家的,你必须防范被人抢走,必须以家天下为主。”

  叶尘摊摊手。

  家天下的弊端就在这里,以一家对抗天下世家豪强,只能拉拢一批打压一批,各种搞平衡。

  历朝历代,都没有完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他也没法借鉴。

  其实这事做得最好的还是汉朝,但汉朝最终还是覆灭了。

  “那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如何安置皇室宗亲,能让大唐更加安稳,保持更久的长盛,尽量延缓那个时候的到来。”

  高士廉提议道。

  “没错,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反正我想不到,老高说的这个才是正解,如何让大唐更长久。”

  “宗亲拿多了,各方不服,家安而国不安;拿少了,宗亲离心,国安而家不安。”

  叶尘竖起大拇指赞道。

  看吧,前往别小看古人的智慧。

  “我的谏议是,宗亲可以多拿,但宗亲得产生价值,不能只拿好处不干事。”

  “给了宗亲利益,宗亲创造价值反哺,形成一个健康的循环。”

  杜如晦开口道。

  “这个观点好,比如把北方草原上的草场封赏给宗亲,宗亲搞畜牧养殖谋利,卖的时候得正常缴税,宗亲有的赚,朝廷也有的赚。”

  房玄龄赞道。

  “这个提议好,给皇室宗亲创业资金,没创成的,那就自己受着,自己的问题,背靠皇室还成不了事,也没扶持价值。”

  “而创成的,能反补朝廷,他们让利以换朝廷扶持,形成一个有益的循环。”

  叶尘非常赞成。

  “那么,可以给一个同样的起点,比如诸位皇子,采用世削制,王、伯、子、男,一代降一级。”

  “让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去创业,创不成的,也能拿着朝廷的俸禄保底,不行就好好读书习武,爵终后可以考举做官。”

  “他们有着四世的尝试机会,成功了的,以后也不需要朝廷的供养了,有用之才,可以让他们拿利益跟朝廷换扶持,与朝廷,与皇室牢牢绑定。”

  房玄龄提出具体方案。

  “如此能激励皇室宗亲努力上进,进行筛选,有才者固然少,但总比全部养成废材的好,废材再多,也比不上一个人才有用啊。”

  “对于旁支,比如李神通那一支,也用世削制,但不限制考官,不用等到爵终才能做官,逼着他们努力培养后代,别有恃无恐的。”

  “他们什么都不用做,享受着爵位带来的地位和俸禄,待遇已经非常优渥,想要更多,那就努力培养后代。”

  叶尘说话不带半点客气的。

  李世民细细琢磨了一番,点点头,然后又提出问题:“爵位世袭,世子习之,那么其他儿子呢?”

  叶尘有点无语:“你管那么多干嘛,他们自己会安排,比如魏王,他不想儿子受苦,那就努力培养儿子,给儿子安排好。”

  “他自己都不管儿子,你管,这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