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就是浪费国力?他们也是大唐子民,为大唐征战的功臣,如今生活困苦,朕遇到难道要冷眼旁观,做无情无义之君?”
“某日大臣遇到困难,朕是否也要袖手旁观,任由大臣自生自灭?”
“魏征,大唐不需要你这种无情无义,刻薄寡恩之臣,你已有取死之道。”
“敬德,将这厮押入鄠县大牢,朕永远不想再看到他。”
李世民勃然大怒,气得眼都红了。
一方面是气的,一方面是失望,没想到魏征整天劝他以民为重,以天下为重,实则却如此无情无义。
人家为大唐征战而残,如今他遇到,若不施以援手,以后谁还敢再为李唐效力?
他错了吗?不,他不可能错。
“是。”
尉迟敬德应了一声,就要把魏征拿下。
百官本来就跟魏征关系不好,而且他们当然希望皇帝是位有情有义的皇帝,所以没一人为魏征求情。
“陛下,臣可以死,但请容臣再说一句。”
魏征坚持己见,不服地挣扎着。
“拖下去,朕一眼都不想再看到他。”
李世民已经气到失智,背过身,一秒都不想再看到魏征。
叶尘摇摇头,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都没错。
“唉。”
魏征环视了一圈装死默不作声的百官,失望地摇摇头,不再挣扎,任由尉迟敬德押着走。
这些大臣难道真的不懂吗?不,只是这样的皇帝更符合他们想要的皇帝模样。
原来是他太理想化,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这么的微不足道。
原来根本没人与他志同道合。
“陛下,臣以为,魏征说得没错。”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说话之人竟然是叶尘。
周围停留了不少百姓,都难以置信,温润亲善的县令大人,竟然会支持魏征,让陛下冷眼旁观。
“你,你再说一遍。”
李世民也是不敢置信地看向叶尘。
“如果陛下是皇子,是王爷,当然可以,当然应该。”
“可陛下是皇帝,着眼的当是整个大唐的大爱,而非一家一人的小仁小爱。”
叶尘不卑不亢地走到李世民面前。
“难道朕就该袖手旁观?”
李世民红着眼瞪着叶尘,他没想到叶尘也会说出这种话来。
“当然不应该,当陛下当初定贞观为年号,看重的便是其中的中正之意,正,亦包含公正。”
“正如魏征所言,陛下帮了这家,对其他人家便是不公平,其他家会怎么想呢?心中不平衡,甚至会恨上这家。”
“臣在鄠县当过县令,据我所知,鄠县这般情况的便有十多家,陛下只能怎考虑一家?陛下有仁德之心,亦有能力。”
“想的应该是制定政策,如何让所有这种情况的人家,都减轻生活压力,而非只看到眼前的,拘泥于眼前的小仁小爱。”
叶尘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说道。
李世民当然仁义,但有时候也会让仁义所累。
魏征大为感动,还是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的,于是大喊道:“陛下自以为的仁义,实则与**没有任何区别。”
“谁都可以帮,唯独陛下不行,陛下今日若帮了,这家人的日子只会更难过,其他同样的人家,会因心中不平而嫉恨上这家人,甚至使绊子以发泄心中不平。”
“陛下当初因为心中不平,做了什么,难道还要臣说一遍?”
叶尘无语的嘴角抽了抽,这魏喷子是真不会说话,每句话都冲着把李世民气暴走去的。
偏偏李世民就吃这一套,气到极致反而冷静下来了。
“民部侍郎李守素听旨,立刻回长安,安排民部调查全国有多少户这样的情况。”
“楚国公和魏征说得对,是朕狭隘了,他们都是大唐子民,更是大唐的功臣,朕该一视同仁,让他们日子都好过起来。”
“如此帮,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李守素,顺便通知太子,拟定出一个扶困政策出来,蹴鞠杯结束,朕回长安时要看到完整的政策。”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是。”
李守素躬身应下,离开。
“陛下圣明。”
群臣此刻也不哑巴了。
“敬德,放开魏征吧。”
“魏征,朕告诉你,不是朕听不进去直言,而是你魏征不会说话,你给朕改改你的臭毛病。”
李世民拒绝认错。
“是。”
魏征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楚国公说得也不好听,你怎么就听得进去了?
分明就是对我有偏见。
“陛下,臣倒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行走,如果制作出假肢,支撑身体恢复平衡,那么是否可以恢复基本的行走能力呢?”
叶尘灵光一闪,之前他倒是忘了这茬了。
“这可行吗?”
李世民眸光一亮,他自己也长年征战,知道腿残了的人很多,被马或人踩断。
冲锋时,一旦摔倒,基本不可能再站起来。
骨头碎裂,刺进肉里,根本没法医治复原,残了总比没命强,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截肢。
“试试看吧,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叶尘笑笑,然后对老妇一家道:“可以带我去你家看看吗?或许我能让你儿子重新站起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可以,当然可以。”老妇连连点头,她做梦都想看到儿子能重新站起来。
如果儿子能重新行走,就不会遭人白眼,日子也会好过起来。
当即,一群人跟着老妇去家里。
距离不远,住在城外山村,尉迟敬德几人帮忙背着石榴。
院子里,一个中年男人颓废的编制着草帽,头低得很低,看到有人来,艰难地杵着拐杖回屋躲避。
显然没少被人指指点点,已经抑郁了。
“贵儿,皇帝和县令大人来看你了,县令大人说有办法让你和正常人一样走路。”
老妇赶忙跑过去拉住儿子陈贵。
陈贵愣了一下,赶忙跪下行礼,始终自卑的不愿抬起头,腿都没了,怎么还可能走路。
“快起来,是朕对不住你啊,为大唐征战致残,朕却没能照顾好你们。”
李世民赶忙把人扶起来,惭愧至极。
“不怪陛下,朝廷给了补偿的,唉。”
陈贵深深叹息一声。
“听起来似乎另有隐情,和朕说说,朕给你做主。”
李世民眉头一皱,坐到陈贵身边。
“是家事,就不麻烦陛下了。”
陈贵苦涩地摇摇头。
“怎么就是浪费国力?他们也是大唐子民,为大唐征战的功臣,如今生活困苦,朕遇到难道要冷眼旁观,做无情无义之君?”
“某日大臣遇到困难,朕是否也要袖手旁观,任由大臣自生自灭?”
“魏征,大唐不需要你这种无情无义,刻薄寡恩之臣,你已有取死之道。”
“敬德,将这厮押入鄠县大牢,朕永远不想再看到他。”
李世民勃然大怒,气得眼都红了。
一方面是气的,一方面是失望,没想到魏征整天劝他以民为重,以天下为重,实则却如此无情无义。
人家为大唐征战而残,如今他遇到,若不施以援手,以后谁还敢再为李唐效力?
他错了吗?不,他不可能错。
“是。”
尉迟敬德应了一声,就要把魏征拿下。
百官本来就跟魏征关系不好,而且他们当然希望皇帝是位有情有义的皇帝,所以没一人为魏征求情。
“陛下,臣可以死,但请容臣再说一句。”
魏征坚持己见,不服地挣扎着。
“拖下去,朕一眼都不想再看到他。”
李世民已经气到失智,背过身,一秒都不想再看到魏征。
叶尘摇摇头,伴君如伴虎,这话一点都没错。
“唉。”
魏征环视了一圈装死默不作声的百官,失望地摇摇头,不再挣扎,任由尉迟敬德押着走。
这些大臣难道真的不懂吗?不,只是这样的皇帝更符合他们想要的皇帝模样。
原来是他太理想化,他一个人的力量,是这么的微不足道。
原来根本没人与他志同道合。
“陛下,臣以为,魏征说得没错。”
就在这时,一道声音响起。
众人看去,说话之人竟然是叶尘。
周围停留了不少百姓,都难以置信,温润亲善的县令大人,竟然会支持魏征,让陛下冷眼旁观。
“你,你再说一遍。”
李世民也是不敢置信地看向叶尘。
“如果陛下是皇子,是王爷,当然可以,当然应该。”
“可陛下是皇帝,着眼的当是整个大唐的大爱,而非一家一人的小仁小爱。”
叶尘不卑不亢地走到李世民面前。
“难道朕就该袖手旁观?”
李世民红着眼瞪着叶尘,他没想到叶尘也会说出这种话来。
“当然不应该,当陛下当初定贞观为年号,看重的便是其中的中正之意,正,亦包含公正。”
“正如魏征所言,陛下帮了这家,对其他人家便是不公平,其他家会怎么想呢?心中不平衡,甚至会恨上这家。”
“臣在鄠县当过县令,据我所知,鄠县这般情况的便有十多家,陛下只能怎考虑一家?陛下有仁德之心,亦有能力。”
“想的应该是制定政策,如何让所有这种情况的人家,都减轻生活压力,而非只看到眼前的,拘泥于眼前的小仁小爱。”
叶尘不卑不亢,有理有据地说道。
李世民当然仁义,但有时候也会让仁义所累。
魏征大为感动,还是有和他志同道合的人的,于是大喊道:“陛下自以为的仁义,实则与**没有任何区别。”
“谁都可以帮,唯独陛下不行,陛下今日若帮了,这家人的日子只会更难过,其他同样的人家,会因心中不平而嫉恨上这家人,甚至使绊子以发泄心中不平。”
“陛下当初因为心中不平,做了什么,难道还要臣说一遍?”
叶尘无语的嘴角抽了抽,这魏喷子是真不会说话,每句话都冲着把李世民气暴走去的。
偏偏李世民就吃这一套,气到极致反而冷静下来了。
“民部侍郎李守素听旨,立刻回长安,安排民部调查全国有多少户这样的情况。”
“楚国公和魏征说得对,是朕狭隘了,他们都是大唐子民,更是大唐的功臣,朕该一视同仁,让他们日子都好过起来。”
“如此帮,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李守素,顺便通知太子,拟定出一个扶困政策出来,蹴鞠杯结束,朕回长安时要看到完整的政策。”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下令道。
“是。”
李守素躬身应下,离开。
“陛下圣明。”
群臣此刻也不哑巴了。
“敬德,放开魏征吧。”
“魏征,朕告诉你,不是朕听不进去直言,而是你魏征不会说话,你给朕改改你的臭毛病。”
李世民拒绝认错。
“是。”
魏征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楚国公说得也不好听,你怎么就听得进去了?
分明就是对我有偏见。
“陛下,臣倒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腿的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行走,如果制作出假肢,支撑身体恢复平衡,那么是否可以恢复基本的行走能力呢?”
叶尘灵光一闪,之前他倒是忘了这茬了。
“这可行吗?”
李世民眸光一亮,他自己也长年征战,知道腿残了的人很多,被马或人踩断。
冲锋时,一旦摔倒,基本不可能再站起来。
骨头碎裂,刺进肉里,根本没法医治复原,残了总比没命强,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截肢。
“试试看吧,理论上是行得通的。”
叶尘笑笑,然后对老妇一家道:“可以带我去你家看看吗?或许我能让你儿子重新站起来,和正常人一样行走。”
“可以,当然可以。”老妇连连点头,她做梦都想看到儿子能重新站起来。
如果儿子能重新行走,就不会遭人白眼,日子也会好过起来。
当即,一群人跟着老妇去家里。
距离不远,住在城外山村,尉迟敬德几人帮忙背着石榴。
院子里,一个中年男人颓废的编制着草帽,头低得很低,看到有人来,艰难地杵着拐杖回屋躲避。
显然没少被人指指点点,已经抑郁了。
“贵儿,皇帝和县令大人来看你了,县令大人说有办法让你和正常人一样走路。”
老妇赶忙跑过去拉住儿子陈贵。
陈贵愣了一下,赶忙跪下行礼,始终自卑的不愿抬起头,腿都没了,怎么还可能走路。
“快起来,是朕对不住你啊,为大唐征战致残,朕却没能照顾好你们。”
李世民赶忙把人扶起来,惭愧至极。
“不怪陛下,朝廷给了补偿的,唉。”
陈贵深深叹息一声。
“听起来似乎另有隐情,和朕说说,朕给你做主。”
李世民眉头一皱,坐到陈贵身边。
“是家事,就不麻烦陛下了。”
陈贵苦涩地摇摇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