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 第214章 收获与总结

小说: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 作者:雷乎乎 更新时间:2025-10-07 20:09:04 源网站:2k小说网
  北伐大军封赏已定,南京城内一派喜庆。

  新晋韩国公韩世忠的府邸前,更是车马盈门,宾客如云。这一日,府中大开中门,香案早已设好,韩世忠身着国公常服,率领家眷,肃立门前,恭候天使降临。

  韩世忠并非世家大族出身,早年只是大宋一名偏将,职位不高,直至追随当今陛下起兵,方才崭露头角,建功立业。

  他的正妻,乃是发迹之后所娶,虽非高门,却也贤良淑德。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后那四位姿容出众、仪态不凡的小妾。这四位女子,皆非寻常人家出身,或是覆灭敌国的贵女,或是归顺部族的明珠,皆是韩世忠历次征战中立下大功后,皇帝陈东特意赏赐的,其余功臣也都有赏。

  每破一城,陛下不仅不吝金银田宅之赏,更常以这等身份特殊、容貌秀丽的美人相赐,以示恩宠。

  连韩世忠这等见惯了赏赐的大将,每每念及,都深感“陛下隆恩浩荡,无以为报”。上行下效,底层的将士也因此士气高昂,渴求战功。

  蹄声嘚嘚,司礼监掌印太监林朝恩手持明黄圣旨,在一众仪仗的簇拥下,来到韩国公府门前。

  “韩国公,接旨吧。”林朝恩面带标志性的笑容,声音尖细却透着亲和。

  “臣,韩世忠,恭迎天使!”韩世忠率先跪拜下去,身后妻妾家眷、府中仆役齐刷刷跪倒一片。

  林朝恩展开圣旨,朗声宣读:“门下: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咨尔韩世忠,忠勇性成,韬钤夙裕……北征之役,尔率偏师,俘其妻孥,溃敌心胆,厥功至伟……特晋封尔为韩国公,锡之诰命,永绥福禄……钦此!”

  “臣韩世忠,叩谢天恩!万岁,万岁,万万岁!”韩世忠恭敬地接过圣旨,供奉于香案之上。仪式既成,气氛顿时轻松不少。林朝恩又笑着恭贺了几句:“国公爷如今可是真正位列鼎臣了,咱家在此贺喜了。”

  “有劳林公公了,快请入内奉茶。”韩世忠连忙还礼,将林朝恩请入府中款待。这国公的爵位,不仅仅是个名号,更代表着极高的**地位、丰厚的俸禄以及传之于孙的荣富贵,声名显赫。

  站在南京的城头,或许感受还不深切,但若能将目光提升至整个帝国的版图,便会发现一个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已然成型。

  得益于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型战舰投入使用,大海不再是难以逾越的天堑。

  航行的速度大大加快,抗风浪能力显著增强,使得跨越海洋的统治与贸易成本急剧下降。原本悬于海外的安南(越南省)等地,如今已彻底成为大明稳固的后花园,往来交通,朝发夕至亦非不可能。

  陆地上,刚刚平定并设立蒙古省的草原,其疆界已北抵贝加尔湖(北海)。东北方向的奴儿干都司,统治触角延伸至库页岛。

  西边虽与西辽接壤,但影响力正在不断渗透。南方的传统疆域固若金汤。粗略算来,大明实际控制的区域,其面积之广,已堪比后世约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近乎两个传统中原王朝鼎盛时期的版图之和。

  与这庞大疆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口。尽管经过统计,大明在籍人口达到了约一亿两千万,散布在这片巨大的土地上,依然显得地广人稀。朝廷掌握着海量的无主之地,尤其是新纳入统治的草原、东北及部分南方山区。

  户部曾有粗略统计,若按现有人口均分天下田地,每人可得三十亩尚有余。而实际上,仍有约三成的官田、皇庄以及新附之地掌握在国家手中。

  这些土地,一部分用于赏赐功臣、安置流民,大部分则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租少地的百姓耕种,收取租金以充实国库。

  皇帝陈东在审阅户部关于田亩与人口的奏报时,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富裕的烦恼”。

  土地资源丰富到了几乎可以随意支配的程度。他不必像前朝某些皇帝那样,为了一点皇庄土地与民争利,也不必为勋贵大臣乞求田宅而过分头疼。

  这种手握海量资源,可以从容布局、慷慨赏赐的感觉,让他不禁联想到了另一个时空某个号称“世界警察”的国度在其鼎盛时期的那种底气与从容。

  “地大物博,人口相对不足……这便是朕如今的家底么?”陈东放下奏章,嘴角不由得上扬。

  这种“鹰酱式”的富裕与作为“爸爸”般掌握资源分配权的快乐,虽然粗俗,却真实而令人陶醉。

  草原初定,岳飞坐镇蒙古省,以怀柔与兵威并施,徐徐图之,将其彻底消化融入大明,尚需时日。

  帝国的战略重心,在皇帝陈东的引导下,悄然转向了更为广阔的海洋。相较于西域丝绸之路的漫长与沿途势力的错综复杂,海上贸易与开拓带来的利益更为直接和丰厚,且更能发挥大明如今在蒸汽舰船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这一日,陈东于政事堂偏殿召见几位心腹重臣。殿内并未沿用传统奏对格局,而是在中央摆放了一个巨大的沙盘,沙盘之上,并非大明疆域,

  而是一幅依照陈东记忆中后世世界地图模样制作的寰宇舆图,山川大洋,大陆轮廓,清晰可见,令观者能直接感受世界的广袤。

  被召见的皆是帝国真正的掌舵者:兵部尚书李纲、户部尚书范元吉、首辅徐文、三司使宋牧,以及打击豪强的方腊,方腊如今负责皇家税务司负责追缴税收。

  “臣等参见陛下。”几位重臣行礼如仪。

  “诸位爱卿平身,赐坐。”陈东心情颇佳,挥手示意。待众人落座,他的目光扫过一张张或沉稳、或精干、或睿智的面孔,最终落在了那巨大的沙盘地图之上。

  “想必诸位爱卿心中疑惑,今日朕召你们来,所为何事。”陈东开门见山,并不卖关子,他起身走到沙盘旁,拿起一根细长的棍子,

  直接点向了舆图的东方,越过了代表大明的区域,跨越了那一片浩瀚无边的、标注为“太平洋”的蓝色区域。

  玉杖最终落在了两块巨大的、相连的陌生大陆轮廓之上。

  “朕今日要说的,便是此地。”陈东的声音平淡像是说着一件小事,“自南京往东,跨过这万里茫茫太平洋,便会到达两片广袤大陆。此地物产之丰饶,远超想象,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宜人,极其适合耕种居住。其总面积,粗略估算,比朕之大明现有疆域,尚要大上一半有余!”

  “什么?”

  “比大明还要大一半?”

  纵然是见多识广、位极人臣的几位阁老,闻言也不禁悚然动容,下意识地站起身,凑近沙盘,死死盯着那两块陌生的土地。

  他们之前或多或少听陛下提起过海外有巨陆,但如此直观地感受其面积之广袤,还是第一次。

  一片比大明还大的、适合耕种的土地?这对于根植于农耕文明的华夏人而言,诱惑力是致命的。

  户部尚书范元吉眼中精光闪烁,仿佛看到了无数等待开垦的良田和滚滚而来的税赋;

  三司使宋牧则下意识地计算着开发所需的钱粮与可能的收益;连一向持重的李纲,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首辅徐文按捺住激动,率先问道:“陛下,如此宝地,岂容明珠蒙尘!不知……不知此地现为何等蛮夷所据?其兵力、文明程度如何?”他的问题直指核心,如此富庶之地,不可能无人占据,了解对手是第一步。

  几位阁臣的目光也齐刷刷投向陈东,充满了热切。在他们看来,这等天赐之地,这机缘合该为大明所有!

  陈东看着臣子们眼中燃起的火焰,呵呵一笑,指着在北端一处狭窄的海峡点了点,说道:“爱卿所虑甚是。此地确有土著居住。不过,说来或许诸位不信,据朕所知,这些土著,与我华夏子民,很可能乃是同出一源!”

  “同出一源?”众人更是惊讶。

  “不错,”陈东颔首,说出了一个后世的观点陈东也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其风俗习惯,颇类我上古殷商之民,甚至犹有不及,多数部落仍处茹毛饮血之阶段,以渔猎采集为生,不识农耕,不晓文字。

  朕推测,或许是在极为久远的年代,我华夏先民,趁着北方海峡(白令海峡)冰封之时,由此踏冰而过,迁徙至彼处,繁衍生息,然因与中原隔绝万里,故文明停滞不前,仍保留古风。”

  这个说法,既解释了美洲土著与东亚人种外貌的相似性,又巧妙地将其纳入“华夏苗裔”的范畴,更重要的是,为大明接下来的行动披上了一层“收复故土”、“教化同族”的合法理由。

  果然,几位阁臣一听,脸上顿时露出“原来如此”和更加满意的神情。李纲抚须道:“若果真如此,那此地确可算我华夏先民所至之土,岂能任其子孙久陷蒙昧?”

  徐文立刻接口,义正词严:“既是同族,更需王师前往拯救,使其脱离野蛮,沐浴陛下之王化,重归华夏文明之正道!此乃仁德之举,亦是祖宗遗泽,不可不行!”

  “首辅大人所言极是!”范元吉、宋牧、方腊等人纷纷附和,心照不宣。无论如何,这片土地必须是大明的!至于那些“同族”土著是“自愿”归化还是需要“帮助”归化,那都是细节问题了。

  陈东见火候已到,满意地点点头:“既如此,诸位爱卿今日回去,便好好思量一番,如何筹备此事,水师需调动多少,陆军需几何,粮饷物资如何筹措,移民如何组织。明日大朝会,朕便与满朝文武,共议这出征北美,开疆拓土之大计!”

  “臣等遵旨!”几位重臣齐声应道。

  翌日,垂拱殿内,文武百官依序肃立,山呼万岁之声刚落,首辅徐文便手持玉笏,抢先一步出列,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响彻大殿:

  “臣,徐文,启奏陛下!”

  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文臣之首身上。通常首辅大人不会在朝会伊始便如此急切,必有要事。

  “讲。”龙椅上的陈东面色平静,仿佛早有所料。

  “陛下圣明,烛照万里。前番陛下指示,我大明水师奉旨探查天下,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如今已有重大发现!”

  徐文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微微侧身,,“据水师冒死远航,确认在东海之外,跨越万里重洋,确有广袤大陆,暂命名为北美洲、南美洲!此两片大陆相连,幅员之辽阔,竟……竟比我大明现今疆域,尚要大上一半有余!”

  “什么?!”

  “比大明疆域还大一半?!”

  “万里重洋之外,竟有如此巨陆?”

  徐文话一出口,整个垂拱殿瞬间炸开了锅!文武百官,无论派系,无论平日是沉稳还是激进的,此刻都被震动。

  比现在的大明还大一半还适合居住是什么概念?那几乎就是另外一个大明!许多老臣下意识地看向御座上的皇帝,又看向徐文。

  徐文很满意这番话造成的效果,他趁热打铁,继续道:“更可喜者,此地非是苦寒不毛之所,反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极其适宜耕种居住,实乃天赐之宝地,无上之沃壤!”

  宝地!沃壤!这几个字如同有着魔力,让在场的官员眼睛发光。

  “然,如此宝地,其上居民却仍处蒙昧,茹毛饮血,不识教化,文明停滞。经考证,此间土著,其风俗相貌,皆与我华夏上古先民相类。

  臣等推断,彼等乃我华夏苗裔,于上古时期,或因沧海桑田之变,迁徙至彼处,繁衍生息,然久绝于中土,故文明不彰!”

  “陛下!此乃我华夏先祖所至之地,乃我族裔散落之民!祖宗之地,岂可弃之不顾?蒙昧同族,岂可任其沉沦?臣,徐文,恳请陛下,速派天兵,远渡重洋,收复故土,拯我同族于水火,宣陛下仁德于异域,使我大明文明之光,普照彼洲!”

  “收复故土!”

  “拯我同族!”

  这几个字眼彻底点燃了朝堂,尤其是武将队列!

  他们刚刚经历了灭金之战,封赏才下,开疆拓土的雄心正炽,此刻听到竟有如此庞大、富庶且“名正言顺”可以夺取的新土地,哪里还按捺得住?

  “陛下!臣愿往!”韩国公韩世忠第一个大步出列,声如洪钟,他刚刚受封国公,气势正盛,“首辅大人所言极是!祖宗之地,焉能落于蛮荒?臣请为先锋,率我大明水师劲旅,为陛下踏平波涛,收复北美故土!”

  话音刚落,郡公方七佛也迫不及待地抢了出来:“陛下!韩国公水战娴熟,然跨海远征,陆战攻坚亦不可少!臣方七佛,愿领陆战精锐,紧随水师之后,登陆之日,必为陛下扫清顽障,扬我国威于新陆!”

  “陛下!末将也愿往!”

  “臣请战!”

  一时间,各位大将麾下,乃至其他系的将领,纷纷出列请战,群情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