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转眼间就过去了一个多月,来到了十一月下旬。

  林卫东要修的房子已经差不多。

  一间正房,加上厨房厕所,前后各带一个宽敞的院子。

  就差最后上梁,就能封顶。

  这天傍晚,徐国强找到林卫东。

  “房子快好了,我爹说后天就可以上梁。”

  这段时间以来,徐国强经常来找林卫东,搞的林卫东不厌其烦。

  但偏偏徐国强对他又多有讨好。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林卫东也不好翻脸。

  “多亏大家愿意帮忙。”

  “上梁可是一件大事,按照规矩,明天得请干活的人吃顿饭。”

  “林哥你准备的怎么样了?”

  上梁确实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东北农村。

  通常要择良辰吉日,请风水先生测定八字。

  然后在修的房子地基,摆上祭品,祈求家宅安宁。

  上梁完成之后,需要放鞭炮来庆贺。

  向四周抛洒钱币或者糖果,来分享福气。

  此外就是当日,摆上宴席。

  请乡邻和工匠师傅吃饭,营造出热闹的气氛,借此来感激大家。

  只不过眼下时代特殊,绝大部分仪式都可以免了。

  毕竟传统习俗也算是封建迷信。

  放在一般时,可以说这是传统文化,表达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眼下这个时代,却是被严厉批判的迷信思想。

  所以,现在上梁,请大家吃个饭就行了,不用像以前那么麻烦。

  林卫东早就考虑过这个事情,想了想,开口说道:

  “我打算请胖婶帮忙做饭,炖点白菜粉条,蒸几锅白面馒头。”

  “就这?”徐国强瞪大眼睛,“林哥,你这可不够排面。”

  “哦?”林卫东挑眉,就知道对方这么晚来找他,没安好心。

  “徐同志觉得,该准备什么,才算有排面?”

  这个年代,饭菜管够就已经够有排面的了,还要怎样才算有排面?

  “起码得杀只老母鸡,然后再来条鱼!”

  徐国强掰着手指头,“还得来两瓶酒,我爹爱喝高粱酒,县城就有卖……”

  林卫东无语,这是替自己老爹讨酒喝来了,还是嘴馋了想吃肉?

  还杀只老母鸡……真亏他想得出来。

  在这种物质匮乏的年代,母鸡被叫做银行,一般人可吃不起。

  毕竟母鸡是家庭经济的重要补充。

  因为可以持续生蛋,这些蛋一方面能够偶尔改善家庭伙食,补充营养。

  另外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去售卖,换来油盐酱醋,针线毛巾等生活用品。

  积少成多,甚至能攒下不少零钱。

  这种源源不断获取报酬的母鸡,对乡下人来说,和银行也没什么差别了。

  林卫东正打算一口回绝,这时候徐国强又突然开口道:

  “明天我正好要去县城一趟,咱们一起去呗?”

  “正好顺路,彼此也有个伴儿。”

  林卫东皱起眉头,正想问徐国强去县城干什么。

  对方就已经匆匆跑远了。

  想一想,林卫东默默认下此事。

  他也确实该去一趟县城了。

  如今在青山城已经渐渐安定下来,修的房子也即将完工。

  去县城,可以给小妹写一封信告知近况。

  让她不必为自己担忧。

  还可以采买一些物资,为搬家做准备。

  次日,林卫东找到叶淑珍,和她商量上梁的事。

  两人房子挨着,一起操办也能省一份钱。

  “如果邀请大家大吃一顿,胖婶一个人,恐怕做不来那么多。”

  “不如请知青院的女同志一起做饭?”

  叶淑珍犹豫一会儿,开口说道:“大家毕竟都是同志……”

  林卫东摇了摇头,不太赞同。

  “这段时间,虽然还算太平,大家彼此没有发生冲突。”

  “但你不觉得他们对我们有些冷漠吗?”

  林卫东说这话,已经算是留了面子。

  何止是冷漠,简直是不闻不问。

  自从房子动工的那天起。

  大家看他们三个人的目光,就带着妒忌。

  后来更是渐渐疏远,以至于同睡一间房,彼此也不说一句话。

  “大家形同陌路,咱们马上就要搬出去,他们心里指不定会怎么想。”

  “我看还是算了吧。”

  这话让叶淑珍皱起眉头,思索片刻,咬牙点头:

  “你说的也对,她们……是不太愿意搭理我。”

  “那我到时候找那些帮我们干活的社员家属来帮忙。”

  “白吃一顿饭,她们肯定不会拒绝。”

  这是小事,林卫东没怎么在意。

  原本他还想提醒叶淑珍,等到房子修好,可能会有知青来借住。

  毕竟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并不好受,而且随着天气越来越冷,独门独户自然更加舒服。

  这种事,最好不要答应,不然非但落不到好,反而可能会得罪人。

  而且请神容易送神难,人搬进来,再想送走就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这话,在喉咙转了一圈,终究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和叶淑珍关系虽然还是很不错,但并不算亲密,还没到无话不谈的地步。

  交浅言深乃是大忌。

  而且以对方的聪明,应该能想到这一点。

  “你去拿钱吧,待会儿我们去村口。”

  过了一会儿,叶淑珍领着汪彩霞出来。

  三人一起来到村口,果然看到了徐国强和赵二蛋蹲在驴车旁边。

  等到驴车晃晃悠悠的上路,徐国强终于道出了自己去县城的目的。

  “我爹让我去接人,刚好可以和你们一起。”

  “接人?”林卫东有些惊讶。

  “上头又派了一批知青,我爹和刘队长气的要死,脸都黑了,所以打发我来接人。”

  徐国强撇了撇嘴角。

  林卫东心中暗笑,看来徐书记的确气得不轻。

  不然也不会派徐国强来接人。

  身为老爹,他怎么可能不清楚自己的小儿子是什么个性呢?

  这是眼不见为净,派自己的儿子出马来当恶人?

  林卫东心下一想,就明白过来。

  他们这批下乡知青,已经让社员们有些不爽了。

  但好歹他们还干了活,虽然干的不怎么样,但也付出了劳动。

  而且还花了钱,买了队里的粮食。

  再过段时间,到年终分红时,工分也能多换一点钱。

  可要是这个时候,再来一批新知青。

  那完全就是累赘了。

  毕竟秋收已过,马上就要交公粮,准备猫冬。

  这时候来新知青,非但不会有任何帮助,反而会空耗粮食。

  徐振国和刘少平自然不乐意,社员们也会有很大意见。

  到了县城,已经是中午。

  四人分头行动,林卫东直奔国营食品供应站,想买一些猪肉。

  但柜台早就空空如也。

  “同志,还有肉吗?”

  林卫东有些不死心,问了一句。

  卖肉的是一位大姐,这时候正在收拾骨头棒。

  见林卫东问话,打量两眼,眼睛微微一亮。

  “肉没有了,你想买别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