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叔!”
“大牛哥武艺也不差的!”
“到时候保护我肯定没问题的!”
“更何况,等虎叔你在鹰扬卫发展好了之后,到时候直接调动鹰扬卫在暗中保护我就是了,到时候更安全。”
方子期解释道。
方虎的脸此刻更红了。
显然。
他动心了。
“子期!”
“我…我听你的……”
方虎闷声道。
当听到方虎这么说,方子期就明白了。
此事妥当了。
“成,虎叔,回头我就去给你安排。”
方子期笑着道。
很快,骡子车就到了国子监。
方子期进入圭璋第十八班。
“方兄。”
“昨日怎么没来读书?”
徐靖远走上前,笑着打了个招呼。
方子期扫了一眼。
突然想起,前日下学之后,他见到这徐靖远被暴揍了一顿……
当时被暴揍地好像挺惨的,没想到今日看起来一副恢复如常的样子,这是丝毫没受到影响?还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昨日有点事,所以就没来。”
“徐兄…伤势好些了吧?”
方子期道。
徐靖远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嘴角露出苦笑。
“让方兄见笑了。”
“我都习惯了。”
“只要不动刀子…都没什么问题。”
徐靖远挥挥手,一脸的云淡风轻。
“鄂国公…不管吗?”
方子期忍不住道。
“呵呵……”
“管肯定会管的,但是我从来不会说。”
“只有弱者才会告状……”
“我真若是告了状,他或许会受到些责罚,但是我在我父亲眼中…就彻底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
“而且……”
“下次我会被打得更狠。”
“维持现在这样的状况,至少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我会将这些羞辱和疼痛都积攒起来。”
“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将所有的一切都还回去……”
“方兄……”
“你现在同我交往时间不长,对我有所抗拒,这很正常。”
“日子长了就知道了。”
“我徐靖远这个人很单纯的。”
“害过我的人,我会让他挫骨扬灰。”
“帮过我的人,我会用性命去报答。”
徐靖远咧嘴一笑,此刻倒是显得格外洒脱。
方子期也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之前见燕忠澜和钱虎的时候,倒是忘了让他们帮忙查一查这个徐靖远。
凭借鹰扬卫的能力,想要将徐靖远查清楚应当不难。
“马上要月考了,徐兄,我过去准备了。”
方子期打了个招呼,准备回到座位上。
“提前预祝方兄夺得月考第一!”
“我肯定是第二名!”
徐靖远抬起头,一脸坦然道。
方子期一愣……
这么自信的吗?
其实很多时候想要拿第二可比拿第一难得多。
不多时。
王博士就来了。
“今日是月考日……”
“题目是……”
“永绥二年会试,应天府贡院突发火患,号舍焚损者三之一,举子惊乱奔避,试卷多有污毁。时礼部急奏,帝命阁臣议处。或言‘暂罢会试,待重修贡院再行’,或言‘移地补试,勿误举子功名’,或言‘先核完好试卷,受损者另设场重考’。”
“今设尔等为监生,他日将赴会试,若遇此变:当以何策安抚举子、稳定秩序,免生踩踏奔逃之祸?”
“试卷污毁者,当如何核验身份、补行考试,以保取士公平?”
“事后当如何修订贡院规制、完善防火之法,杜绝后患?”
……
这是一篇典型的策论题。
而且紧跟时事……直接引用的就是贡院纵火案,倒是有些新颖。
方子期略微思索……
这种题目,其实写得太深也不行。
方子期知道里面的内情,总不能说孙家那个五品郎中和七品御史就是个替死鬼,其实幕后真凶是摄政王或是首辅大人?
这个肯定不能写。
还有北镇抚司诏狱里面的那些腌臜事,能写吗?
写得多,错漏之处就多,到时候犯了某些忌讳就不好了。
因此……
这种文章需要规避的地方还挺多的。
方子期仔细揣摩……
最后还是决定从具体的策略出发,主要还是以安抚现状为主,至于说真凶什么的,能不写则不写。
率先破题……
“永绥二年贡院之火,焚号舍、毁试卷、乱举子,非独一场科场之厄,更显政务应对之要、取士公平之重。今蒙国子监命题,以 ‘火起应变’ 设问,学生谨以《大梁会典》为据,援儒术 ‘仁政’‘至公’ 之理,条陈三策,以答君师之问。”
“一、临危安众,以 ‘秩序”’ 止乱,固仁政之基……”
“贡院乃取士重地,举子皆怀经世之志而来,火起之时,首在安其心、定其序,免生踩踏奔逃之祸……”
……
“二、补试核真,以 ‘至公’ 为纲,保取士之正!”
……
“三、修规防患,以 “典制” 立久,绝后事之虞……”
……
“昔年商汤 ‘鉴前世之失,补今世之弊’,方有百年之治!”
“今修订贡院规制,非为一时之安,实为长久之计。唯有以典制固根基,方能杜绝火患,让科场永享安宁!”
“综上,贡院火起,非独危机,亦为验臣子之才、显朝廷仁政之机。以安抚止乱、以公平补试、以典制防患,三者相辅相成,既合《大梁会典》之规,又契儒术 ‘仁政’‘至公’ 之理!”
“若能行此三策,则天下士子归心,朝廷取士无失,此乃治国之良策也!”
……
洋洋洒洒近千字。
这一次方子期舍弃了所谓的忠君爱国之道。
因为他发现这位王博士是一位务实的夫子。
说白了,就是喜欢一些实用的东西。
方子期虽有能力将贡院纵火案同陛下之英明扯上关系。
然……
显得就太假了。
陛下才六岁……
断奶尚且没几年。
这贡院纵火案能如此之快结案,同他有个锤子的关系。
若是遇上一位喜欢逢迎君王的夫子,那方子期确实可以搏一搏……
但是面对这位王夫子嘛……
方子期感觉自己这三条实用的策略就足够用了。
方子期此刻倒是能够理解他老师刘青芝为什么让他将百家之学说融会贯通了。
因为主考官不同、阅卷官不同,这忠君爱国之道并非就是万能的。
若是能融合百家之学说,为己所用,那在考场之上就能随机应变,如此,倒是能规避绝大多数考试危机。
今日之月考,对于方子期来说,倒也算是小试牛刀一次了。
“大牛哥武艺也不差的!”
“到时候保护我肯定没问题的!”
“更何况,等虎叔你在鹰扬卫发展好了之后,到时候直接调动鹰扬卫在暗中保护我就是了,到时候更安全。”
方子期解释道。
方虎的脸此刻更红了。
显然。
他动心了。
“子期!”
“我…我听你的……”
方虎闷声道。
当听到方虎这么说,方子期就明白了。
此事妥当了。
“成,虎叔,回头我就去给你安排。”
方子期笑着道。
很快,骡子车就到了国子监。
方子期进入圭璋第十八班。
“方兄。”
“昨日怎么没来读书?”
徐靖远走上前,笑着打了个招呼。
方子期扫了一眼。
突然想起,前日下学之后,他见到这徐靖远被暴揍了一顿……
当时被暴揍地好像挺惨的,没想到今日看起来一副恢复如常的样子,这是丝毫没受到影响?还是…早就习以为常了?
“昨日有点事,所以就没来。”
“徐兄…伤势好些了吧?”
方子期道。
徐靖远一愣,随即就反应过来,嘴角露出苦笑。
“让方兄见笑了。”
“我都习惯了。”
“只要不动刀子…都没什么问题。”
徐靖远挥挥手,一脸的云淡风轻。
“鄂国公…不管吗?”
方子期忍不住道。
“呵呵……”
“管肯定会管的,但是我从来不会说。”
“只有弱者才会告状……”
“我真若是告了状,他或许会受到些责罚,但是我在我父亲眼中…就彻底成了扶不上墙的烂泥。”
“而且……”
“下次我会被打得更狠。”
“维持现在这样的状况,至少还在我的承受范围内。”
“我会将这些羞辱和疼痛都积攒起来。”
“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将所有的一切都还回去……”
“方兄……”
“你现在同我交往时间不长,对我有所抗拒,这很正常。”
“日子长了就知道了。”
“我徐靖远这个人很单纯的。”
“害过我的人,我会让他挫骨扬灰。”
“帮过我的人,我会用性命去报答。”
徐靖远咧嘴一笑,此刻倒是显得格外洒脱。
方子期也笑了笑,没多说什么。
之前见燕忠澜和钱虎的时候,倒是忘了让他们帮忙查一查这个徐靖远。
凭借鹰扬卫的能力,想要将徐靖远查清楚应当不难。
“马上要月考了,徐兄,我过去准备了。”
方子期打了个招呼,准备回到座位上。
“提前预祝方兄夺得月考第一!”
“我肯定是第二名!”
徐靖远抬起头,一脸坦然道。
方子期一愣……
这么自信的吗?
其实很多时候想要拿第二可比拿第一难得多。
不多时。
王博士就来了。
“今日是月考日……”
“题目是……”
“永绥二年会试,应天府贡院突发火患,号舍焚损者三之一,举子惊乱奔避,试卷多有污毁。时礼部急奏,帝命阁臣议处。或言‘暂罢会试,待重修贡院再行’,或言‘移地补试,勿误举子功名’,或言‘先核完好试卷,受损者另设场重考’。”
“今设尔等为监生,他日将赴会试,若遇此变:当以何策安抚举子、稳定秩序,免生踩踏奔逃之祸?”
“试卷污毁者,当如何核验身份、补行考试,以保取士公平?”
“事后当如何修订贡院规制、完善防火之法,杜绝后患?”
……
这是一篇典型的策论题。
而且紧跟时事……直接引用的就是贡院纵火案,倒是有些新颖。
方子期略微思索……
这种题目,其实写得太深也不行。
方子期知道里面的内情,总不能说孙家那个五品郎中和七品御史就是个替死鬼,其实幕后真凶是摄政王或是首辅大人?
这个肯定不能写。
还有北镇抚司诏狱里面的那些腌臜事,能写吗?
写得多,错漏之处就多,到时候犯了某些忌讳就不好了。
因此……
这种文章需要规避的地方还挺多的。
方子期仔细揣摩……
最后还是决定从具体的策略出发,主要还是以安抚现状为主,至于说真凶什么的,能不写则不写。
率先破题……
“永绥二年贡院之火,焚号舍、毁试卷、乱举子,非独一场科场之厄,更显政务应对之要、取士公平之重。今蒙国子监命题,以 ‘火起应变’ 设问,学生谨以《大梁会典》为据,援儒术 ‘仁政’‘至公’ 之理,条陈三策,以答君师之问。”
“一、临危安众,以 ‘秩序”’ 止乱,固仁政之基……”
“贡院乃取士重地,举子皆怀经世之志而来,火起之时,首在安其心、定其序,免生踩踏奔逃之祸……”
……
“二、补试核真,以 ‘至公’ 为纲,保取士之正!”
……
“三、修规防患,以 “典制” 立久,绝后事之虞……”
……
“昔年商汤 ‘鉴前世之失,补今世之弊’,方有百年之治!”
“今修订贡院规制,非为一时之安,实为长久之计。唯有以典制固根基,方能杜绝火患,让科场永享安宁!”
“综上,贡院火起,非独危机,亦为验臣子之才、显朝廷仁政之机。以安抚止乱、以公平补试、以典制防患,三者相辅相成,既合《大梁会典》之规,又契儒术 ‘仁政’‘至公’ 之理!”
“若能行此三策,则天下士子归心,朝廷取士无失,此乃治国之良策也!”
……
洋洋洒洒近千字。
这一次方子期舍弃了所谓的忠君爱国之道。
因为他发现这位王博士是一位务实的夫子。
说白了,就是喜欢一些实用的东西。
方子期虽有能力将贡院纵火案同陛下之英明扯上关系。
然……
显得就太假了。
陛下才六岁……
断奶尚且没几年。
这贡院纵火案能如此之快结案,同他有个锤子的关系。
若是遇上一位喜欢逢迎君王的夫子,那方子期确实可以搏一搏……
但是面对这位王夫子嘛……
方子期感觉自己这三条实用的策略就足够用了。
方子期此刻倒是能够理解他老师刘青芝为什么让他将百家之学说融会贯通了。
因为主考官不同、阅卷官不同,这忠君爱国之道并非就是万能的。
若是能融合百家之学说,为己所用,那在考场之上就能随机应变,如此,倒是能规避绝大多数考试危机。
今日之月考,对于方子期来说,倒也算是小试牛刀一次了。